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以艺术之光 点亮地产之美

乐居小主播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主持人:感谢马老师。我们这种雕塑作品都是城市地标型的作品,也是可以跟我们做分享。像您刚才提到的,因为雕塑的作品一方面是要跟我们的地域的文化做结合,不管是悟空在大雁塔这么一个地方在大悦城这么一个地方做这样的作品,其实跟地域文化结合,包括您刚才提到第一个例子,招商集团,也是要追溯自己的历史,用我们现在的这种艺术的展现形式,把它体现出来,来体现他们企业的历史厚重感。我觉得这个都是艺术赋予我们空间或者赋予我们需求方很重要的内容。

        我们艺术作品如何能更多的服务于受众,如何能在时尚化、在年轻人的视角里头,怎么样更好的感知我们的艺术,怎么样欣赏我们的艺术,我们的艺术怎么样跟文化结合,怎么样跟科技结合,怎么样去跟历史互补、结合,都是一个我们要去思考的命题。包括德峰老师展示的跟我们的传统工艺怎么样结合,其实都是有很多可以去探讨的一些结合点,有待我们下一次跟各位老师继续请教,我们今天线上的交流到此结束。

        感谢德峰老师,感谢马老师,感谢远在英国的许老师和蔺老师,今天交流的时间有限,我们也期待下一次有更多的艺术的碰撞、更多的文化的碰撞,也期待艺术为我们地产有更多的、更好的赋能,艺术和地产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再次感谢各位老师,谢谢!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马立民:晓利好,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参加咱们的活动,大家都憋坏了吧。

        前面几位老师们都谈得挺多的,挺深的。我觉得地产和雕塑艺术的这种结合,从80年代咱们国家开始进行这种探讨,当时我在全国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工作,当时咱们国家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把雕塑、建筑和园艺、园林,把这几种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但是当时的那个年代恐怕也不是太成熟,你想这么做,人家地产商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所以那个时候搞这个事其实就很难。当年我记得在一些公共的地方,一些公园等国家管理的地方,可能有一点投入,搞一点作品,让大家美院的老师们创作一些作品放到这些公共的空间里。

        真正和地产结合,其实还是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因为当时前三门的房子,80年代盖完了,那全都是鸽子窝,一伸手就够着房顶了,人在这种条件下生活,不可能有空间去考虑艺术、美学的这些东西,能有个房子住,大家就欢天喜地了。

        后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热起来以后,一开始地产商人家房子好买,对你这些东西也是可有可无,但是一晃40多年过去了以后,应该说大家都有了对所谓软实力的需求,这是可喜的。最早的一批西直门小西天的今典集团,当时是张宝全搞了今典地产,这个人上过山、当过兵、当过导演、做过电影,后来又做了今典美术馆,又搞收藏了。当时他做地产的时候,在他的地产项目里头搞了一个展览,当时搞这个展览争论很大,搞了一批要饭的民工坐在小区里头,结果当时这个影响还是挺大的。但他是出于什么意思呢?你们住上了好房子,你们不要忘记了天下还有这么多穷人,还有吃不上饭的人。当时的影响大家争论还是很厉害的。他是作为一个这行里头的人,他有这方面的自觉,所以我觉得文化发展、艺术发展也是,有一种文化自觉性,就是有的老板就主动的有这种需求。还有一些老板,干到半截了,就像刚才蔺先生说的一样,他去打补丁,有人边上给他建议,或者请了张老师、请了蔺老师,说你这里边还欠缺了这个部分,他可能也意识到了,作为一种填空的办法去做的。作为房地产发展来讲,分这么两种,一种是被动一点,一种是自觉一点。

        但是总体来讲,现在大家都是有这种需求了,毕竟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事,而且这么多年,去年我跟着晓利参观了国誉府、龙胤等等,这几个项目品质都很高端了,这个品质做到这个层面上了,才会有这方面所谓软实力的需求。所以居住空间都没有解决好,这方面恐怕谈起来也是天方夜谭。

        生活品质提高以后,可以整体考虑。刚才张老师、蔺先生讲的,这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而不是说我是到了一说一,到了二才说二。而是一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后边整体的结果,在这儿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搞雕塑方面,雕塑在整个方面来讲会丰富地产的文化性,还有它的丰富性,但是前提是说这个锦上添花要有好作品,要有张德峰教授这样的精品,如果说前期你看的有一些东西放在那儿有一些作品也是很难受的,所以天不好,花是不能成锦的,就成垃圾了。所以这也要慎重。

        我希望能够在将来跟地产一起有更多更好的合作,我们也愿意为这些大家共同的家园贡献点自己的微薄之力。我这些年也没什么太象样的东西,但是结合着做得比较好的几个东西,我也没去工作室,我把手头的这点东西给大家看一下。

        这个建筑是在上海浦东张江,这是一个中国平安保险的全国后援中心,这是它的小区的环境图,整个新建了一个后援中心,就是全国金库的地方。在这里边我给它做了一个迎面的大堂的马赛克镶嵌的壁画,这个是全部都是云石天然石材做的,这个作品高是7米,宽是12米,全部都是用天然大理石材镶嵌的,这个作品本来是一张100年前一个外国人拍的外滩的老照片,很小的豆腐块大的小照片,在报纸上剪下来的。这个平安为什么要用这张照片呢?因为它中间最小的那个楼就是当年李鸿章奉旨成立了招商局,中国平安的前身就是蛇口招商局,所以当时平安的老总马明哲先生就说,我们就以自己的企业文化,要找着自己的根,这个当年的招商局就是我们现在的招商局,所以也是要找企业文化。

        这幅作品做起来也是相当费劲,但是做完以后,马先生很震撼,说没想到你把这个事给我们做得如此有冲击力,因为一进大堂迎面就是这个,他把这两边的廊子上也是放了老照片,跟着迎面那个两边的梁架的位置,整个环境是西式建筑,是日本人设计的。后来马明哲先生说,我这个房子是有年限的,到了年头可能就得拆了,但是可能因为你对我这个房子做了这么一张照片,可能我这房子将来就会成了文物了,有文物价值了。所以对这个事还是很肯定的,其实马先生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他对这种品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去年在西安做的悟空,要是到现场去了,可能感觉有点震撼,但是在我来讲,那尺度还是小了一点,因为那里头空间很大,没想到做着玩就做成网红了。大悦城地产的老总也是后来见到我以后很高兴,因为本来论艺术性,这个东西说不上,等于咱们当一个主题的东西玩了一把,但是因为它挨近大雁塔的主题,我做这个悟空的时候一个是大雁塔跟它有文化之间的传承,另外一个是大悦城地产就是中粮地产他们对文化也是有这种方面的需求,所以咱们恰巧把大雁塔唐三藏和孙悟空有机结合到一块,他们老总跟我讲,没想到这一件作品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无形的效应和这么大的影响。

        以后要向大家多学习。谢谢大家。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主持人:感谢张老师,今天感触特别多,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把每一件作品从思考到感悟到制作到呈现出不管是对社会的一些思考,还有对自然的借鉴,非常生动的一堂艺术课。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您的作品体现得特别明显,包括对于自然的很多的场景,可能我们普通人看来,就是一个我们每天重复看一百遍的场景,但是在您看来,它真的能转化到艺术作品上面,去取其意,把它展现得更好,而且包括对于景泰蓝和当代的雕塑艺术品的结合,刚才大帅很激动,我们需要探讨一下用传统的工艺跟现代的雕塑作品之间有怎么样融合的方式,接下来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下面请马老师跟我们做交流,马老师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也是我们地产的老朋友,马老师是做这种大型的雕塑建筑的,我此前采访过他,最大的可能30多米的巨型雕塑,而且地产圈可能比较熟悉的,我大概是去年的十一,我专门跑到西安,参观了马老师的那件作品,在西安的大悦城,也是一件网红的作品,网红打卡地,接下来请马老师跟我们做分享,雕塑对空间艺术的塑造,以及结合我们的作品和案例思考一下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许仲敏:大家好!英国最近情况不太好,大家都关在家里。这次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我感到很高兴。

        我简短说一下,因为第一次参加网上的交流活动,还是有点不太熟悉。我自己是做当代艺术这块做装置,原来是四川美院毕业,毕业以后没多久就来了英国,后来2004年回到北京,在北京做工作室,主要还是做装置这块。

        我想聊一下我前几年开始接触公共艺术,因为作为装置艺术,大部分过去都是在美术馆、画廊等这种空间里面展示。2016年到2017年,我在蓝色港湾那做过一个大型的公共灯光的装置,它让我感觉,当当代艺术走入到公共空间的时候,和所有人发生关系的时候,这个很有意义。实际上作为艺术家,思考的问题就清楚了,就是艺术的大众的参与性和接受性有多大。

        上次的案例,它的体积很大,在里面可以容纳将近200多人,但现场实际上是可以容纳很多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是开幕的情况。让我吃惊的是,当一个艺术品放到一个公共的空间的时候,如果它结合得很好的话,那么实际上所有的观众,不同层面的、不同年龄段的,都会有一个建筑的空间给到大家,这个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挑战。同时,这种作品在国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就是这种大型的、大家可以参与、可以融入的艺术形态。

        因为蓝色港湾是一个大的地产商业的地方,所以我们在三个月期间,蓝色港湾的空间里面来参观《光屋》的有1300万人,就人流量来说,对商业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为当时我们设计是要收一定门票,让大家可以进去到空间里面来。因为我们做这个作品的时间比较紧,再加上蓝色港湾自己没有团队来组建成立一个收门票的机制,所以就放掉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当时甚至还做了衍生品的一些东西。我们觉得这种东西也算是和商业地产结合的形态。

        其他的我接触得也很少,因为作为我自己来说,更多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做这种美术馆、展览的多一些,但是这个作品给了我很好的提示,上次有这么多人去,商业价值其实是很高的,可以看后面这张照片,人都挤不动。

        特别是在中国的空间里,公共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实际上对空间是非常有意思的,就看艺术家愿不愿意参与,如果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合作做这种事情。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主持人:感谢蔺老师。蔺老师从既要保守我们艺术的品质,同时跟商业结合,而且现在的一个现状就是,中国目前的大家的艺术素养还是普遍偏低,而且我们现在也是包括很多的艺术、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也是在从小抓起,提升我们整体国民的艺术素养。

        远在英国的许老师上线了,时间特别紧,我们请许老师从当代艺术方面跟大家做个分享,许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装置艺术品对空间的赋能”,而且许老师也结合自己的作品跟大家在线做解读。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蔺道军:未来我们所有的地产一定是合作的过程,而不是过去仅靠一个房地产资本+设计,单一的过程。因为我们发展了几十年到今天,我们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地产商也一定会是发生新的一种转变。实质上很多时候如果完全让地产商主动和艺术融合,我想未必那么乐观。

        当我们的需求需要高品质的时候,需要艺术的时候,同时艺术又能够带来各方面品质价值提升的时候,实质上就会对艺术进行有更深的去想了解和多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如果老是说,比如艺术多么好、艺术怎么样,我有我的业余爱好是收藏,我收藏了很多年,应该在国内他们也称作收藏家。但是纯艺术道路在房地产里头是很难走得通的,因为必须让它进行有商业逻辑的设计,只要有商业逻辑设计,艺术实际上在里头是完全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的,特别是雕塑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市场并未发生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最主要还有一个事就是需求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一定是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因为我们今天的设计从原来的单一设计,现在是合作设计,所以需求是第一。同时因为我们的理解,我们过去的需求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温饱的需求,生活的需求,后来就是品质的需求,艺术要加进去,这就是商业必须要走的道路。

        通过什么方法呢?就是建筑与艺术融合,艺术与生活融合,未来这一定是一种趋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去做,现在很多的商场、很多的楼盘、很多的园区、很多的城市,利用了艺术特别是雕塑,甚至不但有了内涵底蕴的载体,也变成了形象的象征,这都是非常好的。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讲,一定是让艺术创造商业价值,如果不创造商业价值,不会主动去需要。因此我们在看的过程中,除了谈艺术,还要谈和商业逻辑的关系。因为对艺术来讲,因为美。另外,我们普遍对美的欣赏能力是偏弱的,我们中国人对美的欣赏能力偏弱,比如到国外,七八十的老太太可以到画廊去看画、买画,他们就是一个消费理念。我们今天对艺术的欣赏、对艺术的兴趣,更多是赚钱的理念,而不是生活的理念和消费的理念,更多买是赚钱的理念,其实这也是制约我们很多艺术发展甚至艺术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们美的欣赏能力还不够,总是想着赚钱。因此,商业上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首先解决艺术让他赚钱的问题,和产品结合、和产业结合、和品质结合。

        另外,提高大众对美的欣赏能力,但是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美的欣赏是一个个人内心感受的过程,这个人对美的学习、对美的感受不够,比如到今天很多时候,本来齐白石的画,如果不写齐白石,老百姓是骂的,如果写了齐白石,老百姓就不骂了,因为他的美是有标准的。因为老百姓看不懂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同时,商业地产对艺术又必须是生活化、大众化的,生活化、大众化又和艺术、和商业化直接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要大众化的东西必须是娱乐化的,娱乐化才能大众化,所以这里头我们找到结合点,既要保持艺术的高雅性、美学性,又要能够实现大众化等等这些方式上,可能还要下很多的工夫,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是有一个趋势就是,用艺术来提升品质,用艺术来创造价值,这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绝不用怀疑。只要方向是对的,要做好这个事,只是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已。

        今天有马立民老师、张德峰老师这样的专家介入,有了这些大艺术家的介入,就使各方面结合,艺术的品质提升,商业的价值就提升。又有大帅会长这样的智慧,那么就要把如何做好融合,我们就可以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进行落地。

        我今天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主持人:大帅就他自己的一些感触和实例帮我们追溯了一下,因为谈到地产,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包括原来我们看着这种文化艺术气息不是很浓的建筑,包括在设计方面,也是有一个慢慢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谈到雕塑艺术对于空间,大到一个城市,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请到的马老师,包括德峰老师,他们在雕塑层面上做了很多作品,小到公共空间,像包括芳草地这种商业地产的空间,我们昨天探讨这个话题也是这样子的,这种空间可能对雕塑本身的需求也是在的。但这个空间随着受众群体的变化,我们的雕塑作品如何融入这样的空间,用创意、用我们的艺术来感动我们的消费者、感动我们的合作方,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命题。最后说到一个家庭,或者到一个地产的包括豪宅或者居住空间,都是需要很多艺术的植入,或者艺术的一些结合,这样的话才能把我们的空间,把它的调性做得更好。这是有几个维度和几个层面。

        蔺老师,现在请您先讲,没有讲完的话题可以继续讲完。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张大为:大家好,刚才蔺道军现场感极强的做了一个提示,我们设计这次主题对话确认主题的时候,针对性的就是要找到当代艺术创作跟现代地产的结合,因为我们主题的设置本身针对性确实非常强,因为这方面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制约了地产行业的整个产业升级,所以刚才蔺道军很不客气的用了一个词,就是现在很多建筑实际上是“垃圾”,这个垃圾实际上在建筑行业里边,是对很多没有创作、没有设计、没有灵感,只有简单堆砌的很蔑视的称谓。

        我记得在我们1990年做亚运会的时候,80年代就请过一个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室,他叫贝聿铭,是华人设计师。当时留下了一个段子,这个段子其实是很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很多垃圾建筑的现状。当时请贝聿铭在北京二环周边转了一圈,因为当时在二环路上已经有一些板楼了,希望他能够在二环城里能够留下自己的作品。后来贝聿铭说以自己的设计资历不配在北京城内做任何东西,后来留了一个香山饭店。因为他是结合香山山水之间,他自己看中这么个地儿,远离城区,做了这么一个作品。当时他留下一个什么段子呢?我们当时设计北京城区里边的这些高楼设计,没有什么思路,基本就是一个半楼上面盖一个绿屋顶。因为贝聿铭对中国古都的研究,包括他小时候的印象是非常深的,所以当时北京市搞建筑的领导就问贝聿铭,你对我们新建的这些建筑有什么评价?有什么印象?后来他就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个建筑最后炸的时候比较方便,没有任何艺术评价,就是这样讲了一个段子。这是坊间传闻,不见得说得这么刻薄。但是确实是这些没有设计的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的地产业基本都是这样,不是讲究设计,只是讲究功能,讲究地产企业本身的效益。所以大家才看到这种千城一面、千楼一律、见缝就做,连基本环境设计都没有。

        这一方面确实是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刚需比较严重,特别是早期,遍地都是工地,几十年确实有一个发展的需求。另外,确实是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的地产行业无序发展,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城市都留下了很多个八九十年代的这些垃圾建筑,什么也不讲究。

        现在之所以设计这个话题,实际上我们针对性很强,就是不能再这样造了,因为这些地产毕竟都属于不动产,有些是有传承的,但它基本应该代表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因为这是直接消费的东西,起码要有一个自己的设计,代表着自己对生活品质的一种追求,至少要有一些美学意义上的东西在里边,因为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其实在讲究这种建筑设计和艺术对接的时候,我们是有传统的,大家随便几个,最现成的,比如天安门前边的几个华表,其实它不是什么具体的功能设计,但华表本身已经变成一种图腾了。在中国古代很多个皇宫、皇城的时候都有这种东西,它的设计已经变成了皇家设计里面的一个必备要素。很多个人居住宅设计里面,包括徽宅也能看到,在福建也能看到,在北京四合院里也能看到,有一些固定的构成,并不简单的是功能,而是艺术装饰的概念,有很多小部件。

        上次跟崔老师,就是做北京民俗的崔老师,他也讲到这里面有很多讲究。但到现在,这些传承的东西也没有做到,我们上次在西单口那拍到银行门前的两个怪兽,它既不是我们中华传统的那种狮子,但还有那点意思,但是弄得不伦不类,我把这个发给崔老师,我说你看这是什么东西,他告诉我真是个四不像。

        在我们新建筑的概念下,确实是我们没有这种跟艺术能够有机对接的概念,实际上这些东西、这些或缺是直接影响品质的,我们现在重提的建筑与艺术结合的时候,既应该继续接续我们的这种优良传统,有些就是要有这种艺术装置。比如街区,我们中国古代的牌楼,虽然牌楼都不一样,但都有很明确的文化符号在里面。现在你总不能够把现代人已经做成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走在我们的城市里面根本看不到这种文化附加。与我们现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身也不匹配,暴露的都是这些年整个行业发展的弊端的东西。所以现在我们设计这块,就希望通过我们的这种话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跟产业界能够有一个对接的交流,因为这确实是一个现在来看,是地产行业升级必须不可逾越的功能对接,应该导入各类建筑艺术进来。

        这次我们特意请教的马立民、德峰老师,包括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在英国,就是许仲敏,都是做这种当代艺术的,他们都是以立体当代艺术的形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一会儿请马立民再详细介绍,他的作品在城市雕塑当中有艺术探索。

        我要说的是,在质量提升的时候,特别是新的我们曾经设计的豪宅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艺术方面的构成和评价,至少要有这种要素。其实在国外西方建筑的传承过程当中,也是这样。我们到罗马看罗马广场,中心的广场上面也是设计很辉煌,但是中心的东西还是以罗马大帝的雕像为主。我们现在看德国的勃兰登堡门,其实它并不是什么实用的东西,但是立体的雕塑放在这,象征性很强。历史传承逐渐演化到现在,也是把这些艺术品的功能作为元素,来和建筑本身有一个对接。

        我道听途说,说法国的建筑在做文化性的艺术装饰设计,要在整个建筑的设计里面要占到6%,特别是公共建筑立面必须要有艺术的设计经费在里面,所以在法国城市看到的,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建筑风格都非常好。

        里边的陈设也一样,我曾经有一年在巴黎去一个餐厅,他们说这个餐厅很高档,我其实进去之后没有觉得怎么高档,我们中国人讲究高档不高档,肯定环境设计是一方面,然后是有什么好吃的拿手菜,但他们不是这样,里面是小艺术馆的概念,正中厅摆了一个是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感觉就像一个大枯树干子一样在正中间支着。餐桌是结合这个雕塑作品来摆放的。他们认为这样的东西是最高级、最高档的,而且最能够体现他们餐厅的这种高档水平。是这样的概念。

        我们现在想,我们怎么把我们的当代艺术家的东西展现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现在能说出来的,这方面我看到的不多,我觉得侨福芳草地这个项目里面植入得比较大,但是这是跟黄家父子有这个爱好相关,所以能够主动的把自己的物业和当代艺术家做很好的对接,他实际上是收藏大家,只不过把他自己家收藏的作品无限放大到公共空间里边来。所以现在整个造成的环境确实在北京独树一帜,成为当代艺术与建筑结合的范例,也是一个标本一样的东西。很多大家的作品在其中都有展示。

        在台湾我去走访的地儿多,当地的朋友也多。台湾我去到一个银行,叫王道银行,这家银行是原来台湾一个传统的银行的第二代,是个女行长。这个银行里面是没有柜台的,你进到一层所谓的大厅,就是一个当代艺术大厅,这里边收藏的作品我还看到那里边有任哲的一个作品在那,把这些东西展现出来是什么理念呢?他们说你到我这个银行里边,不是传统的概念,我的实力不是体现在我有多少个网点,我的实力是体现在我有这么一个建筑,这个建筑有这么好的艺术氛围。所以在引领潮流上,我倒觉得也应该有当代这些著名艺术家参与到一些建筑项目当中去。我们应该有这种设计。

        西塘艺术群落,夏航也好,任哲也好,都是西塘特别有名的艺术家,那里非常有艺术冲击力,而且装饰性也非常强。很多场景上面有这样的作品在这儿,获益以这样的作品为核心做建筑设计的时候,整个的品质也好,对你的物业也好,或者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对你的价值体现,也都是很直接的。

        我之前是做交易所的,我在做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我们完成的时候,特意请任哲做了一件艺术作品,叫“一诺千金”很有气势,就是手持令牌,双手举着,上面是一个令牌,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人一诺千金的这种气质。这种气质本身是和我交易所公司性质正相关的,开交易所肯定要有诚信,所以做这样一个东西。到现在放在我们交易所正门正厅,所有来交易所的人,特别是第一次来的,没有不在这个雕像前留影、照相的,基本成了我们交易所第二个LOGO一样。整个建筑本身我们改造不了,因为是在前门东街,由前门建筑艺术委员会来定制,民国风格的建筑是不能动的。我们在正厅里边做了这样一个当代艺术雕塑之后,给我们公司本身真是起到了很多无法衡量、无法量化的正面赋能和影响。这一类的作品有这样的功能。

        我在金振国际(音)里边,竟然看到了夏航的一个雕件,但是不是很大的,应该是买的那种版权制的那种,不大。整个楼盘一楼正厅里边什么都没有,就放了一个这个,所有人去了就在那照相,而且给你印象特别深。你会觉得这样的楼盘本身一定是有自己的追求。比较起来,像汉威中心这边,我一个朋友在一楼那做了一个艺术馆,整个商务中心的整个那一片四期大概是80多万平米,所以那个楼宇四五十座,正厅的这种装饰就全部都用当代艺术品做前台也好,正厅也好,或者一楼大堂也好,都是做这种装饰。当然这种是他结合得比较有机、比较好的。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蔺道军:谢谢张会长,谢谢张老师、马老师,还有晓利主持人,感谢大家,因为我一会儿有一个事先约好的事项,因为现在都在会场等着我,我也不好意思。

        因为我现在是再回北京就出不来了,所以我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山东的项目、河北的项目、河南的项目、贵州的项目等等串在一起,我就不回北京,在做这些项目,因为我回去我住在朝阳区,所以回去就把我隔离了,从朝阳区出来也得隔离,现在朝阳区群众也不好过了,也得隔离。所以现在我只能是漂泊在外,所以都在项目上。

        我简单说一下。我在原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现在的建设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担任院长,同时还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艺术小镇也担任副主任,同时也在798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担任总设计师,所以我是一个杂家,张老师、马老师都是专家,我是杂家。因为在规划过程中,从今天来看,我们过去的建设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地产,由于我们刚需的需要,人口的红利,以及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我们建设得非常之快,属于全世界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回过头看,我们今天反思过来,我们很多的地产项目,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垃圾”。因为它没有品质,只有复制,只有简单的具备了居住的功能,它不是一个生活品质的打造者,只是一个居所的建设者。因此,未来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质的变化,从原来的居住到未来的美好生活,所以将来的房地产一定是一个人民美好生活的驱动商,而不只是一个地产的建设者。

        现在我们在项目的落地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地产项目各个地方已经不欢迎了,如果单纯的房地产企业一说,甚至都不接待了。房地产企业的转型首先是从房地产从房到产业地产的转移,同时从产业地产到文化地产转移,这必须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文化地产里头艺术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也一定是一个高品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雕塑,在建筑、园区、城市建设等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过去我们受欧洲的影响比较大,照搬照抄欧式建筑,甚至把它的雕塑、把它的很多元素都放进去,既不符合中国本土,实际上也对我们的品质提升和文化的延续,甚至有一些作用起得并不是多么大,甚至有的是起着相反的作用。所以中国强调文化自信,我们在对艺术和房地产进行结合的时候,一定是地脉、文脉、人脉的结合,一定是结合环境、自然和当地的一种结合。

        这些肯定是需要的,也肯定是未来品质提升重要的手段。所以雕塑家的进入、艺术家的进入,未来是一定的。因为我们现代的建筑规划已经不是一个只是建筑设计的概念,而是一个合作的概念,是从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包括艺术家的介入,都是我们未来搞开发、搞建设的很重要的补充。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后面我再进入的时候我再聊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张大为:大家好!几次上云端会客厅,各个主题都非常吸引大家。今天这次的主题实用性更强一些,针对性也更强一些。这次的主题设置是跟新浪乐居多次商榷,最后确认下来的,就是能够结合建筑与艺术,这次我们邀请的几位嘉宾也确实都是在这方面有建树的人。

        主题先这样明确,因为几个嘉宾,包括位置还有在境外的,顺序我们稍微调整一下,现在先请蔺道军蔺院长做一个主题发言。因为蔺老师现在现场感非常好,正在路上,正在车里。我认为蔺道军确实时间很长,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也是我北大的同学,对他非常了解。下面请蔺道军先说。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主持人 邢晓利:各位嘉宾、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关注我们第25期云端会客厅,我是邢晓利。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艺术,“以艺术之光 点亮地产之美”艺术赋能地产的主题对话,我们今天是和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一起举办,诚邀我国著名的雕塑家、艺术家一起探讨。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参与对话的各位嘉宾: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会长  张大为

        著名雕塑家  马立民

        当代艺术家 装置艺术家  许仲敏

        中国著名文化经济学者 文化创意导师  蔺道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文化部特邀雕塑家  张德峰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艺术跟地产之间的关系话题,我们知道过去30年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前三大艺术市场,并且在2011年跃居世界首位,我们国家已经成为艺术品的消费大国,艺术呈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我们的家还是我们的公共空间,很多公共的艺术空间,比如还有一些公共的建筑,当然还包括地产的商业地产等等,我们昨天做了主题探讨,也是探讨在商业地产空间里头,怎么样以艺术之美来改造项目的氛围,也是探讨这么一个话题。都有艺术品特别是雕塑品的呈现,这一段时间,尤其是从去年12月12号开业以来,KPS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全国各地的人打着飞的到北京,只是为了到KPS拍一组照片,这些都是艺术赋予公共空间的非常有名的案例。将现代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如何融入到地产空间之中,让地产项目成为更有温度的生活美术馆,今天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今天我们邀请到很多老师一起来在线交流,首先来邀请一下我们今天的共同主办方,我们的张大为张会长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开场,我们做这次活动的初衷的介绍。艺术呈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艺术现在是走进寻常百姓家。有请大帅。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张德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文化部特邀雕塑家

    1984——1989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3——1996获德国KAAD特别艺术奖学金,并在纽伦堡艺术学院雕塑大师班学习 


    艺术创作:

    体现在他对文化与自然的独特感受方面,他九十年代的作品是对自然和文化冲突的一种思考性创造:代表作品是《春风》和《孕》系列等。

    本世纪开始他直接用传统景泰蓝文化形态作为艺术媒介,创造出具有当代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是他的研究成果:代表作品是《维纳斯系列》和《好山好水好地方》等。

    本人作品在国内外许多报刊杂志、专业画册发表刊登,分别被建立或收藏在北京、上海、天津、厦门、齐齐哈尔、长春、大连、邯郸、济南、石家庄、深圳、福州、无锡、河南安阳、台湾、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与文化机构。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蔺道军 中国著名文化经济学者 文化创意导师

    蔺道军,中国著名文化经济学者、文化创意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教授、主任、外交部世知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首席文化专家  ,北京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主任,中海文旅设计研究(大连)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创意首席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适老性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首届艺术价值建设奖评委,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智库专家。

    多年来,蔺道军教授主导和参与了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四川、吉林等十几个城市文化旅游定位、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生态乡村(景区)、电影基地等改造规划与设计。每一个在他手中的设计都变得文化要素浓厚,个性十足,呈现出特点的唯一和业态多样,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生态链。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许仲敏 当代艺术家 装置艺术家

    1961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伦敦。第一位装置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华人艺术家。

    艺术代表作有《桥》、《转山》、《云》、《楼》、《梯》、《跨纬现场-光屋》等,“行走”和“循环”构成了许仲敏艺术语言的重要部分,作品承载着对生命的神秘及现实世界多层面的思考和感悟,他善于运用新型材质、光、影和音的配合去表现既变幻莫测又魅惑无比的视觉形象,为人们解读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那层神奇的“现实”。带给观感巨大的心灵震撼。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马立民 著名雕塑艺术家

    198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工作,1983年在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工作。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1989—1991年分别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和环艺系进修。现供职于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公司。

    代表作:西安大悦城 网红IP 悟空雕塑(7.16米高)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拟邀嘉宾

    张大为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会长

    马立民 著名雕塑家

    许仲敏 当代艺术家 装置艺术家

    蔺道军 中国著名文化经济学者 文化创意导师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雕塑艺术如何与地产空间结合?

    雕塑艺术和地产结合的发展前景如何?

    高端房产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案例是?

    如何打造艺术与地产的多元生态、让艺术生活化赋能地产空间?

    带着这些话题,乐居北京《云端会客厅》联合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开启主题对话,特邀国内知名现代艺术家、雕塑家,共同探讨现代艺术如何赋能地产升级。

  • 乐居小主播 05-12 10:02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过去30年间,中国已成长为全球前三大艺术市场,并曾在2011年跃居世界之首、占全球艺术品总销售额30%,此后稳居世界二、三。我国已经成为艺术品消费大国,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感悟,让艺术从殿堂走入平常生活,将城市和生活装点的更加美好;如何运用艺术带来的震撼对空间发生作用,将现代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融合到地产的生活场景之中,以艺术之名,让地产项目成为有温度的生活美术馆,同时,也为地产品牌迎来了理念升温和流量传播。


主办方: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创意委员会 

乐居北京


【原创视频版权声明】

1、本页面视频归本网站所有,未经本网站允许不得转载视频,否则将视为侵权;

2、需转载或者引用视频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视频,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3、本页面视频,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页面所载视频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

4、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举报
13.4万人正在观看本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