上海

直播|2019中国设计公开课南京站

新浪家居华东站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全场大合影,活动圆满结束。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王一川:我方的两位辩手说得非常好,我认为全世界都在用自然科学,有了自然,有了科学,中间的媒介就是人,人通过智慧发明科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做案例的时候,我们在服务客户的时候,更多的是我们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比方说看我的衣服是纯棉的,他不会说我这个衣服是化纤的。你去吃饭,老板说我这个鱼是刚从塘里面捞起来的,他不会说这个鱼是死了三四天的。

        每次居住的时候,说我这个环境是9.99的甲醛含量,没有人这样讲话。在衣食住行当中,我们看到人追求的是高科技,还是追求的是原本的原生态?在西方国家,还在我们国家,通常都会讲顺其自然。可能是顺其自然,都是也可能是利用我们人的改造的。在利用科学改造和模拟自然现场的时候,可能给人创造了丰富的想像空间。但是我觉得如果说能够把自然作为第一要素,去探讨和阐述人类未来生活的时候,可能科技的手段就变得更丰富,否则的话就会更教条。

        今天我做了一些记录,韩中强老师讲的尊重地理,融入自然。潘冉老师讲人要干什么?走出室内,去感受山的雄浑,以竹当窗。孙少川老师讲要低碳,为了了解自然,孙老师也在研究风和气流。这个给我很多启发,所有的气流就是自然的,谁能说刮的这个风是高科技的,说明天我领大家去吹一下高科技的风,你能吹得着吗?所以我认为自然一定是第一位的,但是很多年前我们有一个观念叫以人为本,现在慢慢慢慢改变到自然是第一位的。

        现在很多的城市,包括全世界很多楼房都种一些花草,可能未来的设计语言,我觉得人和自然走得越近越好,人越尊重自然,自然会给人更多的回报。

        

        李浩澜:首先要感谢一川老师帮我们重新树立一个观点,帮我们讲了很多话。大家不要对这个题目有一个误判,基础是我们对自然认知是一样的,不是说你们尊重自然,我们就不尊重自然了,我们只尊重科技,不是这样的。

        第二个点,只不过大家的偏差,一个是放任自然,就是我只看自然的环境在这个里面的放任自然。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人类的智慧或者科技的手段,将自然更好地融入人的生活。这是两个概念,如果说这个标题没有确立好之后,我们谈的这个事情就不成立了。基于一川老师刚才举的几个例子,都帮助我们重新认知人的科技对于自然的引导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你看一片原本不是特别好的地貌,通过人类科技的计算和我们对于建筑的认知,对于自然的了解,把它建立了适合人居,又让自然更好地引入整个环境。潘老师这个更好的,更有帮助的,就是我们在室内这个环境已经很舒服了,在出去和院子的结合,我们通过人为的这样一个内外的结合,有内有外。自然是外,人的建造是内,有内有外,这个生活才和谐。我觉得这个事情也很好。

        孙少川老师讲的,所有的尺寸、比例,在计算它的位置上下少一公分,少两公分都会有问题,通过人的智慧进行了更有效的沟通。人类的科技真正的应该是引导自然,帮助我们的建筑舒适生活。

        

        魏士能:刚才从许智超老师的发言当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来对方很明显的求生欲望。因为在整个大势当中,对方其实已经很弱势了,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大家都民心所向的方向,拉着这个绳子使劲往上拽,这个值得佩服。从对方的三个观点当中,刚才王瑞老师所讲的其中有一点我觉得必须要纠正一下,不能混淆视听。中美贸易战其实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今天的主题是人居环境,不是科技强国。如果我们在科技强国的这个问题上,王瑞老师一定是赢了,所以我们把这个范围一定要缩小在科技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第二个,刚才许智超老师所说的,在最早一开场的VCR当中,我记得有许智超老师的一句话,叫做自然和室内是无法分割的。这个应该是您的原话。其实从这个观点当中,我觉得许智超老师今天选错了队,应该是我们这边的,我也非常感谢许智超老师。

        第二个,我非常赞同王一川老师所说的,因为最自然的状态,不需要我们今天开着空调,我们除雾霾的机器,其实原来最早的原生态的状态,我们需要水净化吗?我们需要所谓的空气净化器吗?不需要,因为它会形成二次污染。今天所有带来科技的改变,还是那句话,是在弥补我们对大自然的破坏。

        反过来讲,作为设计师,我们自己本身是有这样的能力去避免破坏自然。包括潘冉老师讲的我们选择最自然的装饰材料,其实最后所达到的效果,往往有可能是用我们不环保不低碳的材料,反而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我认为潘冉老师今天应该算是自然派的。

        

        许智超:我觉得你掉到一个坑了,你觉得当下吹空调都是人类科技对于自然破坏的弥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歧义的问题。当时人类最质朴最原始的状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发达程度所决定的。但是我们当下如果具备了让自然状态更好的能力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用呢?就是当你放弃那些一直引领我们往前走科技的时候,你还去回想着我们只应该吹自然风,只应该喝井水的这种生活,其实是和当下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是相违背的。我们应该是什么?应该是让我们的科技进步到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获取这种自然的感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当下应该去推动的,并且我们去支持的,而不是去放弃现有的科技,去感知那些自然。蚊虫我们是没有办法感知的,的确让我们很痛苦,我们可以用科技的手段把蚊虫拒之门外,所以我认为科技对于我们很重要。

        

        王瑞:如果那个朝代的人可以用我们的科技他肯定会用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科技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标准化的模式,所以其实我们这代人很幸福,应该更多的去发明创造,创造更舒适的科技空间。

        

        李浩澜:我想把话筒交给我们的潘冉老师,他今天到底是支持自然派,还是支持科技派?

        

        潘冉:我都已经举了两次手了,因为我在底下实在是听不下去。首先我讲两点,第一点,就是建筑本身是有反自然性的,当今世界都是希望把建筑消失在自然之中。即使这些日本的,包括东南亚的建筑大师有这些观念,但是所有的建筑都是反自然的。你想建筑本身是要住,住是欲望,嫌小了,还希望大一点,大了还不够,还要再看到风景,所以还需要一个大露台,这都是反自然性的。世界上任何一个科技都是把自然研究透才出来的科技。比如说空调是因为你热了,才慢慢研究出来空调能让你不热。所以我觉得今天你们讨论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可以不用讨论了。

        

        李浩澜:直接把我们的话题给否了。我看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就做结辩。刚才是正方先提出的立论,现在我们看是不是反方做一个结论?

        

        李中伟:其实我和一川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在新加坡穿着大短裤,到院子里面体验蚊虫的问题,没有,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我们用科技的手段感知自然,为人居环境做出更好的服务也好,贡献也好。我想讲的应该是这样的,谢谢大家!

        

        魏士能:我们不是说自然和科技是敌人,但是我还是想强调这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潘老师,我从他的内心里面能够看得出来他一定是支持自然派的。为什么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呢?因为科技是发展的问题,自然是生存的问题,不要用发展的问题威胁到我们生存问题。都是希望把反自然的行为能够悄然无声地融入到大自然当中。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甚至可以再生的材料,利用到我们室内或者说建筑的设计当中去,哪怕点滴的力量,对我们这一代甚至是下一代,包括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都是有一些小小的帮助。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城市相对论”环节

    主持人:浩澜设计机构创始人李浩澜

    嘉宾:

        南京实景结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许智超先生

        斯所(南京)设计事务所合伙人/设计总监 王阿萍女士

        南京玺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李中伟先生

        宫匠堂创始人 魏士能先生

        南京艾荷瑞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瑞女士

        江苏一川建筑设计创始人 王一川先生

        李浩澜:今天讨论的话题跟我们今天一直以来的分享会是一样的,我也发现我们的分享会,三位老师也是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就是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是讲求建筑要融入到自然环境,室内环境要把自然环境引入过来,实际上它代表了我们今天的一个观点,就是自然派,就是我们觉得人居环境当中自然更加重要。刚才孙少川老师在最后的一个分享里面着重讲了科技的部分,因为仅仅是自然是不够的,就像这个卫生间一样,如果要充分地放进自然的话,可能会有很多的臭味,所以我们用科技的方法,用技术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今天这个也是我们反方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设计应该是更加趋近于用技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今天是一个辩论赛,其实这两个观点不是完全割裂的,不代表着支持自然的就完全不支持科技,也更不代表着支持科技的完全否认自然,只是未来的一个方式或者是大家支持的一个方法。

        首先我们请正方阐述一下正方的议论,就是我们关于自然的理解究竟是怎样的。

        

        魏士能:大家好,我是魏士能,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就是自然环境下的设计主张,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已经赢了。从今天的入会到整个大屏幕,其实主题就是自然语境。这是其一。

        第二,从几位老师分享的主題去看,其实关键词就是“自然”。说到这个环节,我相信反方肯定不认可,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然派的观点。

        首先自然是一个生命观,从以色列历史家撰写的《时间简史》,可以深刻地解读人类在几十万年前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依赖于大自然生存,不管科技多发达,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我们人类以为可以用科技征服自然,到今天一个世纪发现还是要依赖于大自然。我们认为所有的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其实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二点,自然是一种环保观,基于第一点的阐述,我们无法逃避,也只能继续弥补人类的过失,因为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空间魔术师,可以用专业技能把不环保变成环保。

        第三点,自然是当下最能打动人的一种设计手法,比如在今天高度发达的日本,很多领域已经早已领先国内,科技更是如此,可是我们今天看到日本全社会都保持着理性的消费。距离我们最近的,比如说苏州阳澄湖服务中心。

        另外,在东京鸟餐洞上的建筑,可谓是大师云集,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所有建筑跟自然的融合,就像大家都商量好的一样。最好自然就是人物场的三者平衡。最后我们总结,我们不能说一定摒弃科技,剩下的科技只能是服务自然,从属自然。所以自然派认为,最好的设计师一定是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认知,用自然的手法,因为聚沙成塔,为自己,更为下一代。

        

        李中伟:我们不去否认自然这个概念,但是按照目前消费升级的感觉,现在所有的消费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所有的设计手段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物联时代,在这个智能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在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在这个观念上面,我们认为技术所有的采集也好,处理也好,是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上成就我们居住环境的。包括主办方的产品,刚才提到55度瓷砖的概念,我们的设计都是围绕这方面去研究的,无非是看跟设计环境的协调和搭配。

        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的细节,这些都是科技的手段,在实现产品化在设计当中的应用,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观点,科技是能够创造更优于自然环境的。

        

        李浩澜:因为立论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其实我特别期待下一个环节,因为我们这次都是有很厉害的人,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可以尽情地根据他们两人的观点,尽情地怼他们的观点。

        

        王阿萍:我觉得所有的科技手段最终的终极目的还是服务于我们的自然,服务于我们的人类。像今天我们所在的活动场地涵碧楼的整体设计,包括它在台湾的日月潭等等,最重要的设计就是以自然融入到设计当中。日月潭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客房都是临湖而建的,一般的建筑特点都是从客房能够看到整个的湖面。但是反过来,这个设计的一大特点,就是说游客坐船在湖面上又很好地看到涵碧楼这样一个整体的建筑,这个就很好地阐述了自然、建筑融为一体。包括青岛凤凰山的涵碧楼也是一样,因为海边的气候变化是无常的,有云层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潮起潮落,日出,在客房每一个观景区都可以看到海边氛围的变化。涵碧楼,包括在我们南京也是一样,因为它是临长江而建,整个都是融入自然,尊重自然的一个环境。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设计师给它融入进来。

        今天我听了一下午老师的分享,从大象设计做的北京潭柘寺边上的建筑,原来传统的做法也是把地削平了盖几栋建筑,现在不是的,依山而建,山地坡地的建筑,让每一栋建筑都能很好地欣赏到山景,这个也是我们想尊重自然的一个设计手法。包括用最廉价竹子的材料,营造室内的环境,这个都是我觉得用最俭朴的自然环境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来,科技是服务于我们自然设计的。

        

        王瑞:你到一个科技的酒店也是迅速地的服务员为你服务,所以我们讲科技一定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讲现在最大的热点,就是中美贸易战,关键的问题就是科技,谁有5G谁就是世界老大。在科技上,其实我们已经把它的霸主地位,我们还是很有荣誉感,充分地说明科技的重要性。大层面的科技就是引领全球,辐射到我们的设计上,其实设计无所不在,科技也无所不在,我们的科技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设计,我们崇尚自然,我们喜欢很清新的空气,我们希望能够在海外喝着啤酒看日落的感觉,我们可以在海边喝着咖啡吃着早餐,这都是我们人类非常向往的自然生活方式,但是这个背后更多的是科技的服务。为什么?因为我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很好地利用科技的先进性,让我们的5G覆盖到任何一个角落,即便在那个场景下,也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分享海边的日出日落,而且是没有任何距离感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科技的重要性非常非大。

        

        王阿萍:科技不是敌人,是朋友,科技永远是服务于自然的,让我们在更舒适的自然环境当中,我们不管是在海边看日落日出,在日月潭这样的环境当中看自然风景,一定是科技服务于自然,所以自然是凌驾于科技之上的。我觉得它们是朋友,因为科技发展到今天,一定是人类的智慧,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大自然,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许智超:一开始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偏差,自然和科技是朋友还是敌人?这个题目有点不合适。因为不可能是敌人,只是说我们更倾向于自然,还是更倾向于科技?但是我觉得首先抛出一个概念,大家首先要认知什么是自然,如果你把湖水,把外面的绿植,把竹子,把那些现有存在的只是认知为那叫自然的话,我觉得有点狭隘了。我认知的自然是自然而然,它是让我们无时无刻去感知或者是舒适的一种状态,我觉得这是自然。而不是狭义地定义成地球上原先就有的那些土生于地球的就称之为自然,我觉得不是,空气也是自然,难道我们创造了空气,我们净化过的空气就不是自然吗?它也是自然,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我们只是说,我们现在越来越依托于科技的计算和科技的方法,去创造出更适合我们生活的自然,我们觉得这样的自然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可能更适合。

        当然现有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保护,我觉得这个是共通的理念。但是科技是可以帮助现有自然环境更优化的,我们在很多年前一直在说大气臭氧层破坏掉了,我们要补救,经过这么多年科技的发展,可能这样的问题已经逐渐解决掉了。我们当然也会遇见更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认知的原生自然是有双面性的,它孕育了整个动物、自然界的生长,但是它也有反向的作用。但是人类科技势必在另外一个层面优化自然环境,这种自然是更适于人居的。如果从广义和狭义来说的话,可能定位不一样,我们讨论点也不一样。但是基于更适于人居的这样一个自然来说,我更倾向于通过科技手段让自然环境和人类能达到更好的平衡和和谐。

        

        李浩澜:大家刚才的层次都很高,站在上帝的角度,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设计的角度了,而更多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但是反过来,我们最终还是要跳回设计,就是我们的这个观点,我们的自然也好,科技也好,如何跳到我们的设计,它到底是更倾向于科技发展的方向,还是自然发展的方向?现场如果有想要表达观点的可以举手示意,或者认为他们的观点都不对,也可以参与我们的观点,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此次中国设计公开课南京站活动也离不开协会的大力支持,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建设 先生上台致辞。    

    孙建设:各位设计师朋友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亚细亚邀请我参加此次中国设计公开课南京站的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对参加中国设计公开课的诸位到场设计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设计公开课作为国内设计行业首个拥有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以优质专业的内容搭建起与设计师深度沟通的桥梁,从不同角度进行设计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刚才我也听到两位设计大师的作品,非常不错。在此,也要特别感谢亚细亚与新浪家居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创意,联合打造这样一个致力于提升中国设计师综合素质的设计共享平台,从今天到场的设计师数量,我也感觉我们设计师对这个平台的认可。

        此次中国设计公开课来到南京,从设计与自然、人文融合的角度,探讨金陵设计与南京设计注入全新的设计灵感。另一方面,无论是活动现场的气氛、到场设计师的数量,都证明了中国设计公开课的高品质与强大的设计吸引力,我相信中国设计公开课必将为南京设计师行业的发展掀开崭新的一页。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师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设计平台的资源整合与互动。大家都知道,我们装饰行业一直都在讲设计是头等,一个装饰工程的优良与否与我们设计很关键,一条龙的龙头没带好,我们这个行业很难说发展得很好。

        在这里和在座的设计师讲一个问题,我们南京装饰行业协会每年都组织“金陵杯”优良工程奖评选,每年在150名左右,在我们装饰公司投标过程中加信用分的,在座的有一些设计师也成为我们南京装饰行业专家库的成员,也参与我们“金陵杯”优质工程奖,但是很可惜的是,从我们“金陵杯”每年150个项目中,比较高档的项目,南京设计师占比不到10%,这就说明我们南京的设计师要提升空间很大。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能有更多优秀设计师加入到我们南京装饰行业专家库成员,来共同推动南京装饰行业的发展。我们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就是一个平台,我们行业协会有设计师分会,有材料分会,还有一个住宅分会。协会将发挥南京装饰潜力和设计资源,引领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业标准,打造金陵品牌。大家都讲设计是头等,但是我们设计师的地位不高,尤其南京市有影响的设计师不多。这个是我们行业协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比如讲评高级职称,参与一些评奖活动,我们协会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也希望我们在座的设计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我们南京装饰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预祝我们在座的设计师能有更好的作品展现在我们南京市“金陵杯”装饰优秀工程的评选当中。

        谢谢大家!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刚好今天是亚细亚的场,我帮亚细亚在厦门做了一个展厅,总共100多平方,但是我保证一定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个瓷砖展厅不需要切任何一片砖,地墙面全部对缝,这就是我们讲的低碳高效。我希望这个展厅是告诉厦门的经销商,是要引导客户和引导设计师如何低碳高效,如何去展示我们瓷砖的魔术在空间里面。

        大家先浏览一下,这一片门就是一个消防通道,等消防来验收的时候,两片墙是可以打开的。好像总共才130平方。立面所开的每一个门洞或者每一条缝一定跟900,跟砖有关系。

        这个就是在厦门红星美凯龙最难设计的一个场,在我之前有好几个品牌,差不多半年半年就没掉了,就是因为这个场地非常难,中间有一个核心,核心的部分就是整个大楼里面的强电弱电,唯一能用的就是四条都是一条走廊,我们如何把这个平面规划得让客人愿意进来。大家看到这边2.960,就是一个防火分区的卷帘门。这个卷帘门是不能改变的,来设计整个空间,以900的魔术分割到整个空间的所有墙和门。

        卷帘门在这个地方,每一个分割是900,跟砖是有关系的,每一个中轴线全部跟门洞、砖有关系。

        这个空间用了四个魔术,瓷砖用到整个空间全部做完。亚细亚当时最大的板900×18,两个走廊用的材料规格不一样。这个就是每一条线,每一个门洞全跟砖有关系,卷帘门的地方也是900

        如何来研究这些砖运用到空间,所有的平面、立面,上跟下,两块砖,刚好一片18的砖切成三片。移动墙,当消防来验收的时候,这个门可以打开。

        这个是强电弱电的消防门,非常难看,而在空间里面的展示面积又非常小。我们利用移动墙,不是简单的推拉门,用移动墙来解决把消防门盖掉,增加了立面的展示效果。

        这块按照三片墙可以移动,其实是按照我们穿着的西装、领带、衬衫的原理来设计这个空间的展示效果。每一个都是双扇的防火门。

        我们分析了空间会比较小,接下来再分享一个我帮红星美凯龙设计了一个在车库里面加盖了一个公共卫生间,一个动画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看似一个简单的卫生间,我们解决了我们通常去卫生间马桶是怎么样,门开了以后是垂直的,我们把它改成横向的。特别是到了商场,公共的卫生间里面,很多人用了马桶或者蹲坑以后没有冲洗就跑掉,对不对?所以我们把它设计在侧面,门打开以后起码不会看到马桶,利用结构的强度来作为一个风管风道来进风排风。尿骚跟我们在小便的时候尿液会滴到地板,如何让它引导到地下的跑水槽,而且在人站的地方又不能有面状的,脚一踩踩得整个空间都是。只要有人洗手,这个小便斗的地方就可以冲洗。小便斗底下黄色的部分就是一个排风口,尿骚味一上来以后,马上排风口就可以排掉。可以看到横向排列,这是利用结构排风和进风,风是从结构墙进去的。一个到左边,一个到右边,两个错位。

        为什么要做在低处呢,人蹲在这个地方或者坐在这个地方的,臭味一定是要到后面,新鲜的空气一定要从眼前过来,而且排风扇是在高处,让人在这个地方使用永远都不会有臭味。我们设计的这个空气进来以后,可以摩擦地面再上升,它的结构是这样的。

        底下的水槽可能有味道,但是一上来以后就马上被吸走。这是尿液滴在地板上,没关系,后面有一个水槽,刚好利用洗手的水排到这边冲洗。

        这是另外一个豪宅的,厦门七尚的一个豪华住宅,顶楼做了一个party的空间,在屋顶上加盖了一个很小的洗手间。这个屋顶上面是有绿植的,在更衣的时候,眼睛往外看刚好有一棵树。这个空间不需要排风扇,在更衣的时候可以看出到外面。有天窗,下雨的时候雨水会下来,脱了裤子,阳光会晒到屁股,这是我们寻找以前茅厕的感觉。在洗澡的时候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游艇码头,玻璃推进来90公分是花园。

        看似一个简单的卫生间,大家都做了很多,但是我们会为了一个卫生间每一片砖,整个卫生间空间的尺度如何掌握,它跟每一片红砖是什么关系,每一个空间里面的规划设计里面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做一个气流组织设计,是我们设计的首要条件,在每个空间理念都要去研究的。

        每一个尺寸都有逻辑关系,我们最终的贴砖和装修厚度,等等的关系,每一片砖都要求对缝。

        屋顶上面是有一个可以移动的玻璃房,阳光房,屋顶上面有SPA,后来加了一个洗手间,让他可以在洗手的时候可以望到下面的游艇码头。我们用很简单的红砖加了贴片在墙上,气流组织设计。包括每一片砖的立度是多少,都是我们要很认真地去选择,这个砖要拿到我们办公室做试验起码一个月以上我才敢给它用上去。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室内设计分享课

    演讲嘉宾:孙少川

    演讲主题:《善意的设计——空间的生态平衡》

        孙少川:南京的设计师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受新浪家居和亚细亚瓷砖的邀请,有机会来到南京跟大家做一场设计心得的分享,我希望今天下午的分享对在座的年轻设计师们有所帮助。谢谢!

        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工作室,在面向鼓浪屿的地方。简单浏览一下,我们公司虽然很小,但是我们也会做一些精品的建筑和一些家具设计,一些产品设计、室内设计。

        这是我在泉州做的几个大财团几兄弟的别墅,他要的是中式,我又不想用传统符号的那些东西来做这个空间,所以用了非常简洁的一个理念。

        这其实是一个主卧的空间和起居室,整个外墙是玻璃,主卧室和起居室是在竹海里面。这是一组小建筑的地下共享空间。

        我们的设计最烦恼的是买不到我们空间想使用的家具,所以才有机会自己去创作一些很符合空间和主人功能需求的家具,这个是特大型的桌子,5米长,包含无限强大的功能。首先这张是我办公的一个大的办公台,它可以开会,可以是一个泡茶桌,可以是一个酒吧台,可以是一个会议桌。经常中午有人来找我的时候,其实我是躺在内侧的上面睡觉,所以很多客人来找我是找不到的。

        设计生涯这么多年,刚才的建筑也好,空间也好,家具也好,产品也好,都有一条缝,就是我们所有设计的产品。一条缝看起来很简单,但对我来讲它有无比的功能。

        今天要演讲的主题叫“善意的设计”,我希望每一个设计都是善意的,更希望我也是一个善良的设计师,所以我们在设计不是口号式的以人为本,我们会彻底地解决问题,不是很简单的解决问题。

        关注心理和生理,一个人在这个空间里面,包括身体上面的病痛,包括我们的情绪,都是我们要去关注的。人与物的关系应该是人在空间最重要,这个空间有多美并不重要,能稳定我们的情绪,能减少我们在工作当中的压力,舒缓我们的压力,我觉得它才是一个好的空间。在我的设计里面,每一个都可以用科学转化为应用。在下个月,8月份我应该会有一个很前沿科技的东西出来,现在暂时还不会公布,因为正在做设计。我希望设计也是科学的,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或者生活那么简单。

        中国的设计在表达艺术的很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提过,我不希望一个空间把它拉到艺术的高度。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经常面对着甲方,可能工程做到一半的时候甲方说我资金不够了,需要去修改我们的造价,其实我们的设计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材料也可以。不是说选用了这一块材料,你必须要用这块材料,我们可以去妥协,妥协的情况下是满足我们设计的需求。

        这是“对大于美”是我们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设计理念,如果美对于我来讲可能没用,但是这个空间如果做对了,我觉得对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什么是对?我们来诠释我们整个设计。

        好看的设计不会等于对的设计,这是我们的设计核心理念。我觉得对的设计是一个人的容器,大家住在这个里面,我觉得你所使用的装修材料,你所采用的通风设备对人是不是健康的,是我们所要考虑的。今天倡导的自然舒适,空间一定是要让我们在空间里面可以享受幸福和快乐,它一定要舒适。它要实用,多功能,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不需要你去维护它或者养护它。

        高成本的设计应该所有人不用设计师,包括生活者都可以做的,既然是设计师,我觉得用最廉价的造价可以去创造我们最好的设计空间出来,所以它应该是低成本的,它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低碳设计,包括我们的照明耗能。

        设计应该为施工和生产去创造有利条件。我曾经在北京居然顶层设计样板间,整木,我告诉整木的工厂,你按照我的图纸就可以直接加工,不需要到现场量任何的尺寸,如果有错我来负责,就是设计要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美感,我们把它当成不会太重要。

        这里面所有的灯光所选用的材料,包括每一个标高,每一个吊顶的宽度,每一盏灯的距离,我们全部可以以科学数据来论证我们的设计结果,呈现出来的结果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论证。

        可能有人在网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设计在室内空间,好比我的办公室有58个平方,我不需要任何通风设备,我可以1平方一个人抽烟,58平方可以58个人同时在我的办公室里面抽烟,我要研究材料来分解我们抽烟的烟碱和焦油,这里面所有的材料全部是有功能的,全部是有用的,我可以纯物理地去解决通风的问题,不需要新风,不需要排风。

        设计师其实跟医生是一样,病人有病,医生才有作用。空间有病或者有缺陷,这个时候设计师才有设计的价值。

        我的观点,这就是不对的设计,所以一场台风来了以后玻璃全没了,连客厅里面所有的沙发、冰箱、洗衣机全部霉掉了。这是2016年厦门的一场“莫兰蒂”。

        对的设计,我公司的雨棚,大家看到雨棚全部是用硅酸盖板做的,这个已经用到今天八年了,连漏水都不会。同样经历过“莫兰蒂”,我们是如何来设计它的?

        我一样是在海边,我离海10米,刚才那栋建筑海离更远。我知道台风总有一天会来,我设计的让台风按照我规划的路径跑掉,我设计的雨棚正面迎风面变少了。这三个孔洞,所以我这个雨棚经过“莫兰蒂”以后依然毫发无损屹立在演武大桥上面,整个雨棚没有超过4万块钱。

        做了设计这么多年,我们研究了这么多东西出来,大家看可能是很小,也没有人去关心它,但是我们去研究它,我们设计了在居住空间或者是共享空间,我们研究什么?风,空调的风永远送不到人的身体,但是冷量,温度可以降低。

        研究了全中国第一个公共卫生间不管你怎么使用它永远不会臭,作为设计师你要驾驭空气,空气从哪里来从哪里出,你要研究清楚。我们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平面的规划就带着气流的组织设计,这个可能大家做设计师很少去研究到气流的组织设计。

        很多年以前,我们的研究厨房是没有蟑螂的,这就是我办公室跟后来办公室做完以后有很多空间我们去研究的,每平方米可以一个人抽烟,不要新风,不要排风扇。

        生活材料全部是有功能的,不是说这块材料纹理好不好看,这块光泽度好不好,每一块材料是因为有环境的问题和空间的缺陷才选用。我们现在研究到木材就是我们中国的一味中药,我会针对我们的主人住在这个空间他的身体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我选用这个材料就是一味中药,我希望用的材料对他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刚才韩建筑师他们都讲了他们很优秀的建筑,前面的建筑师说了他们把路面为什么要提高两个角度的坡度,就是为了减少挖土外运,其实他也是一个很精确的计算,也是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甲方业主如何去减少他在工程里面的投资。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这是我们在做酒店毛坯的时候,这是我们的设计师,我们没有用摄像机去表现它,就是我们在现场长期架了一个机位,这都是真实的场景。这是我们的施工队,这是甲方,这是我们和甲方沟通方案的时候,这是我们的团队。很多时候,我会用现场画草稿的方式去解决。用了一个微型摄像头记录整个建造的过程,因为业主交给我们的任务,他需要一个相对年轻、时尚、有活力的面貌,是一个行旅酒店的设计。        

        我们是把一些酒店的酒吧全部打散掉,变成一个一个独立的盒子,放在一个空间当中。这是酒吧的区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楼梯进入到上一层。客房用了一些明亮的颜色,每一层都有配置一些公共交流空间。

        这是酒吧的部分,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很自由的空间。我们采用了一个弧形墙,在弧形墙跟我们的墙背景之间会留有一个缝隙,我们希望灯光从这个缝隙之中透出来。包括我们的淋浴,这边都是用了一些弧形的设计。

        最后看九月森林这个案子,也是上午体验课的这个位置。这个建筑是goa大象从这个入口开始,包括销售中心和四期样板房,我们整个周期跨越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去服务于这个项目。

        它的前面是一个园林的迂回动线,从这个位置进入,上来转过来,再进入到一个中心轴线。进入以后,再拐过来,进入一个资格台,再走入一个偏轴心线,两个挑高的空间是给洽谈使用。

        在二楼的这些动线里面我们留了一些缝隙,可以通过置业顾问,可以跟底下的顾客有一些视觉的交流。

        在这个挑高的空间里面建立了一个亭子,这是我们完成以后的,我们将设备和照明全部放在这样的缝隙当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很干净的空间。

        和我们户外的景观,我希望它是没有遮挡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挑高的空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视线很容易找到这样一个模型,它是以大自然为背景的。这是我们在高挑的空间里面重新建立的这样一个很有现代感的亭子,我们要求它把模型全部拆解开来,这也是我们设计的一部分,更容易让客户了解到这些户型。

        在另外一个VIP的洽谈区,这样一个挑高的空间,我们首先是解决设备的放置问题,放在这样一圈当中,中间形成一个高挑的空间。我们可以从这个高挑的空间找这个轴线,一直看到这个入口的部分。 这是签约的洽谈区。

        这是四期AB户型的样板房,这是经过样板房参观路线的一个水院,从这个水院开始,整个气氛就会按照我们想要设定的这种感觉去走。

        从这个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客厅和餐厅,和院子的关系,是完全打通的。第二个,是可以看到厨房动线,是从这个口子进入,从这个地方出去。

        在二楼,我们讲卫生间中置,这是一个主卧室,所有的储藏空间是就地解决。因为很多空间大,对于大宅来看需要一个独立衣帽间,如果是小宅的话,家庭成员又有特别的需求,我们希望把储藏空间能够设置在房间以内,用一些不好用的管井管线,利用这样一个尺寸去解决储藏的问题。

        这是我们建完以后冬天下雪以后的场景,我们希望把这个亭子作为室内空间的一个补充。

        这是我们从二楼拍下去看到这个院子的感觉,这是春天的时候,它的户外可以是公共空间的一个补充,可以用一些烛光晚餐和一些亲子活动。

        在通过这个亭子的石头上面,我们会有一个水井,把这个水做一个延续。

        这个是从入口的位置看向客厅,在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所有的界面,让门消失在这个界面当中,所以我们全部把门放在侧面。整个界面是可以打开的,所以它的展示和储藏全部放在这个界面后面。

        我们会邀请一些艺术家去参与这个艺术品的创作,起到一个空间指引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个中间加入了一个电梯,光线是从电梯的顶面一直可以穿插到负一层的地下室。可以看到二层主卧室的卫生间,我们用了整的岩石去开凿,所以不会产生卫生死角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隔栅产生分割,卫生间通透是采用电玻璃,只要遥控一下就好了。在卧室看向这个卫生间。

        电梯的顶面我们开放出一个天井的采光,这个光线可以一直对楼梯间进行照明,我们用一个侧面的拉伸结构去固定它。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这个电梯像一个家具一样的摆在这个楼梯间当中。

        三层的主卧室,我希望这个书房有一个度假的气氛,是面向窗户的。

        地下室的层高比较高,所以我们把这个木盒子里面,把家电间和盥洗间放在这个空间,剩下的全部是享受的部分。

        在本院进入的设置是一样的,我们将入口压低,人进入以后厨房可以和户外进行沟通。公共空间和庭院是完全开放的,我们将水井放在前面,横向设置,把亭子放在纵向,起居和户外的餐厅可以形成联动。

        二楼的主卧,睡眠区、储藏间和卫生间是通过编织路线来解决的,我们在这儿设置一面可以调控的透光玻璃。

        这个是可以看到B户型的庭院和A户型有一些区别,我们希望这个草地上,包括户外能够解决我们很多室内的问题。同时,它的形式和面貌,和建筑屋檐的这种感觉是能够做出一些呼应。

        这是春天才补的这个片子,每个季节会有每个季节不同的面貌。它的光线透过遮雨层,透过隔栅层会落到地面,会产生让人感动的光影效果。

        在主卧室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小空间里面,我们也希望通过建筑的体块关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将衣帽间和卫生间统和在这个盒子里面,交通也放在这个盒子当中。设备和交通关系放在光线当中。

        负一楼,我们将停车库和内部的休闲空间完全打通,扩大延伸感。

        建构,我本来想和大家分享,但是我不想占用大家更多的时间,因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嘉宾分享。我们最后把这个项目的视频看一下,就结束我今天给大家的分享,以后有机会我再跟大家分享我们的内部资料。

        这个窗户是打破墙的界限,家庭成员在做饭的时候,前面有一个长卷。

        这是庭院傍晚的部分,所以它落在水上的这个灯打开以后,会让这个院子变得通透。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2015年的时候有机会在一个历史街区拿一个三进深院落作为我的工作室,所以我今天的分享从这个项目开始。我们已经做了四年了,今年又开始对这个院落有一个新的改造,这是我们第一进院子,去年年底才建设完成。内部的空间,我们会让这个自然的光线做出分解,靠南边的部分,就是右边的部分是面临街区的,所以它比较嘈杂,我会在受光面把它分离处三个层面,把这三个面放这个空间里面去解决这种内部的感觉,我希望它有神秘和安静的感觉。

        这个几十米平方建了一个大的空间,入口是从这个地方进入的。我们可以看到白天有阳光状态下的一个光线的感觉,这里面我们会有一些生活美学在里面呈现。

        这个是我们整个院子的平面图,刚才看的那几张片子就是前面的艺术馆,第一进院子作为工作室,南院作为中间的部分,后面也是我们的工作区。

        这个是我当时画的一张草稿,在建设之前。我幻想在这个庭院里面感受传统的变化,在这个里面我加进一个外延的亭子,从东西轴线改变为南北轴线。

        我们可以在这张分解图上看到上面的部分是原建筑的,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明清建筑,底下是我们建设的部分,是后加的。我们的动线是从红线里面走过,进入到室内,形成一个迂回的路线。因为我们是作为现代人在使用这样一个老建筑,它中间是一个怎样的结合关系?我们加进来这样一个空间,挑到这个院子里面来,我希望底下是一片山水将这个托举而上。在这个院子里面我们加了白色的砾石,我们希望把自然的光线递送进去,所以我们在这个院子里面没有加入灯光,完成通过自然光解决这个问题。进入以后,我们需要在里面做一个新的界面跟它应合。在新加的表皮上面,我们把一些冷暖的设备融入进去。

        这个是做完以后的效果,院子里面会有一口井,我们会把它围合成一片山水的感觉。我是想把这个白色砾石通过自然的光线能够递送到室内去,它是一个反光面。当然它被人看到的景观是枯山上,可能是我们设计的问题,所以我今天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这是后加以后的这个新建建筑,整个设备会放在这面画墙之后。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外探出去的态势。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光线通过地面的砾石反射到这样一个天顶上面去,我们用料取自当地。南面的光线进入以后,我们把北面的光线做一个封闭,只让它从南面进行,我们加一些障碍,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些影子,这个影子在这个空间里面做出一些变化,我们希望能够感受到自然光影的变化。

        中间亭子的顶面用的是一个基层板,我没有用油漆或者饰面板,四年用下来基本上也没有变形。

        有一天晚上在有月光的状态下,整个建筑里面也是满屋子都是月光,它是通过地面砾石递送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光影的变化。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光线的形状,我们希望它是有一些人在这里面的感受不同。刚做好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做成一个艺术馆或者是一个交流的空间,但是随着我们现在事务所的人数增加,我们现在把它做成一个会议室。

        这个部分可以看到我们会有一个吧台,后面有一个竹林,我们把设备的部分藏在那个部位。

        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看到这片围合出来山水的景观,依然是可以看到光线的形状。

        这是第三进院子,工作室的部分。

        其实南进是我最初对传统建筑的思考,讲的是一个宋代的美学。后来我想宋式美学的来源是什么?后来我们想到魏晋,正好有业主找我做一个茶馆,我们南进有一个瓦库,当时有业主找到我想做一个瓦库,我说我们这边有一个瓦库的建筑,如果你需要,我把余(音)老师的联系方式给你。这个业主是一个溧阳人,家里面四周有一片竹海,他提到能否用竹子做一个空间?我们当时也有此考虑,这正好一拍即合,我们用竹子建筑这个空间,叫竹里馆。

        看到室内以后一眼看到头,如何产生一个空间逻辑?我当时就做了这样一个创作。这个平面,看那个顶面,我们在入口的位置做了一个很小的入口,因为它是一个三层挑高的空间,我们又做了一个夹层,所以是四层,我们希望这个入口是非常安全的隐蔽的,所以把入口放在很小的位置。因为它是临街的,所以我们在外面做了几层面纱,我们希望这个面纱可以一层层过滤掉干扰。我们希望通过竹子围合成一个空间,中间围出来一个院子,在院子里面分为两个小院子,这完全是我脑子里面一个意向的东西,所以它表现出来可能不是这个状态。

        二楼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北面所有包间区域很难获得自然光线,但是我们传统建筑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一个天井可以把光线和水直接送到北面。在二楼和三楼上面,我们让北面也直接把光线偷进来,我希望把这个光线直接送到里面去。

        我创作了这样一个手稿,用很快的速度,几分钟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一个建构。这个是旁边的竹子围成这样一个院子,有一个下沉式空间,下沉式空间里面会有两个区域,吧台是直接面对经营区的。

        这个是我们整个界面,可以看到我们在外面给它穿了一层衣服,是一个外皮,我们把这几个叠起来。这是一楼的部分,从这儿开始生长围合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产生一个逻辑。

        这是我们二层部分,可以看到北面有两个包间,我们希望把这种自然的光线运送过去。

        三层依然也是,北面会有两个暗的空间,我们也希望通过设计和空间组织能够把这个光线给它运送过去。

        这个是我们建筑完以后的一个图,这些横向的分割形成了几个楼层,整个入口做得像江南的推窗。我们可以看到室内,南面的光线进行两层的梳理,进入到我们室内的时候,它的光线已经变得很克制,很有弹性,而并不是通过窗帘把光线进行遮蔽。然后再递进到我们这样一个吧台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我们的入口是在这个位置。整个空间就是我们的竹子和素水泥两种物料去解决。

        空间中间的这些灯具和家具,全部是按照空间的比例去定制。这种建构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设备放在比较暗的地方,所以我们显现出来的部分全部让设备消失掉。

        这个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把两层竹子开始进行分离,这是一个透明性的问题,以前在艺术领域里面会讲这个透明性,并不是说这个空间透不透明或者是不是有一层玻璃,它讲的是两个立面的相互叠加而产生的一个空间。当一个立面消失掉,另外一个立面也会消失,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吧台后面有背景的部分,那个部分会在前面有一排竹子,它是一个相互叠加的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弹性光线的营造。

        楼梯全部是用钢板进行营造的,整个是比较暗的状态,我认为一层通往二层的楼梯,除了解决楼层爬升的功能,还可以整理一种情绪,它是可以整理衣衫的,所以我希望把通过空间做得暗一点。

        我们看到《溪山行旅》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会把一个饮马槽作为一个洗手池来使用。

        这个是二楼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光线通过外层梳理以后,到室内以后可以削减一部分,同时对人的影响会更加舒服。

        这个是北面的一个包间,我们将公共空间全部打开,让自然的光线可以充斥公共空间,这个亮面完全是自然光解决的。

        我们也会有一些软装。

        这是三层的过道,这个是南面,我们经常会看到我们小时候父母为了不让我们出去玩会把我们关在一个屋子里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爬出去,因为门上会有一个摇头。现在大家都喜欢做平板门,关完以后很简洁很干净。

        我们把90年代用的亮子的想法用到我们这个空间里来,我们把整个门束了一个腰带,把这个腰位提高,可以有一个高挑的感觉,这就是我认为怎样最大限度地开放自然光线。

        我们可以看到北面的部分也是明亮的,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高窗。

        同时在南面包间里面的人,他的交流和隔音是完全不受影响的。我们可以看到北面的这个茶室,整个这个界面都是亮的,它是完全自然的一个状态。我们在局部搭配一些人工照明,就解决问题了。

        做完这个竹里馆以后,我觉得它是用一种魏晋风度很潇洒地表示状态,竹子就是解决一种空间关系,同时把灯和设备隐藏在当中。我们整个造价可以做到1500以内,就可以把空间做完。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建筑设计课

    演讲大咖:名谷设计机构创办人 潘冉

    演讲主题:《直面自然的抒情》

        潘冉:我们的团队成立于2007年下半年,已经有十几年了,其实我们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最后越做越辛苦,后来感觉到自己的方向,或者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就开始看,我是干什么的,或者我的未来应该做什么?我的这个篇章叫回望,我们在2013年的时候,做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的时候,我们先看这幅图,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不被皇帝重视的时候,他开始享受生活,他邀请士大夫来到自己家里享受生活。

        我们在这个里面能看到什么呢?我们看到桌子椅子是非常的纤细,人那么胖,坐在上面感觉很自信。我们的主人是在这样一个三围合的平整端坐,这个空间就有了,所有的人在这样一个气氛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画面当中大部分都是人的面貌,而不是出现空间的家具,我认为古代的士大夫阶层是会非常享受生活的。

        再反观我们现在的家具,我每年都会参加巴黎家具展,我去过一次,以后不会再去。我认为很多都是演变经典的东西,而在经典之上的发展,是否经得起时间考验,是否想得明白?我看很多成功人士家里面无比粗壮的红木家具,我会有千言万语想跟他说。像这个纤细的图,因为它追求的是人类的智慧,所以用的是最好的物料和最好的工匠,所以可以用很纤细的东西去承载一个重量,放在一个空间里面极具空间感。

        我们看这个富春江山居图,都是藏在山里面,反映的是富春江地区居民的一个生活状态,因为古代没有现代的照相机,只能用画去展现,我们的古人盖房子很有智慧。

        看这张浒溪草居图,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部分是有地形的,推台的方式,依山而建。我们从平面上看过去,里面有一些极简的东西,不像我们现在有的建筑里面有很多的雕梁画栋。因为明代是从宋代的简约走了一个文学的复辟,所以我们看到很简约的风格,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家具图一样非常的纤细。

        我们需要用工艺去解决我们居住的问题,树不可能遮盖我们的屋檐,但是在传统的画面上面我们的居住全部是在屋檐之下的,它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室内空间里面的,他希望走出室外。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明代建筑理念,完全开口的室内和室外的交互空间,今天上午参加我的体验课的朋友应该也能感受到为什么我们的客厅和院子是没有衔接的,这不是我想的,这是古人给我的启示,我认为真正的这种交流是和自然在一起的。

        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的生活状态,很少有记录在内部空间做一个很高级的东西。

        这幅图是我这么多年去回望传统对我启示最重要的图,是《溪山行旅图》,这幅画表现的是雄浑,后面的案例可以看到我是怎样在这幅图中受到启示。有一队行旅的马队从路上穿过,中间是留白的部分。范宽无比谦虚,他创作了这样一个史传千秋的图,他的签名是很多年以后才被人看到,通过放大镜才可以看到。

        现在的软装公司很多,面对这种庞杂的市场,我们有很多的软装公司,他们经常在研究色彩学和搭配学,我觉得他们很难找到一个逻辑,所以我们需要去读《长物志》,前面有一段话是写的一个序,前面有一段话讲的什么意思呢?我们面对的生活条件很好,我们买一些收藏品,买一些很昂贵的艺术品,这些古画放在家里面,不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也不解决我们的冷暖问题,但是我们为什么花最高的代价去搞生活美学?原来它可以解决我们精神品格的问题。我认为设计师,有的人说在设计之外,我觉得他既在设计之外也在设计之内,因为我们需要有很全面的技术体系去支撑,但是我们的精神境界应该让我们对世界有一个认识,所以我推荐大家读《长物志》。

        还有《园冶》,它讲到“以竹当窗”,把竹子当界面,产生一个空间。还有装折,说的是室内和室外是一个转折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室内和室外的关系,室内和室外是连通的,没有界限的,是我们为了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有冷暖的部分,所以才装上门窗。

        《闲情偶寄》,李渔在清代的时候就开始将自己的内部空间的打造融入生活,比如说会有一个凿井,在自己家的白墙上画上一个树枝,养一只真的鸟放在这个树枝上面。

        有了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开始不断地论证我们的项目。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第二个是临安小镇的项目,北方的山雄起,南方的山秀美。这个项目是在临安,是在杭州西边的一个区,我们项目南侧还有一个水上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资源。

        这里先放一个小的视频,这个项目是整个项目用地的情况,这个就是我们项目南侧的一个水上森林公园,有很多水鸟栖息在森林里面,它是一个以水杉林为主要植被的形态。在秋天、夏天这个森林有不同的颜色。我们第一次去现场的时候,被这个项目的景观所打动。

        这个项目是一个科技园区项目,当时业主的定位和诉求,主要是面向科创型企业,以科技主打,产业入驻的形态,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做科技小镇。我们到这个项目地看了很多次,我们从湖面,从山顶等不同角度观看的这个项目用地。

        这是从我们的场地通向湖边的那条绿道。当我们面向一块风景如画场地的时候会有一个矛盾,你如果在这儿放一个非常突兀的建筑,对环境,对业主都是不太尊重的,所以我们面对这样的场地,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在探勘这个场地的过程当中,我们和这个场地建立了若隐若现的某种关系,我们希望最好这个建筑能够消失在这片环境里面。

        这里我们就有一个更大的动作了,我们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这边整个场地的情况非常的模糊。临安市也只是对整个市域范围,看到右下角这张图,左边是对市域范围做了规划,对环湖的开发并没有总体的考虑。所以我们也和我们经常合作的一家规划单位,我们主动说帮他们做一个大型的规划,这个规划希望对于我们整个地块红线的情况,以及对整个地块开发的强度做一个适度的调整。在这样一个项目规划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保留了几条主要的山体通道,我们在场地反复探勘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开发模式是把山体削平了,我们希望把这几座山原生的形态保留下来。我们建立了几条视觉的通廊,在我们建筑开发过程当中,北侧的山体和我们的水体有自然呼应的关系。

        这个业主也很有趣,业主当时给我们提的要求挺粗暴的,业主说这个项目为什么叫森林硅谷呢?因为业主一开始找到我们的时候,说我想在这儿再造一个硅谷,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希望在这个场地里面做几栋非常大的单体的建筑,每栋大概有80009000方,把这些项目卖给科技型企业,来完成我们整个项目的开发。因为我们跟业主的关系非常好,我们就跟他说可能这样的方式是不太适合的,因为你的项目离开杭州的市中心有30公里,能够买一个办公空间作为他的发展基地的科创型企业,他们的规模是大大小小的,他们的发展是不可预期的,但是在初期的时候规模都比较小。而且一个企业有能力买一个单体空间的话,他可以自己造一个场地。我们建议他是不是采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把你原先想要的体量做一个二次的拆解?

        刚才讲的是对于整个山体通道的保持,第二个,我们建议他在沿着杭州到临安的主干道方面,适当地保留一部分绿化的空间,把我们开发的场地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向山体倒退。原先也有一些设想,但是我们对形状进行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完成了对一个城市的快速交通干道到进入到我们场地内部的一个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心理过渡。

        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我们开始进行规划,我们在规划的时候在这个位置,当时建议保留了一块山体,我们希望借由这个山体能够形成杭州到临安的一个组合,这可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后面有一张图片可以看到。

        在这个之下,设计师有一些原始的冲突,我们可能会有自己一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我们刚才也讲了,可能传统的建筑和景观,包括建筑和室内有的时候会呈现一种非黑即白的关系,都有一个壁垒。这样的壁垒,我觉得无论对于设计从业者,对于使用者,对于业主来讲,都不是一个非常良性的状态,我们希望有一个彼此交融,彼此博弈的状态。在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学里面,在我们影像学传播里面,是具有更高美学价值的一种空间形态。

        这张图可能大家一下子没看明白是什么,它其实是一个山体关系的倒装,可以看到黑白关系的模糊状态,和景观之间模糊的状态,可能是我们回应自然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传统的开发方式是把建筑围在绿地之间,每一个建筑有一个主景观面,可能由那个面回应自然了,我觉得这个不够,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景观做一个打散,把景观的体块和建筑的体块做一个二次组合,在我们建筑的每一个面都能够和景观发生联系。这些被拆散之后的绿地状态,可能会产生一个功能上的细分和细化。可能不仅仅是只能观看或者大型集会的空间,可能对应人不同的需要空间,有些空间可能适合于做展览,有的空间变成建筑物自己内向围合的庭院,这些庭院可能对于高科技工作者是产生一个很好的冥想,很好的户外休息的空间。希望我们的建筑物和我们的环境发生充分的融合。

        左边是西方古典建筑清晰的关系,中间这张图是我们传统中式园林的格局,趣味在于边界的模糊性,以及路径的明确性,以及对整个景观环境的关照。我们既保证了建筑物在平面交通线路上的一个效率性,同样我们希望它的边界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能够和我们不同功能的院落有一个视线上的对等关系。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把我们整个建筑物厚度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意味着当两边都有景观的时候,我的光线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工位,让每一个工位的人都能够看到周边优美的自然风景。

        这样的建筑物对尺寸也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对于小型的单体建筑,我们采用拆分能够到达不同的层面。对于更大体量的建筑,我们希望它的表层内卷,把我们整个绿化带到建筑内部和深处,与我们的室内设计师一起通力合作,让我们的风景能够最大程度地深入到建筑的每个角落里去。

        这个是我们景观拆分和建筑物内部关系的一张示意图,可以看到所有的绿块块就是代表了小小的庭院,它和我们的产品最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

        中间插了一段我们对于项目的定位,这是我们一开始跟业主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业主做的一个项目的定位,5万方,他希望拆分成六栋大楼,把场地推平,把房子放在上面。我们跟他说千万别这么干,所以最后我们是把建筑物的类型,配合业主的营销做了重新的细分,所有的建筑物类型从650方起到4000方,不同建筑的面积段,代表了我们对于科创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我们把这些道路都设计成了末端的道路,我们希望在我们这个项目里面,机动车的交通是不方便的,我们刻意设计了很多弯道,把道路的尺寸也是压到规范最小的尺寸。我们希望这里面所有的空间,最后都是自己的,都是景观化的,风景化的,而且是能够真正被使用的空间。末端化的渔鼓样的空间设计,最大程度避免机动车交通的干扰。

        这个项目是我们做到二期和三期的时候对于产品分化的策略,刚刚看到我们的一期,这个产品已经落地销售了,前面和业主配合定位的调整,以及对于传统分化的措施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二期和三期进行了重新的开发梳理。这个是一期景观化的效果,可以看到在我们地块的南侧这个位置就当初保留下来的山地公园,这个山地公园的南侧,将来就是杭州和临安连通的一个快速交通干道,我们也是希望借助于这样一个厚重的绿地空间,能够对我们的建筑有一些遮挡。包括我们还有一些公共设施,还有政府要求配备的足球场。

        这个是我们建筑物在初步方案的时候,一些概念的组合,我们把整个场地分成三个不同的高差,每一个高差都带来了后面建筑物能够越过前面建筑物,能够看到前面的湖面。

        今天我不想太多谈建筑风格,我想谈的是我们在风景和建筑融合的思路,我们采用一些基本元素的组合,产生了一个有序的复杂性,它的复杂性并不会在施工和工艺上带给施工单位也好,业主也好,一个特别大的困扰。但是通过组合方式的变化,带来建筑物总体表情丰富性。

        这张图是我们对于建筑的一个切片,就是我们对于每一栋建筑物,我们在每一个高度研究了它在什么高度才能看到湖面,看到水上森林,看到景观。我们确定了露台应该是在什么样的位置,露台应该有多深的深度,保证你在室内室外都能够同时和景观发生一个空间上的互动。

        这样的工作,我们对每一栋建筑物分析了它的精细标高,我们也建了11的模型。

        很重要的一块,我们这个项目的室内设计是同步进行的,也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朋友,我们也是一起来同步进行了建筑和室内设计,所以所有建筑物外立面窗户的位置,跟室内都有非常高的契合,也是体现我们11设计的落实。我的所有建筑物的开口,以及标高,以及对园区车行速度的设计,把我们的要求传给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他们把他们的要求也传达给我们,我们就达到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工作状态。

        这张图或多或少地说明了我刚才说的模糊的效果,这个是中间中等体量的一个建筑物,我们面向一个中庭,是外部景观表皮的内卷,在这里面找不到一个清晰的界面,通过对建筑物合理深度的控制,这个建筑物可以看到在外侧的景观和内侧的景观之间产生了一个穿透力,把我们整个项目变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绿色,非常生态,让人能够在里面得到精神放松、舒适的一个产品。这个是我们这个项目一个鲜明的特点。

        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建筑物的一个露台,这个露台保证了我们每一栋建筑物都能够很好地看到南侧的水体,湖面的自然景观。

        这个是从外部反过来看露台的效果,可以看到在露台上的绿化和建筑实体自然在一起。

        还有一点,我觉得作为设计师来讲可能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成本,今天上午跟各位的交流当中也提到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设计师都能够把设计画得非常炫酷,最终能不能落地,对于成本的关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建筑造价并不高,我们也配合业主的成本单位进行一个简单的测算,后来发现我们这个建筑里面有很多的挡墙,挡墙是很贵的一个东西,最终我们是采用了最便宜的青石,我们进行了五轮打样,我们最终是采用先用锯条把它锯了之后,让本身质感比较普通的材质做到触角比较好,把所有的成本用到刀刃上。我们在每一个项目当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服务,包括我们对于材料精细化研究的过程,这个可能是我们在设计上对于刚才提到的前端上延之外,对于下延的一个扩展。

        这个是穿插组合,第一个是可以看到复合性,第二个是避免了过多细小的切分石块带来安装和加工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成本的付出,同时也保证了我们立面完整的效果。这些设计都是从方案到施工到现场服务,有的时候我们还和施工方一起商量采用什么样的切割方式是更适合我们这个项目落地的。

        这个是全局设计,广域设计的一个概念,在实践当中的一个操作。

        最终所有这些技术层面的考虑,以及对于场地情感的关照,最终还是以建成的效果来做一个验证。

        这个是我们做的一张效果图,有很多和我们公司老的一些合作关系的业主经常会跟我们开玩笑,说我们公司的特点是建筑物建成之后会比效果图漂亮。当然这个现在越来越难了,因为现在效果图制作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这是我自己那天去工地解决问题的时候用手机拍的一张照片,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设计预想变成现实。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跟景观室内的配合,把我们原先对于整个场景情境的一个设想,最终能够变成一个落地的现实。

        这里就是那个很悲伤的故事,这个被挖掉的就是我们原先建议保留的山体的位置,这儿有一条城际铁路入地了,所以就把原先建议保留的山体挖掉了。我们尽可能将北侧山体靠近我们建筑周边,这部分是我们已经交付一期的效果,当然屋顶的绿化目前还没有复绿。二期和三期目前还是在施工过程当中。

        这个是我们更近来看的效果,角上的位置就是我们当时建议保留沿高速路的一条绿带,中间这个位置我们设置了一个足球运动场作为整个园区公共活动的设施中心。当时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公共的会堂,其实是一个会展中心,里面可能包含一些会议,包括一些简单餐饮的设施,就是现在亮着灯的这栋楼。在这栋楼设计的时候,我们也是对整个场地标高进行精细化设计,同时采用爬升的方式,把建筑物提到最高处,同时让他的主要观看方向朝向我们青山湖的湖面。可以看到所有的建筑物最后都是能够越过前排建筑物,能够看到南侧水面景观的。

        这个是从我们入口的位置,当你从这条路开过的时候,你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这块牌子,能够最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

        这个是对园区内部地块穿插之后,形成的一个地面。这个当时做景观合作的时候,景观设计师也很兴奋,这个位置本来有100米对景山的,当他两个月之后来的时候,那个山已经被炸平,已经消失了。

        这是我们在二期建筑物的时候采用立面设计的一些语汇,跟一期设计的方法略有不同,我们对设计语言做了更纯粹化的提炼,最终用了五种不同的建筑立面的形式。但是它对于场地不同高差的组合,产生了立面的丰富性。对于这块场地里面我们也或多或少地延续了场地的思考,我们做了高差组团,每个组团低位直接进地库,高位直接进入到地面入口。

        可以看到在山地里面,其实建筑物会呈现非常有趣的表情,我们设计了两个商业空间,这个商业空间将来变成了我们在整个园区的主要交通体系里面公共空间的延展,在一组建筑物附近我们会带一个通透的玻璃盒子,你会看到很多不是路灯这样一个单一的照明,而是公共活动的照明,以公共活动带动整个园区的人气。

        这是一些建筑立面的效果。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通过拆分之后形成的内向安静的庭院,这个小庭院被封闭在他自己私属的领域里面,这个领域里面是让人真正可以放松去使用的一个环境。

        这是沿外部道路群体的效果,这里还要提到一点,是我们当时在做设计之前还干了一件事,我们把整个外部市政道路的标高坡度抬高2度,我们在做第二块场地开发的时候,我们起始标高就比原来的起始标高高了15米,这个就导致我们最后在8万方土地上面,我们做山体开挖的时候少挖了120方土,这个挖下去不但对自然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破坏,对于整个项目的成本也是不小的投入。

        我们从方方面面考量,怎么在最小的代价下实现对园区场景的预设。这是最终建成会展中心的效果,建筑主体朝向也是朝向对湖面观看的效果。

        这个是立面爬升的姿态,立面主要是以一些通透的玻璃作为反射面。为什么选用玻璃作为反射面呢?因为我们当时模拟过,站在我们二期入口的用户来看可以反射的山。我们对于山体倒映的控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让它更好地融入周边的环境有了更好的契机。

        这个是在我们会展中心的顶部,每一栋建筑都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效果。

        在这个园区里面,现在业主的企业已经慢慢入驻了,里面有很多活动的提供,包括一些足球的训练。

        最终我们并不希望我们的建筑物在交付之后,我们拍完一张照就不再关注它了,我们希望跟这个建筑一起共成长。我们这个项目交付已经三年了,我们现在再去看仍然觉得它有生命力。我觉得对于风格的演化,恐怕在将来的设计过程当中,会愈加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韩中强:下面我想通过两个山地建筑的案例来和大家比较深入地聊一聊我们在具体工作当中是怎么样回应自然,让我们的建筑融入到我们的山地当中。

        这个项目叫做北京檀香府,在北京的西边,在北京市中心30公里的距离。从这个项目开始,整个地形就逐渐由平原转向非常陡峭的山地。我们去项目现场,一开始的时候就先去了两次,其实每一次去的时候气候还各不相同。这个是我们整个地块南侧山势非常雄伟的,这个是我们往西边看,看到森林公园的状态。整个项目的用地非常陡峭,当我们站在项目现场看的时候,我们就想到了中国传统四山水画理念有三远,高远、深远和平圆,这三远在我们的项目场地上面都能体会到。它有对近远的观看,还有远山的观看,对于山的观看是我们在这个项目理念给自己提出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对四季的山,包括整个山体的状态进行了一个研究。

        这个项目的难题在我们自己场地的内部,因为这块场地,当业主找到我们的时候,他也非常坦诚地告诉我们这个场地不适合商业开发,但是场地的坡度东西方向有25度,怎么把这个房子放到山上,实现业主对于整个项目的构想,可能是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面临最大的问题。

        我们从周边场地找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因为这个项目离潭柘寺很近,那天我们也去潭柘寺逛了逛,也观察了它的地形。因为潭柘寺在我们项目的周边,非常陡峭的地方。分成了三路,在横向上还有二次横向的叠加,当时我们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我们后来就画了非常草的草图,怎么分解我们建筑的高度,如果我们把房子摞在一起可能是一个竖形针的状态,如果我们把建筑物采用梯级落地的方式,可能会有一个前后的关系,会带来对山体观看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交叉的方式来解决场地的交叉。

        这样的方式在很多的传统聚落形态里面都会出现,这个建筑物会沿着山体自然生长,它会选择景观朝向阳光最有利的方向来展开建筑最有利的布局。所以我们整个建筑的设计,也是借由这样一个方式,希望在每一个建筑之间形成一个交叉。我们传统的建筑方式是会把山削成几个大的平地,再把建筑做成一团一团的方式,这样的话,只有第一排建筑能够看到山,第二第三排就看不到景观。

        这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任务,消费者能够在自己的庭院里面看到南侧或者西侧的远山。要实现这个要求,可能我们在这个阶段得反过来关照一下业主对整个项目的定位,所以在项目的过程当中,我们在前面对于整个场地极限开发摸底的情况,我们大概做了30版到40版总图的配合。这个是我们大象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对设计的延展,这个是我们对于上游的延展,我们希望跟业主的营销团队也好,跟业主的定位团队也好,一起来做这个项目的清晰画像,找到产品的组合,适合的面积段,以及对这个产品的开发条件采用什么样的场地组合,能够最大强度地呼应场地的特征,这个是对于场地价值挖掘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是最后一张图,大家可能会非常震惊,我们怎样把一个看起来非常不环保不自然不生态,为什么我们采用这样一个方式实现了最环保的一个设计,为什么用行列式的方式解决了山地建筑的问题。

        我们的行列式,只有在效果图上俯视的时候是行列式。但是所有的建筑是沿着山的方向在爬升的,每一排建筑物的高差关系都和前面的建筑物至少是差开了两层。因为我们的主要景观面是西南面,保证每一户都有西南面最好的景观效果。要实现这样一个效果,就跟我们做苹果手机一样,看起来一个非常简单的行列,其实要通过非常复杂的手段来实现。

        这里先放一个小小的视频,这个视频叫做3D扫描,因为我自己本身也做了很多山地建筑,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表面的高差,而是岩石在哪里,这个是我们房子将来要依附的高度。我们在这块场地里面,我们要求做3D勘探,因为这个项目用地在警备司令部里面,是不能做大型道扩的。如果按照原先公司方案的,可能这个场地光是挖土就要挖两年才能够开展这个项目。

        我们首先是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我们首先进行工作的不是建筑工程师,而是结构和岩土工程师,包括打墙以及总承设计单位。房子长成什么样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房子能不能造得成才是最重要的关系。

        我们做了一个梳理,我们发现原先在潭柘寺获得的灵感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利用高差做最大的错栋,也验证了我们的合理性。第二个,通过这样一个分析,我们的这个设计比原先的土方量直接减少了25万方,保证了项目落地的可行性。

        我们采用了一排一标高的方式,红色的部分都是可以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风景的部分,坐在园子里可以看到的部分。橙色的部分可能是要站起来才能看到风景。

        第二个,要实现这个布局的方式,我们原来传统的停车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在这样一个项目的开发里面,对于业主的直接回家,特别是对于地下室回家非常必要,对于我们整个场地的地库也做了精细化的设计。这个楼每个单元三四层是一户,一二层是一户。左边的人用的是低区的车库,右边的人用的是高区的车库。我们经过业主驾车这个环节,因为大家开车多走100米是不敏感的,但是如果走路要多爬一层楼就难过了。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实现了不同层面停车入苦的效果。

        第二个,还利用高差形成了一个大露台,在不干扰下层住户的前提下,为我们的上层住户赠送了一个超大露台,也是这个产品非常吸引人的一个亮点。

        经过这些拆分和组合之后,可以看到左边第一个图是我们地库的拆分图,我们看不到传统开发里面大联排的方式,经过我们综合分析,这样的方式比做大地库节约了非常多的造价,再把自用地库的部分放到这个场地上,再把我们的建筑放到我们精心处理过的地盘之上,最终实现我们建筑的这样一个效果。

        可以看到经过前面这些技术性措施的处理,其实我们对于整个场地原始山体风景优美的关照,得到了这样一个验证和落实,所以站在我们场地会所的位置看过去,将来的水面可以自然倒映这些山体。

        这是刚才我们看到鸟瞰图的效果,南侧这些空间由于它的场地高差更大,前后排高差基本上到10米,他可以坐在自己园子里面可以看到远处的山体。

        我们通过一个隐藏式利用山地一条冲沟的位置,通过电梯的运送,可以直接到达相对外部20米高的位置,当他从电梯门出来,进入到会所公共空间的时候,迎接他的是远处的西山和夕阳。这样一个场景,对于悠然见南山的效果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体验。让整个建筑横向展开,最大程度把风景引入到我们室内。

        这个是从外部的道路来看我们整个建筑物的效果,可以看到所有的建筑物,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居所空间,每个建筑物朝向西南侧,每一栋房子,甚至包括每一户朝向西南侧,都露出了自己的肩膀,这个肩膀就是和自然风景交流的开口的位置。

        这个是近看这个建筑物的效果,地面上我们通过一些小的台阶的处理,在局部高差比较大的位置,我们局部采用无障碍电梯,大部分用户都可以采用电梯实现这样一个无障碍的需求,从工艺上面体现整个建筑优雅的气质。

        这是我们刚才提到山边别墅的位置,可以看到这排建筑物的南侧和北侧的建筑物已经错开10米,所以我们在这个庭院里面设计一个可开可合的移动的屏风,当他需要私密空间的时候可以把它关闭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庭院。当他需要和外部的环境,和这些山体发生视线和情感互动的时候,可以把它打开。

        这是刚才的一个项目,它其实是在北方,山地有北方的特征。另外一个,它其实是一个居住型的项目。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建筑设计课

    演讲大咖: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合伙人 韩中强

    演讲主题:《情·境:融入自然的山地建筑设计》

        韩中强:首先非常感谢今天活动的主办方新浪家居和亚细亚集团给到我们这样一个宝贵机会来和大家分享我在设计过程当中关于自然这一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我想每一个建筑师其实对于自然这个主题都会有很多自己想要说的话,其实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大象设计,我们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口号是创造意境,目前整个大象设计公司是由杭州、南京、北京、上海四地办公室,我们的总部是在杭州,我们有800位以上的员工,有四位合伙人带着800位员工一起开展设计实践。

        目前我们在168个城市,在20年的时间当中,一共有1500个落地项目,其中大概有150个项目是酒店。在这20年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项目的类型覆盖了各种类型方方面面的建筑类型。另外,我们在这21年的探索与实践理念,我们自己在整个公司逐步壮大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组建了一支包括城市设计、建筑、景观以及室内设计,我们也有自己室内的一支团队,我们还提供相应的设计咨询以及总包的设计服务。在这些项目的积累过程当中,我们涉及到各种各样项目的类型,这些项目可能在项目规模、类别和场地上面都有项目的各自类型和特征,我们面对业主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他们会提出自己一些原始的非常打动人心的想法,希望建筑师能够通过技术层面或者设计层面的开展和落实,最终把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和落地。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有自己的一个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其实和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不谋而合的。首先我们无论做怎样的项目,我们都希望尊重地域文化的表达,这是我们在西子湖畔做的一个酒店,是一个纯粹中式风格的酒店,我们希望借助于对原汁原味中国传统的风味和文化的表达,体现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尊重,这是我们在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格的阐释。

        第二个,希望我们的设计与周边的环境能够融合,这是我们在南京的一个项目,一个餐厅。这个项目旁边有非常美的樟树林,我们把植物做了一个最大的保留,希望做到一个自然优美的空间和环境。

        这个是做的一个酒店,这个项目里面我们可能步子迈得更远一些,我们尝试了用非常极简精炼和抽象的想法,这个庭院给来到这个酒店的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宁的心灵净化的空间。

        这是我们酒店泳池的一个区域,在进行极简风格设计的时候,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在这样一个高度复合功能的体量里面,我们需要跟室内景观有一个高度融合,是交叉融合的状态,而不是采用前后递进的方式,完成了我们酒店的集成度。

        因为大象设计在这么多年的设计过程当中,和我们的业主,特别是核心业主有一个共同成长的关系。因为确实这20年是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的20年,我们和业主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我们把我们的设计范畴有了极大的拓展。在大象设计整个工作流程里面,把我们项目材料、建成交付之后,业主使用的心理感受和使用空间的反馈给到我们设计方,再反过来指导我们设计进一步的推进,这是我们特别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保证了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有非常高的落地度,当然这个和业主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这是刚才那个酒店的庭院,可以看到在这里没有特别清晰的边界,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被拆散融合在一起的,这个是建筑和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认为设计是一个模糊的边界,我们希望这个边界在各个专业之间是能够彼此交融和融合的,能够更深层次发展。

        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家具的打样,甚至灯具的设计,我们大象设计内部团队的配合做了一些设计的延展,包括一些灯光的控制,最终项目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完成度。

        这个是我们在西溪湿地理念做的一个酒店项目,右上角有三栋建筑是湿地理念的原有民居,我们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造,在立面上用一些新的材料,对建筑形体进行了现代化简化的处理,和我们湿地景观有非常好的交融关系,能在每一个面都看到西溪湿地景观和风貌。

        按照四季的变化,我们设计了很多框景的空间,可以把周边的环境,气候的变化,包括光线的变化,自然而然吸纳到我们建筑的一部分。这是建成的效果,对我们原先的设想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这个是在南京桃花源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对于传统的中国园林空间和我们现代居所空间这两种概念融合的一个项目。我们大象设计在中国的中式研发上面走在比较前面的位置。从四季酒店开始,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园林院落的空间关系,对于人的情感关照,包括园林里面的组合,我们有自己阐释的一些方法。也随着我们在不同的产品演进过程当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提炼语言。

        这是刚才提到的一个赫餐厅,这是航拍的一个效果。包括上面看到餐厅的位置是为了保留当时几个非常漂亮的树形,我们对树进行了一个精确的测量,尽可能保留餐厅里面原有的生态,我们不希望破坏中间自然的状态。

        这个项目是我们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千岛湖边的一个学校,我们在快速建造的过程当中,也是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采用自然坡地的形式,能够和周边的山体有自然而然的一个呼应和契合,它们的形状之间能够发生某种化学性的物理空间的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地形地貌。通常我们在项目前期就会去四五次,这个项目我们去现场应该不少于30次,在这样一个工作配合过程当中,跟场地情感关系的建立和深入,是我们整个设计的一个基础。

        这是很小的一个项目,它其实只有300方左右的规模,但是我们其实对于项目判断的好坏,规模可能是最次要的一个条件,我们往往关注一个项目能不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新鲜的思考点。对于环境引入的方式,对于光线、风怎么进入到场地互动,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型体量的项目有大体量项目处理的方式,这是杭州万象城二期,在钱塘江畔的一个项目,可能有更高的技术性的层面,还有综合功能的满足,可能是更复杂的。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几何穿插以及建筑朝向转换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呼应我们的场地。

        这个项目在一个城市风景区的边缘,在西溪湿地大概2公里的位置,通过立体空间放在不同的高度,我们产生了丰富的社会交往的系统。因为这个里面将来可能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江南布衣的设计空间,还有一些酒店,包括艺术馆、博物馆的空间。在外立面上我们采用了顶部绿化,有茶园的引入,营造整个项目的环境。

        这些项目不管规模大小如何,我们希望在每个项目里面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场地条件的呼应也好,对于极端的技术解决也好,我们希望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在打造公开课的交流平台、提升中国设计师综合素养、帮助中国设计师成长这件事上,主办方之一的亚细亚瓷砖品牌代表亚细亚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钱先生上台做出了分享。

        郑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设计师的朋友们,媒体朋友们,各位协会的领导,和亚细亚家人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亚细亚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钱,当今天这一刻,大家认识郑钱的时候,大家都郑钱(挣钱)。此刻应该有掌声。

        很荣幸在长江之畔与现场的各位设计精英、设计大咖们一同上课。

        中国设计公开课已经走过了两年,历经了九个城市和近百位全球顶级导师、三千多名青年设计精英一同深入当代地标,寻找城市的灵魂,并在青年设计圈层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协会的认可。

        中国设计公开课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坚持创造更多更好的设计内容,为设计界的朋友们输出能量和价值。

        设计师的成长和企业一样,设计师的成长也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积累的过程,我们希望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有亚细亚共同陪伴你们,也有新浪家居共同陪伴你们。

        中国设计公开课,我们走了119个城市,到了今天我想代表亚细亚,衷心地感谢新浪家居倾力打造这件事情,也感谢所有的设计师朋友们和导师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关注。

        亚细亚历经46年,半个世纪,一路走来,在整个建筑行业经过45年以上的企业只有三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亚细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73-1998年,是制造水平领先的阶段。亚细亚走入中国大陆的时候,建厂在上海,那个时候的产品只有10×10,实际上只有9.8的规格,从10×1012×12250×330330×350,一直到1996年发展到330×15的超大规格,所有的规格发展离不开设备的引进。

        1998年之前,亚细亚引进了LB多管布料成型生产系统和天宫机器人产品胚体储藏系统。

        第二个阶段是行业的技术引领作用,从1998-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新的机械设备也不断引进,造就了很多新的技术。在19982015年阶段,技术板块,亚细亚作为一次类墙砖的品牌,这个技术在2003年之前只有五家企业拥有这个技术。亚细亚首家引进杜斯特6通道喷墨打印机和采用西斯特姆喷墨系统12通道实现色彩及纹理创意的无限可能,就是像印刷品一样,让产品的肌理和色彩更绚丽更饱和,首创行业陷下釉工艺还原天然石材触感。

        包括我们的柔光线下釉技术,能满足天然的色彩和触感。

        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到现在,就是人居功能打造。从2015年开始,我们研发团队一共研发了三款目前在行业内领先的产品,分别是55°柔光大理石、大板大理石瓷砖、ECO生态健康砖这三大核心产品。

        55度柔光产品:

        2013年,我们在研发中发现1-6岁,是儿童成长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儿童所受到的视力危害威胁主要来源于生活中强反射光,而日常与儿童接触最多的就是地面和墙面。通过和国际人居研究院的大量的研究和测试,最终测算出55°漫反射为人眼最佳光感舒适度,才有了我们2015年推出的一系列55°柔光系列产品。而亚细亚的这款产品,还攻克瓷砖行业所有柔光品类的一个业界难题--抗污力,亚细亚的55°柔光产品率先3年实现专利抗污技术,实现柔光产品超国家标准3级,达到5级抗污水平。

        大板大理石产品,亚细亚在解决瓷砖接缝打理痛点的同时,不伤害大自然情况下,让消费者用最少成本享受到大规格完美连纹花色超自然体验。2017年年初,亚细亚率先号召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大板技术,致敬中国造,建设了第一条大板大理石瓷砖生产线,最大规格可达3200mm*1600mm,用四大核心技术重新定义了大理石瓷砖。

        最后我讲讲我们2018年推出的ECO生态健康砖,我们发现装修醛污染是家庭健康最大的杀手,在中国,每年有数万儿童因为装修问题引发白血病。这些装修致病有害物质往往比空气重,聚集在离地1米以下的区域,当你还未感受到刺鼻气味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已经受到了致命的侵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负氧离子对于甲醛有天然的降解能力,一个负氧离子浓度达到5000/cm?的空间里,能够有效降解甲醛。因此,我们在2015年就开始研究负氧离子的工艺配方,最终推出能持续释放负氧离子浓度达5000/cm,对eco健康产品,帮助家庭从源头解决家庭装修污染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升级了我们生产工艺,节能降排30%以上,真正意义上秉持“健康+环保”的双重生态标准,重新定义人居科学用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年底我们获得了国家工信部颁发的绿色工厂认证,成为华中地区首家获得该称号的陶瓷企业。亚细亚在制造端,落实中国智造责任,在产品端,落地科学人居、健康生活的产品理念和社会责任初心。创造更有价值的人居空间材料,便是我们始终的坚持。

        作为分公司,我们会更好的履行集团的服务功能,更直接有效的服务好在座的各位设计师朋友。在服务端,提升效率赋能设计,以优质平台打造,与设计同行,创造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今年中国设计公开课的主题是中国当代新人居,随着社会发展,单一的标准化已不合时宜。本期南京站,在自然语境下的舒适空间打造为切入点,带来精彩而深度的课程分享,为南京的青年精英设计带来更广阔的设计想象力。

        相信中国设计公开课能帮助大家拓宽视野,为更多青年设计精英构建起交流的平台,让各位在这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新人居解答。亚细亚也会继续助力中国设计,同时也祝中国设计越来越好,新生力量,未来可期!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作为中国首个设计师界综合性知识分享平台,中国设计公开课已经是举办的第二年了,作为主办方,新浪家居副总经理兼新浪家居营销中心总监 王晓洁 女士上台致辞。

        王晓洁:大家好!各位嘉宾,各位领导,设计界的前辈以及设计界的各位同仁,我是新浪家居王晓洁。

        今年是我们新浪家居与亚细亚瓷砖共同举办中国设计公开课的第二年,作为主办方,我们一路见证了活动的成长。在2018年,我们中国设计公开课走过了七个城市,集结了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澳门等地20多位设计大咖,我们总共带来了包括建筑、室内、平面、产品等等多样的课程30多节,我们这个活动在网络上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有近百家媒体的报道,包括我们公开课覆盖线上线下近万名设计师群体,网上直播观看数也突破百万,网络曝光量更是破亿。

        有了去年的这些成绩,今年我们也带来了更多的信心,所以今年的中国设计公开课从年度主题、课程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上也做了非常多的变化。我们在去年的建筑设计课与室内设计课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与美学课程,包括设计思维与管理课程,以及设计趋势解读课程。今年我们也将会邀请专业的色彩老师以及软装搭配的老师,帮我们深入解读最新的设计潮流趋势,我们也将通过中国设计公开课的平台进行独家发布,各位设计师敬请期待。

        2019年第二届中国设计公开课是自4月份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北京、杭州、上海三站,南京站是我们的第四站,也是中间站。我们到了这个节点,其实思考的已经不仅仅是怎样把接下来的活动做好,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作为一家专业的家居媒体,通过这半年我们对设计行业的了解,我们将要思考明年我们将要讨论什么,新浪家居作为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家居行业媒体平台能给今后的中国设计界带来什么,这也是我们将会一直思考下去,也是我们一直前行的动力所在。

        所以,今天我们有幸聚在这里,与设计界的前辈们共同学习成长,我再次代表新浪家居感谢大家的莅临,也预祝我们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到场嘉宾

    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合伙人——韩中强 先生

    厦门嘉和长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设计总监——孙少川 先生

    名谷设计机构创办人——潘冉 先生

    浩澜设计机构创始人——李浩澜 先生

    南京实景结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许智超 先生

    斯所(南京)设计事务所合伙人/设计总监——王阿萍 女士

    南京玺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李中伟 先生

    宫匠堂创始人——魏士能 先生

    南京艾荷瑞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王瑞 女士

    江苏一川建筑设计创始人——王一川 先生


    同时,出席本次活动的重要领导有

    亚细亚集团副总裁兼市场部总经理——胡人尹 女士

    亚细亚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钱 先生

    新浪家居副总经理兼新浪家居营销中心总监——王晓洁 女士

    乐居家居华东区总经理——吴瑜萍 女士


    以及出席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

    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建设 先生

    E网媒体总监/总编——祝爽 女士

    云上设计师俱乐部创始人——马路 先生

    南京姚小龙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总设计师——姚小龙 先生

    艺界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王虎成 先生


    同时感谢共合设、米兰社、云上设计师俱乐部、亚太设计中心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以及建E室内设计网的战略支持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设计师陆续签到入场


  • 新浪家居华东站 03-29 20:43

    小浪抵达活动现场,先来一波高清大图

      CDOC中国设计师公开课是由新浪家居、亚细亚瓷砖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的,真正围绕设计师成长需求,量身打造中国首个设计界综合性知识分享平台。2018年,我们带领近千位设计师在全国7座城市寻找城市的独特灵魂;2019年,中国设计公开课又将全新启程,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当代新人居,把脉未来居住需求,定义人居新高度,我们试图寻找一方家园,来实现关于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活 | 动 | 时 | 间

2019/7/2 14:00-17:30

 

活 | 动 | 地 | 点

南京涵碧楼酒店1楼凤凰厅

 

活 | 动 | 流 | 程

13:00 - 13:50 嘉宾签到

14:00 - 14:30 嘉宾致辞

14:30 - 15:15 建筑设计课

主讲人:韩中强 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合伙人

主题:《融入自然的设计》

 

15:15 - 16:00 室内设计课

主讲人:潘冉 名谷设计机构创办人

主题:《直面自然的抒情》

 

16:00 - 16:45 室内设计课

主讲人:孙少川 厦门嘉和长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主题:《善意的设计——空间的生态平衡》


16:45 - 17:30 城市相对论

课题:在创造舒适人居空间的过程中,自然与科技是朋友还是敌人?

主持人:李浩澜   浩澜设计机构创始人

嘉宾:王阿萍 魏士能 李中伟 王一川



举报
8.6万人正在观看本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