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疫情下中国产业地产发展趋势前瞻

乐居小主播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活动最后再次温馨提示,产业群已超过200人,添加小助手微信,就可以受邀进入群聊,与大咖交流喽~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谢谢云峰秘书长,说得非常全面,而且对我们今天的会议做了非常好的总结。就像刚才云峰总提到的,我们后面还有很多话题要探讨,今天没有说得特别清楚。比如谈到后疫情时代下的产业地产的发展,我们新基建背景下产业地产的发展,以及我们产业如何更好的为地产来做赋能,这些话题我们都是可以有专项的探讨的,欢迎各位专家后续也陆续做客我们云端会客厅,我们有专题讲座的时间,欢迎各位专家持续跟进我们中经联盟产业院的行走谈,我们持续为地方政府、为产业地产做更好的赋能,我们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如果很多行业内的朋友希望了解我们的议题以及我们专家的分享,可以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到产业交流群,大家后续可以做线下更多的探讨,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的精彩发言。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再见!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陈云峰:几个小时的听课,确实是特别的有启发,很多的人也在发微信,说确实感觉各位老师讲得时间短了一些,希望还能够听。所以我觉得下一步鹏锦老师可以给各位老师做一下专题,因为几位老师都是坐这儿能讲一天的,但是这次是提纲挈领给大家做一些普及,所以特别感谢魏鹏举老师、林天强老师、高志老师、李宁老师、韩飞宇老师,也感谢晓利。

        中经联盟是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马上成立12年了,我们上周成立了中经联盟房地产创新大学,3月21号,上周六,所以在这儿特别邀请各位老师能够担任大学的教授、讲师、专家,这个大学定位就是跨产学研,致力于中国房地产的实践型的大学。大家都知道包括今天各位老师讲的,在课堂上是根本就听不到的,但是这些事情是我们真真切切都在发生的,所以在这儿还是感谢各位老师能够不吝赐教,另外大家能够深入进来听,能够给大家更多的授课。

        我总结了几个小的观点。我认为现在后疫情时代,产业地产将赋能中国经济,现在产业地产是先产业后地产。这两天住宅方面,像北京和全国的市场已经都热起来了,这个确实存在一个报复性的反弹,但是我指的是住宅,但是在产业地产方面现在特别困难,好多还没有正常的复工,包括特别简单的像商铺,我觉得也就是这周在北京才复工。像写字楼,现在大家的复工率才基本上恢复。所以光是害怕不行。所以这次3月27号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会议,确定了不光是要从防疫,而且这次一定要兼顾防疫和生产,现在我知道的除了湖北和京津冀仍然处在一级的防控,其他的城市早就放开了,像浙江、江苏、上海这些地方的书记都带头去下馆子了,扩大内需,这是我们这次政治局明确提出来的,包括新基建。

        这几天大事不断,24号日本推迟了奥运会,上次推迟奥运会是二战,所以日本的国运不太好。25号我们湖北除了武汉之外解禁。26号是开的G20,27号是我们的政治局会议,包括美国超过中国成为了疫情人数的第一。28号是昨天我们开始封国,所有的飞机都开始停飞了,4月8号是中央已经宣布的,武汉将彻底解封,我觉得4月8号对中国的抗疫是一个节点性的时间,标志着中国抗疫全面的胜利。这两天北京又推出了几块地块,所以北京也在加紧拍地。

        所以这些都代表着整个中国跟世界不太一样,我也特别同意刚才几位老师说的,现在对于中国的产业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大的机会,我们这两个月心都凉了,但是我们看看国外才发现他们现在比我们还凉。在疫情之后,我觉得一定要提一个后疫情时代,中国成为最早的抗疫成功的,发挥了它的体制优势。现在中国的产业最稳定,中国的产业链最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占了全球GDP的30%。特高志老师提到了,对中国是一个特别大的机会,原来我们的政府还是靠土地来弥补财政,现在我觉得把实体产业跟互联网结合起来,能够用土地作为背后的资源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在这儿我也特别呼吁政府,大家都说要发钱要发钱,美国两万亿,日本今天应该跟进了,中国应该还会跟进。但是我的观点,发钱不重要,解除对于房地产的各种限制、解除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各种实体经济的限制,来激活我们内部的这种潜在的动能,我觉得最重要,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国务院赋权各个省土地的审批权,包括农村土地可以用于产业,太重要了,一定要打破农村跟城市的限制,因为在城市拿地成本太贵,做产业不容易,所以农村这些集体用地、乡镇用地,反倒是采取租赁形式没有那么大压力。所以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来,中国要畅通产业用地,要有绿色通道。所以确实应该解除中国对房地产的,像北京对土地的限购、限贷、限售、限面积,什么都在限,必须要放。不放开地产,我觉得对整个恢复经济是非常不利的。这一点在G20的会议上,我们的习大大也提出来,中国要维护全球产业链这种稳定上要增加从容自信。现在是欧洲停摆,美国慌乱,经济衰退,非洲又跟不上,中东还打仗。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提出来的“一带一路”的产能输出正是时候。

        第四点,我们地方政府今天在提产业,原来是只能抓一些基础产业,现在全球都会把中国当成产业的避风港。所以我们觉得这种高端产业的机会也成熟了,所以中国在新基建方面肯定会有所作为。但是趁着这个机会,二战的时候美国不就是把全世界的科学家给弄到了美国,所以现在美国真正对于中国的优势是科技的优势,是人才的优势,但是中国现在整体上是产能的优势,我们的产业链太齐全了。

        最后我提一下,产业离不开地产,因为地产是所有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母亲。这次我们提出来中经联盟的定位,是对于各个新消费、新产业这种全面的支持,现在中国产业地产的压力特别大,不光是产业压力大,现在的这些产业的运营业几乎都停摆了,在我们的产业园都少了,我们的商业写字楼连北京的租金都在下降,我们的酒店快开不下去了,我们联合办公和公寓都是二房东,日子非常难过。现在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突破了20%。所以在后疫情时代,让地产赋能产业,达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觉得真的不是梦想。刚才说日本太倒霉了,国运不行。中国是太幸运了,这次的疫情如果先发生在那边,我们在后边,那就麻烦了。刚才说法国订了10亿只口罩,我们拿飞机运过去了,很多人问他们生产不出来口罩?真生产不出来,整个法国才七千万人,他们不愿意干脏活累活,所以中国的产业非常强大。

        今天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产业中国行在鹏锦院长的领导下渐入佳境,我们以后把行、走、谈多开展起来,我们不光是有各种的产业运营商,我们已经整合了中经联盟所有的产业的开发商,我们觉得只有开发商和运营商跟政府结合起来的时候,这条产业链才能迸发强大的威力。最后谢谢晓利老师多支持中经联盟,多参加中经联盟的活动。谢谢。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王鹏锦:下午听了各位专家讲这么多精彩的观点,听起来非常过瘾、非常激动,都是满满的干货,就是觉得没听够,确实难为各位嘉宾了,就十分钟时间,把这么多观点提炼出来、总结出来,因为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能讲一天的课。

        刚才我们群里有很多书记,市里很多领导也参加了,他们非常关注我们这个活动,因为他们现在目前在各个城市都需要有专家非常针对性强的人来解决他们的产业问题,刚才也在表示,下一步一方面现在他们各地方政府也在搞云课堂,希望有机会在云课堂上进行互动。另外,如果疫情好转了,也邀请各位专家去他们地方给他们讲讲课,多指导指导他们的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今天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把大家整合起来,因为一般的情况下政府很难了解到这么多专家、这么多观点,所以今天比较委屈专家了,讲了十分钟的课,但是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每个板块也都比较了解,这就是达成了中经联盟搞的产业联合体的目标,就是要形成这样一个顶层设计的结构。所以这次我觉得是开了好头。我们走在路上,我们在产业中国行中多走、多行、多谈,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见,而且这样的活动还要继续搞下去。希望再搞活动的时候,各位教授积极参加多关注我们产业行的活动。谢谢。

        

        魏鹏举:我总结就是三个词:

        首先是实事求是。我觉得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面对这样一个百年未遇的大疫情,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各类产业可能形成的冲击和挑战,不宜盲目乐观。

        第二个词就是积极应对。在人类的智慧面前,我们历史已经充分说明了每一次危机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它,都会成为转机的。

        第三个词就是高质量发展。其实这个转机在哪?我认为最重要的转机就是真的按照目前国家的宏观部署,从高速度踏踏实实的向高质量转型,我们不能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了,而且在疫情之下,我特别担心的就是我们的刺激政策再变成追求增长速度的虎狼药,这是我担心的。就像习总书记在十九大里面提出来的我们要进行高质量转型,就文旅产业来说尤其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要实现高质量转型,无论是我所关注的文旅产业,还是其他产业,比如康养、地产等等,才能够有更好、更稳健的发展,有更好的前景。所以在疫情面前,在经济确实面临着实质性的停滞的时候,我们可能尤其需要理性,避免再冒进,确实为我们高质量转型提供了特别好的机会。

        

        林天强:我给大家一个字母组合、两句话,5IABCD,5是5G,I是物联网,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

        两句话是数字科技赋能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定义生活方式。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高志:就两句话。第一句话,旭辉林峰总说过,他说我们2003年是青年摔跤,这次我们这个疫情是中年人车祸,也就是我们现在的GDP是那个时候的10倍,我们房地产投资是那时候的13倍,所以老招都不灵了,要做必须换思路、换观念,而且我觉得党中央已经又降准、又给咱放权,同时西方正比咱们晚了两个月这样的节奏,本来咱还真要是恢复还需要好长时间,但是他们一出问题,觉得给咱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再加上刚才林教授提的那几个词,这个事咱们开个头,以后中经联盟有什么需要我们效力的、帮忙的,我非常愿意,祝大家成功。

        

        李宁:一个关注,一个实施。关注就是国家体制下建议我们的产业园区运行的主体和企业要关注我们国家主体力量的方向,关注我们国家主体力量的主要引导的项目,关注新科技、新需求、新政策。建议我们各企业实施精准策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的产业体系。

        

        韩飞宇:首先要看到新的未来产业的动向,5G的技术包括新基建的大的发展,一定会对各行各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会对我们很多的智能终端产生变革性的相关的变化式的改变。所以我们也在想,首先要拥抱未来,拥抱未来科技、数字科技所带来的这些机会。

        第二很多产业还是有自己相关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应割裂看待,我在从事地产的时候做过将近30多个产业园,接触了各行各业的官员包括新材料、大数据、航空航天,像北斗导航这样的数据非常前瞻性、能动性的企业,包括京东方,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发现,实际上这些产业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所谓的产业集群只是在相对有一定定义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分类,但是将来这些产业一定会做高度的融合,并且出现大量的兼并收购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是一个分和融的概念,所以我们准备好看到未来这样的趋势,迎接未来这样趋势的到来。谢谢。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感谢韩总,韩总结合地产开发、结合疫情,做了大调查,这时候我们的地产在产品端、在社区营造端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在这个层面上当代做得非常好,从我们最早的对绿色科技的探讨,到现在打造的绿色健康复合型社区,都会是未来盈利的方向,而且特别是经历这次疫情,大家对健康、对社区管理、对物业管理,对科技、文化、艺术,对社区本身的赋能,会更加关注,所以这样绿色科技的社区未来都是大家需求的方向,再次感谢韩总。

        我们接下来留一段时间,每个嘉宾一两句话跟我们收个尾,最后请云峰总给我们做收尾性的总结。先请鹏锦总。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产业群已超过200人,添加小助手微信,邀请进入群聊~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韩飞宇:在开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张PPT,因为今天各行各业的专家我们是聚焦在产业地产方面,我看了一下所有的发言大咖和嘉宾们都是行业内在研究型领域很有见识的专家,我是唯一的开发运营商的角度来谈一谈。刚才各位专家是从宏观的角度跟线上的朋友进行分享和沟通,我会略微从微观角度分析一下这件事情应对的看法,因为我们毕竟要参与到实体的社区建设当中来,我们是不是从社区建设上升到社区文化,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考量。

        实际上现在个国家大势,包括具体到反映得比较快的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对地产的开发与运营这个角度有一些相应的政策的支持,也会提出像未来社区,从市场层面去推动建筑、环境、配套、物业等整体的升级,来支撑我们现在对于相关的社区的建设。同时,在社区的整体建设过程当中是要伴随着产业协同来一起做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几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外部产业和我们自己内部孵化的产业要共同协同起来,跟我们现在所具备的操盘和产业能力结合在一起,共同为这个区域带来更多的发展和变化。

        所以我们有当代城、MOMA产品线,千亩以上的开发,牵扯到文旅,牵扯到整个城市区域内的范畴,所以我们会把各个方面整体给联动起来,所以我们现在也叫生活家园产业家园运营商,我们要走到这条道路上。政策层面已经是大势所趋,刚刚各个专家也提到了。

        在整个层面来讲,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是自下而上,就考虑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贡献。我们先做了一些具体而微观性的,取了大量样本量的全民大调查,现在的疫情下,对于整体的地产开发的各个方面有哪些强烈的需求,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发现对我们来讲还是有很大的触动。以前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前业主关心的一些具体的事项通过这次疫情事件已经发生了一些些许的扭转,通过这个扭转关注的点也有所不同。大家从这个表里看到,86%担心社区卫生防毒的安全,60%多关心物业的可靠,还有关注室内的恒净无死角阳光充足。所以从具体产品而微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关注事项已经发生了变化,其实这些关注的事项也会对整个国家大的层面,对健康人居角度来说是很深的触动。开始之前我也和鹏锦总沟通了一下,我们更侧重于从地产开发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跟我们的产业地产有点不太相似呢?或者跟大家在整体论调上面有一些区别?但是进行沟通说,只要是关注人居健康,实际上对康养产业也会产生很多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进行切入,做一些相对落地的事项,跟大家分析。我们也从几个维度做了相应的分享,我会把其中跟具体产业有相关性的内容跟大家做一些沟通和交流。

        通过刚才的调查和总结,我们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很深刻的思考。快递、健身、洗手、消毒、排水、空间的分隔可变,包括园区的绿量,大家在钢筋水泥当中工作的时候,已经不能满足现行大家对健康的需求,比如阳光充足,不管是写字楼还是社区整体的服务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通过这样我总结了几个不足:居住产品设计不科学,人居系统不完善,社区生态空间不充足,社区配套服务不健全,科技社区普及不深入,物业服务品质不达标。包括零接触的意识不够强,等等都很重要,所以将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走到数字未来,未来社区对数字化的相应的建设。

        我们从几个角度对我们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思考,就提出来很重要的观点,以前无论是对于公建还是人居,绿色建筑是我们将近20年研究的竞争力,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是大家经常听到的,从另外一个维度,通过这次疫情的激发,我们也倒逼自己去做深入思考,从更多的人的意识层面和规划、整体的城市设计层面,我们提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叫衡空、衡动、衡质、横捷。这就是四恒和四衡。这个衡既有均衡的意思,但也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支点。指的就是这个最重要的就像翘翘板一样,要找到最重要的支点,谁找的最准,谁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也通过这样的研究,加上我们自己多年的储备,我们做了92个对于横的理解,进而进行提炼。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又提出双四heng的概念,从而对于区域性的规划和区域性的建设提出我们的理解。通过这样的理解,后面就建立起三道重要的防线,从几个层面。从社区健康、邻里健康、建筑健康和物业服务,共同叠加起来,来守护我们三维的场域家园。

        从现在来讲,我们更多的把它聚焦于场域文化的建设,就是从一维、二维的角度,升级为三维的角度,就像我们对大湾区的万字长文进行分析的时候,里面更多提到的是规划的空间形态,只有空间形态进行场域文化的建设,让这个空间充满活力,那这个区域的规划才是成功的。这也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在社区健康方面,我们提出来无论是小盘还是大盘,还是万亩的大盘和区域规划,一定要对配套产业进行相关的研究。刚才有专家提到,产业基金的支持和扶持,和国家大政策所向,实际上都为这些方向提供了一些便利性的条件,我们自己也在孵化自己的产业,我们有自己的教育产业,有自己的众创办公产业,同时也有酒店产业、超市等等,这些配套从一些小配套,见微知著的角度来看,将来会发展成大的配套环境,这样的配套环境会为我们整体的区域型、城域的建设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些配套如果穿起来的话,会对这个区域起到很重要的影响,而且通过这样的影响会发生化学反应,然后能完成这个区域的自我生长,难道这个区域的空间形态就形成了,和其他产业会产生无限连接的可能,如果这种无限连接的可能我们就叫它数学符号里的无穷,对于我们整体的空间形态,我们也做到可分可合的融合型的方式,既能做到分流线动线的分开,区域功能有趣的布置,同时也能把它们进行相关的集体的融合,我们也看到现在我们在做整体的区域开发的时候,有些产业的落位相对来说它的规划和居住的配套,这两个联动的感觉有些是非常机械的,只是把功能区块划分出来。实际上一个真正成功的空间场域的城市设计,是需要整个区域是充满活力的,我们在香港、新加坡也看到了很多方面做的都是非常充分的,我们应该往这个角度去考虑。

        具体到内部的邻里社区的建设,我们就要做好在疫情防控下对于零触碰的深入型的思考,我们也跟相关的设备产生了联动,我们通过这个方式的结合,会对社区产生很多积极的响应。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在你到入单元门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一卡全部通行,出来的时候连卡都不用了,出去的时候就直接出去,进行相应的感应,进行一些细节性的思考,我们做充分的链接,然后把它有效的执行下去。因为进来的人就像我们的写字楼、办公楼宇,包括我们整个的住宅,进来的人既然让他已经进来了,他出的时候是没必要拦他的,如果出的时候还要按一下按键,在整体设计逻辑上是有悖的。

        同时我们在广泛的产品当中,去运用我们的置换式全新风,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没有一次回风,风从底部进来,一次回风就带走了。还有热交换机,不管是不是用多联机等等,都会有混风的问题。我们用板式的热回风,跟空气输入方式结合在一起,既能达到换气次数,还能人体的舒适感。还有零污染、热回收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排水问题,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我们通过对地漏的研究,形成同层的地漏,避免上下层的串味问题,把这些细致而微的问题都解决掉。

        所以我们提出当代绿色健康复合社区的产品,这是整体性、是相伴相生的过程。我们也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产品,无忧大堂,大堂要做到动线的相应的分离,包括对快递的收取和功能性的复合,这些要做相应的考量,跟上面的动线结合在一起。另外要跟物业充分联动,把物业跟关系跟它充分的连接起来,而且物业用房跟出入口结合在一起,不用从别的地方跑过来,找了半天还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找到问题的方式较差。通过这些的叠加形成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就成为了一个产品,对整体社区有突出的贡献,形成了第一道堡垒。

        邻里单元也是这样,不管是入哪个地方,包括快递收取、垃圾分类、宠物洗消等等,用泛大堂的概念或者泛会所的概念,形成空间场域的有效分割,各得其所,每条动线都有相应的动线的安全。我们知道疫情的发生,有时候是动线的混合,人在往社区或者不管从哪个地方运送出去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路,或者发现这个路跟未确诊的病例,或者跟没有得病的这些人会产生交叉,所以我们底层就需要做扎实。在疫情期间,我们把这个动线马上形成一个相应的防疫动线,跟这些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说多场景、多流线的整合升级。

        在户型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思考,把里面一些重要的空间重新再定义,把玄关做成四种,这四种玄关都会很有效的做到清洁空气和污浊空气进行相应的分离,里面会有一定小的负压。其实写字楼、楼宇也是这样的问题,因为常年要做加压送风,有时候不经常用,但是一侧是的时候,里面大量的污浊空气会进入到写字楼各个角度,这就会有问题。我们经过研究,在每个地方安排一个小的负压区域,负压区域有排风口,跟排风口在一起,不管什么样的情况,都集中在这里,就会把新鲜的空气给进行置换。这些都是细致而微的户型变化。

        同时我们设置了风景无界的窗,不论是社区层面公寓的建设还是社区层面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还是我们住区的建设,都会形成相应的闭环,跟大家进行沟通。

        其实这些点很多,通过这次疫情倒逼我们思考了很多。疫情过去之后,这些点就变成我们的基本工作,我们也相信它是永续型的,而不是日后疫情过了以后,这些东西就不再用或者不再做了。是因为这次事件之后,是对整个人们的人居环境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所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去餐馆就餐的时候,我们也会拿一些酒精棉片去擦试碗筷之类的,或者在一些大的聚集型场合,有的人也会戴一些口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感染。这些都是对大家整体的相关的促进,也会对我们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方面,也会有很多很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并且要落地的事项。我们也会对2019年申请的这些产品线进行相关的升级,尤其对当代城全生命周期的大盘,通过地产开发,通过里面植入的产业运营,教育产业和康养产业的研究,包括对文旅方面的研究,因为这个项目是在四川的山上,我们构建了将近700亩的大盘,通过这个大盘里面会有教育产业、其他产业的康养的植入,通过水生态的持续性的研究,我们会把整体区域价值进行提升。我们在贵阳也有一个一千亩的大盘,里面会用到区域能源站,包括新的产业形态在这里面产生的作用,会让我们整个区域形成能源的自平衡,对区域建设和城市建设以及相关的产业带动,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研究,通过这样几个维度去看规划,这里面还牵扯到对于具体的产品的相应的升级。

        最后我们也在整体大盘的思考强调之下,我们在想我们都需要对大盘有一个精神会所,我们在中央尽量去围合成一个绿肺,我们打造未来之塔,人们可以在这里办婚礼,也可以品咖啡等等,同时它是跟能源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技术和美学统统连接在一起,让美学变成一种领先型的美学。所以不论从具体的产业维度、社区维度、营造的社群文化,完成自我生长和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和对产业相关的细分领域的带动,比如航天、大数据等等,但是这些实际上都是要在我们具体开发运营层面进行植入,未来就是数字社区,必然引领数字化的建设,必然会带动一个产业去发展。这些就是我们对于城市整体运营的思考动线,完成整体的产品换新,我们也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谢谢大家。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感谢李院长,李院长从经济、从产业本身的作用,谈到了这次疫情过后对产业地产影响的认识。

        接下来邀请当代置业副总裁韩飞宇总,跟我们结合当代的绿色健康复合社区与产业地产的应用和结合,跟我们做一下分享。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产业群已超过200人,添加小助手微信,邀请进入群聊~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李宁: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昨天刚刚出差回来,在路上还在想这个论坛我们谈些什么。刚才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我觉得特别好,对我们产业地产行业提振信心、凝聚共识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认识。

        其实疫情发生了以后,我们政府,包括各地的民营企业家,全在思考、讨论如何让经济发展,更快、更好的回归到我们原来的发展水平,都在出谋划策想办法。目前我们客观评价、认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我们作为产业园区的运营主体,各项目负责的单位、主体企业要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给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精准的施策。所以今天大家的讨论,尤其前面几位专家讲的一些点都非常好。

        我们中城院在去年11月9号之后,与中经联盟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在依托城规的基础上,和中经联盟一起在做实产规,做精战略规划,近期也和一些地方政府达成了很好的战略合作。

        目前我们针对于疫情以及未来的发展,我个人的总的认识应该是有三方面,大的认知,变是短期的、局部的、行业内部的,不变是中长期的,是结构性的稳定,是我们国家需求增长的稳定。这是保障我们不变。

        第一点认知,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期波动比较大,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长期还是稳定的,或者是看好的。2月份我们从一些数据上可以看出,工业产出下降了13.5%,消费品下降25%。3月27号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也明确了我们一季度总的经济是负增长,负6%。当然了这个6%公布出来也非常巧合,如果按负6%算,12个月,每个月0.5%,可以预计我们今年年底可能是5.5%。那究竟是不是5.5%?我想可能不一定,因为从目前疫情来看,中国国内疫情控制基本稳定,但是全球尤其欧美地区疫情变化速度非常快。我今天早上看到的数据是60万人,刚才听专家讲到已经到了67万人,所以国外疫情的变化对我们影响会非常大,尤其是我们的三驾马车当中的出口产业。目前我们江浙的很多企业,昨天我在出差途中,在与江浙的地方政府沟通,他们的很多企业的外包订单已经出现了退单或者延期交付的现象,所以我们经济上发展不仅是国内第一季度呈现负增长,未来第二季度受国际影响,可能还是衰退的局面。所以说这一年来,我们的经济有可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波动非常大。

        但是我们做企业,还要有一定的定力,由于要看清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对基本面我还是认为必须要看到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目前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是2019年年底的数据是60.6%,发达国家基本上的水平是在70%到80%,我们与他们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如果按照2030年我们达到71%的城镇化增长水平,我们还有2亿多人口要转化成城镇人口,这2亿多人口未来的分布主要在我们国家规划的城市群,刚才高院长谈到近期国务院下发的文件,简政放权,关于八个试点城市。那我们产业地产大部分的项目更多的集中在这19个城市群和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7个重点城市群、8个重点城市里边。所以有这样的城镇化的发展趋势,2亿多人口进城的规模,我们的需求是稳定的,我们需求的增量也是稳定的。所以说中长期这个趋势我想应该是五年到十年的趋势,这也正是我们产业地产培养项目的周期,我们一般项目运营周期都是五年左右。所以我觉得产业地产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方面,产业地产是实体经济中的中坚力量,也是从近期中央政策,尤其是财政部下发的一些政策和我们一些金融机构在推进哪些项目上也看出,我们财政部、保险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引导的方向下一步就是要发展产业地产。财政部3月10号、3月21号都下发了一些文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的相关领导也表示、也做了一些数据的分析,尤其是我们地方的专项债券,做了一个测算。目前到3月20号大概有1万亿左右的地方债,集中在6大领域,交通、铁路公路、轨道、生态环保、农田水利、市政、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还有脱贫共建方面的工作。其中在市政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上,地方债的比例占到了34.17%,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可以看出现在我们国家部委,尤其是推进金融方面发展的财政系统已经在下发一些具体的文件。值得我们产业园区的各企业关注的是,实体经济的投入在这个保险行业、金融行业也都有相应的动作,尤其是保险行业对我们产业园区投资的程度显著提高,一个是从区域上说,我们为了提振武汉城市群地区的经济发展,几大中字头的集团公司,中国保险、中交集团、兴业银行和湖北省政府合作开展了一个200亿规模的产业基金。

        另外,著名的一些产业园区、开发商,像华夏幸福和保险投资机构平安银行等都达成了很多项目上的合作。当然,除了这些中字头的金融机构、企业,还有一些地方省的金融机构,都在用保险资金、各方面的社会资本来支持我们产业园区的发展。所以从实体行动上看,我们也能看到目前我们既有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又有海量资金的支持。国家在产业园区这方面的明确布局和大力引导,还有实体产业的支持,为我们产业园区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可能我们各位企业家需要注意的是,对未来这些金融性的产业资金、保险资金,由于资金成本的特点,对我们产业园区的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产业园区可能要摒弃原来的常规的运行模式,不是简单的包装议价,而是更多的要靠我们产业园区内的实体的企业和我们产业园区运营产生正向的资本流来还本付息,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金融和产业园区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大的疫情背景下,我们的城市发展理念也在变化。实际上每次疫情或者大的事件都催生城市功能的调整,一些新兴的保障性行业在发展,2003年非典之后,可以看到我们一些郊区地产、快递业务、高质量的住宅产业、大空间的商务办公产业都有了大规模快速的增长。这次疫情出来,首先我们城市发展理念也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由原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教育公平,更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我们城市、关注我们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的治理,关注城市的健康、社区的健康,尤其是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出来城市社区在疫情前期的保障性方面、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贡献,很多地产企业的物业服务公司给了我们疫情防控前期很多保障性工作。

        所以说产业地产不只产业园区,不只产业楼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这部分,未来也是我们产业园区、产业地产发展的一部分。这方面我们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包括卫健委,也一直在推动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的发展,引导我们民间资本、民间企业进入我们公共服务设施领域。尤其这次疫情之后,我们卫健委可能会要在基层的公共服务设施领域,尤其是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大规模的提质和设施供给,来增加这样的服务,加强我们社区的卫生、医疗、健康保健等设施的建设。我想这部分的建设都可以和我们很多地产企业里边的公共物业的服务结合起来,并不一定要回归到我们原来的街道办的管理或者行业部门的管理,这可以和我们很多地产企业的物业管理融合起来,我们很多物业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水平。

        这是我谈的三方面的认识,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就简单谈这三个方面,谢谢。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感谢高总,我跟中经联盟秘书长一样,都对您的PPT背后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每一个主题我们展开都是需要系统的去了解,在这里我能感受到高总面对这次疫情最大的感受,也是每个企业家去学习的,在这个疫情中我们当然会感受到这种危,而且会体会到这种危,但我们更重要的是,怎么样看到这种机会。面对产业地产的话题,怎么样去把握疫情下催生的很多可能是国家需要的、人们需要的、市场需要的很多产业的机会。而且在PPT里头我们看到包括高总也讲到了,我们现在可能针对不同的产业,不管是文旅产业,还是大健康产业,甚至是我们的生物医药、互联网等等,在这次疫情中都会看到它的需求性和机会,那怎么样去把握这种机会,具体应该怎么去做,我觉得后续可以有更多的沟通,如果需要我们嘉宾在线下有更多的互动,可以加整体的群的小秘书,我们现在的群已经突破200人了。包括大家在后续政策层面上,大家去做产业的时候,怎么样从金融政策、营商政策等等,把握这些政策更好的为你的企业服务。

        接下来邀请下一位分享嘉宾,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宁院长,给我们做针对这次疫情后整体对产业的认识和建议的分享。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高志:各位朋友好,非常感谢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刚才林教授讲得特别好,我觉得有机会咱们可以请林教授给咱们专门讲一次,因为时间太短没听够。

        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的从城市规划和城市产业发展的产业研究,讲讲我们的一点体会。

        第一,刚才鹏锦总提出来“七无”、“三规”、“七成”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希望看看怎么能够落实下来。刚才林总给我们讲了七个点,福特危机、数据权利、超级个体、控制真相、操作系统、全球挑战等等,我建议能不能再加两个词,一个是新机会,一个是新挑战。

        新机会是什么呢?今天我给大家谈一谈目前来讲这次大家都在讲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我觉得他们给我提的反倒是个机会,因为产业地产过去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开发商朋友或者政府把这个房子盖了,或者把土地开发了以后,产业跟不上。其实我自己觉得这么多年的实践,还是一个资本和资源和货币之间的互动的联系,我们这上面没有做好。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最近这几年机会赶得也不是特别好。越是这样,刚才林教授提的这个特别好,但是没有往下讲。我们理解这个意思,正好最近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做房地产,我们老是讲土地怎么样,土地怎么杠杆,金融怎么杠杆。我倒觉得假如咱们做个假定,如果这次疫情先发生在纽约,而不是武汉,比如说闹腾两个月了,现在到我们这儿了。比如我们武汉是纽约,它已经发生两个月了,到我们这儿的时候,这个机会我们可能没了,我们的口罩可能已经卖给美国去了,现在到了我们这儿,我们机会没有了。所以由此带来我们讨论的问题,我们光有土地没有地产,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这次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觉得有关的领导或者包括我们这些专家,一定要劝决策部门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就是把我们过去简单的靠土地、靠金融做的杠杆,我斗胆提这么一个新词,能不能出现“产业杠杆”。产业杠杆就是我们建立在土地上、建立在产业上,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比如像我们产业园的开发模式,还有我们地产的招商模式,还有我们综合的这种实际管理的运营模式,能不能借这个机会按照刚才林教授讲的,无用阶级、超级个体等等有没有可能做一个结合。

        我举两个特别直接的例子,说中国现在做什么产业赚钱,就俩产业,一个房地产,一个养猪。养猪的利润这两年大概增加了五倍,以前养一口猪一年的利润500块钱,现在变成2500块钱。这还不是投机,而是真正的一个机会。因为房子是在那摆的,建筑物在那摆着,土地在那摆着,里面放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对土地和建筑的理解要换一种方式。

        目前我们想有三大影响。第一大影响,从表面上看,现在招商缓慢了,产业发展缓慢了,全国经济面临考验。我们没有这场危机的话,我们有考验吗?我们不一样还是要考验吗?从2018、2017年往下,我们一直在考验,所以这种考验依然存在,只是这次危机来了,把这个考验的速度给提上去了,把这个危机给提前了,或者是狼来了,狼已经到了门口了,那么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有关线下招商的问题,我们现在线下招商已经停滞了,现在招商的企业流失了,我倒觉得这次某种意义上来讲,上天给了咱们一个机会,今天已经到了50多万全球的感染者了,这是人类的一个悲剧。但是我觉得给我们中国做产业地产研究的或者做产业地产投资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比如现在做医药产业、医疗产业、做5G的、做互联网的,我觉得这个机会历史上再也没有比这个机会再好的时候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种被动的压力反倒成了我们的一个机会。

        另外,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34万亿的投资,我们下面有5G通信、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等,大家都在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究竟该落实到什么位置呢?究竟应该落到哪去呢?我觉得国家相应的政策马上就出来了,一个是降准、一个是降息、一个是放权,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速度加快,另外更加接底气。我们前面还有两位老总,还有林总,还有鹏锦总,还有中央财经大学的魏教授,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旅游业,我们春节原来预计大概5400亿到5500亿,我们一年的旅游业大概就是5到6万亿,所以我自己觉得过去做旅游的方式不行了,但是我们所谓的招商、所谓的引资,所谓的产业地产,我们自己认为这次不要看这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自己认为要稳住劲。

        我的PPT下面讲了四个,一个是中医药小镇,我最近几天虽然还在疫情当中,还不能进北京,但是这几天我频频接到这样的电话或者接到这样的微信,高老师,我现在要做一个中医药小镇。高老师,我这儿要做一个健康小镇,我这儿要做一个养老社区,我这儿要做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两天这样的项目大概有五六个来找我谈,各地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过去有些落后的产业、落后的产能,本来就应该逐渐逐渐的降低甚至消亡。

        另外,这次还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蔬菜、我们的水果、我们的粮食,这两天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国家都在提出一个口号叫粮食禁止出口,对我们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每天的粮食消耗量,那粮食安全问题太大了。所以习主席在2月14号提出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我觉得这提得特别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国家安全方面的警钟,这种也提了。因此我们大家要做产业地产,下一段肯定是难得的机会,只是要认清。

        另外,疫情对地产有所谓四大政策,第一个政策是土地政策,延期交纳土地出让金,第二个是调整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比例,第三个是鼓励租赁方式供地。

        我理解有三条:第一,产业居住捆绑供地,这可能将来是个大概率事件。第二,土地指标有产业的领先,而且是看什么产业。当时生产口罩的时候,很多厂家在犹豫,在提议,说是不是我生产的口罩或者生产了呼吸机以后,我将来产能过剩怎么办?中央提出来,如果因为这次转产而造成的,所有东西都收购。没有想到现在全世界200个国家,现在已经是50多万人感染,病死的人大概两万多,这是人类的悲剧,但是从客观上讲,那已经是中国的五到七倍了,我今天看到各方面数据,要下降也得到4月底、5月初,这么大潜在的供应量,真的给中国的机会太难得了。在这点上讲,我们早一点爆发,反倒给了我们机会。其实我们机会给了美国,也给了欧洲,他们自己不重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没有抓住,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机会。最后一个是土地交易跨省交易,就是跨省拿地。还有一个就近拿地,现在由于土地指标的问题,比如北京要在廊坊有指标,中间可能要隔着一个大兴,所以最后就把产业完全就切断了,供应链切断了,又增加了所谓溢出效应,就是蝴蝶效应。因此,连续性就打乱了。因此中央放权的政策很有必要。

        再就是多元的融资模式,过去我们都是靠银行,如果这次完了以后,专门对应某些产品的单独的专项的基金,很有可能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或者某些企业可能会形成,这种东西和区块链结合起来,可能又能在某种意义上起到放大和杠杆的作用,关键的种子资金要到位,要精准对点,是可能性非常大的。我这次看到塞尔维亚总统接咱们物资的时候,亲吻五星红旗,我是在海外待了很多年的华人,我特别激动,真是中国人太长脸了,为什么呢?关键时刻你的物资点对点的,正是他所需要的。所以在这点上头,政府如果有可能的话,金融政策调整给更多的支持。

        第三就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吸引投资主体,鼓励企业转型,我觉得很多开发商朋友说以后房地产不能做了,我真不这么认为,我觉得那个盖住宅,一平米赚300块钱、500块钱,恨不得连喜马拉雅山都要去盖,那肯定不行了。不是房地产不行,而是那个干法不行。我也做了很多年的产业地产的研究,我自己觉得真是正当其时,机会难得。如果有这个可能,因为最近我觉得央企和民企之间的问题政府还是没有解决好,原来就是PPP模式,可是真是跟央企,真是跟地方国企做的时候,就这个原因、那个原因,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我发现这个扣我们没解开,甚至更严重了。如果要在这个上头解决,因为你想想好多做产业的企业就是民企,我们现在连石油,甚至江南军工都要放开了。如果政府能利用这次机会,能不能专门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第四是营商政策。加强服务政策,创造营商环境。这次是全面、大规模的减免,但是能不能考虑不是阶段性和应急性的,能不能变成政策。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就业率、增长率全都达到了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就是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他比奥巴马干的好多了。

        这是我的初步的想法,供大家参考。感谢鹏锦,感谢乐居的平台,感谢晓利,能有机会让我认识这么多大咖,跟大家学习。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感谢林老师,林老师讲的内容每一个展开都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中经联盟和乐居北京也成立了线下的交流群,我们希望未来能够针对每一个主题性的内容,请到老师做主题性发言。因为今天时间有限,确实没有办法把每一块都讲得很充分。感谢您。

        接下来请另外一位分享嘉宾,就是高志总,针对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疫情对产业地产的影响,以及我们的相应的一些建议和后疫情在政策上有什么样的利好。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添加小助手微信,邀请进入产业群聊~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林天强:我演讲的题目是产业地产、数字经济和新冠疫情。

        这个图片是12年以前,2008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在798艺术区的时候,我们和魏院长一起探讨过文创发展。当时我们搞这个论坛是“问题是什么”,其实跟今天的新思维是挺相象的。两个月以前中国的新冠疫情爆发,到了今天最新的数据,今天上午是全球新冠疫情确诊超过66万人,遍及199个国家,已经超过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亚洲、欧洲、美洲相继成为重灾区。大家有一个说法是中国打了上半场,现在全球打下半场。

        我们今天讨论文旅,讨论这个问题是一个偶然性的还是必然性的问题,是短期性的还是长期性的问题。我们从这个事件本身来讲,它是一个已经波及了全球199个国家,影响了几千万人、上亿人的姿态,而且华尔街所采取的量宽政策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对于这次疫情的应对措施已经超过了2008年,而不是2003年,2003年的时候还只是中国受SARS影响,现在是全球首影响。

        在这个情况下,它既有偶然性,偶然性就是这次疫情的爆发,它对人无差别的感染,病毒是没有国界的,不分种族的。第二,它虽然也反映了我们前面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后面深刻的理由是,一个是国际格局的变迁,二是发展模式的变迁,三是工业革命的变迁,就是今天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这次疫情得到了一种放大的效应。本来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的发展,可能我们在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的优势或者它的转型还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因为这个疫情,可能我们整个产业的数字化以及整个产业的产业链的聚集会发生改变。

        我们知道在前段时间中国疫情比较紧张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疫情很紧张的时候可能有助于制造业回流到去美国这些地方,现在由于全球疫情已经非常紧张了,国外反而开始了封城、停工停产,而中国由于从两个月以前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抗疫工作,效果显著,现在反而成为了世界新冠疫情最安全的地方,有很多媒体包括华尔街的媒体都认为现在资金最安全的地方在中国。欧洲和美洲所索取的量宽措施,大家都认为是一种资本优势,其实是有助于引资破链,怎么讲呢?在各个国家都在重整产业链的时候,我们有了这么一个短暂的恢复期,在全球比较严酷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在现阶段我们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就会获得较快较高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的上市公司这边统计的复产率已经超过了98%,3月份以来,很多企业由于欧美的订单消失也无法复产,甚至面临倒闭。但是也有一些企业订单不但没有下降,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在苏州、重庆等地的电子制造业,他们的发展非常快,其根本原因是在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就是说电子制造业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80%都是本地生产的,这种集群化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加凸显了这种竞争力。

        所以大家都在说,美国也在说,把制造业重新引入产业链,中国也在说促进复工复产。其实这种主观的动作,我们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甚至说A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这块,我们中国在这个工业革命当中我们现在取得了跟美国几乎并驾齐驱的地位,而且我们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再加上我们在制造业上有一个产业链集群化的特征,所以这次全球量宽,除了这次因为防疫,欧美所放出来的巨量资金,除了一些财政性、政府性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资金补贴,资本性的资金还是要逐利的,还是要追求可靠稳定的5%到10%的收益率。就是因为我们比较早、比较快的取得了对防疫的效果,这些资金有可能成为我们引资补链、引资扩链的重要因素。在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都、重庆等经济圈,围绕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打造出一批区域性产业的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是把全球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集中到特定区域,在区域内依然是全球供应链的一个水平的集成。但同时也形成了区域产业链内的垂直集成,从而大大降低了产业链集群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它的风险,增强了它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世界各国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出的努力,在客观上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市场。因为美联储已经采取了无限量宽的工具箱。特朗普最近也签署了两万亿美元的扶持计划。

        这些资金当中除了财政性资金用来购买抗疫物资,以及解决本国民众的生活问题之外,大部分资金还是一种金融性资金,包括对购买抗疫物资的资金,我们看到最近法国向中国订购了5亿只口罩,其实也是进入中国的产业链过程当中。对于一些资本性的资金,由于跟产业链相结合,并且要追求一定的回报率,目前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得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说尽管很多政客为了政治要求,主观上要把产业链从中国迁移出去,但是在客观上,全球的流动性涌向中国,在未来当中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中国各地政府因为应对疫情,又响应现在中央要扩大改革开放,加速优化营商环境,也在有条不紊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我们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疫情,虽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疫情要持续多长时间,但是疫情所带来的资本市场发展和产业链重构的历史机遇,各级政府在当前形势下,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外扩大外资市场,很多地方现在是不是在筹备更多的自贸区,包括像海南自贸港,我们在疫情之前参与了海南的一些政策的探讨,我们发现我们的各级政府现在正在将一些自贸的政策加快落实到位,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把国外的资金市场尽快导入中国。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从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尤其是允许外资控股甚至独资经营,就会吸引更多的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加快区域性的产业链集群。

        这一轮的全球化,因为疫情、因为之前的贸易战,大家认为这种全球化是不是要结束了,甚至我们要开始一种内循环,就是我们国内的市场看能不能形成内循环,跟国际新一轮全球化,究竟是逆全球化还是新一轮全球化,跟我们产业链的结构、产业链集群的特征,以及资本对于利益的追逐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是不取决于主观愿望的。产业链的投资是拉动中国未来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所形成的每一个产业链集群,包括新基建,都可能带来千亿、万亿量级的投资,从而撬动数以万亿级的大市场。

        比如这七个词。福特危机、无用阶级、数据权利、超级个体、控制真相、操作系统、全球挑战,是我们之前思考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所说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总结为七个词,每个词是一个故事,比如说“超级个体”是讲什么呢?在目前我们的技术条件之下,有可能出现超越之前人们所能想象的一种个人权利,这种权利是跟他利用技术和资本的能力是有关系的。比如这次疫情,我们所认识的很多人已经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购口罩,先是把国外的口罩往国内运,我们认识很多人在上面操作,实现了这种全球的物流的流向,而现在我们由于这次疫情,很多工厂、很多大型企业转产这种防疫的物资,包括口罩、呼吸机,提供了全球巨量的需求的供应。而这些组织体系跟我们之前所看到的一些大企业或者政府机构的组织模式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叫它超级个体。甚至你可以以一个个陈为单位,通过这种技术条件组织资源达到效果,有可能超过一个巨大的组织所调动的资源。甚至现在在互联网上你只要愿意去查,实际上能查到所做任何资源、任何技术条件。这个是我们今天新经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七个词我不展开讲了,其实是在讲我们今天面临一个走向数字地球的阶段,有三个词,一个是奇点,二是一型文明、二型文明,三是数字地球。一型文明、二型文明是爱科幻的人会可能了解,如果我们能完整利用地球的物资、能源和信息,那么就能够达到一型文明。我们在电影上可以看到,比如《星球大战》之类的是属于二型文明、三型文明。而我们现在是什么阶段呢?0.7型文明,我们还不能完全利用地球的物资和信息等等,但我们正在走向这个过程,我们看到这次因为疫情造成的封城,甚至国家的边界也在封,但网络没有封,实际上我们这个地球走向数字地球的过程当中,我们把所有个体、组织的行为数据化的过程,这个趋势是没有逆转,反而加快。

        我们在疫情期间连续发了三篇新冠疫情与数字文娱的论文,包括讨论电影,电影因为这次疫情大大改变,包括院线的方式,现在美国电影院也不放电影了,之前徐峥大年初一的时候通过跟抖音、西瓜视频在网上首映,引起了传统电影院的愤怒,说认为这个是在背后捅了一刀,从目前来看,电影院这种模式,我们不是说它是不是对产业就一定有利,但一定是产业链改变的一种方式。包括像短视频,像这次因为疫情期间大量的人上网玩网络游戏、网剧,包括网上的直播,包括网上的电商,还有包括网上的教育,我们有一系列的文章,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转发给大家。包括新文化产业,我们在2018年开始做了中国第一篇新文化产业报告,上面就讲到了趋势,一个趋势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新文化产业以文化和科技为双翼,第二是新文化产业以数字经济为载体,所谓数字经济为载体就是我们的创作生产和文化消费日益数字化、网络化、IP化。关于幸福数字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我们有时间再探讨。

        下面说的一件事是产业地产是一个空间生意,跟我们目前的发展趋势,尤其现在讲产业地产,怎么样在我们的空间上做内容、做资本、做IP,在多年以来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也非常同意中经联盟做这么一个顶层设计的努力。

        我们回到清华,我们最近把文化与科技结合,在面向未来做了一个科幻季的全球的大赛,还有论文的发表。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我们之前做内容的时候,可能偏向于历史,偏向于过去历史的陈述,像科幻等这些几乎都是美国的电影在做。

        未来定义权。其实产业这块是定义未来、投资未来、拥有未来。在城市和企业这块,我们现在清华做的科幻季,我们这个全球大赛目前请了中科院的院士,还请了电影学院的侯克明,还请了刘慈欣等等,我们第一批大概400多部作片已经上线,由于这个疫情,我们没法在4月底颁奖,但是我们也跟很多地方政府探讨合作,通过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认为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希望未来我们一块来参与,一块来定义。谢谢大家。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感谢魏老师的精彩分享,从最初谈到疫情对我们整体的影响,消费行为大家都能感知得到,还有商业模式,再就是整个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包括50%到60%的预测,都是今年我们能看到的有可能的一些变化。第二是对疫情后整个文旅产业的转型,这个转型是持续在进行的,智能化是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科技去赋能的,到IP化是文旅行业特别重要的内容运营的核心部分,怎么样把IP做好,增加我们在疫情面前的抗疫情的能力,到体验化,这也是商业文旅的行业里头非常关键的点,怎么样让我们的空间变得更具有体验性,包括商业模式探讨得更好,到最后谈到我们的国际化。这块每一个话题我们展开都是一个小时的时间,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讲,一会儿跟魏老师做进行互动。

        接下来跟我们分享的嘉宾是来自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院长林天强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新冠疫情下数字经济转型。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魏鹏举:谢谢晓利总。感谢我们主办方邀请参加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关于文旅业的发展,一个是我本人的研究,再有一方面是承担一点社会工作,在文旅部参加文旅专业委员会,包括北京市委宣传部在疫情期间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28条政策,我也有一些参与。所以有个人的一点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想谈两个方面的看法。一个是在这次百年未遇的大疫情面前,中国文旅业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第二个层面是在这样的疫情考验下,文旅业如何转型,或者说转型的趋势会是什么。

        首先是挑战问题。在这个方面我的看法是希望我们能够实事求是的面对这次挑战,这个实事求是就不宜太乐观,而且我觉得不宜跟17年以前的SARS再去做所谓简单的类比,没法类比,如果说有比较的话,其实这次疫情是在SARS那次影响下的一次可能具有更长期影响力的整体社会危机,对文旅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影响很长期的。短期我们已经能充分感受得到了,现在已经是断崖了,而且就目前来看,疫情的影响到现在看我们还无法预测它可能结束的所谓的时限,比如到底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个月,目前还很不好说。原因确实挺复杂,一方面是我们国家面对疫情的整个国家行动非常的坚决,全民也非常响应,各行各业在面对疫情挑战,统一按照政府的安排,目前基本上处于以抗疫为主、停摆的状态。

        就拿文旅行业来看,旅游区基本上还是属于封闭状态,个别的文化场所比如说电影院一度是按照隔排隔座的方式有限开放,但是昨天前天电影局明确公告,也要求关闭。所以现在的短期之内的影响是非常直接,而且是在我看来是断崖式的。所以可以想见在疫情期间,疫情何时能够望到头,现在还不好说。有可能整个2020年中国文旅产业从未来的数据统计来看,可能会有50%甚至更高的同比下滑。所以这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的看的。这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看。

        如果从具体角度来看,人们这次在疫情期间和文旅有关的一些消费心态由此引发的消费行为,可能都会有一个长期的变化。用我的话说,宅经济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长期的消费活动,就是宅在家里面无论是看视频、读书,甚至宅在家里面体验未来的智慧旅游,就是通过VR、AR来体验旅游,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这次疫情从消费行为上来说是一个长期挑战,有可能是革命性的变化。以前我们可能愿意亲自到一个地方去体验和感受,以后这种消费行为有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化。这是我的看法,因为我觉得文化和旅游原本就是人在自由意志情况下的一种自觉性的体验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实际上人的流动在文明社会之前就始终处于流动,比如说我们在游牧时代、采集时代,其实人、动物都在不断的迁徙,但这个迁徙不叫旅游,只有出于自由意志、出于自我丰富的需要,而做的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那才叫文化或者旅游行为。这种文化和旅游行为可以通过实际的旅行、实地的旅行来实现,也是可以通过体验、结合现代新的技术产生的虚拟体验,其实也可以叫做旅游。

        而且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多月在家的封闭,让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宅体验、宅经济了,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次疫情对长期的影响,消费行为是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商业模式会有大的影响,比如数字经济等等,估计影响会比较大。我想说的商业模式,首先第一方面,疫情之后或者说在疫情中有可能延续到疫情后,比如原来的门票模式可能会有大的变化,这次各个地方陆陆续续在储备刺激消费发展的一些政策,而这个政策很重要一个导向其实是希望能尽快发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所以很多消费补贴是面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一旦条件成熟以后,可能政府会更多的鼓励景区甚至一些文化场所免门票,而且我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也更有效,如果仅仅是补贴一部分,这个效果会非常有限。大家从选择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补贴那点,我宁愿去吃碗面,但不见得非得到景区和文化场馆去,因为人们的心里阴影还在,再就是解决不了他的一些根本对于价格敏感性的问题。我觉得与其补一部分门票,不如全都鼓励景区免门票,把补贴这样比较多的可以直接给这些场馆、给这些景区。这是在商业模式上,门票经济通过这次疫情,未来会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第二个我的看法。

        第三个看法,整个文旅产业的增长空间可能会受到非常大的挤压,原来我们普遍认为文化产业也罢,旅游业也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在提高,中国又在开放,我们的增长空间可想象的空间会非常大,我现在不是那么太乐观。其实我在参加国家的十三五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专业委员会当年在五年以前讨论文化产业的增长率的时候,那个时候倒是挺乐观的。但实际上这五年下来,原来我们认为年均文化产业增长率在15%甚至更高,而现在看也就维持11%左右。旅游按照我们统计似乎增长也不错,但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旅游统计本身就值得商榷,有些旅游并不是很准确的。实际上现在来看,无论是文化口还是旅游口,整个在过去五年的增长并没有曾经我们预期的那么好,在疫情之下,这个增长空间我认为也不太乐观,而且刚才谈到疫情之所以存在很多变数,就是我们国内的疫情目前控制得不错,但是问题是国际的疫情是我们完全没法控制和预测的,而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空间对中国来说我原本特别期待的就是国际化的那部分消费空间,但现在也存在极大的变数。

        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新冠疫情对文旅业的长期挑战可能有哪些方面,政策那方面我就不多说了。

        下面谈一下中国文旅产业的转型方向。

        首先要恢复经济,本来我们现在就存在所谓的供给生产过剩的问题,如果没有消费,生产的恢复实际上从市场流通、市场繁荣的角度来说是没意义的。因此非常现实的是要激励消费,而激励消费我觉得最有效的是振兴文旅,因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繁荣和恢复,其实这不仅是我们从产业经济发展来说是现代服务业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关键是体现一个社会气象。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文化场馆、我们的旅游整个又恢复了秩序,那就意味着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信心的。它和局部的消费不一样,文旅消费关系到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人们对社会和经济的振兴。这就是从传统文旅转向高质量的新文旅的非常重要的转型。

        新文旅在我看来体现在哪几个方向呢?首先是智能化,这个时期我们都有特别强烈的感受,而且刚才我也谈到我对于文化体验和旅游的体验的看法,如果我们心游万刃也可以是一种旅游感受的话,那么通过新的技术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从文化消费的面上看,更是如此。我们在疫情期间,可能很多线下的实体消费基本上停下来了,但是线上的文化消费其实变得更活跃了,比如说在线的视频,比如说在线的游戏。另外,我也关注美国的股市,美国的股市经过了三次史无前例的大的熔断,但是在这个巨大的颠簸过程当中,美国有一家公司股票一直表现很稳定,甚至逆势涨的,就是Netflix公司,它主要是提供线上的付费视频服务的,它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表现都很好。所以智能化一定是经过这次疫情以后非常重要的文旅发展的转型,而且这是文化旅游和科技结合的方向。当前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因为我本人也在参加科技部面向2035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组。其中我在承担和参与的主要就是文化科技与媒体的部分,所以文旅和科技的结合,本来就是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这次疫情给了这个方向一个推动力,所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方面就是IP化,这个主要是从内容来看,我个人比较关注的不仅是中国的文旅业,也包括全球的。比如迪斯尼,迪斯尼很重要的一个收入模型是来自于旅游,但是它的旅游收入其实前端是它的IP,就是它的内容,它的内容落地变现变成IP。而且它的核心收益其实是知识产权,再由知识产权形成一个长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知识产权,而且知识产权这种资产不受特定的类似于疫情等的影响,受影响的波动很小。比如迪斯尼,核心是靠长期累计的知识产权形成的很长的价值链和产业链来维持它的收益,所以即使是一度香港的、上海的迪斯尼关闭了,但它全球的收益并没有受影响。而它现在传统媒体收益、迪斯尼+新媒体收益,还有并购的新媒体收益,这块越来越大。

        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传统旅游业的思维基本上是在地的门票收入,但从迪斯尼发展趋势来看,其实旅游业的内涵本质也是一种文化体验,所以如果你能把文化体验、文化IP做起来,旅游业才能真正实现摆脱门票经济、走向创意产业、创意文旅的那个高质量发展的路线上去。

        第三是体验化。无论是文化消费还是旅游消费,其实它的最本质的地方也都是体验,我所说的体验化指的是一种从实体空间运营的角度要走体验化,比如说这两天我在接受一些媒体访问的时候,比如有些针对电影院如何发展,因为电影院现在面临的挑战极大,有的是自持物业还好一点,如果是租的空间,现在不但没有收入,反而可能要大量的支出。另外一方面,即便是前两天恢复了一点营业,但实际上杯水车薪,极少的,还够不上防疫的成本。所以电影院未来的发展面临挑战非常大,我建议电影院未来走体验空间的路,其实这和旅游是一样的,电影院应该和电商结合在一起,把它转化为体验空间。

        第四是国际化。这是我一直期待的,也希望经过这次疫情我们能够真正下定决心更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有一个建议,就是我特别建议国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做一些文旅服务国际自贸区这样一些探索。中国的文化产业我们过度依赖内需,而文化产业是规模范围非常显著的领域,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内需,故而我们的内需足够大,但是从规模经济范围来看,单一的市场显然不够,所以要走向国际。

        还有旅游是我们出去的多,人家进来的少,原来就是这样。现在假如说国际社会、国际舆论,甚至有一定的政治企图的政治家,在疫情上抹黑中国,那么未来国际游客进入中国有可能会进一步压缩,所以我特别期待的而且我觉得也应该是一个方向,就是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甚至考虑开辟一些文化旅游类的国际自贸区,而且这个国际自贸区有落地签等等一些便利,结合着国际演艺、国际的旅游项目的落地。再有就是中国资本和国际资本在国际旅游服务自贸区可以进行一些合作,成为一个跳板,既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跳板,也是中国资本和国际对接的跳板。这就是国际化的内涵。

        其实我说国际化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现在其实我不说哪些地方,就在考虑设立新的自贸区,而文旅也是一个备选项,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备选项。

        我的看法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感谢鹏锦总。刚才鹏锦总在最后的时候呈现的二维码,也是本次活动之后,在线下可以跟大家更多互动,我们的嘉宾、我们的老师们可以跟更多的业内朋友、有需求的朋友进行线下互动的群,大家有需求可以入群,后续的话我们的课件也会同步在群里。

        刚才鹏锦总通过先讲我们政府,因为此前对鹏锦总这边有很多的了解,因为目前中经联盟产业研究院跟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很多接触,总结出“七无”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从目前的三规从顶层设计到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到最后我们搭建出来的七层盈利模式,我们前三层是大家每个城市目前都可能在做的,后四层其实在运营,在内容运营、金融这个层面上,每个城市都是需要有提高、需要专家去赋能的阶段。今天我们做这场活动的初衷也是中经联盟产业研究院接下来要做行走谈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聚集到各个领域的,不管是文化产业的,还是我们其他的设计、健康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一起,大家在共同的输出我们的各个领域的专业性的建议,包括未来走向地方政府,跟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把脉、问诊,为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方面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

        接下来邀请非常重磅的嘉宾,是我们文创领域最大的大咖,在理论方面非常牛,下面有请魏老师,此前跟魏老师沟通,知道此次疫情对整体的旅游行业、餐饮、商业等等影响是非常大的,整体的大疫情考验下,我们的文旅面对的挑战和这次我们应该抓住的是哪些机遇,我们整体文旅产业后续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建议,接下来有请魏鹏举老师做分享。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王鹏锦:各位嘉宾好,我今天参加这个活动主要是以中经联盟产业研究院的身份,因为现在疫情原因,我们大家已经习惯了,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沟通,今天非常有幸请来各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国家级的,每个人讲的主题都是跟产业、跟房地产的疫情下的变革有关,今天的专家也难为各位了,每个嘉宾只能发言十分钟,实际上每位专家讲课讲一两天都没问题,信息量非常大。我们今天只是基础的分享,会后我们会有各种互联网小的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去询问各个专家的一些具体知识点。

        因为今天我们是跟乐居和中经联盟两个平台主办的,非常感谢晓利总,因为晓利总一直给我们很大支持,她也是我们中经联盟产业院专家委员会之一,晓利总这边有非常大的流量,上次是一万多流量,这次应该更多。中经联盟因为目前已经注册了四千多个房地产高知会员,在房地产这个平台下是非常活跃的群体,今天线下有几百个高级职业经理人收看,我们今天谈的内容所有的客群都是非常清晰、非常到位的,今天各位专家所有讲的内容后期都有很多人愿意去推进和实践的。今年春季以来,这个疫情让大家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危机,所有企业和行业都是面临着一场革命,现在我们推的产业方向是所有地方政府、开发商都在追求的一种方式,而且地方政府现在的业绩考核,把产业内容做得更加完善,要求得更加具体。

        因为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生产大国,但我们一直是创意小国,我们在生产文化产业的引导方面、产业生态文化打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今天请的各位专家从各个方面、各个点大家来开导、来提供自己一些经验,今天线下我们邀请了很多地方政府的一些领导官员,他们也很希望我们下一步中国行活动能去他们那里,跟他们地方政府有具体的指导工作,我觉得后期的疫情结束,我们可能马上跟地方政府就开展各方面的活动了。

        我现在把我今天主要讲的内容分享一下。因为今天各位嘉宾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是主办方,所以我先讲一下。

        这次我们主要讲的目的是想形成一个中国产业顶层设计的联合体,目前在我们常年在做文化产业和产业方面的工作比较多,发现地方政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这次题目就是如何系统的解决城市产业发展的问题浅析。内容比较多,因为我知道十分钟,所以我就压缩了一下讲几个要点。

        因为我是做学术,我也做一些企业开发,也跟政府对接,所以这几年从事的角色比较多,用我的话来说,我是从知识、资本、资源三方面考虑城市发展立体化的结构,所以有很多心得。

        关于目前疫情的情况我就不赘述了,我只是说直接一步到位就讲产业发展的问题。

        现在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产业发展的乱象,现在各个专业行业包括政府的各个板块,包括地方政府解决问题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产业问题的一套方式。而产业方面我经常提出产业先行、规划先行,目前来说很多都是没有考虑到产业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我现在把城市发展产业出现的问题概括为“七无”问题,主要是提醒一下大家现在产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无远见。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决策方面还是决策随机、即时效应,滚动规划过程中产业的具体和城市发展还是脱节的。

        2,无次序。现在主要是在产业方面前后矛盾,重复无效,东搞一块,西搞一块,什么重点搞什么,实际上产业发展是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是有步骤的,现在主要发展问题是政府还不太懂产业如何把握这种刺激。

        3,无章法。目前在产业系统内还没有形成体系,也还缺少理论研究。

        4,无资源。政府的资源大部分都是靠招商,跟传统招商是一样的,这不行,为什么呢?因为首先产业方面要懂得自己整合资源,现在很多企业叫分有余而合不足,他们现在产业整合能力不足。最大产业还是来源于整个区域,自身给产业的优势和产业的特点。

        5,无资金。现在地方政府都缺钱,尤其产业方面缺钱缺得比较严重,很多投资都达到了五年甚至十年,现在主要的资金是靠借,城市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但是现在不懂得用产业的挖掘来进行增量,就是把政府有效的金融杠杆和金融政策利用,政府杠杆不放大,下一步工作主要还是解决资金问题。

        6,无结果。只会开始,有始无终。很多地方政府是领导拍脑袋,把好果子先吃了,后期搞一个阶段,没有完整的生态和黏性,都是有始无终。

        7,无绩效。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产业招商的方面还是有些跟不上,因为产业发展周期比较长,可能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二十年,很多班子换了之后,前面的一些问题,对产业的伤害,后期是无法验证的。而且这种绩效也跟不上,而且对下面各个部门做产业的监管、奖惩存在缺乏约束和奖惩不新的现象。

        我大概概括了目前在中国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七无”现象。为什么要形成城市产业顶层设计联合体,因为我们经常说规划规划写写画画,挂在墙上,如果落实就是鬼话,因为这个需要产业资源跟进、落实才行,现在仅仅停留在挂在墙上的情况。

        我们这几年跟政府合作,提出三规工作。

        一是战规,现在很多开始做十四五规划了,但是很多企业专业做十四五的很少,如果不把城市产业的主体写入十四五规划,包括写入工作规划当中,很多地方政府目前的很多实施是脱节的,如果像贴膏药一样,东补一下西补一下,产业整体落实是乱象的。所以我们在城市发展中首先要做好战略工作,其次就是把产业部分最好的形势进入到十四五规划里面。

        二是产规,主要是解决城市的产业定位、产业的优势挖掘、产业分布,如何进行商业招商运营,如何进行政策与金融投资,现在还是非常少的,有的话也是在某个区域,跟战规结合,发展空间很大。

        三是城规,现在政府很多考虑做城市规划,国家要通过班子开会通过的,但是很多城规需要通过产规的设计书,因为城规是为产业服务的,是为经济服务的,是为社会效益和整个经济效益服务的,所以这方面一定要把战规、产规、城规三规融合之后,形成完整的任务书指导城市规划。土规和城规双规合一,这方面还是不够的,还要把产规、战规引进来。

        因为整个产业内容是七层盈利模式。第一是基础的运营,就是一级开发,现在政府完全是在脱离的,跟产业目前规划的结果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就很容易造成产城分离,改做市政就做市政,该做产业就做产业,造成整个黑城。这是一级开发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是二级开发,如果没有产业支持,二级开发拿不到地,大家都举牌,没有赢家,只有把产业通过房地产开发作为产业的技术补助,形成订单式的设计,为政府解决全方位的问题,政府才欢迎。现在我们跟政府大家都是甲乙方关系,大家都通过对赌来实现。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用我们的资源如何把产业引入到各个城市。

        第三是物业管理运营盈利模式。很多开发商为什么不会搞?是因为他们不懂。

        第四是内容运营模式,我们现在要形成产业引入,如何让产业引入?不是派出很多政府人员去进行招商,今天谁来了就是随机的,我觉得这是缺少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我们经常用大的产业定位,通过产业活动、通过产业定制、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形成内容。关键是内容引入非常难,内容引入是产业运营的核心部分。现在国资委系统一直在提出内容运营,重内容,轻资产,是我们需要做的方式。这个课题很多企业不懂、不突破,它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行业的方式和办法。

        第五个方式是内容孵化,因为所有产业不能是一蹴而就的,也许五年之后才能形成一个产业,包括杭州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机遇期,但实际发展还不到十年,就形成了影响整个中国的产业聚集。所以把政府资源如何有效的进行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孵化模式。

        第六是资本运作,政府现在把资金外投,甚至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把政府的扶持基金往回退的问题,不会去引导资金来作为放大杠杆,把它作为一个政府的方式,包括各个区域会形成自己的IPO的平台,整个把优质资产进行打包。

        最后一个是品牌运营,我们最终目的是帮助政府去放大一个品牌、创造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会支撑整个政府长期的收入,这个方式是靠我们打造三套系统,一个是产业系统,一个是环境系统,一个是创意系统。

        我们说要建立城市的管理运营平台,实际上就是把这七层盈利模式进行搭建,政府要根据七层盈利模式搭建一个从基础运营到核心运营到品牌运营的整合,所以政府现在非常缺这样的平台,从顶层设计就没有,到后期的运营也没有,所以还是瞎子摸象。

        我们把城市发展理念分成三部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城市的运营。两头是比较缺,一个是城市发展的发展理念、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定位,一个是后期的内容运营、招商,这三个方式是如何进行联动的大家要注意。最后是顶层设计,从策划、招商、建设、运营等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我们集中把各个板块能够汇集起来,这次提出来的是产业中国行的活动,因为这次中经联盟搞这个活动是在2019年12月份发起的,由各个专家形成的,这个活动我们请了一些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今天包括李宁院长也是我们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我们希望各个专家能加入到我们的专家委员会,目的是我们能够形成一个整合的方式,集体的来搞城市产业行,去给地方政府传报、把脉,这是一个系统性的产业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能解决的。

        产业中国行概括来讲,就是行、走、谈。谈就是论坛,互联网是这次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地方政府也非常欢迎中经联盟产业院,地方政府他们也在搞云课堂,搞得非常好,他们是通过云课堂把自己的所有产业资源全部都讲得非常清楚,应该有更好的平台与产业进行结合。

        第二是走,走就是走进去、走出来,我们要走到政府、走到企业,我们进行互动,要了解你在干什么,我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要把整个通过走的方式把企业协调组织起来,给政府做一些游学、考察,甚至要走出国门。

        第三是行,一些地方政府都非常环境,各个地方政府现在都是渴望专家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能够引入产业,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系统、有效的给地方政府提供产业支持,地方政府自己也在做招商工作,但他们做招商工作都是盲目性的,都是传统性的招商,是没有效果的。这是我们产业中国行的内容。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把知识、资源、资本进行梳理、进行整合、进行聚集、进行赋能,我们是让企业通过产业来再造城市,关键点是我们产业中国行的目的是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把这几个资源一起来推动,这是我现在中经联盟提出产业中国行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各个专家来谈自己的观点,我们来共同推进起来。

        我的开场白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乐居小主播 04-16 23:01

    主持人 邢晓利:各位嘉宾、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走进几十七期云端会客厅,今天是由中经联盟产业院和乐居北京联合主办的,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疫情下中国产业地产发展趋势前瞻,产业中国行大师云端论坛,这是我们乐居北京和中经联盟产业研究院合作的第二期线上探讨。

        我们乐居北京一直致力于房地产线上运营的挖掘,在线下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房地产领域能够与中经联盟这样的专业群体做联合合作,对我们双方无疑是一种互补、是一件双方特别受益的事情,今天这次线上论坛特别感谢鹏锦总和云峰总的大力支持。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本次线上论谈的主要嘉宾,他们是:

        中经联盟产业院院长、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王鹏锦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林天强

        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专家委主任,宝佳国际集团董事长  高志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宁

        当代置业副总裁  韩飞宇

        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为我们坐镇助威,他就是中经联盟秘书长、优铺网创始人 陈云峰,欢迎各位嘉宾的莅临!

        刚才谈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知道这次疫情对我们整体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我们文旅地产在内的产业地产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未来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近期国内疫情进入相应的平淡期,许多企业陆续复工,产业地产、产业园区也已经看到了全面恢复经营的曙光,但是这次疫情对产业地产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危机中不仅有损失,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机会和机遇,疫情之后包括文旅地产在内的产业地产和产业园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危机中的我们的机遇如何把握,未来的政策有哪些利好,今天针对这些话题,乐居联合中经联盟的产业研究院一起进行云端论坛,邀请我们这些产业专家的智库,包括地产行业的大咖来到线上激荡思维、贡献良方。

        接下来邀请第一位分享嘉宾,也是本次活动联合主办方王鹏锦王老师跟我们阐释一下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以及进行他的主题演讲。

当前暂无数据,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信息,敬请期待

【原创视频版权声明】

1、本页面视频归本网站所有,未经本网站允许不得转载视频,否则将视为侵权;

2、需转载或者引用视频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视频,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3、本页面视频,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页面所载视频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

4、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举报
12万人正在观看本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