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博鳌文创论坛 | 国潮趋势与文创发展

乐居·海南

博鳌文创论坛 | 国潮趋势与文创发展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活动圆满结束,嘉宾与主办方合影。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重磅压轴 — 国漫大咖对话 

    主持人

    于仁国 

    魔豆投资创始人

    《罗小黑战记》电影联合出品人


    嘉宾团

    梁旋 

    彼岸天(B&T )创始人《大鱼海棠》导演

    于洲 

    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电影《白蛇:缘起》监制

    王云飞 

    其卡通联合创办人

    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电影《西游记之再世妖王》编剧、导演


    主持人:今天最后一场,也是押轴之场,就是国漫四位大咖顶级对话,我相信通过今天几位大咖的分享可以为大家带来动漫对国潮的影响和思考。

        

        于仁国:感谢大家坚持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场,最后一个环节。说是压轴,压得我心里有点慌,因为很多人今天晚上要离开,幸好热热场很多人又回来了。

        今天特别高兴,四家动画电影公司,也代表着中国原创动画电影近年来中国文创崛起的一些代表。首先,梁旋你先开始,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和作品。

        梁旋:我叫梁旋,2000年是清华的一个理工男,上完大三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一颗自由的灵魂,退学跟我的一个好朋友创办了一家公司叫彼岸天,这个公司是2005年创立的。我们创立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想能不能做出我们心目中最美的,最好的动画电影,所以从2005年一直到2013年,我们都在为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做准备,包括融资、做样片、写剧本。大家可能想象不到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来做这样一个电影,实际上电影的制作像迪士尼这样通常是3到4年,最长5年的时间,这是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在中国电影没有那么成熟的时候来做这样一个事情。2005年整个中国电影票房加起来15亿人民币,也就是今天不到一部电影的票房,一直到2013年我们才找到机会,找到这部电影的终期投资。为什么能找到这个投资呢?第一个是整个电影行业起来了,第二个我们当时发起了一次众筹,有将近4000位互联网上的朋友支持我们筹集到25万美金,这个事件是众筹史上最高的项目,所以才让光线传媒相信我们这个项目是有希望的。在之后,光线就可以布局整个电影市场,包括《哪吒》也是光线投的一家,今年上的《哪吒》是中国影史的第二名,也说明光线的眼光得到的印证。

        在中国动画电影如果你看准了一个项目,它的无论是精神上的回报和物质上的回报都是很大的。《大鱼海棠》在2016年上映观影人数1600万,我们制作成本只有32万人民币,利润有2亿人民币,是当年上映的电影收益最多的,《哪吒》有超过2亿美金的收益。当然这离不开整个市场还有投资人的眼光,再有我认为这些创作者们他们能不能专注地在动画电影或者自己所专著的艺术领域上坚持,专注地把这个产品做到最好。

        于洲:我是追广东话的于洲,《白蛇:缘起》是我们今年的作品,追光是2013年成立的,我们也是几个同学做的,也都是理工科的,唯一的不同是我们开始的时候比你们年长很多,老很多,所以有很多经验教训。追光成立之初就确定是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做中国故事,从2016年的《小门神》到去年的《桃花源》,前三部都是针对家长和小孩一起看的,《白蛇:缘起》是第一部年轻象的作品,所以很高兴《白蛇:缘起》有这样的成绩,这可能也给行业带来一定的信心,谢谢。

        王云飞:我叫王云飞,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就一长一短地来说,我算比较长的,今天到这个会上来主要是学习,因为前面看到了很多各位国潮老师的见解,我是2000年做平面设计出身,2002年不甘寂寞,希望把静的东西变成动的东西,能讲故事,所以我们就自学Flash。2004年我们团队在深圳相遇,长头发,他们都还在上学,2002年我就开始投真人电影,做了第一部拍脑子做的动画片《快乐东西》,后来又做了《神秘世界历险记》,这个过程中不停地挣扎。我觉得现在的国潮不是我们给的,是受众给的,观众永远比我们牛,观众就用一个字好,俩字不好就迅速总结了你,就定义了你。而且潮流永远是大数据出来的,大数据就是这些人的行为和意识,我觉得他们才是那个潮,而我们就是那个小浪花,很快你就被拍在沙滩上,所以我们就不停地在纠结,想我到底是做儿童的还是做成人的呢?后来我觉得我还得做我自己的,所以四年前就做了《再世妖王》,以前都是拍儿童片,这部拍的是给自己的片子。

        于仁国:我也介绍一下自己,台上几位跟我都颇有渊源,我也是理工男,十几年前做投资,我们投资土豆网。在快十年前我创业的时候,我刚开始做阿狸,后来做小黑,这个过程是很苦的,今天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结果。小黑从第一年开始做到现在8年多了,追光也是做了四部,最终这一部让整个市场认可,不光白蛇,还有追光这个品牌。云飞是我的老乡,从《神秘世界理想记》第一部就开始追,现在是第四部,儿童电影票房破亿的非常不容易,而且他们团队的《再世妖王》也让我们耳目一新,所以对明年非常期待。

        其实我们看到了不光是国潮,中国动画、漫画的原创内容,其实在过去这几年的确是个崛起,给大家对比一组数据,2010年我刚刚在这个领域创业的时候做了一组调研,当时有一个动漫人物排行榜,前100位只有三个是中国本土的,其他97基本都是日本和美国的,也就是说在不到十年前,我们市场的占比和影响力其实是微乎其微,那时候谈中国的原创内容很少,我们当时还有个动画导演俱乐部,每天都是相互诉苦的。但我们今天看这四部,今年排十名的动画电影,《哪吒》《熊出没》《白蛇》《小黑》,其中《哪吒》占了74%,这在十年前我们怎么都不敢想,今年中国电影票房目标在650亿,跟美国已经非常接近了,也就是在电影这样一个消费市场里,中国已经在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市场。

        其实我想问一下三位,你们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崛起的过程,以及我们对来年,因为来年各位都有作品,有怎样的一些期待。

        王云飞:就像刚才讲的,我觉得观众是很厉害的,再一个个体也很厉害,就像于仁国十年前看好了动漫这个行业就进入了这个行业,所以我觉得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我就是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久,始终在找感觉,但是我觉得不怕的,因为人就是这样,面容上、生理上可能已经老了,但是你还是一个少年,因为你还原以为了你喜欢做的事情努力,这个结果就变得不重要了。

        这两天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讲,结果非常重要,你一定要有这个仪式,要认为你必胜。对,我始终认为我是必胜的,但是一直在折腾来折腾去,但是我觉得也无所谓,一直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回到趋势上,就是大家明年能做到样的成绩,如果做得好就是不错,如果做得不好就是不行,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彰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过程。

        于洲:动画电影追光开始的晚一些,大概从2012年开始,优酷土豆合并之前,在土豆我们就做过一些动画尝试,我们的想法是动画是相对比较可控的,这也是从一个程序员的角度,就像编程序,输入输出,对话电影有一个好的故事、好的艺术和流程,所以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决定做这件事情。我们有一些技术的背景,当然我们也有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抓住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2012年,我们去好莱坞四次,见了一两百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在意识领域的华人,必须得是中国的根,包括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必须要讲中文,讲国语的。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当时的想法是先做三部,知道做电影不容易,所以做三部,应该有一部会成吧,当时有点扔色子的想法,但是每一部都有一定的积累。经过了这么多年,无论是经验、团队,这个是真人电影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

        大家看到过去几年国漫崛起,动漫电影的春天,这个很多人都在说,是不是到来了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有一大批人,甚至比你们更早的一批人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努力。其实在追光我们面试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动画和决定要做动画电影,我记得有一个同事,他说从4岁的时候看了《狮子王》,他是1994年生的。我觉得可能我们小时候比较少的人会在4岁,甚至14岁,甚至上大学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们上大学那时候因为计算机、金融分数高,就考分数最高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现在90、95后他们有机会能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个变化。

        回到一个更大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来看,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少年中国,哪吒喊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三四十岁的人也能喊出这样一句话,因为中国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所以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我们会超过欧美。

        梁旋:这个问题比较大,对比美国那边,动漫包括真人特效电影,这类电影在美国至少是20%到3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远远不够,我认为在明年或者未来这个趋势一定是往上走的。在国外像迪士尼这样的大厂,平均下来每年也就一部动画作品,所以我们要看明年、后年、大后年这个市场环境怎么样,我们只要数一数做这些作品的小厂、大厂就知道大概是怎么样的趋势。今年春节档有一部《姜子牙》,在审美上应该是在顶尖水准的,这是光线做的,明年有《西游记之再世妖王》,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非常好,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谁是为自己创作的就是为普天大众做的,这部作品是他第一次为自己做一个动画电影,所以他这个信念如果坚持这个电影一定会成功。

        还有曾经票房纪录保持者,他没有继续做《大圣归来2》,而是做了《深海》,这是一个全部原创的,没有基于中国古代IP的电影,完全是对自己个人的追求和挑战,我也相信这部电影会在市场上有非常好的反馈。

        再到《哪吒》,应该是明年或者后年就上,所以这两部票房成绩应该也不会差的,因为《哪吒》首先是大家有认知的,而且追光也是有经验的。我们《大鱼海棠》名年也会有2,所以未来我们能数得出来在动画市场上已经有这些了,所以大家预期一下这个电影票房是不会太差的,因为有那么强大的资源和电影传媒的市场环境在支持,所以我相信大环境是不会差的,这些创作者也在不断地用作品磨炼自己。我们自己第一部作品也在学习,也有很多的教训,也跟美国迪士尼学习,总结了很多经验,所以下一步显然会比第一部作品做得更有观众缘。

        

        于仁国:我觉得梁旋分析的趋势我非常认同,之前我们聊过这个,共识性非常强,明年可能是中国动画电影更旺的一年,因为我们能看到的片子,春节档就有两部,暑期档好几部在排着,所以我们很好期待。今天有一个很好的消息,《大鱼海棠2》有时间表了,所以值得期待。

        我在《白蛇》的群里边,群里边一直在催,说《白蛇2》呢,一直在催导演和制片人回家干活去。所以我觉得真的,这也可以看到观众也好、粉丝也好对这件事情的期待,其实《小黑》也是这样的,我们第一部刚刚结束,正在准备第二部,从时间角度至少也要三四年的时间。我们这两家的特点,都是自己的制作力量,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其实推出片子的节奏时间会稍微长一点。追光还有云飞那边,其卡通的制作资源已经相当成规模了,所以可以多条线作战。

        我稍微呼应一下中国的市场,中国电影在今年开年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今年是非常挑战的一年,因为去年有一些政策和各方面的调控,尤其在真人电影方面的投入其实有所收缩,动画电影就快速崛起,而且未来还会越来越大。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还是集中在一部部作品,投资人很看好这个市场,未来无论人才、资源都会进入中国原创方面。以前中国人才都会为好莱坞工作,现在都回到国内的公司和团队里,所以我们在人才、资金各个方面,包括市场,我觉得市场我们是有主场优势的。

        扣一下今天的这个题,今天的题是国潮,我也是组织者之一,我今天特别穿的国潮来,鞋是李宁的,衣服是故宫的,里边穿的是小黑的,今天有点混搭,可能搭的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这种中国风格的国风也好,国潮也好,这样一些市场角度的需求产品消费者是主导,以前大家不理睬我们,是蔑视的,那种孤独和压迫是很难受的,但是今天大家都说我们好,这是一个好事。那我们讲一个中国故事,做一个中国的原创电影跟国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梁旋你先来,你们是最中国风格的。

        梁旋:我觉得国潮这个概念说实话我不太想讲那么大的概念,我说说我身边的例子。第一个我妈在我们家庭的小群里面分享了她穿汉服的照片,我很惊讶,我妈妈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是她居然穿起了汉服,在夕阳下拿起一把剑,我就很惊讶,原来中国风已经传到我妈妈这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大家看我今天穿的裤子,这条裤子是30块钱一条的,但是特别好穿,是以前中国古代练武时候穿的裤子,随便踢,如果大家哪天不再穿牛仔裤,都穿中国练武裤的时候,那个时候国潮才是真正的来了。

        包括很多电影节,大家统一穿制服,都是穿西装,我去参加华表奖所有人清一色都是西服,这是要向西方服装业致敬吗?我觉得这特别反常,就是大家没有对自己的文化和文化认同才会追寻国外的电影节,追寻国外的服装和模式,千篇一律地就穿了西服。我穿的是我们自己的衣服,我是全场唯一一个人,我希望无论在电影节还是大街上都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你喜欢,不会怕别人笑话,那个时候我们才敢说国潮来了。

        我另外一个观点,所谓的潮是什么意思,就是大海一个潮涌起来,它的命运最终是要落下来,所以只有看到那片海才能有不断涌起的潮。刚才听百雀羚能在产品和细节上做到这样,我觉得他们是看到这片海的品牌,所以不再把所谓的国潮当做自己的标榜贴在自己身上,而是看到了这片大海,才能涌起一个一个的浪潮,带给观众的审美和大家对他们认知的积累。

        于洲:梁旋导演善于讲故事,我正好可以借着讲,你第一个说你妈妈,在追光有一些同事有汉服社,有一批同事上班是穿汉服的,很日常。有一次我说这个衣服拖到地上很脏,她说这叫包浆。追光在北京办了一场汉服专场,我也去了,就穿了普通的服装,我感觉那个现场非常肃穆,所有人都是特别端庄的,从入场到就坐,这是非常可喜的。

        第二个你讲到电影节,我谈到在三年前我们的第二部作品入围了法国昂西(音)电影节,我们去的时候说是不是准备一身正装,以前没穿过正装,但是我们决定穿中式正装,所以我们研究了中式正装有哪几个牌子,我们买了两三套去了。当时是在6月份在法国,我们俩特别另类,很多人穿的都是短袖和短裤,所以就穿了一天。但是它也入围了上海电影节,当时我们被安排在第一排坐着,我们三个人都去了,也穿了这个中式的正装,这是用了两次,我希望以后还会更多地应用。

        

        观众(江山市何市长):我插一句,昨天我在草坪上做论坛的时候,草坪上坐着特别多的人,我感觉那个氛围特别好,把照片拍下来发到朋友圈,我说这个就是我梦想中佛罗伦萨的场景。我说的意思是我们到博鳌来是非常密集的的信息,之前有一个讲汉服的女孩,你们又讲到服装的问题,我就想来说一说什么呢。2013年,十八大刚刚开完,我记得是11月份,当时有一个中国文化复兴的展览,习大大和中常委七个常委一起去看复兴之路展览,那天浙江省在做培训,我们早上在酒店里吃饭,电视里播出来习大大七个人看复兴之路那个展览,看的时候我就注意看了,我就跟边上的人说,你注意一下他们穿的服装,七个人有两个人穿的是西装,习大大还有其他几个人穿的夹克衫,我说请大家注意这个细节,为什么我们的习大大和七个常委一起出来没有穿西装,那两个穿西装的就很尴尬,估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说中华民族不可以穿西装崛起,因为这是看复兴之路,所以今天你们都想到这个问题了。

        当年浙江理工大学搞了一个服装展,我看了以后就在说,理工学院的服装毕业展,我从头到尾看的都是西方的服装,穿得丁丁当当,一点美感都没有,后来说让我跟他们一起合影,我说我不去。正好坐在我边上的是杭州市服装协会主席,我就问他,我说泱泱大众化五千年的文明史,西装是什么概念,为什么把西装作为我们的正装,我说我们民族能不能为我们的民族设计服装,我就跟他们说我说习大大那天没有服装可以穿,所有设计服装的人都应该反省,习大大找不出服装,所以找了一件夹克衫,因为五个人穿的都是夹克衫,因为夹克衫不是正式场合穿的,也不是我们中国的,所以就是我们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能穿西装去。所以未来,我们的服装设计师一定要给中华民族设计出我们能穿自,但是有中国元素的服装,汉服不适合正式场合穿,你可以休闲穿,所以未来一定要有真正的国潮,真正的大国崛起,一定是穿着我们自己设计的服装,但是是我们大家都能接受的服装,谢谢大家。

        

        王云飞:刚才说国潮和动画电影的关系是吧,刚才我们都在说服装,其实我觉得跟服装关系不是特别大,我简短地说一下,我觉得还是跟这个角色的故事是有关的,就是你要做什么样的角色,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其实说白了就是多做研读的工作,多做了解角色的工作。我们穿什么也是这样的,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我觉得风格是很重要的,就是你看起来舒不舒服,一个人一生中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只要那个阶段的风格属于你就行。所以我觉得,国潮与动画你怎么去设计更潮的东西,其实还是在于内涵上,只有从内心出发才能潮起来。

        梁旋:补充一下他所说的内心,确实是这样,比如我们看日本两部《千与千寻》,一部《你的名字》,《千与千寻》最初的创造理念就是宫崎峻看到邻居家10岁的小女孩,她慢慢学会跟别人打交道,慢慢跟周围的人发生联系,他洞察到这一点,他意识到这是当下社会人要学习的品质,就做了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小女孩在陌生的环境里面,怎么学习工作,怎么学习跟别人打交道,怎么学习保存自己内心最单纯的东西,那个就是他找到的所谓的潮流,就是所谓的时代的背景。

        那《你的名字》它的背后起源是日本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引起了海啸,导演发现日本人不再生活在过去平静的日子里,而是要学会这些可怕的灾难,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灾难,所以他创作了《你的名字》,这个电影就是一对少男少女在寻找彼此的过程中拯救了一个灾难的故事,他其实也洞察到了整个日本背后的东西。包括《哪吒》也是,《哪吒》背后也是很强烈的反叛精神。包括《大鱼海棠》,包括我下一部电影,我也在寻找这个时代的内涵是什么,还在寻找人永恒共振的频率是什么。实际上今天的主题很有意思,作为一个创作者或者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或者说我要发展一个品牌,实际上在本质上都是去寻找你自己的内心跟大众的内心,怎么样找到能够产生共振的频率,那个共振的频率就是所谓的潮,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脉搏,也就是在中学时候学过的道理,在桥上一个士兵走路的节奏跟桥共振节奏达到一样,这个桥甚至可以塌掉,这是我们做的事情。

        王云飞: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来讲,在这之前文创院开场说到最后的时候,说现在应该怎么样支持国潮,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大家能有共同的理念,我们都是属于在主创方、内容方,所以我们要稍微慢一点,要稍微准一点,准的概念就是我们别总是你想要什么,领导你要什么我给你做什么,领导说我不知道要什么,我觉得主要就是我们看到这一点之后我们给他什么,为什么给他这个,能不能稍微用一点时间来研究一下在这个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挖掘的,是有故事的,是有灵魂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做国潮,等那个潮下去就不是低潮了,就是高潮了,下一个潮就是把自己想要的动段不断释放出来,但是一定是深耕细作的,像匠人一样。我之前理解匠人他有很重要的一点,不是说你做手艺活的人,或者不是不停地在那做,是因为你长时间做一个东西,能理解到这个东西的精髓,把工业化的体系,你能把它的窍门分享出来,那才能称为匠人,否则不能是一个匠人,你只能是一个干活的。

        于仁国:其实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也想分享很多,但是时间有限。其实这个潮流是永恒的力量,是自然而然最终形成的,最终的决定者是消费者,到底他们的变化和成长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更多新的需求,也给我们文化的创造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看好莱坞的电影,包括印度电影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包括韩国电影,甚至韩国一度形成了韩流文化,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谈国潮也是做一个整体的,无论从设计、内容、产品各个方面的呈现。那光就电影或者动画电影来说,因为动画电影未来肯定是强势内容,中国动画电影要有一些中国的特点,中国的风格,那我们来畅想一下,大家怎么期待中国未来形成电影的整体面貌。

        于洲:这正是我想说的,动画电影比真人电影更具有全人类共同的情感,追光的作品《小门神》在2017年上映请了很多明星配音,《桃花源》目前已经卖到了90多个国家,一共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而且都是本地的语言。我们也在分析为什么《桃花源》能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看到和喜欢,其实我们的电影表达的是父子的感情,另外桃花源代表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无论是少年还是父亲都有这样的理想,这个在任何其他国家也都被认可,也使观众受到了感染。所以我们做一部电影,我们有时候也是为自己做,我们花三年、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我们必须是很热爱这个故事。

        总结一下追光的第一部电影《小门神》讲勇气,每个人面对改变要面对他。第二部讲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白蛇》是讲爱情。下一部是讲正义的,超级英雄的片子,我们希望传递的都是无论是当代还是对当地文化能有影响的作品。

        讲最后一句话,动画电影一般都是好看的,因为我们这些人只是代表了中国很多很勤奋的人,他们为一个故事,为一个作品花上几年的时间,不断地去打磨,就像一个产品不断地迭代,所以最终出来的时候通常不会是一部烂篇。

        于仁国:《白蛇》的英文版下周在北美公映,如果大家在北美有朋友可以推荐他们看一下。

        王云飞:我明年的作品《西游记之再世妖王》四年前做的时候,当时就非常犹豫,所以当时我问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样的西游记,我告诉我自己要讲一个大少年的孙悟空。同时我定义了我们公司最新的使命,就是用动画让中国与世界沟通。其卡通是2002年起的,我当时想的是其卡通也,因为我觉得卡通有生命,而且乐在其中,融入其中,所以卡通、动画可能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任何事情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乐在其中。

        梁旋:电影在海外取得成绩我们很开心,之前做电影也期待在中国有观众喜欢,那我们在海外是不是也能有很多大众喜欢呢?实际上以我们在海外发行《大鱼海棠》,包括做海外市场来看的话,其实没有我们想象那么乐观,比如《大鱼海棠》在国外也有超过100个国家的上映,但是这个量级还是非常非常小的。包括《哪吒》也是一样,《哪吒》海外加起来也就700亿美金,我认为语言是第一个问题,美国市场卖的都是英语片,海外的片子在他们那卖就很困难,所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在海外有上升,但是那个天花板是有限的,我们还是先把自己本土的市场给做好,就是先在自己本土市场立住脚再考虑怎么到海外去。

        如果想到海外达到一定的成绩,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和审美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针对我们的作品做了一个小的调查,海外的观众看《大鱼海棠》是因为什么?有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占到了20%,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融入中国古老的文化、哲学和审美,我认为都是一部作品能在海外流行起来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在不同语言体系下创作的作品,这个是可以做得比别人不一样的很重要的点。

        于仁国:中国动画电影我们今天说出海电影并没有特别多,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因为在多年前我们很少能够谈到这个话题,今天我们还可以谈这个话题,但是中国的电影观众是幸福的,中国的电影市场上有很多国家的片子,中国原创的作品大家也都很喜欢。

        最后因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包括其他的内容都在崛起,中国的国潮也正当时,我们期待我们的文化自信融入血液,期待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感谢三位。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我们的传奇》发布仪式

    张内咸

    青年导演、制作人


    张内咸:我的时间非常短,我直接简单粗暴地说一点犀利的话题,我们是做纪录片的,我们做纪录片关注的是更前沿或者更根源的问题,今天的论坛前面几位讲者,像曾辉老师、费总讲得都非常好,但是整体给人感觉就是国潮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氛,但是从做纪录片的角度来观察,事实的真相远不是这样的。费总也讲了,百雀羚在天猫上的成绩是因为国外品牌还没有发力,如果发力的话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成绩了。

        那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根源性的问题呢,费总能不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加入宝格力做跟你们一样的产品,用户会买谁的呢?我认为国潮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国风,中国风也不是国潮,在国外品牌还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利用中国消费者的爱国情怀做这种东西的时候做这样的东西。如果一旦国外的品牌观察到了这样的一种消费现象,他们开始用各种谄媚的方式去模仿你的中国品牌生产同款产品,到这时候消费者会产生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你会发现中国的消费者还是会买国外的这些品牌的产品,这个源自骨子里的自卑,就像为什么我们不愿意买国产车,愿意买进口车的。

        那么简单说一下刚才这个视频,这个片子中涉及到很多人物、故事,整体基调是非常悲愤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是一些青年艺术家,包括明星、演员,他们在自己的创作和工作的过程中其实是遭遇了很多大众的不理解、逆境、困境,在挣扎的过程中试图向大众普及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一些现象,就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预告片中的第一个人,刚才秦瑶小姐也讲了徐娇,她是汉文化爱好者,她在美国读书,她经常在校园里穿着汉服,向国外的同学安利汉服,但是直到今天在美国那些同学心目中,中国人一直是留着辫子的,是清朝那个时候的样子。比如影片中的龚林娜,她是在民乐里非常有造诣的大艺术家,但是她在做很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到一些误解,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中国的音乐系统和西方的交响系统是不融合的,今天我们所听的流行音乐都是西方交响系统体系之下谱曲产生出来的音乐,包括摇滚乐、电子乐、嘻哈,因为它有无五线谱,五线谱是国外发明的,中国的编曲方式是非常没有方式的。中国的流行音乐最火的是周杰伦,你把周杰伦放到美国大街上,你问一个白人认不认识他,肯定不认识,他在国外一定是被华裔或者中国人认出来,肯定不会被白人认识,所以什么时候真正能实现文化自信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今天我们讲国潮崛起,就是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但是离光明还非常远。我所认识的国潮就像西方的文化复兴一样,就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新的认知就很像欧洲一开始的文艺复兴一样。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主题演讲 |  汉服正当潮的思考

    秦瑶 

    服装高级定制设计师


    各位朋友、各位市长,在座的同仁下午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代表设计师来做一个分享,针对汉服正当朝给出一些基于我们团队的思考。

        其实汉服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现象,其实它是有很多背景的加持。基于这个大时代到底什么样的人穿着汉服呢,我们经过前一段时间用户画像调研给出了画像分析。其次我们再看一下当代汉服文化圈层存在的问题,那这个痛点也是未来我们可以发力的。最后就是我们基于汉服产业链给出的长效的生态搭建的建议和展望。

        其实现在穿汉服的现象就是处于民族复兴的阶段,中国人关于大国的话语权,我们想要重建文件主导的地位和诉求越来越强烈,也是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催生的现象。

        那经济层面跟中国传统服装有什么关系呢?因为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出国游成为常态,日本和韩国的旅游成为了我们主要的出游国家。到了日本和韩国,这种和服和韩服得到了外国游客的风行和认可,以及这些国家对于传统服装的保护力度,大大感染了前去旅游的外国人,甚至达到了刺激性的效果。

        大家知道和服和韩服最早是受到了中国服装的影响,随着中国人对生活仪式感需求的加深,传统节日和特定场合,我们想要穿着传统服装的需求也随之加深了。很多人就会问到,那我们的传统服装到底是什么,大家现在看到其实这两个是中国人,在穿着和服打卡,那边那个图片是我们在国外的留学生,为了弘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选择穿了汉服,其实这都是大家对于自己经济上的提升之后,有更多的财力去消费,产生了一些思考。随着经济的提振,我们的传统服装是什么其实越来越凸显。

        那随着我们现在的政治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一方面我的身份话语权更重了,另一方面就是一代人渴望重新定义我们是谁这样的诉求,渴望重塑大国形象的需求也越来越清晰。那随之而来的其实就是东方文化的一些回归,还是拿故宫举例,我现在能找到的就是大家对明清文化,故宫文化衍生品是基于雇工本身服装产品的一些设计细节或者是服装形质上的细节,还有他们的图案、纹样应用在产品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元素在时装周上亮相,也加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李宁最新的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的产品,他把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色调、图案用在了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其实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认为这应该更是传统文化去发声和发力的方向,而我们去选择某一个朝代的汉服穿在身上是可以的,李宁做得更初级一些,我们想做得更高级一些。大家看到,李宁都是基于时装的传统元素应用。

        包括这个盖亚传说最新的发布会,用了很多中国的元素,包括传统的产品用在服装的配饰和相关的服饰品上。这个品牌更多弘扬传统的一些主题,这一季以京剧为主题,发力一些传统的服装形质,展现更多的是传统工艺和图案,包括一些色调和形质。

        不仅中国人在做这个事情,包括老牌高定设计师,在法国和意大利的高级秀场上,仍然以中国元素作为设计方向,大家看到都是汉服和汉唐的设计初衷和设计表达。所以看到,我们中国的元素和符号,已经被国际作为了当下发声点很重要的方向。

        从娱乐层面上来说,刚才各位媒体人都已经分享了,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网络剧的播出,甚至是一些古风网络小说的风靡,甚至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的节目,包括郝导的《遇见天坛》,都是可以为服装变相加持。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说回来到底什么样的人在穿汉服呢?我们的团队做了一份基于用户调研的分析,在五大汉服群里面投放,经过了一个月的问卷发放,最后有300份同袍做了这样一份问卷。这是一个基础的展示,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我会后分享。

        这两张图片是我在清华的两个师妹,我们想用她们作为客户画像,她们两个是汉服爱好者,也是在汉服协会,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可以看一下我们最后做完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根据问卷统计得出的关键点。即便经过调研和考证,我觉得用喜爱者去定义汉服爱好者更容易一点。我们这次调研佐证了一个认知,很多人认为汉服是一个小众的,但是我们经过深度调研,我们发现恰恰民族的就是大众的。为什么在这么好的手重基础下,汉服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距离呢?揪其原因是汉服市场存在的下面这些问题。

        首先就是汉服市场的产品形制和销售价格的混乱,汉服文化的穿着者他们其实不太在意形制,也不太在意是不是这个朝代,这个颜色,这个图案,我只要好看,穿着舒服就买,所以导致卖家卖的产品也比较混乱。还有就是销售价格也是参差不齐。

        第二个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汉服是一个网红经济催生下的产物,机关我们的数据调研下是因为喜爱就穿着汉服,但是大家可以看得到,实际汉服的穿着者他们更想带动的是网红效应,是有一些圈粉的出发点的。你们可以在一些景点看到穿着汉服拎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若干套汉服,然后发到他们的圈子里,这也是90后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汉服圈彼此间存在一个朝代的鄙视链问题,大家如果经常关注汉服微博的会知道,他们互相之间是看不上的,经常在公开叫卖,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市场现象。还有就是汉服的消费天花板低,什么叫汉服的消费天花板低呢?是因为大部分是25岁以下的人穿汉服的,所以消费天花板很低,这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和他们所能接受的消费价格本来也就不高,所以对于一些精英人群,或者上了年纪的人群,如果他想穿汉服找不到一些周边品消费,因此也被称为国粉少女撑起的产业。

        那我们其实都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汉服的定义和标准问题,从服装行业本身来说,我觉得相关的行业协会其实可以给出一个基于现代人的穿着和审美习惯的新版汉服,政府可以根据一些相关的节日提出一些汉礼服的着装要求。汉服的发展需要优秀的设计师和行业领头人一起为这个行业,拟定一个符合现代人语境和普世标准汉服的大标准,才能建立一个汉服更良性,更有序的平台。

        众所周知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但是我今天更想从人的角度去看,也希望大家一起去思考和探索。我们团队基于良性畅销的汉服生态搭建有一些建议,第一个就是关于场景体验空间的打造,依托探索领先用户人群,激活种子用户,率先启动市场引擎。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大V的阵地了,我们每个人都在朋友圈制造自己的口碑、流量,所以这是特别好的传播环境,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消费中有更加接地气,更具有烟火气的表达,其实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对场景的要求更加细化了。

        在衣食住行用这些接地气的行业,我们可以全方位搭建一些商业环境和商业场景,比如打造一些汉服的主题餐厅。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周边品,引领汉服,研发具有汉服元素的快消品,进而让大家更了解汉文化和汉服。

        从另一个场景出发,我们对汉文化的古迹、景区,我们可以提供一站式封闭式的汉服的体验。我一个客户月薪5000块钱左右,但是她一定要和男朋友结一场汉婚,她在我这订了一件汉服,按照她的收入一件衣服3万块钱,我说你有必要这样吗?她说我要打造的就是一个汉婚的方式,姐姐你放心我即便把工资都拿出来也要结这样的婚。我们说汉婚离完是特别不容易离婚的,因为形式感特别强,对于新郎新娘情感的维系是特别强悍的,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刚才抖音讲的时候我特别茫然,我说为什么大家拿的还是年轻的京剧形象,现在汉服人群这么多,很多汉服的种子用户,他不穿汉服但是喜欢汉文化,是不是也可以让我们换个妆,发个朋友圈。我自己本身是满族人,我对明清文化是很有情怀的,但是作为设计师,作为一个行业的新兴现象,我想给大家更多分享汉服,给大家更多的呼吁。通过已有的汉文化人群,他去玩玩抖音,可以制造很多引爆点,也可以加速汉服的传播。

        这是故宫的口红,是从服装向化妆品研发的方向,这样的一些小物件从市场维度刺激种子用户,什么叫种子用户?种子用户就是我刚才说的,他喜欢汉文化,但是没有勇气穿上汉服,但是可以用汉服的周边品,把这部分人培养成核心人群,等于说又壮大了我们对于汉文化和汉服的人群。

        大家看到这三个东西其实是我工作时自己的产品,我们用中国最古老的非遗手法做了服饰品周边的小产品,我们的沙龙课客户就做这样的产品,他们自己做得很好,他们自己也特别骄傲,他们觉得是在传承传统文化,至少没有让老祖宗的文化没有在我们这一代慢慢淹没了。总的来说就是抓住私域流量去匹配需求场景。

        第二个抓住意见领袖的吸引法则,像这些都是现在比较火的节目,我觉得可以把汉服拿出来做一些节目,弘扬汉文化,现在很多人为这样的节目发声。徐娇作为明星是有自己的汉服品牌的,她所有出席都是穿汉服的。包括一些媒体和时尚杂志,对于汉服和其他形式的解读。这两张图就是夏姿陈这个品牌,它是最早走入大众视野成衣品牌,那作为一个服装行业从业者,我们可以基于现代人的穿衣方式,局部传达汉服和汉文化,不管基于公益还是形式的角度,我们更多传达中国人的穿衣习惯和风韵,而不是完全依靠多重的刺绣,或者这件衣服做得多夸张、多隆重夺眼球,让更多的人穿上它。所以我觉得从设计层面来说,要带动可穿着、可消费、可考究的消费趋势。

        从公域流量来说就是引入公域流量引发关注,其实最深层次的就是我现在想说的文化的普及,文化本来就是一个教育的深耕,我们必须通过沉淀思维才能实现汉服文化全面复兴的全垒打。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让小孩子穿着汉服去进行学习,这个是QQ星的牛奶做的这样一个包装设计,这个有一个这样的中国风的图,背面有拼音加汉字的解释,这个就是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在课本中加入一些汉服和汉文化的课程,让他们对汉服有更深刻的认知。

        大家看这本书,叫《故宫24节气》,我原来觉得24节气挺枯燥的,小孩子怎么会记得住,但是通过这本书一个3岁的孩子真的记住了,所以我觉得小孩子这个领域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空间。

        我最后有一张特别漂亮的图,就是想呼吁汉代博物馆做一个汉代馆藏,提升国民的认知,因为当国粉一代成为母亲甚至老人的时候,其实是对汉文化最好的传承。总得来说大家宣扬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需要在座各位的发力,更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政策和扶持,这样才能创造持续友好的汉文化的生态,也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最有价值所在。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主题演讲 |  关于国风IP策划带来的思考


    秋童

    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中创文旅公司,目前拥有全产业链IP运营,衍生品设计、生产,沉浸式主题,以及覆盖线上线下零售业务。刚才郝导说过新时代综艺节目综艺性需要全产业链,我们在各行各业也会有各种跨界合作,而整个公司的需要也需要有全产业链的能力。目前我们跟北京市的三山五园、颐和园、永乐宫、五大道、国家非遗、长隆都有合作。我们跟国家文物局也有很多合作,还有文旅部非遗司也合作了《年画重回春节》的项目,我们也参加了很多国外的项目。这是我们获得的一些奖项,这是我们合作的国内一些文旅机构。

        接下来言归正传,我给大家分享我们运营的第一个文化IP,也就是颐和园是如何进行开发的。这个话题我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国潮,清华的同事已经说到国潮是什么,这里我不赘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什么时候开始国潮悄然走到了大家的视野中,变成了当下最热的话题。那就是在2018年的时候,阿里携众多的品牌走了美国时装周,包括云南白药、老干妈这些品牌,国潮一下子就引爆了。什么是国潮我们不做概念的设定者,而是做传承者。

        在给颐和园做新的体验和定位的时候我们面临很多挑战,传统意义上它的固有印象太深刻了,它是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皇家园林,同时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接待过百余位国家元首,年人均客流量1700万,和故宫是一样的。但是如何去把这样一个旅游景区变成最新的国潮,变成一个消费层面可认可的文创品牌其实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当时去给他定位颐和园是皇家生活的地方。故宫是男权消费的代表,但是颐和园不一样,是皇家生活的后花园,是后宫妃子生活的地方,是皇帝教育子嗣的地方,所以有着浓浓的生活的皇家温情和生活情趣,这是它和故宫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把颐和园的山水、人物、建筑、文物分别进行了整理和开发。

        山水就不赘述了,还有人物,颐和园有很多人物,包括慈禧和乾隆,慈禧是中国最早的COSPLAY扮演者,经常扮演观音菩萨和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人物,同时她的照片都是经过美图处理的,她把自己的皱纹都已经抹掉了,这个非常适合抖音。同时她的化妆非常讲究,她会用兰花和玫瑰花水洗手、洗脸,也会有自己的生活秘诀。我们把慈禧的题字进行提炼,生产成产品。

        这是颐和园一些网红建筑,包括十七孔桥、石舫,引起很多人拍照。这是根据颐和园建筑做的一系列头部开发二次演艺,这个是清华美院的学生为我们开发设计的,就是他心中的颐和园。颐和园聚集了中国所有的植物,在那边名贵的植物都有,我们根据植物进行了二次开发和演艺,进行了香薰的设计。

        还有文物,其实故宫有很多文物,但是颐和园也有,颐和园有4万件,只是它不可移动的,它的建筑太美了大家忽视了它有文物。颐和园的文物跟故宫非常不一样,故宫都是鼎、瓷器,但是颐和园有很多非常适合快销、食品、美妆开发的元素,像小香包、荷包,还有慈禧当时用的香水,还有皇家梳头的梳子等等,这些其实是颐和园非常特有的,也是消费者非常喜欢的。

        颐和园的瓷器和故宫有什么不一样,实际它非常具有网红体。这套是慈禧非常喜爱的系列,这个已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包括蒂芙你蓝这种已经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了。

        那从衣食住行礼妆我们打造精致的潮生活,大家知道慈禧吃饭非常有讲究,我们可以往后看看。这个是衣,这都可以做成流血元素。然后食,当时皇家有一道菜叫酿豆芽,需要十个厨师做一天,这一点都不比《红楼梦》里的茄盒简单,很复杂。还有住,这是皇家住的地方。还有行,颐和园有第一辆汽车,有第一个中国的电话。礼,除了皇上御赐的礼物,还有很多国外进贡的礼品。像右上角的这个香水,现在还有这个品牌。

        如何让传统文化潮起来,让皇家文化潮起来,最重要的是与现代人的沟通。那如何用产品讲故事、讲文化,其实是要用现在的沟通方式,年轻人的沟通方式讲中国文化,就是用抖音体讲中国文化。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方法论,大家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机拍照,如何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如何让它走进每个90后、85后人的心中,就要把传统文化变成潮的体验,新的体验。首先我们进行了图库搭建和开发,颐和园传统意义上就是一个皇家公园,我们用十个月时间,包括20多位策划师,做了5000张图库开发。另外去梳理它的故事,通过清传统节日,以及涉及衣食住行的材料,还有一系列的VI设计。这个VI设计只是整体的五分之一,在这里有珠宝系列、家居系列等等都做了不同的VI设计,还有颜色的梳理,皇家的颜色,还有包括我刚才跟大家说的这一套图,这样的头部素材我们一共有5000张。

        这个凤穿牡丹是慈禧拍的一张照片,这个结合了设计师的二次演艺变成了这样。这个图非常受欢迎,在2019年年初和春节档这个产品是爆掉的,右边这张图在过年喜庆的氛围里,所以这个产品卖得特别好。这个是景泰蓝的二次演艺,再一个大的文物上有一个景泰蓝的雕漆工艺。颐和仙境就是在设计师心里,春天的颐和园,桃花便开的场景。基于这样的图库,我们有5000多张,是经过十个月的不断累计。

        在2018年一年,我们全年自研自发1300个产品,包含了9大品类,除了化妆品、食品没有自己开发,其他都已经进行了开发,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包括刚才说到的龙腾卫衣,包括百鸟朝凤。这个是网易在2019年的爆款,这个每天都是上万元的单款销售,这个是根据景泰蓝进行了眼罩的设计,这是瓷器的一些产品。这个我想着重说一下,这个爆款第一的产品,当时运用了迪奥宽肩带的方式做的包,现在文创产品的生命周期大概就是半年到一年,所以成本非常高,客单价又比较低,所以消耗非常大。

        那么我们给颐和园搭建了8个主流电商销售平台,这是在2018年9月份三方在颐和园里做的战略发布,在天猫平台打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些品牌因为这个活动直线拉升了很多。这是我们跟京东线下的活动,这个是跟网易合作的项目,这个产品是丁磊自己参与设计打样的,左上边那个绿色的手机壳是最畅销的。

        在2018年通过不断运营,颐和园文创产品销售额提高了420倍,2019年已经突破了10亿。在运营半年之后,颐和园天毛旗舰店种类数量整体排名第3,文博综合排名第6。这是和伊利合作的2019年的新年礼盒,经销商第一天就卖空了。这是2018年颐和园第一款产品,在线下和美图T9联盟做了发布,这个是和百草味合作的新年礼盒,和相宜本草的礼盒,和奥妙的合作、华为。这个产品已经改变了瓷器行业的现状,这个瓷器现在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三个月以后,因为这个产品大的陶瓷产业的地方都来找我们合作,我们希望能够持续赋能给陶瓷产业。这个是和飞利浦合作的礼盒,包括小镜子都是我们进行提供。我们和华为合作了一系列的手机壁纸。

        在展览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沉浸式的展览,这是今年的8月底在巴黎和天猫联合举办在巴黎进行的大展,请了LV、香奈儿的高管,对它的评价都非常好,给大家看一些现场的展示。

        这是我们在全国各地做的国潮快闪店,还有一些新春的有园会,今年已经做了十多场线下活动。

        刚才是关于颐和园的分享,接下来是我们今年在颐和园这个IP运营上获得成功和认可之后,所以很多单位来找我们合作。永乐宫我们今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华为主题进行了线上发布,还有包括跟激萌的合作。跟KINDLE的电子书我们进行了预售,包括做了信用卡。

        这是和文旅司合作的《让年画重回春节》项目,这个项目当时找到天猫,把年画赋能到快销品、瓷器上,让年画有新的产品形式和定义。

        还有一些我们和长隆的合作项目,今天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主题演讲 |  文创节目与国潮的不解之缘

    郝竞波 

    大型文化体验栏目“遇见天坛”总导演


    各位好,很开心今天下午能够与大家一起就国潮和电视综艺这个话题进行探讨。北京卫视这几年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关于文化综艺的节目,可以说在电视文化节目的领域掀起了一股综艺国潮热。

        因为我本人也一直致力于文化节目的创作,比如说最早的《传承者之中国印象》,以及后面两季《创意中国》,以及刚刚完成的《遇见天坛》。

        说到国潮综艺,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两个瞬间,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景象是我今年4月份第一次进入天坛所看到的画面,园长跟我说这些小花叫做二月兰,每年春天就会开放,数十里美不胜收,这样的美景在天坛并不少见。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直未对外开放的图片,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这个照片其实是天坛五大建筑群之一的皇穹宇,这张照片是天坛未对外公开的照片,据说皇穹宇是经过精细的选址的,大家看到这个正午12点钟会有一束神秘的光照到这个牌匾上,这样一个现象大家叫做天人合一的神圣时刻。

        我们说什么是国潮综艺,我看到了像香雪海、皇穹宇天人合一的奇观,我看到了它,爱上了它,通过综艺节目的呈现展现给观众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在其中可以了解到我们深邃的文化和文明,把这些故事传递给周边的人。这样连锁的传播,在我们看来就是国潮综艺的意义所在。

        我们说国潮综艺的兴起其实是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我们国人对于本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的觉醒。其实国潮和文化在荧屏的相遇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潮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传统文化是极具表现力的,对于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创作空间。所以其实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因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个平台都纷纷推出了围绕国潮综艺传统文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很多的节目其实他们都是在传统与创新,在经典与流行中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融合方式。

        比如说我刚刚提到的《创意中国》,它是国内最顶尖、最领先的文创项目进行展示和探讨的平台,包括聚焦文博的国家宝藏,还有《一本好书》,主要是将阅读可视化,还有《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的探索,这些我们叫它是国潮综艺1.0,那到2.0阶段是要找到传统在当代最鲜活、最年轻的表达,以及挖掘节目背后的产业价值。

        今年北京卫视连续推出了两档国潮综艺2.0时代的节目,一个是《遇见天坛》,还有费总冠名的《上新了故宫》,这两档节目我们为什么说是属于2.0时代,因为这两档节目在节目的传播,产业的开发来讲,是有非常全新的一种尝试的方式,基本上经历了新媒体向融全息表达的探索,另外文创的开发也是非常可圈可点的,就像百雀羚的美什件非常漂亮,在网络热度也非常高。这种文创产品对节目的商业反馈就还好,但是在节目内容,包括文化价值是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

        我刚提到的《遇见天坛》,这档节目全季共9期,我们邀请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人、明星作为实习生进入天坛去体验非常神秘的文化工作,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向观众展开一副天坛文化的全景图。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会一层一层揭晓关于天坛的文化密码。我们先来通过一段短片了解一下这个节目。

        (播放视频)

        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它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尤其在新媒体指数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话题量、微博的阅读量,还有视频的播放量,以及微博的热搜,总话题的Top1,这样一个节目在周末与纯综艺去竞争的话能有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

        这个节目的成功来源于几方面,首先说什么是爆款综艺,就是把最强势的资源压在最小的切口上,呈现出来的就是现象级的节目。这个节目作为文化节目最强的支撑力就是文化本身,所以在这个节目中我们也首次曝光了天坛未开放的区域,比如祈年殿、皇穹宇等等,这些场景是我们平时去天坛看不到的,所以它引来了群众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我们这季节目的艺人阵容是非常强大的,常驻嘉宾是冯绍峰、黄明昊、苗苗,飞行嘉宾全部都是一线的嘉宾。

        除了文化资源和艺人资源,最主要的是这个节目的模式,这个节目创立之初就把所有叙事模式定义在顺应年轻人的诉求,我们需要用年轻人能接受的,他们喜爱的方式去讲述传统的文化,就像刚才嘉宾分享的时候说,我们国潮的主力是年轻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年轻人喜欢看的文化节目。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用的是文化+的模式,我们的文化+可能跟普遍意义上的文创文化+的概念不一样,我们所谓的这个+是综艺多元化手法的应用,比如历史情境的还原,将一些特定的历史瞬间去做放大,然后来一场穿越之旅,古今对话的沉浸表演,这个就是杨幂、黄明昊进入回音壁,进去之后他所处的环境就是当年乾隆命名回音壁的一个场景,我们的观众会跟随着他们的真人秀的路径,知道当年回音壁的命名是怎么样的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这个神兽说,这个神兽说叫螭,是龙的儿子,我们给它赋予了第三方的视角。除此之外用动画的方式,让天坛所有知识性的信息能够可视化。另外在所有真人秀任务的设计环节中,我们基本上用解密的形式层层铺开,以悬念的方法勾引所有的观众跟着我们一起看下去。

        这个情景复现是我们这个节目上热搜最多的板块,天坛在古代是不允许女人进入的,所以没有女人的地方很难有精彩的故事,那我们讲文化呢?讲文化离不开故事,所以最后我们决定把天坛的故事拉回故宫讲,我们邀请了非常权威的影视剧制作团队,打造了很多场关于天坛这个现象文化背后故事解密的片断。另外我们采用了年轻人非常喜欢的vlog形式,由嘉宾自主录制天坛实习的工作日志,这个在网络的传播度上也是非常好的。

        我们说了很多种电视的传播方法,也有很多专家最早期是对节目提出了质疑,说你们用了太多的流量讲述在我们看来高高在上的天坛文化,但其实在我看来,只要达到了我们想要做的文化传播的目的,所有的路径都是可以的。年轻偶像的国潮榜样力是我今天非常想去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这些艺人他们在天坛做了非常多有猎奇性的事情,比如说修文物,修缮古建,清扫祈年殿,做整个园区的讲解,这些对于他们是全新的挑战,他们在园区中的表达,对文化的态度,对文化的解读,直接反馈给了观众对天坛的情感投射。在整个明星的参与过程中,我们觉得对于天坛文化的国潮化其实有非常大的助力。

        我们节目播出之后,据说天坛的客流量较以往有非常大的踢输,特别是神乐署日客流量翻了6倍,因为它原来是天坛最小众的一个景点。还有新增了很多网红打卡地,比如杨幂的同款打卡地,这些带来了年轻人对天坛文化的喜爱和关注。

        在整个《遇见天坛》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寻找传统文化和青年文化的接口,我们希望通过年轻态的表达让天坛的文化国潮化。

        我们刚刚说了很多节目创作的内容,但其实我们说国潮综艺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内容价值背后的商业转化,《遇见天坛》充分应用了我们的融媒体思维,我们一直在说种草,我们希望在整个节目的播放当中,明星种草的这样一种行为是贯穿始终的,只有明星的带货完成的就是文创和电商的跨频的互动,从而就实现了流量多元转化与变现。我们跟保利文创和大业集团开发了一些产品,第一个就是主题文创,根据每一期不同的文化主题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比如八音盒,还有香芬等等。另外有一个全新的路径就是道具文创,就是我们在这个节目中预埋了很多明星需要使用到的用具,工作用品、饰品和服侍,比如杨幂同款工装,是所有实习生来到天坛工作都要穿的,是高定的产品,第一期上了之后在淘宝上卖爆了。包括关晓彤同款手链,明星的变现能力真的很强。

        我们的国潮真的是不断探索中的,现在的趋势来看基本是在挖掘全产业的开发,结合文化、消费、展览、沉浸式于一体。所以我们说国潮和综艺的联姻其实是有无限多可能性的,我们也特别期待能够有更多好的国潮综艺的产生。

        最后我想向各位重磅介绍一下下面的一位发言嘉宾,因为在去年我们做的《创意中国》第二季节目中有一个项目是乡村振兴项目,这个节目引发了现场所有投资人的关注,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产品叫《小镇姑娘》,所以下面有请郑舒阳为大家做介绍。

      郑舒阳

    炫嘉(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董事长

          感谢郝导的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谢谢大家,刚才上来的时候我想做一下自我介绍,再把这个短片带给大家,特别感谢郝竞波导演让很多人认识到我,特别是去年《创意中国》播出之后有很多省市文旅局找到我,希望我做乡村振兴。我是国潮的行为人,国潮非常高大上,当然我觉得做这些小事也非常具有国潮的力量,所以当时我跟殷院长说完之后,他们就去看我,帮我梳理这个项目,看怎么样用文创的力量改变这些东西。今年5月份我回到北京,我跟他说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小镇姑娘,我自己就在代言我的这个城市,在代言我这个家乡,让这个家乡更有潮动。

        所以刚才特别不谦虚地给大家放了这个片子,是因为国潮有很多人在做作品,也有很多人在讲故事,但是有很多国潮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是需要我们这样的文创人扎到里边去,把它给挖掘出来。所以在这里我们想通过国潮的力量,把我们的家乡,这个家乡也是后续要通过小镇姑娘,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来做,这次文化中国也来了,以后也会给我们开辟小镇姑娘的板块,所以特别感谢。

        我想说,小镇姑娘可能很小,像我一样,做很小很小的一些事情。今天也特别感动,这些导演,这些大咖们能站在这里为我们呐喊助威,所以我觉得虽然小镇姑娘很小,但是它依然可以成为国潮的弄潮儿,谢谢大家。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主题演讲 |  短视频与国潮的多维度阐释

    刘志毅  

    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谢谢主持人和刚才几位嘉宾很好的分享,我没有跟前面几位嘉宾沟通分享的内容,但是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像一个连续的内容。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刘志毅,来自字节跳动。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在十几个小时之前发生了一场这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消费行业的最大的共振就是“双十一”。今天非常荣幸、非常开心来到这个共振的论坛,其实我最开始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比较生疏的,因为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我们不太去谈或者没有太多地从文化视角看我们做的产品。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共振,往往是不同人群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的时候,就好像我刚刚提到的“双十一”社会消费的共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折扣,大家花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东西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我们今天讨论国潮,我们在国潮中找到了什么样相同的东西,让国潮从生发到萌芽,到现在的发展,大家都愿意来关注它,一起合作推进它,那我想在短视频的叙事中稍微找到一点点答案,给各位演讲嘉宾和观众做一点小小的补充。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大家对字节跳动稍有陌生,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把我们母公司的名字做太多品牌上的塑造,但是我们下面的产品我相信很多在座的嘉宾和观众都应该知道,我们最开始是今日头条,然后是抖音、火山、西瓜,我觉得跟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做的比较不一样的一点是,我们从成立至今,我认为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公司,我们现在业务覆盖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75个语种,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应用商店榜前边。

        今天讲短视频叙事中间的国潮,重点我演讲的案例和样板就是抖音短视频这个产品。截止2019年7月,抖音日活跃用户超过3.2亿,抖音是帮助大家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用手机数除以人数应该在1.2到1.5台左右,所以在这样一种共振的基础之下我们要推出短视频平台,从而演进出更多的元素。

        首先简单回答一下什么是国潮,从短视频的角度讲,我认为这是时尚的中国版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抖音里面看到国潮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一些短视频,不怎么占时间,所以我今天应该会都放。第一个是非常日常的街景,但是有一些特别中国的元素文化,是当代的,并不是去清朝、明朝找来的,是在路边的,甚至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举止之中的。第二个是《日民制造》做的中国造,正当潮。最右边是一个国潮的婚纱,也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拍婚纱的形式,你也不像能找到它是从哪个朝代来的来源,但你一看这是中国的东西,是时尚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国潮是时尚的中国的解决方案,它代表了认同,更代表融合。

        这个案例大家都提到的比较多了,就是将国潮IP后,有非常多的商业领域和空间可以应用,大家非常喜欢的形象可以从传统的语境中做出来,我们做了这样的形象之后会觉得非常可爱,就像最开始发布国潮研究报告的研究员提到的,我们可以同时体验到国潮的魅力。

        短视频下面国潮有哪些特点,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从线上到线下的迁移,这个层次也是最浅的层次,在Web1.0到2.0时代这个功能大家都具备。抖音播放量最高的文化类五名是书画、传统工艺、戏曲、武术和民乐,大家可能觉得抖音上就是小哥哥、小姐姐,但是其实我们的内容泛化已经有很多的层次,大家看到的不是全部,会以你个性化的方式在弱水三千中取你最关注的一瓶。右边这个是油纸伞大师,他的伞卖的价格挺高,之前卖得并不好,但是他上线以后平台上吸引了120万粉丝,中秋节前后一个月就卖了3000多把。所以我认为,这种从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方式可能是我们的第一个层面。这种生动的展现形式,有别于刚才各位嘉宾展现过的文字、图片,或者说对于某些历史资料的复原,它是更深度吸引你参与的方式。

        今年4月我们推出了非遗合伙人的计划,就是在一年内帮助至少10位非遗传承人实现百万粉丝或百万收入,跟很多城市达成合作,一周之内报名人数超过了2000多人。

        第二个层面我想说当国潮来到短视频平台之后,这个传统的元素拥有了现代的叙述,这一页我想先放视频让大家看一看。我们会发现各种元素当被短视频元素表达的时候,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像刚才这个甚至有了自己的厂牌,有了自己的流行元素,有了让大家欲罢不能的反复去放他,仍然不会赶到延误,人们让大家更愿意了解他的感受。我们通过概括发现,发现功夫、诗词、礼仪、国学这些门类在抖音上都非常受欢迎。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现象,当我们把线下的东西发到线上,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你在发之前要想要不要用滤镜,是用平时的说话方式还是用不一样的说话方式,用顺序的剪切,还是插叙,还是倒叙,当你做这些的时候已经用新的是面对传统元素了。所以刚才提到的这些国潮相关的元素都在经历这样的善变,这就是第二层形式的善变。

        这个是我们以官方名义发的唯一一条跟国潮有关的视频,刚才这些其实都是大家自主发的,是UTC、PTC发的,这条是我们跟七大博物馆一起发的让文物动起来,第一届让文物戏精动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它的播放量突破1亿多,点击量超过了650万。

        下面就是我想讲的第三个层面,我认为真正的文创国潮在短视频平台实现了新生,刚才所有的嘉宾介绍完,我发现这些都是我们在拼专业、拼理念、拼理解,大家实际是在华山论剑,交锋非常精彩,我也收益两多。刚才两位嘉宾都提到了哪吒,让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左边是1979的哪吒,右边是2019年哪吒电影上映的哪吒,我这里有一个电影上映之后的哪吒。

        就是这样一个视频,李现总共就发了三条视频,这条视频总点赞量2500多万,阅读没有细看,但是可以用点赞量反推一下。我想说的就是,刚刚我说的跟博物院合作那个是唯一一个官方发出来的国潮的短视频,其他都是由这个社区文化里面大家自发去生产和参与的,可能有的就是一个人,像做伞的先生,可能有的人有几个人的团队,可能有的人有自己的公司,他愿意把自己精美的作品发到抖音上来,是因为大家发现这个社区文化里有独特的一块,这块叫做国潮。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块是由我来定义的,这个我不是台上的我,这个是在座的每一个我,或者不在座的每一个我,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文创或者国潮有了新生,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刚才各位演讲嘉宾也有提到,我们站在最高层象下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不来了,那我怎么让他加入进来。

        所以我觉得,今天抖音提供给文创,提供给国潮一个最不一样的价值就是这样一个社区的价值,在社区的文化里面每个人都是被互相激发的文化颗粒,他愿意来释放自己的创造性。包括前一段在跟很多城市做城市名片的文化传播的时候,我们跟这些市的领导去聊,我们发现在这些市里面,被传播的最多的文化元素,其实仅仅是由这些有主动发起的,比如文旅宣传部门开头,但是真正大的热度是由普通的民众在街头巷尾,在文化广场上,甚至在自己家里一片一片碎片拼出来,这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名片,我想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一个国潮,文创往前发展的脚步,在每个人心中,在每个人手上。

        我们看一下有哪些好的案例,主要举的是一些跟戏曲相关的,因为大家认为京剧、昆曲好像离年轻人比较远,但是如果把参与的门槛降低,参与量其实非常大。这些妆扮看起来花里胡哨,要化妆很久,但是通过滤镜很容易,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很浓的眉毛,是花脸还是黑脸,你可以通过短视频看到这些演员们辛苦训练的后台,也可以跟他们来一段唱腔,你以他们的演唱为背景也可以,当每个人参与到国潮中间去,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特效、唱段、挑战赛就成为了抖音平台贡献国潮和文创的一个不可获缺的力量。

        最后做一点点展望,这个是一个新的功能,左边是西安的钟楼,右边是上海的东方明珠,我们给他们开发了AR这样的技术,这个地方拍抖音会拍到不同的内容。我们第一次实现了大型3D物体的追踪和检测,尽量提供给大家多的武器,让大家自己想自己心中的国潮是什么样的。

        最后讲讲我自己的想法,我自己原来是个传统媒体人,我是在一家报纸做记者,当时我们给自己很高的目标,说未来如果有人来翻捡自己的历史必须要来翻我们的报纸。但是我到了互联网,短视频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我觉得也许一百年之后,同样在这个地方有一群人想要知道今天的中国长什么样子,那个时候也许抖音还在,也许抖音已经不在了,但那已经无所谓了,但是每个人都用它的短视频留下了历史的底本,每个人把他们拍下来的短视频会聚成当下中国人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个时候的小朋友想知道今天的中国长什么样子他们就会翻这样的食品,他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今天的国潮做什么样的努力,谢谢大家。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主题演讲 |  文化崛起下的民族品牌发展之路

    费琪文  

    上海百雀羚集团总经理助理

    国潮≠营销概念

    国必大潮 顺势而为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下午好!刚才从胡院长到王博士,前面对国潮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说实话我是吓一跳的,因为我也有一些小小的看法,但是要这么严谨、完整地定义国潮,我脑子里当时只有四个字“慌得一逼”。

        总体看下来,我还是能呼应大家的,我今天用20分钟时间从品牌,从商业的角度上看看怎么样跟王博士前面做的非常理论的定义有一些结合,应该是比较完美的结合。百雀羚在上海建立,应该是护肤品行业在中国唯一一个在88年时间中,一直占据着比较主流的主导地位的品牌,在90年代末到2008年之间有一段时间因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非常厉害,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更加集中在三线以下的城市。到了三年前的数据显示,我们重新回到了中国护肤品行业的第一名,我们在整个行业中的零售规模在200多亿,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在国潮这个主题上刚才已经说了,对百雀羚来说我们一直觉得我们特别适合在行业里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用现在比较时尚的一些工艺和年轻人更加喜爱的方式去表达品牌,去赋予产品一些新的力量。

        这里有一个小的数据,显示最近这些年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在电子、文娱、护肤品,年轻的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有着更好的信心和喜爱度。

        紧跟着呼应一下刚才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于商业品牌来说,我们要考量的更多的是消费者,我们的消费者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以及他们喜爱什么样的产品或者品牌。某种程度上,作为商业品牌我们是有点自私的,就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我们要迎合这个市场。百雀羚还算一个比较有情怀的品牌,我在企业工作了已经有15年了,我也非常希望我们品牌能够不单只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个品牌为我们国家的一些文化能够做一些贡献,这两者如果能够见得岂不美哉。

        因此我们对消费者的理解,刚才王博士的PPT里面有最新的哪吒,我们曾老师的PPT里面有1979年的哪吒,这40年的变化我认为非常具有代表性,就是今天的年轻人跟过往40年有什么差别。在过去农耕文明是要牺牲小我的,要为别人付出我自己,今天大家都能留意到,今天的年轻人不是这样的,是我想要什么很重要,这是一个消费者层面的一个变化。所以我们以前的商业媒体对于以前的推广很简单,买中国最主流的媒体、最黄金的时间,占据制高点,然后向消费者谈话,告诉你我最好,你买我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是在今天,很遗憾,这种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效,因为我们的消费者心里清楚他想要什么,而不是我们单纯地站在高地上向他喊话就能够解决他喜爱我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的总结是,今天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认为他们是一种文化自信,而是说他们从生下来就看到一个强大的祖国,他们从生下来那一刻已经看到了我们国货非常多的精品,所以他们天生就是自觉的,不需要我们来叫做他,告诉他中国文化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他们喜欢,他们从出生,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在中国看到的一切,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就是喜爱的。我们作为商业品牌也好,或者说我们今天很多在文创领域里面去工作的同事也好,我们只是顺这个势,然后在这个势上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工作,所以无论百雀羚、李宁、华为,大家熟知的各个领域的很多品牌,实际上都是基于今天祖国崛起,以及今天年轻人天生的文化自觉这样一个大势而在工作。

        曾老师有提到,今天因为国潮的崛起会有很多的机构、品牌或者个人会希望能够在这个势里面分到一杯羹,我们确实如刚才落言,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商业品牌上去贴一些热点,比如说故宫很火,那我们把故宫两个字放到我们的产品包装上,我们就可以获得很高的热度,那是否这样就可以了呢?我们有两个看法,第一个是今天的中国品牌在很多的行业领域里面其实已经好起来了,虽然我们的竞争品牌都是耳熟能详的国际教父级的,但是我们能跑到第一名。过往我们的团队更加善于在地面作战,我们的人员在终端的供销,在具体的营销上是超过国际品牌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品牌的塑造上,虽然我们在品牌上超过了他们,但是在品牌力上我们跟国际品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在未来十年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如何能够在软实力上能跟国际竞争。

        以今天“双十一”为例,我们在过去四年一直是在“双十一”当天是天猫第一名,是全网第一名,那是因为国际品牌还没有完全发力。今天会看到很多顶尖的国际品牌,像雅诗兰黛、兰蔻这些企业,我们虽然是前一小时里第一个跑到一亿的,美妆行业是整个平台跑到前三的,那对我们来说挑战非常非常大,我们的对手极其强劲,我们要思考的就是怎么干掉他们。那我今天到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认识到在座的各位老师,怎么能把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运用到、嫁接到品牌上,同时品牌又能够通过自己的推广宣传,也能够把好的中国文化能够让中国人用到生活中去,它不仅仅是在嘴上说的,而是在生活中能看得到的,所以今天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时刻,就是结合中国的文化做一些更具有价值的文创产品。

        接下来谈两个百雀羚的案例,很遗憾都被曾老师刚刚批判过的,我们下次希望能做得更好。第一个就是清宫,当时就想怎么样能够结合故宫这个制高点,让百雀羚品牌一方面更具有宣传力,另外能有更多的消费者。

        这个美什件,最右边这个是利用宫灯的造型,是一支口红,中间是粉底霜,这个长的是眉笔,这个东西应该代表目前中国行业里的最高水平,无论是内容物的配方还是外包装。这个口红是由六片绿色的压克力,用金镶玉的方式做的,是工人手工一片一片贴上去的,为了追求它的通透感和翡翠的透明质感,所以这个材料还要进行很多道的斜切法,才会有光泽的变化。这里就不展开了,我就想说这里很多工艺是挑战目前国际最顶尖供应商的工艺水平,因为帮我们做的很多都是国际最顶尖的包材商帮我们做的。

        假如只是在现有产品贴上故宫两个字,可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我们希望既然做了这个东西,我们就希望我们是在精神层面,最终是物化到一个产品上,因为对于商业品牌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还是产品,所以说在产品上如何能把我们想表达的一种概念以及传统的好的工艺,能够通过更认真的方式实现出来,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这是百雀羚的代表作品,很愉快,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这是我对上面的总结,就不多说了,这是我们在故宫里面举办的一次生活的美学论坛。

        第二个就是刚刚说到的敦煌,还好我们没有用到飞天,否则就得满头冒汗。曾经确实有人提多,敦煌一定要用飞天,还好被按掉了。这条短片请了一个在敦煌修复壁画40年的老师拍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

        刚才敦煌的系列在昨天“双十一”第一个小时套盒15万套全部卖完,这是文化赋予百雀羚身上的力量。

        做一个预告,接下来还是跟故宫会有一个全新的产品上市,集琼藻,乾隆特别喜欢搜集一些自己爱好的东西收藏在这个盒子里,我们也做了一个这样的盒子,11月底在《上新了故宫》节目里会首次亮相。

        最后想说三个观点,对刚才说的做一个总结,第一个我们今天在顺应整个祖国崛起而带给我们的文化上的滋养,中国文化在今天会有一个更好的土壤,谁在中国文化上有一个成就都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其二在品牌上,我们希望商业运作能够通过一些时尚的工艺和方法能够跟今天的消费者更好地有效沟通可能效果会更棒。其三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多合作,我觉得我们所从事的这个事业,我们把中国文化通过物化的产品也好,通过一些艺术的形式也好去把它表现出来,这不是一个短期的潮流的问题,而是可以作为我们终身的事业,谢谢。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徐州“国潮汉风”品牌发布暨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徐州文旅局战略签约仪式


    嘉宾致辞 

                    

    吴刚  

    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秘书长吴刚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徐州“国潮汉风”品牌项目是清华文创院秉承我们的理念和地方实践落地的项目。

        徐州的国潮汉风品牌战略,是基于清华文创院自1996年以来一直秉承以创意、科技视角的文创发展理念,践行以现代表达,赋予产品新的文化内涵,在城乡各类空间和众多产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如之前的嘉宾的分享,当今国货潮牌纷纷涌现,以博物馆跨界的文创开发正在新国潮,加速了国风文化的兴起,全民国货消费,引领一轮又一轮国货传播,所以国潮就是新兴消费趋势和潮流,国潮是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文化实践,国潮体现了中国潮流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的新革命。

        正因如此,清华文创院在深度参与徐州市打造世界疾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过程中,推出国潮汉风品牌,是世界汉文化与文旅新场景、新内容、新产品、新传播的社会化创新实践。

        这个是我们初期做的一些关于国潮汉风这个品牌,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有更多更有意思的,创新性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标志会陆续推出。

        在国潮汉风这个主品牌之下,还将陆续构建空间、社创网络等系列品牌。在国潮汉风这个品牌中,我们将徐州博物馆作为汉文化的创新赋能核,培育一批国潮汉风街区,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潮汉风生活体验集群,营造汉风中国方式,最终通过这样的空间营造和内容业态的注入,形成徐州汉风的文旅新场景。我们将在春夏秋冬打造四季主场活动,同时通过贯穿全年的中国佳节和24节气活动,创造国潮汉风品牌新时尚。

        我们将通过社创竞赛、论坛、嘉年华、训练营、工作营等多种形势达到丰富社创新活动、引爆品牌新热点的目标。在落地执行层面我们将以徐州博物馆为核心打造国潮汉风中心,充分利用文博展览展示空间,通过各类文博体验活动和汉风创意活动,将徐博打造为文创赋能输出的国潮创新引擎。

        国潮中华、世界汉风,我们相信徐州的国潮汉风品牌,将伴随着我们不懈的努力闪亮中国,走向世界,谢谢大家的支持。

    崔锋

    徐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崔锋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本次论坛活动,刚才吴刚先生发布了徐州国潮汉风品牌,将国潮和汉风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相互共生,非常有意义,借次机会我代表徐州市旅游局向长期以来支持徐州文旅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特别是清华文创院表示衷心感谢。

        借次机会,占用大家5分钟,简要介绍一下徐州。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加海内兮归故乡。,猛士兮守四方!充分”《大风歌》体现了中华儿女顶天立地的气概,在神州大地已经传唱近两千多年。《大风歌》的作者是徐州人,他建立的大汉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汉文化,同时汉字、汉语都和大汉王朝有紧密的联系联系。

        第二句话赏山水徐州,徐州以前是个重工业基地,环境脏乱差,几年来徐州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根本性的成就,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2018年徐州荣获联合国城区奖,7个湖泊散落市中,欢迎大家有机会到徐州,爬爬云龙山,逛逛云龙湖,体现一下城市的独特魅力。

        第三句话走遍五洲难忘徐州,徐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希望大家常来徐州走一走、看一看,相信您在凭两汉文化赏山水美景之后,一定能走遍五洲难忘徐州,谢谢大家。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主题演讲 |  国潮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曾辉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国潮正如刚才分析的,国潮现在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展示方式,我确实看到很多国潮的元素,它把中国的不同形态进行深耕,尤其在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上,传统,必然是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所形成的全方位的文化体系。

        但是很遗憾,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国潮,更多的是中国的清朝文化,可以说清朝文化正在被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推广,这恰恰是我们当代对传统文化解读上的偏颇之处,似乎大家清宫戏看多了,或者清朝离我们太近了,所以我们一推传统文化就拿清朝文化体系中的元素、形象作为我们的主要表达体系,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当代,其实从民国以后这一百多年,中国的设计与艺术体系其实都受到这样一个影响,到了当代以后,按理说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加广泛,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推传统文化就拿清宫的东西反复做,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我们曾经推过让年画重回中国节,年画已经不只是近代的一种现象,它想回到春节不是那么容易,反过来我们需要给它转化一种形态。我们曾经想把24节气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重新回归过来。总而言之,这样的一种新的形象体系,是我们一直希望来推动的。

        包括在去年,我们也把汉字之美作为一个项目,希望从更多角度上理解一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还有哪些联想。其实对东方美学来讲,东方美学体系的格调恰恰不是那种过度具像化的、图形化的方式,它更多来自于那种大象无形,我们用筷子就能表达出东方美学的意境。我在北京奥组委负责体育图标设计工作,我们就把这样具有设计化的字体,从美术化的图形文字开始转向表音文字以后,这个图形已经有了设计感。

        我们也曾经推出用非遗之美生活即道的主题来作为我们的表达方向,目的是推出这样一个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王艮所提出来的这样一个理念是非常符合当代的,从字面上来讲是有美学的中国,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体系里面,真正有美的东西有多少,我们需要反思这种美学的价值未来能够给代中国人的生活和当代的生活体系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才能够变成健康的、安全的生活。所以这样的美好生活,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也是中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当用这样的思想来理解的时候不难理解,我们的国潮,我们希望让这样的潮水不是一带而过,而是一个能够让它持续地为中国文化的推动,能够进入到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体系里所奠定起来的一个基础。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就需要重新来解读传统文化体系中对于生活美学的价值到底带来的是什么。

        在我的母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1958年《装饰》杂志创刊号上,当时张光宇先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封面,张光宇在1934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一家设计公司,那个时候就把衣食住行用作为艺术设计的方向,换言说我们的艺术是为民生服务的。这样衣食住行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标注着那个时代所传承下来的美学观点,我们可以看看张仜先生当年画的吸取毕加索的风格创造出来的作品,这个曾经作为一张纪念邮票的形象。右边是在1978年之后,中国一次非常具有现代主义行为的首都机场壁画,作了哪吒闹海的形象。这是张光宇先生30年代设计的家具,这个家具从30年代一直使用到1965年5月4日他去世那天。

        这是唐英在乾隆年间烧制的瓷瓶,唐英当年做玉窑厂,按乾隆的想法尝试一下能不能在一个瓶子上吧所有的颜料都展示出来,于是烧制出来这样的东西,到了当代我们始终开始拿这样一种美学观作为传统文化的表达,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化国宝,如果我们把它视作国宝的话,可能最多是个技术国宝,现在我们把它抱出来拿出来说是中国的文化国宝,是中国美学价值的标杆,如果这种当我们的文化标杆,当我们的美学模范的话,那我们的国潮是一个低潮。

        所以我们对美学的理解需要重新去解读,我在乡村有一个事件,过去村民看到青苔恨不得赶快清掉,就像我们看到落叶就赶快扫掉,我们应该欣赏落叶的美、青苔的美,所以要通过设计师让青苔在乡村发挥作用,后来村民理解到小小一块青苔也能这样美,也能体现人和自然生活的关系,所以就开始珍惜它,所以这样一种青苔的美育是在中国当代美育体系里需要关注的。

        这样的乡村是以天人合一的方式,也就是尊重自然,就是爱我们自己。我们对于耕地的使用,不是把一切推平了变成耕地,而是善于保留田园里的山丘,让我们的耕地也变得有美学。

        我们也知道“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唐里之后最重要的大宗货物就是瓷器,为什么能够打捞出保存这么完好的瓷器?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有着非常好的智慧。中国古人的包装设计有什么样的智慧,把包裹中放入种子,使它能够发芽保护瓷器。所以这样的传统文化体系没保留,为什么只留下来那么点图案被我们所炫耀?我们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好,而是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种唯一,我们看到这样的智慧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智慧里还有太多。

        客家人的一个缸,在缸体周边做了一个围水,多么智慧,在桌子上垫一个这样的垫子就能防潮。西周的水洒器,不管是用来浇花还是浇菜皆可,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微喷技术了,那个时候人们对于生活已经开始精细化了。我们老拿敦煌讲,敦煌的东西动不动就是飞天的,似乎敦煌文创没别的,但是我跟他们讲敦煌的犄角旮旯里有太多的设计智慧在里面。

        在南宋时候的牙刷做得这么精致,在骨制上能刻出这么精美的图案,让刷牙都变得美好、优雅,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走向卫生的时代,必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牙刷之后无中国,我们经过几次沦落,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后面的过程中很多给丧失了。你看看宋代的剪刀,看看那个时候的美,那个时候这种大美至简,那种雅致真不是后来很多文化体系所能够宣扬和表达的东西。这个是玻璃盖盒,我都觉得是美到极致。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是以单纯的装饰,装饰不是纹样,像这种装饰纹样它是来自于公用的,在陶瓷时代是用绳器捆扎陶瓷让它更结实,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器具。

        我们要善用自然的美,这样一个长凳如何用设计者的方式把自然的美保留下来,让长凳上流淌着一条溪流。像这样的桌面有意保留这样的边缘,保留数目带给你的财富,而不是全部变成木方。包括柳宗悦设计的蝴蝶椅,有太多用传统进入到当代的方式,这样用自然的美来表达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未来还有太多太多。这张图里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是让建筑做得越花哨越好,越复杂越好,越炫耀越好。

        时间关系我不在一一解读,我们需要有太多需要认知传统文化的东西,哪怕在敦煌经过时间历练的美,传统文人的气质、东方女性的优雅,它是在所有方面上都在传播的。我们的漆器现在只是停留在西化上,但是漆器活在日本人的生活中。

        应该说,我们不拘泥于一种表象化的表达,因为中国人的生活需要更细腻,需要更有质感,更有格调,更有美感,我们不能让外面认为我们是没有文化的一代,让我们的美学可以跨界,让更多跨界的设计和当代的国潮建立起关系。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事,让建筑师做蛋糕,建筑师做蛋糕是不一样的,因为有建筑结构。我们的景泰蓝不再是过去那种掐丝镶嵌的,我们用这种极简风格做出景泰蓝。

        我看到一个湖面,就想提炼出来,变成了这样一个玻璃的器物,让它变成吸引力的器物。我们也曾经让设计进入到社区,让社区变得更美好,这是我们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做的,我们希望能够搭建让传统文化跟当代艺术和设计进行结合。总而言之,我们要推崇新的文化表达。

        另外一个角度如何让设计跨界融合,用大艺术、大电影融合的态度去融合。现在坦诚地讲,我对国潮是支持的态度,但是我认为我们现在需要对国潮、对文化做更深的解读,谢谢大家。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清华国潮研究报告发布

    王嘉婧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创意项目主任


        各位在座的来宾和在站的来宾下午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的王嘉婧,下面由我和各位分享一下国潮研究报告的一些研究成果。

        国潮这个词就是国与潮的相加,国很简单,定义很明确,就是中国。但是对于潮的定义就是千差万别的,比如在2018年之前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大多数指的是中国的一些设计师品牌,是小众文化。但是在2018年进入国潮元年之后,变成了大众化的消费行为,它特定指的是国货的整体走红,还有带有中国特色产品的整体走红。

        在2018和2019年我们进行探索以后把它定义为两个,一个是中国的潮流,传统的国货品牌在新生的转型改变之后找到了新的市场,还有就是新品牌在当下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第二个就是中国风潮,风潮就是需求端的改变,消费者对于国潮的消费习惯从最开始的抵触、不敏感,到现在的追逐,这就是整体消费者的转变。

        进入到2018年国潮元年之后有两个代表者,第一个是故宫,第二个是李宁,故宫是打破了时间的刻板印象。现在想起来故宫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十年前故宫就是角楼、一些建筑,或者哪个妃子。但是现在想起来故宫可能是一个潮流的皇帝或者故宫的猫。

        李宁真正带领国潮的应该是在纽约的时装周走秀,他们加入的苏绣,这是中国文化和现在设计融合的固定动作。那次最引领的是刻在衣服前面这四个字中国李宁,就是我们走到人家门口展现这个字。如果我是东北人,我在辽宁,我用东北话这样喊别人会冲你翻白眼,但是如果你到了上海、海南说我是东北的,就好像地域的自信展现出来了,这就是在打破空间的刻板印象。因为从李宁和故宫上面,我们看到了消费者对于创新的改变,很多传统品牌开始意识到国潮这件事有势可为。

        现在我们的国潮已经形成了越来越清晰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元素,第一国潮要有中国特色,不管是中国特色的文化还是中国特色的技术,这个东西是国潮区别于货品的基础基因,也是国潮的身份证的概念。第二,国潮需要有符合时代的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国潮应该是弄潮儿,所以应该代表新趋势、新方向,第一个要向内而求,向内而求是对过去的自己的革新,今天的我得比昨天的我更好。这张图老干妈,我今天就敢说我是国民女神,最关键的我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是国民女神,我们真的很希望国潮可以走出去。

        第二个部分,国潮是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一个文化实践,它不只是一个产品,也不只是一个品牌。什么人在生产国潮,我们概括国潮的创新探索者里有国潮的桃园结义三兄弟,第一个就是文化人,文化人就是指有中华文化IP的这些机构,尤其是博物馆。像很流行的有一个饭圈文化,博物馆竟然能成为饭圈的主体,比如说故宫其实不是博物馆,只是一个历史遗迹,今天我们不做个体的辩论,现在的博物馆的确在火起来,从以前阳春白雪到现在网红打卡地,一批文化“老人”成为了潮流者。第二个老字号,今天来的有百雀羚,老字号就是有民族基础和民族历史的品牌,以前提起老字号总觉得很老旧,没有意思,但是现在回力鞋很多年轻人都在穿,还有在国外的两个网红,老干妈和马应龙。我们的老字号以前得有实力,现在换上新装才能抵达新的潮流。最后我们说新势力,今天坐在这边国漫的大咖、大佬都是我们的新势力,如果国潮这个东西只是一个老当益壮的概念,就把这个概念越活越小了,我们希望在每个新的时代有新的经典和新表达,这样才能形成国潮的后浪,才性形成国潮的源头活水。

        那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人在消费国潮,其实以前我们说国货好总是老人和小孩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国潮直击的就是年轻群体,直接跟年轻群体接触,其中最多的是90后,其次是80后,他们的差别不大,次之是70后。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带动,甚至有些60后也进入到了国潮消费大军中,同时国潮消费者6成以上是女性,但是并不是女性比男性更爱国潮,而是跟产品结构有关系的。

        国潮的主流消费群体聚集在一二三城市的中高层消费人群,这群人买东西已经不仅仅在想我买的是什么,更多考虑我买到这个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在调研这些率先消费国潮的这些人当中发现一个特点,他们特别善于用消费去进行自我表达,他们特别善于用消费去彰显自己的身份,这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国潮研发的方向。

        国潮具体在哪些行业当中呢,领头羊一定是在市场敏感型行业,比如新制造业,服装、化妆品、食品这些,因为他们能够特别快速加入到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加入潮流元素完成变身。其实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也能成为国潮的行列,譬如说高铁。第三就是传媒领域的爆发,今天之后会有国漫的大咖,他们也在掀起国漫在软实力IP中的潮流,他们是国潮的扩音器和麦克风,所以国潮都在为悦潮者容,都是为喜欢国潮的人在做装扮,他们守得住经典也当得了网红,在确保质量换新装换新颜,才能成为我们新时代的新路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消费业态下国潮的内在动力,先探讨一下自己门内的事情。首先喜欢国潮买国潮这些人他们是什么样的,我的潮流我做主。很多人借助购买国潮表达对民族的认同,就是我买国潮是我爱国的一种体现。其次借助国潮寻找身份的标签,这代年轻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买的什么东西,就显示出我是什么,其实他们在特别丰沛的物质基础下,他们在互联网上看到了特别多非常好的东西,他们完成了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他们说不要给我全球化、工业化的东西,我要有个性化、有特性、本土化的东西。然后摆脱消费主义山东的理性消费,年轻人追求性价比,为什么?他们不喜欢贵的东西吗?喜欢,但是他们受限于条件买不起。然后他们敢于吃螃蟹,乐于为兴趣买单,他们特别乐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哪怕我中毒了,也要坚持发一个小红书告诉大家我怎么吃的螃蟹,同时号召大家跟我一起吃第一个螃蟹。

        还有偏爱不正经,其实不是这一代人偏爱不正经,每一代人都偏爱,这个就是我们对固有的东西进行新的属于我自己的表达,这就是为什么故宫这样的“老人”走到人群中进行自我解构的时候,发现你现在是能跟我一起能玩得起的玩伴,是同行的伙伴。

        说完买方再说卖方,对于供给的企业他们都是万事俱备只待国产,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中国制造业是有深厚物质基础的,国潮也不断在寻找被喜欢的理由,很多人喜欢国潮是因为传统文化跟现在生活方式的嫁接,我们来说一些例子,比如说鸭脖唇膏、辣条粽子,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喜欢。另外就是品牌寻找灵魂,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我们的灵魂,灵魂必须落在品牌上,这样才有持久力。手拉手拓展边界,比如现在国潮经常会两两联名。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和品牌都很会为自己加戏,用各种方式卖萌争宠,寻找喜欢国潮的人。

        我们现在再探讨一下外在的东西,首先是政策的护航,国家已经把品牌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第二个是产业助力,很多电商、媒体都参与到国潮的推动当中,他们把一些小众的自主变成了大众自觉。最后就是国际氛围,中国处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不匹配的情况。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成功的经验,我觉得国潮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被别人喜欢才能继续走下去,首先要做人民的国潮,能够形成潮的必然是有民众基础的,所以国潮是以合理的价格让中国的国货走向大众视野,现在很多产品打着国潮的旗号加高价格。第二真创新的国潮,必须要有真的创新,不能再走复制的老路。第三硬实力的国潮,国潮既要有好看的皮囊,也要有有趣的灵魂,但是不能让消费者只是靠一时情怀煽动买东西,而是要有深度的认同,所以一定要有铁打的身体。第四有个性的国潮,我们判断喜不喜欢一个人,你说他长得好看重要吗?当然最重要。吸引我们的一定是内在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每个品牌需要去寻找的,是一个稳定的、持续的生命力,能够跟你的消费者,能够跟中国国民产生深度的感染。第五最全面的国潮,国潮应该变成国潮+的概念,不只在服装和化妆品,而是应该跟各个产品相连,变成中国工业文化的灵魂。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发展建议,现在国潮处于野蛮生长,未来需要多方力量进行合理修建才能向上而生,比如政府要引导,产业技术要赋能,比如我们要培养更多创意性的人才,第四投融资的需求,尤其国潮这一块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比如说影视业,怎么能够给他们创造平台,让他们在这种大背景下拿到资金,把脑子里的东西变成实实在在 的东西。

        最后愿国潮内有澎湃之魂,外有奔涌之力。浪源于水,敢为人先,则无远方不可至。谢谢大家。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嘉宾致辞 

             

    胡钰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国潮,是国立之潮,是国韵之潮。”

        非常感谢在座的诸位能够来到现场。我一直说文创是热气腾腾的事业、生机勃勃的事业,今天的现场,包括今天上午的大会都充分印证了这个判断,所以在这里我还是发自内心地向诸位坐着的、站着的,门内的、门外的文创者们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

        我们今天定的国潮这个主题是我们这些年研究以后,认为是当代文创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所以我们愿意把它当成一个核心命题提出来。我们认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所以我们应该把它更好地研究和展示出来。国潮里边有很重要的三个元素支撑着它,一个是民族文化,一个是国货品牌,再一个最重要的跟在座的诸位有关的是青年力量。

        所以今天我们从分享中大家一定会看到国潮在当代中国文创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今天,能够请到诸位分享的嘉宾非常不容易,这里边有我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认识的有的人也是多年不见了,你比如像梁旋,我已经好几年没见了,刚才介绍才知道他来了,这都是现在当影视很难见到的人,在东屿岛能见到,这还是文创的魅力,所以今天下午一定是非常精彩的分享,祝愿今天下午大家收获满满,谢谢大家。


  • 乐居·海南 04-24 08:41

    # 博鳌文创论坛暨博鳌文创博览会 #

    主办方:博鳌文博会组委会

    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

    主题论坛


    文创前沿对话 ——

    国潮趋势与文创发展

    活动时间:2019年11月11日 14:00-17:30

    活动地点:东屿岛酒店宴会厅A

    ——  活动流程  ——



# 博鳌文创论坛暨博鳌文创博览会 #

主办方:博鳌文博会组委会

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

主题论坛


文创前沿对话 ——

国潮趋势与文创发展

活动时间:2019年11月11日 14:00-17:30

活动地点:东屿岛酒店宴会厅A

——  活动流程  ——



【原创视频版权声明】

1、本页面视频归本网站所有,未经本网站允许不得转载视频,否则将视为侵权;

2、需转载或者引用视频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视频,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3、本页面视频,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页面所载视频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

4、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