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9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6万 0 0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到此,2019华夏时报科技论坛就进入了尾声,明年再见。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精彩观点分享完毕,立刻进入到了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

    首先颁发的是“稳健成长寿险公司”,获奖公司为:珠江人寿、信泰人寿、利安人寿、天安人寿。

    接下来颁发的是“稳健成长财险公司”,获奖公司:安心财险。

    产品奖:阳光保险(真心少儿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计划  最佳少儿重疾奖)、昆仑健康险(健康保重大疾病保险(2.0版) 年度最佳重疾险产品奖)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李宏:从国家层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医,一直在鼓励参与养老院建设、医院建设。我做投资的,我还是从数字来说话,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社会办医,公立和非公立医院的市场占比公立大概是47%,民营资本大概53%。

        其实从数量上来讲,非公立医院而立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但是从床位占比来看,公立医院占了全中国市场81%的份额,同收入占比来看,大概占了全中国91.5%的份额,这个数据是2015年卫计委统计年鉴的数据。这是2016年的数据,同这个数据来看,社会资本办医在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包括前面几位,包括雨总也提到了,如果我去一个民营资本办的医院,我对它的信任度、品牌认知够不够?我信不信任把我自己的身体交给一个民营资本办的医院去动手术?其实中国最好的医生资源还是在公立医院,所以这块对社会资本参与办医院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

        回归到保险业参与办医院,我知道泰康可能在南京,我印象中如果没记错的话,跟两家大的全国三甲医院,以合资参股的形式也设立了医院。同保险公司的角度,不管我是全资也好,参股跟公立医院设医疗机构也好,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做这个投资不管从战略投资角度、财务投资角度,对我们公司自己本身的能力出发,包括对我负债端有没有实际的要求,能不能道路董事会对我的要求。

        医疗机构比较强势,现在医院还是党委书记负责制,如果投了之后想参与到医院的管理中,包括获取医院的数据,以便于我们在产品精算方面做开发都是很难的。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我们也会考虑种种的一些困难也好、现状也好。

        当然,我们也在考虑跟一些已经上市的做连锁体检公司也好、做眼科也好,跟他们洽谈有没有合作的模式。现在我觉得社会资本其实包括保险资金参与办医还是要从数量向质量提升,怎么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怎么提升客户诊疗的价值,把客户每一分花在医疗上的钱,能够转化为医疗价值,能提升客户的体验。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许翠娟:下一个问题要请李总回答,李总来自昆仑健康保险,养老和医养是结合的,最近出台了一个意见,银保监会在参加国务院例行吹风会时也说要鼓励社会办医,您怎么解读这个政策?另外在面对老龄化社会需求的时候,国内健康险还有哪些问题亟待改进?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赵岩:最近也做了一些市场调研,我也发现整个市场应该属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各地的养老资源处于一个分散的状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组织。中国很多养老社区都不是保险公司来投的,都是第三方力量来投的,有一些组织再进行统一化。

        我觉得互联网是这样的,互联网主要是做个平台,无论是以前做实体商品,还是现在做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实际上都要借助于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有相对公允的力量能够把资源整合起来。

        健康险之所以最近几年发展,一方面是客户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围绕健康险服务的标准化,养老险这块,包括养老产业,包括和养老社区相结合养老险,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保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实际上我们现在整个互联网保险如果按照传统的标准保费来看还是很小的,基本上这个规模超不过100亿,应该在100亿以下,这种规模,当然里面的健康险比例很大,健康险基本上能占到70%、80%。这种比例整个中国寿险市场占比还是很少的,实际上很缺少年金和养老金这块的市场的发展。

        但是这部分实际上在中国广大的老年化,刚才朱老师也讲了大量的老年人口、老年化的市场下是有需求的,关键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找到一个符合这个场景,又能够碎片化、又能够把各种资源调动起来的一个整合的力量,我觉得可能在未来2—3年,保险在年金、养老金、未来的社区养老,养老产业的年金上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爆发,也是互联网技术对于中国养老产业的一个贡献吧。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许翠娟:下一个问题请问赵总,您对互联网保险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人们谈到养老和养老保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往线下的模式,因为养老给人的感觉非常注重线下服务体验的产业,从您的角度来说,互联网,以及其他科技能够在养老产业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雨浓:我不敢说中小公司,我就说说我们公司,我们公司也算中小公司。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因为我不是全职在做康养科技管理公司的总经理的,我的主要的职务是在集团负责创新部和品牌部,刚才几位领导说你是做投资的,我还真不是,我为什么公司选了我这个什么都知道点、什么都懂得不深的来做这个康养产业,还给我打鸡血,说我一定能做成,我天天晚上做梦都是在想这个。

        我们做出一个明确的指令就是一定要脱离保险业的思维,我刚才没有谈保险这些事情,我一直在说运用保险手段,我一直没说产品。就是因为我得到明确指示,我们注册的这个公司也是叫第三类非保险金融子公司,我们没有保险的属性在里边。纯是一个康养科技的子公司,我们开头脑风暴会的时候都是在想怎么能围绕主业,但是又不受主业的限制?这个可能是小公司要说的事情,小公司一定要注重的一个事情。

        第二个,我最近也有一点想法和规划,我们目前也在跟很多的不是股东,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有很多北京的地产商来找我,听了我们的模式以后,还都是觉得不错,起码是耳目一新。怎么说呢?因为我们不注重的是手段,很多房地产商来找我说雨浓我们来聊聊,你们做康养想怎么做?你是做候鸟式还是医疗式?我说什么都不做,我说那个是手段,我只把标准化、模式化的东西做出来之后,手段是什么?我想怎么做怎么做,我不能一上来就运用手段把我这个桎梏在这个模式当中去了,所以模式创新是小公司来做的。

        还有,我完全不同意投很多钱在养老地产上面,有很多人来找我这个是几百、万亿级的资产,我说我们总共融资也没有融来这么多钱,我不可能投你这儿这么多钱,我们能不能轻装简从把这件事情做了?我们最近也在申请专利叫首善康养模式,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把这个康养模式发展出来。这个模式我们也跟民政局的领导、各方面的领导都去汇报过。

        我最后再多说一句,我认为为什么现在康养公司,咱们做得太大了,刚才我说船大难掉头,保险产品上,我们总是在追求高净值的用户,我们总认为我们的利润、收益来自于金字塔尖上那批人,我认为更多地要看到中间和底层的人,养老一定是一个普惠化的,刚才各位领导说我们做了一个养老园燕园,大家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真的供不应求,是因为我没有选择,我除了住那儿以外,您再给我说出一个我可以选择的养老模式?没有。公立的养老院还剩一万多张床,都在边远山区,特别破的私人养老院?您说您让我去那儿住不太可能,市内的公立养老院都满员,他是没有选择,而不是供不应求,我们不要被这个无形之手给欺骗了。

        下一步我们可能做社区养老,怎么树立标杆,把现有资源整合好,把它怎么达到盈利的模式,未来是最好的小公司的选择。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许翠娟:第二个问题,我想请问雨总,雨总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提到了北京人寿对康养产业非常重视,开始就成立康养的科技管理公司,中小保险公司做康养模式上可以创新的空间在哪里?怎么样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创新之路?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霍康:据我观察,先从美国的养老产业来做一下对比,国内的我再谈一下。

        首先,比如说美国的养老产业,基本上商业养老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和独立的养老基金,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机构。据了解应该是美国第三方独立的专业的养老基金规模是非常大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些养老保险占其中的一部分。借鉴这样一个国际的经验,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内的情况,目前提到养老保险,咱们现在谈的是第三支柱,第二支柱里面已经蕴含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如果从纯商业领域,未来的竞争主体还是第三方的养老基金,而且这一块他们在有些地方比我们险资的应该是各有利弊。当然未来不知道是以私募的形式还是公募的形式,如果公募的形式选择的范围和标的的选择上,可能不如我们选择的投资范围上更为灵活一些。

        据我所了解的,我们险资养老保险,我们产品的设计形式比较多元化,既可以设计成纯传统性的,纯利率保障性的传统的中期养老年金,以及终身的养老年金,也可以设计成分红型的、万能型的、投连型,以投连型来讲,投资范围非常灵活,从权益类的资产到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种类的相关资产配置上都可以有一个非常宽松的投资范围。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把我们的养老产品设计成变型的,利率浮动性的相关产品,我们未来投资的布局上可以选择的第一是从投资范围上选择比较广,第二是从资产的期限来讲可长可短,因为养老产品的产品属性决定了负债端的久期比较长,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相对短一点的久期。

        今年市场上有一些公募性的养老资金,他们跟我们险资也有合作,希望我们购买他们的产品,他们的产品是纯公募性质的,他们投资的范围相对不如我们更宽松一些,他们一般目前不能投资非标类的,比如说信托,或者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保债计划,期限长、收益相对比较高的有稳定性的产品,目前他们不一定是能投的,他们能投的都是纯权益的领域,过程纯债权的领域,资产配置方面我们目前有优势。

        另外从长久期的领域,我们公募资金大部分投资的底层资产,平均久期的控制,以固收类的为例,他们选择的久期基本都是偏短的,我只只是站在投资团队,我们投资团队都是以长期固收为主,他们公募的优势是短久期上相对我们而言有一些相对优势。就是从投资各自的风格和优势上而言,在投资方面我们应该是比未来的竞争对手更有优势一些。而且我们国内的环境目前是从养老保险的角度,不仅是从负债端到资产端、到投资端,我们险资的布局还是有一些先发优势的。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许翠娟:刚才四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我们一个回答,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很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会针对每一个嘉宾提一个问题,其他嘉宾也可以补充。第一个问题问霍总,养老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大家都瞄准了这块大蛋糕,从目前透露出来的体系,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一定让保险公司一家独大,而是会允许银行、基金诸多类型的公司进入其中,第三支柱建设过程当中,保险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怎么样做才能够扬长避短?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李宏:我们昆仑资产也在做三块,一块是养老社区的建设方面,这块也是几个比较大的寿险公司在投资,包括从2010年合众开始,包括泰康投资北京的月圆等,这块是养老产业的投资。

        另外一块对我们负债端也是有影响,养老产业是对老年人健康,包括长期护理保障计划的开发,我们公司今年也在推动一个叫资产负债打通,对于中小保险来讲,任何一笔投资是希望能够跟负债端那边有连通的。

        我们从产业跟保险资金打通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如果要做产业投资只有两块,从投资端我们按照美国、台湾、澳洲的经验来看,其他的投养老社区还不受国内土地期限的限制,一般的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差不多30年左右,资本回报率可能在8%—11%,相对比较高。国内保险业开发一个养老社区,你算上拿土地、跟地产公司合作批建、开发,再吸引客户的话,而且土地又只能长期持有,还不能出售。这样来看,我们如果按照50年土地属性去测算的话,内部的IR确实不高,大概在5%—5.5%之间。

        对于我们中小保险,特别是做健康险的来讲,我们健康险期限比较短,不像国华的赵总那么长,我们一般是3—5年,如果以3—5年的短期限的投资去投养老社区确实压力比较大。

        现在很多公司保险在开展养老产业投资这一块,我觉得综合要考虑,包括自身的资本金的实力,包括偿付能力的压力,包括资产负债匹配的情况,也包括自己从盈利模式。当然有些保险公司可能也会借助股东的实力一起来搞合作开发,我觉得养老产业对中国来讲是一片红海,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市场也很大,光靠政府投资也不够,一定会需要社会资本,包括特别是保险资金投进来,目前主要的困惑我觉得可能还是在各家机构自身从自身实力出发去考虑,来做养老产业投资,当然如果能够再联合几家,我记得2016年、2017年有几家保险公司在上海,还搞了一个中国养老产业的联盟,包括太平、华夏也在里面,但是他们目前联盟的主要功能是做一些信息共享,包括在一些项目合作上。我是希望养老产业能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包括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能够切实地把这个东西做好。中国现在65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绝对值已经是全世界最高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幸福养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环境。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赵岩:现在养老社区为什么是大公司投得比较多呢?跟负债端有很大关系,养老社区一般是15到20年,养老资产是一个比较好的资产,它的时间也是15到20年。它也受风险比较保守的特性,在老七家来讲,它有上万亿资产,负债需要匹配。

        作为第二梯队的国华我们这种公司,负债期是7—10年,和市场是比较好的匹配。相对养老社区来讲,信托资产的公允性和变现能力和流动性都会更好一些,第二梯队的公司它有更好的资产选择,不会贸然进入。后面我也会说到养老社区这样一个领域的,因为他的负债久期可能更会更长,还有一些问题确实不如另类资产更好一些。

        其他的第三类公司它的负债久期会更短,这样的负债久期投养老地产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他的流动性会产生很大的风险,霍总讲的流动性风险会带来很大。这是第一个方面,从负债久期的角度。

        第二个我们看养老地产的时候确实有几个问题,首先它的政策,你的产权归属,还有未来的盈利模式究竟是盈利的还是公益的,这些方面很多东西定义不清,对于保险资金是叫做风险要务型,不像其他的趋利资金可以去保险,保险资金不会去保险,我追求的就是7%、8%的收益,我更看重的是对本金返还的把握。这样的话,对于一个非常不明确的,又是10—15年的负债久期的市场风险资金不会贸然进去,除非没办法我的负债久期就是15年,我进入这儿,对于这样的资产选择面就经常不会去选择。

        第三个,业务关系我关注了一下养老社区这块,原来总是以为中国人道德的困境是居家养老,对养老社区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实际上看了一些数据和走访下来发现,养老社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养老社区本身有很大的问题,住进去的老人的需求需要有年金和养老金长期的保证,这块市场确实是存在,是否需要把投资端和负债端挂起钩来。像以前很多行业去做,保险公司去做医院、养老社区,这个负债端应该更关注负债端的东西,解决客户的需求和痛点,风险端是符合我的负债久期,如果这些挂起钩来,两方面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雨浓:我们公司比较新,去年北京市委是政府发起的以北京命名的寿险公司。成立之后我们董事会马上给我们一个任务,特别重,让我赶紧布局康养产业,大家为什么把眼光都投在康养产业上呢?因为大数据告诉我们要投在这儿,2021年我们全国有4亿老年人,市场太大了。

      特别从保险角度出发,老年人又是我们保险业又爱又“恨”的客户,我们很多保险59岁以上就不让投保了,具有消费能力的还是59岁上面那一批人,我们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关注他们的刚需和特点,这个是我们要研究的。大数据告诉我们,一定要切入这个市场,据我了解,不仅仅是险字企业,或者是保险公司在做这个市场,包括原来做医疗产业的其他产业的从业者现在都关注到了这个产业。

      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做?首先就像您刚才提出来的,大家都去建康养园,建集中养老的产业园区,咱们首先不要忘了另一个数据的显示,就是9073这个模式,90%的老年人都要居家养老,97%的老年人,那个7%是社区养老,你不能说我在三里屯住着,我去平谷的某一个社区养老去,这个不太现实。现在社区和居家已经变成一起的,所以不是9073,应该是9773。

      还有不要忘了我们的属性,因为我们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毕竟不是房地产商,如果大家都去做了房地产,忘了保险业的初衷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金融产业,一定是一个服务产业。刚才上一个论坛给我的启发也很大,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创新,我们说产品非常难创新,场景特别难创新,各种各样的创新特别难,为什么我们都不去做服务创新?因为服务创新太累了,挣的是辛苦钱,每服务一个,大家都习惯了挣快钱,做一个产品和金融杠杆就可以把资金快速回拢,我干吗给老年人做服务,做半天还不如卖一个产品得到的快速回报率高,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投入到这个产业中,而是犹豫到底怎么投入?用以前的模式,比如金融的思维能快速地得到盈利,做康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险字公司具备的金融属性,怎么利用跟房地产、跟其他的行业的从业者所不一样的,我们手里有这样的“核武器”,金融属性不是任何企业都有的。

      第二个,一定要在服务上,我们提出来一个首善模式,首善模式就是前置,我们2016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政府在海淀区做过长照险,大家说我能不能活到那么大还另说呢,养老产业咱们叫产业,但是这个产业一定不是我们保险公司怎么一厢情愿让你去养老的,里面包含了政府怎么想的?老年人本身怎么想的?社会环境允许不允许?里面还有很多道德、伦理、心理等等很多东西的综合考量。对于他来说什么东西是困难?都是困难,但是我认为对每一个产业,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在这个行业当中去做产业升级,去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提升,都是有困难的。这就看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玩法,老大哥们都有钱、有实力,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玩法,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船,我们可以快速地掉头、快速地落地、快速地运作。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霍康:保险业未来有良好的机遇和良好的投资机会,确实像徐总说的我们中小保险公司目前主要还是局限于养老保险产品的开发方面,但是对于大规模地进军养老社区,尤其是机部养老大型投入里面,在现在市场上看来不多。

        我个人的一个看法就是用养老社区,尤其是保险机构养老社区的投入是一个重资本,基本上涉及到土地、建设、养老院的设计。它设计的流程和相关的环节太多了,我近几年从一位产品端的精算师做一个投资官的过程中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投资领域来建这样一家机构的时候涉及的事情太多。作为养老产业而言,客观而言,可能不会是产生暴力的一个行业,一旦涉及到太多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一个保险的设伏,而且是土地开发、建设,以及内部的一些养老护理,还有各项专业的人员管理服务。

        从我投资的角度而言,确实是一方面需要大体量的资金成本,另外一方面,一旦投入进去以后,短时间的回报比较低,甚至早期是持续投入。

        另外,这一类的产品,或者这一类的投资品种在短时间内没有流动性,站在投资的角度相对比较谨慎,这也是我个人认为第一梯队或者第二梯队的资金量体量比较大的在这块布置比我们更有优势,我们中小企业基于资产匹配的角度在这方面相对比较谨慎一点。

        我认为这一方面,未来还是值得关注,而且是在合适的市场环境和房地产市场,如果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时机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布局这个板块,这是我的一些观点。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主持人许翠娟:下面我们四位嘉宾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必答题,希望四位嘉宾能够依次作答,老龄化对保险业来说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保险公司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大型险企四川的新建养老社区,其他更多的险企更多是停留在开发保险相关产品,缺少进一步动作的阶段。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目前深度布局养老产业最大的顾虑是什么?是消费者理念?政策?资金?模式?还是技术?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第二场深度对话,主题为:探讨认知与突围——老龄化大趋势下保险业投资逻辑与实践。参与探讨的嘉宾有:

    弘康人寿投资板块首席运营官霍康

    北京人寿康养科技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雨浓,

    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副总经理李宏,

    国华人寿总裁助理赵岩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李总:如何保持保险的本质,进行破局。我觉得还是坚持寿险业的经营规律,适当地运用科技,主动适应监管,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王睿:不能免俗,保持初心,保险是为了为客户做服务的,还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科技的手段增强客户在保险公司的体验,最后一句,还得严守风险底线。

    赵建新: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储蓄,大家以前对储蓄谈虎色变,其实不是的,国外也是这样,整个养老、年金都需要有一个资金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的过程天生的就是保险公司长期储蓄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偏废。所以我觉得初心就是要把保障做好,同时也要把长期储蓄做好。

    徐初斌:主持人问了一个有直接高度的问题,我就回归到本质去说,我们所有的创新,所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改革,都是围绕着两点:

    一、要认识人的本性,人性是什么?

    二、在人性的角度我们如何做生态?不管是互联网也好,甚至未来的机器人也好,它其实都是围绕着人性和生态的构筑去做的。

      我想这两个人性的认识和生态的建设,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整个行业的智慧人士推进和未来我们行业共同要努力的。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吴敏:最后,我们回归一下初心,想让各位嘉宾用两三句话简单总结一下保险企业如何在应变、破局的同时保持保险本质?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赵建新: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影响肯定是有,前头也说了。从保险的角度来说,很早很早可能就有供给制度,据说是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保险,当然我作为学保险的,我是不认同那个东西就算保险,那最多算是一种互助、国家的救济制度。真正的保险的起源可能还是17、18世纪出来,慢慢的还是因为有了数据的分析,因为早期没有的话,实际上保险跟赌博没什么区别,有了技术的进步,或者科学的进步,包括数据的分析,慢慢建立了现代的保险制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科技也好、进步也好,包括互联网的发展也好,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产品的发展肯定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作为在这个行业里面,在这个时代发展中的人,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保险的本质应该不会变,至于用什么平台去实现,怎么去适应这个环境,是每个企业都要去做的一个工作。现在的环境下,尤其是科技发展那么快,作为企业来说,也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也是每一个企业都要拥抱变革、适应变化的时代,每家企业都是在生存做这样的工作。

        

        王睿:从目前的趋势上来看,互联网保险和传统保险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说必须是你死我亡的情况。互联网带来的是非常便捷,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也是非常新颖和不一样。确确实实传统的保险也需要很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作为保险产品来讲,大家不是说经常性地总是会需要去买,很多时候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这个基础上,互联网保险其实和传统保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大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去融合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保险可以去借鉴互联网的特性,它能够更快捷地、更有效地、更方便地服务客户,互联网保险借鉴传统保险能够更有温度地、增强人与人之间体验关系的方式去为大家提供保险的产品,这个点上面来讲,我觉得更多的会是融合会更好。

        同时,通过不管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传统的保险,在服务的对象上面,其实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会说每一个事物都是针对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二八原理,一类东西满足这一类用户的需求,另外一类会满足另外一类用户的需求,这两类上面不同的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服务,这是第一个方面。

        关于市场的方向上面,说老实话阳光不算大型的保险公司,我没办法说大型保险公司的情况,只能说作为中小型的公司来讲,最主要的立足于自身的特点,来做一些差异化的经营的模式和理念的设计。不管是从自己的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还是说我们的核保、理赔、保全服务、流程设计上来讲,更多地吸取互联网优秀的经验和思想,同做好客户体验的服务的角度出发,来再造我们的保险业务流程,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他们更需要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些突破。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徐初斌:关于这个问题我刚才宏观面讲了,对客户、对业态的影响,以及监管对行业的影响。关于主持人刚才问的一个问题,我们未来到底要怎么去应对?或者说有什么变化?

        我觉得从几个方面吧,互联网的保险回到本质,首先做任何事情要看到事情的本质,保险产品它本质上是一个冷产品,跟我们的快销品不一样,它的本质到后面还是要有人的参与在里边的。如果纯粹放一个冷的产品在互联网上希望大家都来买,其实这个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竞争,很简单的比价。

        从目前我们看到的各个行业来看,走到了纯粹的价格比较的行业到后面都会是出现混乱,甚至是消亡。这个同未来来看,纯粹的互联网上当成一个销售平台简单地去卖,我的判断还是它到底能走多远?

        第二个对销售队伍的要求和团队大小有冲击,可能未来销售的能力应该是掌握极少数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或者代理人,比如说管理通过科技的手段能够快速管理,能够通过科技的手段来做一个社区营销,甚至大的团体通过科技能快速地提供服务,这样的营销队伍,或者是业务员,他就能够当领导者、获取这个市场,我觉得这个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判断。

        第三个从互联网的本质来说,它其实是一个平台。日销产品来说可以当成一个销售平台,比如说美团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快销品也好,可能一个销售就能把大家的消费需求提前释放出来。对于保险来说,更大的一块是体现在互联网的其他两个平台上,一个就是结算平台。结算平台现在很多支付手段都是通过支付宝,或者是微信微信去实现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结算平台,我可以脱离这个区域,过去去银行排队、原始转账效率非常低,互联网对这个帮助很大。第三个是服务的平台,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接到方方面面,可以把保险的生态做起来,一个冷产品能够把客户的黏性做起来,最大的一块就是一个服务平台的功能。比如说他可以通过这个服务的平台采购到高质量的药,或者是稀缺的药,或者是通过我的服务平台可以获取我的医疗资源,甚至我可以通过我的平台获取我的教育资源、获取我的其他资讯来源,这一块是一个很好的。

        当然业内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看,朱先生讲未来的健康险依赖于政府所说的民营资本进入到医疗体系,这是很重要的。实际上过去10年前很少保险公司会去获取资源投资医院,因为医院都比较强势,医疗基本上病人的来源有很多,根本不会依赖于保险公司,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现在我们保险的渗透率也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包括去年的参保率也在参加,未来保险的客户就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医疗发展的客户群,这一块我觉得对于未来来说,我们是通过互联网把服务和结算做起来的话,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吴敏:有人会认为互联网保险等一些技术催生的保险的新形式和新品类在未来会逐步地替代传统保险。传统保险在新时代环境中未来出路有哪些?对于不同规模的保险企业而言,在应对市场变化方面,各位嘉宾有什么策略制定的建议?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李总:关于数字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我们业内有成立科技公司发展的,像平安集团,也有成立独立的保险科技公司发展的,有众安,也有中小公司成立数字化部在推进数字化发展。

        利安人寿是地方的主体,利安人寿承受以来,无论是产品、技术方方面面都在有体系化地推进,作为一个新锐的中小寿险来讲,业务要保持现金流的充沛,要保持结构的改善。不只是说数字化科技,我们讲的信息科技、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实际上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慢慢地在渗透,数字化也在渗透我们这个行业。作为利安人寿我们在保险经营上还是尊重保险的规律,充分利用保险科技的手段。

        我想说一下数字化如何跟利安人寿转型发展结合起来,当前行业都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转型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应该说行业转型总的主题是聚焦主业、回归保障。利安人寿转型在这个大的主题之下,我们也提出来了要业务转型、服务转型和管理转型。业务转型还是为主题,带动服务和管理转型。

        业务转型方面还有几个方向,第一个是传统队伍的赋能,第二个是改善业务结构,长期性深化,第三个是产品和服务的深化。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传统的队伍,我们行业800万营销员的队伍,可能平均年龄在40多岁,传统的营销一般都是情感营销、关系营销,当然也有技术营销。现在数字化手段出来以后,我们的手机、APP、微信,移动营销,结合技术营销正在深化,给传统队伍的赋能,提高他的技能和产能方面应该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第二个关于数字化如何促进业务结构的改善?所谓的业务结构的改善一种是向保障性发展,另外一种向长期性发展,另外一种像期效性发展。数字化把复杂的产品以更简单、通俗易懂的方面,通过流程化、智能化,更简易地向客户展示。

        第三个是产品+服务,这个应用的范围就更广了,无论是养老+健康+医疗,我们讲医养结合,数字化方面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关于数字化,总的来讲是一种科技、是一种技术,技术到底能不能代替行业本质的发展模式?我觉得数字化的模式、科技应该还是为保险服务的,保险+科技应该是在未来的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我简要回答一些。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王睿:前面两位前辈表达的观点很大一部分跟我的观点比较相近,其实从咱们数字化的时代来讲,大家讲得最多的就是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和大数据。这些最重要的东西来讲,整个数字化时代,ABCD是怎么能够跟保险的经营方经营的东西能够结合得更好、结合得更紧密,实际上就是在创造这种模式。

        大家知道在数字化的时代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1、信息传播速度是极度快速。不知道昨天有没有刷新浪微博的,昨天大家如果去新浪微博浏览的话,可以吃一天的瓜,从早上的“两宋”到晚上的范冰冰,如果传统的时候这些东西能传播得这么广吗?肯定不可能。正因为ABCD导致信息传播广泛之后,我们保险在这块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去考虑。

        2、移动应用。现在走在大街上谁没抱着的手机?我们阳光基本上出单来讲,99%以上都是大家拿着手机来完成的,同样的这就是整个科技在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巨大的改变。怎么去应用它?对我们来讲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正因为大家都在用数字化的东西,我们就能收集到更多,不管是客户的也好、还是我们团队的也好,还有所有系统使用者的数据,我们把它放在一起,一方面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服务做得更精细化,同原来比较粗放式的一些东西,因为原来不知道,现在我们收集到数据能够知道,做得更精细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做更多的数据分析之后,可以做到更多的差异化,通过差异化也能够去极大地改变我们将来的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

        为什么最近几年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的东西能够火起来,其实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国人都是不断地想展现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现就是一种差异化的体现。作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来讲,怎么去适应这种差异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赵建新:科技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因为我是做产品的,我简单说说。

        我觉得对保险这块来说,可能一个解决产品的问题,就是卖什么东西?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渠道的问题,谁来销售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客户的问题,客户需求,卖给谁的问题、谁来买的问题。

        从产品或者服务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科技影响当然很大,刚才都说了,养老,包括健康,其实我觉得同产品服务,现在都讲“产品服务+”的概念,横向的角度来说,医、养、康、护,医疗、养老、健康产品、老年照护,横向保险行业怎么拓展,科技领域怎么应用,这些都是关联的。

        另外,对产品服务来说的话,主要是科技跟服务这一块,大家肯定也能感觉到了,现在科技对整个保险行业从产品刚开始的设计到产品整个的承保、运营的流程,到后面服务的流程,其实都越来越多地嵌入到科技、产品本身的开发、服务里面。整体来说,科技是推动整个保险产业,尤其是产品研发,包括后期服务的发展。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徐初斌:从这个议题来说,我先讲讲我自己的一个观点,我从两方面去说,因为现在科技进步非常大,包括今年5G商用牌照的发放,未来的智慧城市、未来的物联网,对于客户的触点可能会几何地增长,很多线下的东西都在往线上走,我们如何去了解客户?如何去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我觉得都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冲击。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说,两位朱先生都讲到了我们的未来可能是健康和养老是两大趋势。健康险这一块,看上去市场很大,总的医疗费用量是5万亿,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健康险5000多亿,健康险保费5000多亿,主要还是终极险、长期险去做的,真正的医疗保险还是比较少的。如何在健康险里面有大的发展、医疗险里面有大的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了解我们的客户、了解所有的风控。

        怎么样了解?数字化就很重要了,包括你的触点,从行为上,还有跟医院的结算体系方方面面都要有一个数字化的过程。未来可能会把传统的一些东西通过线下也好,或者说通过传统的统计模型也好,这种小样本的方式可能都会有个颠覆。可能更多的我们会以一个大数据,或者资本的方式去实时获取客户的动态数据,实时精准地给客户提供一个精准的服务和精准的产品。这个冲击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个方面,我觉得从市场和客户,以及我们风控的角度可能有一个大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从监管层面,监管层面现在可以看到,我们过去的监管可能很多都是以一个现场监管的方式和市场行为监管的方式去做。这方面消耗跟大的监管资源和公司的管理资源。从2018年开始,保信平台和保单平台也好,都在提升。这块未来数字化的过程当中肯定也会慢慢地把数据的一致性、监管性对接起来,对保险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现在的管理工作当中会碰到一些问题,可能过去比如说1999年、2000年左右成立了一批公司,那个时候信息系统相对比较落后,不管是硬件方面、软件方面现在来看都是比较落后的。现在回来看,到了2019年根据新的监管要求,我们发现我们的数据很乱,无序的数据导致我们的管理成本非常高。

        未来由于现在很多客户都是慢慢地从线下走到线上,包括新一代的年轻人,也是属于网民,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会获取很多很多的信息,如何把无序的信息提起来变成我们有序的管理信息和定价产品的信息,这就是对于我们保险行业来说,未来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和管理上比较大的挑战。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主持人吴敏:首先欢迎各位嘉宾能够参与到本场的讨论,我就直接进入第一个话题,数字化时代给我们企业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企业也构建了数字化的模式和流程,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在机遇的背后,消费者的需求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会给这个企业带来更大的创新的压力。所以今天到场的嘉宾我相信都对这个情况有着非常敏锐和独到的判断,所以我的问题就是对于这一轮的技术冲击,以及未来保险的模式和需求的变化,各位有什么样的预测和分析?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15:00圆桌论坛正式开始,论坛一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保险企业如何识局、布局、破局?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朱铭来:我后面简单地说一下,这个是商业保险的发展,刚才已经谈到了。未来我们估计到2020年,到我们“十三五”末的时候,我们大概能到8000亿左右的规模,现在是5400亿左右,这是去年的数字。而且很快,最晚2021年左右健康险的保费将超过车险,成为第二大险种。所以将来未来实际上是寿险、健康险跟财产险并驾齐驱的三架马车的发展方式。

        时间关系,有一些行业的数据,刚才提醒我时间,我就不详细说了。我们现在消费型的保险在互联网上卖得很好,但是未来的可持续性,这个东西短期大家做一做,保障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低风险人群,这个可以做。未来有没有可能往长期方向发展?需要跟医院建立一套有效的配合机制。

        最后,跟大家谈一下,目前有一件大事,大概在两个星期之前,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文件,《关于促进社会办医的指导意见》,是以国务院几个部委联合发文的方式,现在我们希望社会办医进一步丰富医疗资源,其中有鼓励商业保险,一方面为社会办医进行较好地对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商业保险对社会办医投资。为什么我说商业健康保险的春天就要到了?真正的健康险包括是保险和服务一致性,我们去投资、控股,这里面有很多试点就不说了。自有医院、试点医院建立会员制,建立密切的网络,国有大型医院逐渐发展成一个医联体,实行医联体以后,再跟商业保险进行一个完整的整合,我们把保险的产品镶入到医联体当中去,这个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

        但是,我希望社会办医不是一个口号,社会办医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不希望社会办医出现民营企业家遇到的窘境,什么窘境呢?发展是无奈之举,消灭我们是最高理想。不希望民营办医如果要是不给它一个说法,不给它一个非常恰当的地位,它实际上单纯依靠政府的公立的体系不可能满足社会所有基层的医疗需求,未来健康医疗的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兜到底,怎么促进它?怎么和金融业和医疗业进行一个良性的整合.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朱铭来:我今天演讲分三部分,第一把健康体系跟大家讲一下,我重点把医疗科技的动向、医药产业的一些动向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虽然是一些医保政策的问题,但是你会感觉到科技在里面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我们谈一谈未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基本医保的建设体系,大家可以看一下,截止去年末,我们社保是全覆盖,13.4亿人,除了个别的漏保,制度性的缺口,接口没接好以外,95%—98%的人都被社保覆盖了。基本医保全年的基金收入是21000亿左右,支出是17000亿,什么概念?商业保险2018年保费是5400亿左右。健康险的支出是大概17000亿左右,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商业健康险的支出和社保的支出大概是它的十分之一的规模。这里面商业保险所谓的支出包含了赔付,也包含了死亡给付,也包含了重疾定额的给付,跟基本医保还不太一样。基本医保就是到医院看病报销的钱,真正的还到不了它的十分之一,医疗卫生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未来商保潜力还是很大的。

        基本医疗保障的保障水平,我们基本医疗保障分成职工保险和居民保险,职工这块住院政策范围内维持在80%左右,实际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老百姓最关注的就是下面这根红线,我看一个病我需要自费多少钱,实际报销比例一直维持在70%左右,居民这块维持上维持了一个56%,大家知道有的病高血压、糖尿病花费不少,不需要住院。整个费用统计在里面,我们门诊报销保障水平比住院还低一些。我们现在看病整体的状况,职工这块,大家可能有感触,到医院里边能够给你结账的,社保卡能够给你支付的就是50%多到60%左右,如果你使用了自费的药品,自费的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我们现在社保的报销并不是说已经到了让大家都能够满意,能够彻底杜绝因病致贫,还没有到这个水平,仅仅是保基本的概念。

        在这里面,瑞士再做过整个亚洲的保障水平,未来五年他们估计中国内地是8050亿美元,第一根最高的柱子是中国内地,后面是日本、后面是韩国。所谓的保障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可以看一下旁边那张图,我们到医院去看病,其中有医疗费用的开支,还有一些是未治疗的,未治疗的因为经济原因你没有能力支付,所以干脆这个病就不治了。治疗这部分当中还有自付的部分,总而言之最后加起来所谓缺口就是你看病实际需要的医疗费用的开支,扣减掉现在政府能够给你承担的那一部分,剩下的你的自费的那部分钱实际上就是保障的缺口。

        看到这儿,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研究团队今年做了一项核心的研究,就是想编一个叫《中国医疗保障保障水平与发展指数》,我们对全国各个省的基本医保做了排序,对保障缺口做了测算,实际上未来想完善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现在草稿已经做完了,我们希望未来去发布这个指数,发布之前我们做了一次小范围的跟政府、企业的沟通,沟通的过程当中非常非常有意思的遇到的一件事,政府的同志我们沟通的时候,把我们草稿拿出来给人家看,各地政府医保部门的主管同志说:“朱老师,你这个指数算得有点问题,我建议您再慎重考虑。凭什么我们陕西的指标排在了山西的前边?我们各个方面都在它的前面,你这个算完了之后我们就落后于它了,建议你再考虑考虑。”他们比的是谁在先、谁在后。我们商业保险公司的同志怎么跟我说呢?“朱老师,你这个缺口是怎么算的?”,我说我们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他说有没有可能我们两家合作一下,我们有没有可能联合开发一个软件,这个软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如果将来一起给了客户,他所在的地方是陕西某某县,他的医保、医疗卫生、当地的工资,如果能把这套数字输入进去和健康状况输入进去,我就可以告诉你你基本医保能报销多少,你还需要买什么样的产品,这样把我们的产品套进去,这样保障你家庭稳定的经济状态。我个人感觉商机往往都是围绕在这些环节当中。

        下一个问题跟大家介绍一下,基本医保2017—2019年我们在药品溢价和支付标准做了一些简单的措施,大家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这也是我们国家领导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我们对进口药物实行了零关税,通过两次药物谈判,大幅度递降地了我们进口药品,特别是抗癌药物、靶向药物的价格,通过谈判的方式。

        同时,去年底我们通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我们简称“4+7”,“4+7”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把打掉药品价格的虚高,我们是采取的招标、集中采购,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我们当然假设这个药品的质量是一致的。大家知道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一些高端的药品、一些药物,可能在这次药品招标采购过程当中,由于它的价格过高,可能要被这个市场清除。所以未来基本医保所确保的就是大众能够使用的普遍性的、价格水平相对较低的药品,这个市场是需要我们商业保险积极地跟进的。所以现在国际一些大的企业,强生、辉瑞等等,凡是在财富500强里面排在前列的都在积极地和我们商业保险合作,就单病种开一些单向的保险,你要懂得基本医疗技术、懂得药物的成分,按照药物经济学的理念,整个的疗效和成本如何进行一个有效的核算,如何跟它进行溢价,最后能够形成保险产品,提供相应的保障,这是一点跟大家说明的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朱铭来:我个人感觉做到今天,我们的商业健康保险的春天闻到一些味道了,这个事情我感觉欲速则不达的事情。要想让健康险发展,我想有三个必要的条件必不可少。

        第一,老百姓口袋里要有一些钱,购买商业保险你不能说是一个基本品,也不能说是个奢侈品,应该是一个必需品,至少是在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可以做一定的补充性质的保险,对医疗才能形成多层次的需求。2003年到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整个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这个市场。

        第二,需要我们政府替我们做一些先行的准备工作,也就是社保。2003年的时候在我们国家社保基本框架没有搭成之前,商业保险想异军突起占领这个市场,我个人感觉是不太可能的。这一点可能我跟俊生的观点不太一样。我也在美国读书工作很长时间,在美国念的博士,但是我个人感觉它的那套纯市场化的方式,对我们国家来说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文化都不能照搬过来,我们需要政府搭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上我们寻求自己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市场经济的土壤并没有非常好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程度。今天社保该蹚的路已经蹚出来了,为我们创造了好的条件。

        第三,当你赚钱的机会、赚钱的速度源于老老实实做一些保障产品的时候,你是不会做健康险的,因为健康险需要花大气力去投入,需要健康的管理理念,需要上游和下游的医疗市场,建立一个康养的模式。大家知道我们该走的弯路基本上也都走完了,寿险业该发的财,靠投资发财的好日子也过去了,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好产品,回归本源。这三个方面决定了健康险有一个不错的前景。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朱俊生精彩演讲之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南开大学经济卫生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先生登台分享。他演讲的题目是“商业健康保险的机遇和定位”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朱俊生:第二个,关于市场化的健康保障。美国的制度跟其他国家都不一样,比如说美国的商业健康险第一个柱状跟第二个柱状,美国雇主支持雇员买的商业健康保险覆盖了美国人口的55.7%,个人掏腰包再卖的覆盖人口的16.3%,所以美国70%以上的是有一份商业医疗保险的。当然,这跟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是有关系的,因为主要管两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

        中国的情况大家也很清楚,我们社会医疗保险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一些地方的社会医疗保险面临着基金穿底的压力,而且在人口结构的改变,包括人口流动的变化,包括一些新的就业模式的出现、新经济的出现,其实对我们社会医疗保险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种状况之下,商业健康保险怎么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张图是中国过去20年左右健康保险保费的增长,很多公司的转型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健康险。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健康险的密度、深度在不断地增加,我特别想给各位看这两张图,5000多亿的健康险保费1000—2000亿之间,我们有5万亿的卫生总费用,商业保险占的比例相对有限。你会看到中国医疗机构服务来源当中,商业健康保险占比微乎其微,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保,另外一部分来自个人掏腰包,商业健康保险非常少。

        同时给各位看几组数据,比如说这是美国的数据,美国的数据告诉我们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刚刚讲的两个问题,怎么拓展市场化的养老保障,怎么样拓展市场化的健康保障?在美国体现得很明显,随着人口的老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风险,而不是死亡风险。所谓的生存风险一是养老、二是健康。大家看到美国寿险业的结构呈现的状态,跟养老相关的占比很高、健康险的占比很大,而且我要告诉各位,这个健康险其实只是一部分,美国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他们所提供的健康保障还没有统计在这里面,比这大得多。这是美国过去100年的数字,也能看到这个趋势,我们去审视这样一个趋势你也会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改变,整个养老和健康越来越多。

        这里给大家看加拿大的整个寿险业务,在加拿大的寿险业务里可以看到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的数据是非常高的。再看一下英国的数据,英国的数据里面你会看到养老金的业务,第二块、第三块分个人养老金和企业养老金,这些都算成养老金你可以发现英国寿险业发展的主要是长期储蓄的功劳。就是长期资金储蓄的功劳,非常地显著,这张图看得比较清楚。

        讲完前面是想跟各位说一个概念,就是在我们谈寿险业的转型非常重要的就是健康、就是养老。从国际比较来看,养老和健康领域的拓展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潜在的需求的,我给各位看一个日本的数据。日本平均每个国民有1.73张人寿和年金保险保单。台湾保险的数最高,每个人有2.34张保单,但是从一些国际比较来看,起来中国寿险的下半场刚刚开始。我们过去卖的很多寿险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储蓄的替代品,我们跟银行争夺储蓄,下半场可能更多地跟养老、跟健康、跟人们对生存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关注结合起来。

        另外,当我们整个行业如此转型的时候,你会发现保险业的资产将来在金融机构当中的资产可能会有大的提升。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很低的,我们现在相当于银行业资产的6.6%,给各位看一下国际的水平,我整理了22个国家的数据,包括中国。平均的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是22%,这是平均水平。再给各位看几个发达国家,比说美国,美国保险资产占银行资产的36.9%,超过三分之一,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就是跟美国的寿险业在美国养老金体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非常相关的。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寿险业转型中更多地拓展市场化的养老、市场化的健康保障,我想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座也有一些财险公司,市场化的救灾机制,我给各位看一组损失,全球的巨灾损失中保险的补偿占有31%,中国只有2%左右,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财险发展潜力非常大。我也知道财产险增速明显下滑,今年比去年数据下降了7%,整个数量都下来了,整个车险增速明显下滑,受新车销售的影响、受费率市场化的影响等等。

        另外,在市场下行的结构当中,你发现保险公司的市场主体在分化,我把去年大概80、90家的主体按照规模做了一个分解,1000亿以上的3家,50—150亿的加起来有17家,50亿以下是68家,在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小的成本不能分摊,财产险整个马太效应在显现。

        从利润来讲也有很大的压力,这是财产险市场过去十几年综合成本率,什么概念?去年全行业承保亏损,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同样是亏损,我们财产险市场是面临这个压力的,瑞再的研究告诉我们说,保障缺口非常大。我们怎么产品创新、降低服务的成本这才是我们挖掘的,这是瑞再所做的,全国大量的保障缺口。我们怎么提升财产险的渗透率,发挥经济补偿的功能。

        在中国浙江,民营企业非常发达,平均六个企业只有一张企财险的保单,渗透率非常低。另外我们财产险要更好地做好防灾减损的功能,保险是通过风险管理来创造价值,这一点更重要。财产险可以做出一个应对复杂风险格局的保险解决方案,而不是传统理解的财产的损失。我们需要拓展保险市场化分散的机制,在我们健康领域、养老领域、救灾领域。第二个经营上需要“守成”,我们需要保护主义理念,简单分享三点:

        1、公司是长大长强的。我跟赖总分享过一个观点,说好多经理人耐不住寂寞、扛不住压力,这跟我们的机制有关系。我们要超越狭隘的风险观。如果盲目做大就是很大的风险,这是美国保险公司破产的数据,破产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恶性竞争造成了准备金不足、定价不充分,以及快速成长,结论就是企业是生命体,生命体是长大长强的,不是做大做强的。第一部分讲了很多拓展保险机制,这里我们要审慎、要保守,制度层面上上职业经理人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

        2、专业化经营。只有专业化经营才能创造价值,国内市场主体专业经营是不够的,我只想告诉各位的我们需要去审慎,我们的理性大家知道是有限的,理性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审慎,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对我来讲最重要的品德不是别的,是审慎,不是创新。职业经理人审慎非常艰难,审慎意味着你有耐心,你能遏制内心的冲动,审慎意味着你会克制,什么叫克制?你根据长远后果决策,而不是依据短期结果来决策。审慎还要求这个人特别地智慧、特别地谦卑。大家都知道我们经常讲岛屿越大、海岸线越长,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

        3、敬畏规则和有个体担当。亚当斯密曾经讲过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说卖肉的屠夫并不是出于恩惠,而是他为追求自己的利益,尽量把肉做得好一点,他说人的自利可以导致利他。为什么看不见的手在保险市场并不简单如此,保险市场相互伤害,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公司与中介之间、中介与消费者之间,看不见的手失灵了。在《国富论》之前他写的是《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无关乎道德,是讲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合宜,我们要做一个无偏差的有同情心旁观者。只有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主题感觉到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人看,这样才会审慎地利己,才会利他。

        康德讲有两样东西,我越想越觉得它惊奇,哪两样?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其实讲的我们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所以回到我们保险市场,我们要秉持市场的逻辑,而不是强盗的逻辑。市场的逻辑非常简单,我要面向客户、面向市场,我给客户创造价值、我分享价值,但是强盗逻辑不是这样。很难说我们的保险市场就是完全的市场逻辑,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些地方存在强盗逻辑,如果你敬畏规则就是市场的逻辑。

        所以我的结论是敬畏和信仰是市场的灵魂,市场不仅仅是看不见的手,市场也是一个自由自律的,市场还是一双隐性的眼睛,我敬畏规则不是说违背规则惩罚我,而是规则值得我敬畏,所以我遵守规则,直到规则伤害我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整个保险市场的企业家精神才能更好地得到彰显。

        最后总结,当我们回到保险市场,我想说我们不简单地期待有一套自下而上的制度,制度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就改变。我原来就这么认为,现在我追问一个问题,如果人没有改变,一群有问题的人怎么能推动制度的改善呢?所以我的结论是首先改变我们自己,华夏时报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平台,我们在这里交流,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对规则的意识,进而改变我们自己,进而我们的市场可能有更好的改变。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朱俊生:我想结合我的主题把我的题目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拓展市场机制,刚才水皮先生所讲的保险机制,市场本身是很大的,我们需要去拓展,特别是像我们的社保体系、养老保险体系、健康保险体系是需要扩展。从经营上来讲是需要守成的。

        一、拓展市场机制。

        我想跟各位讲三个问题

        关于养老这一块,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社会保障体系,朱老师专门研究医疗保障体系,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社会的保障体系需要毫无疑问,但是它的水平得适度。同时他要讲精算平衡,弗里德曼曾经讲过四句话,他说把自己的钱花在自己身上就是保险的方式,理论上讲这样效率更高一些。我们社保是第三种方式,把别人的钱花在别人的身上,我们把钱收上来,按照一定规则去补偿、去提供养老金、报销医疗费用,他需要,其实他的效率已经下降了一些。

        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特别想跟各位分享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正在改革,改革第一个是社保制度和经济之间去适应,这是今年养老保险缴费为什么下降3—4个点的重要的原因。只有这样让经济更有活力,让企业成本降下来。我们社保的改革面临着这个问题,需要跟经济更加适应。

        另外一点,政治的适应性,保险发展跟社会转型方向得一致,你的社保问题、养老问题并不意味着只有政府解决是最有效的,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政府这里,这不符合我们国家转型的方向。我们这个国家终将转向一种公民自主自理。

        比如说养老,这里我用中美做了一个对照,任何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都有三个支柱,我们把中国和美国的资产算一下,美国的养老保险是中国的1.5倍,中国是8%点几。这个差别是非常大的,如果放在OECD线条里面,我们目前积累的资产仅比希腊多一点,希腊大家知道是养老出了很大的问题的。我们做一个国际比较,你会发现差别比较大,所以中国养老金的结构是失衡的,我们主要靠第一支柱,二三支柱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市场的力量在养老这个领域没有很好地起来,如果你看一下OECD国家比较一下,它税收收入的替代率,公营养老和私营养老都有,中国的情况主要是依靠政府,这里面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私营养老金是有待于发展。为什么?因为私营养老金越发展,公共养老金的持续性才更好。

        这里有几个数字,我们基本养老背后是有很大的隐忧的。这条线是我整理了中国养老保险过去养老金的收入和结存情况。我们养老金接近20%,18%点几是来自于财政的补贴,一个制度有五分之一的资金依赖于财政的补贴,很难说你是一个自主运营的保险。整个投资收入在养老金还在下降,这都预示养老金可持续性比较差。

        这里给各位一个研究,私营养老金的充足性跟一个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两是正相关的关系,私营养老金越发达,这个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更可靠。

        很多人之所以关注中国市场是中国的人口结构,大家知道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我们人口60岁以上的人绝对量达到4.6—4.8亿,相对超过三分之一,这对私营养老金发展的要求和需求是非常大的。

        另外,我也想跟各位讲一个数据,有这种需求,同时我也觉得这个需求背后的物质基础也是很可靠的、很结实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到我们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2014年46.87%,如果做一下比较,我们这样一个储蓄率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我们把中国的总储蓄率当中的居民家庭的储蓄拿出来,我们看一下居民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家可以看到38%左右,我把中国的数据跟OECD国家放在一起,密密麻麻看不清楚,没关系,最上面一条线就是中国。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储蓄,可能跟我们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有关系,也跟公众对养老、医疗的不确定性有关系。我们储蓄中有大量的预防性的储蓄,大家也知道储蓄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我们怎么把储蓄变成保险资产,把更多保险跟资本市场对接,让它更具有投资性,这是我们面临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中国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养老金融。

        这是我刚才讲的养老,如果拓展市场机制,我觉得第一个在中国寿险转型的背景下,首先考虑的就是养老市场怎么有效地拓展?去年以来,我们税收养老金在试点三个省,接下来还要拓展,不光是保险进入,可能我们公募基金也要进入,所有这一切说明我们需要在养老领域发展私营养老金、发展各种各样的商业保险,把养老跟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把负债业务跟资产业务结合起来。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主题演讲开始,第一位登台分享的嘉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拓展市场机制、守成经营之道”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水皮:

    我们已经举行了两年的保险科技论坛了,说不定在我们这个领域对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某种方面的推动作用。市场空间非常大,我看主持人说给我的选题是“扩张”还是“守成”,中国的保险市场不存在“守成”的问题,特别是进入了汽车社会和老龄社会以后,康养的需求、保险的需求空前豁然开朗。

        我们这个市场,你会发现在新一轮金融市场改革过程中间是首当其冲的,也是美国人再三要求我们做出扩大开放举措的一个市场。

        当然,国内公司的实力,跟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一定程度上也是具备了跟外资保险公司同场竞技的能力。中国社会在移动终端的应用上面,特别是互联网科技的应用上面,应用层面上是完成了对欧美市场的弯道超车的。

        我们现在去国外,从支付方式上来讲,已经很不习惯跟现金跟所谓信用卡的支付了,因为我们在国内掏出手机,连菜市场、连乞丐要饭都会使用手机要饭。我们跟国外不一样,我们身在其中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一做对比就知道了。在技术应用方面,我们丝毫不差于国外同类的保险机构,甚至一定程度上我们技术上是有所领先的。

        最近大家看市场表现也一样能看到,保险股的走势在A股中间就算最强劲的板块之一,能不能持续我也不清楚。从市场的有限的可选项来讲,金融是首当其冲的,金融中间大家确定性最强的,其实是保险。因为银行都是充满不确定性,你很难想象一个下行的经济体,一个呆坏账不断上升的经济体,从央行开始、银保监会开始,要不断放开考核标准的金融体系环境下的经济体,银行的业绩能得到充分保证,我觉得这是违反常识的。

        但是反过来,保险,越是问题大,保险市场越是大,正好相反。所以我们看到保险股在金融股中间也是最强的,最强的表现就是什么?中国平安创了新高,这一次3000点的反弹的行情中间它也是一马当先,中国平安第一个创了这一拨的新高,到了88块多一点,昨天收盘还在88。

        当然,招商银行也不错,招商银行也是紧随气候,招商银行现在不应该放在银行类,它是累累,招商银行也是受益于互联网。大家发现技术手段的应用,谁认识得越早、越充分,竞争越充分,整个市场中间的位置越主动。

        从平安对科技的投入我们已经看出来,平安已经孵化了几个独角兽了,纷纷都在上市。陆金所还没有上市,一定程度上就是互联网科技在金融行业最好的应用。确定性的刚才已经谈到了,这个市场当然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具体到保险市场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决心,包括意志都是不可动摇的,同时也不会倒逆的,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开放,至少从我们保险业的角度来讲,和国际越来越接轨,竞争会越来越充分。当然只有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间才更加显出我们科技赋能的能力来。

        我们召集这样的论坛,也主要是想给我们这个行业定时地提供一些思想碰撞,在基础应用层面上面,更好地大家交流,共同提高。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首先,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先生致开幕词。

  • 乐居财经北京报道 03-28 23:00

    14:00 思辩·数字化时代保险业的“攻”与“守”暨2019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正式开始。

思辩·数字化时代保险业的“攻”与“守”暨2019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

2019年6月28日·北京饭店

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将会对保险业带来哪些变化?

保险业如何识局、布局、破局,用认知突破困局?

保险业如何运用现有的新科技革新自身的产品或服务?

保险业如何在新时代寻求或快速或稳定的发展?

《华夏时报》继成功举办2018中国“保险+”思想峰会活动之后,将于2019年6月28日主办“思辩·数字化时代保险业的‘攻’与‘守’暨2019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让站在行业前沿的监管者、研究者、市场参与者共话行业未来,为保险行业赋能。

大会将以“‘扩张’还是‘守成’——保险业的攻守之道”、“数字化时代保险企业如何识局、布局、破局”、“认知与突围——老龄化大趋势下保险业投资逻辑与实践”、“互联网保险的未来模式”为议题展开讨论,展望保险业的美好未来。

届时,来自监管部门、保险公司、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诸多业界翘楚,将共同探讨新政策、新环境、新技术下如何开启保险行业新时代。

论坛议程:

(主持人:李晓聪  腾讯微保市场宣传负责人)

13:00—13:30   来宾签到

13:30—13:35   主持人开场

(一)活动开幕致辞

13:35—13:50   水  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 

(二)主题演讲:“扩张”还是“守成”——保险业的攻守之道

13:50—14:15   朱俊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

14:15—14:40   朱铭来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南开大学经济卫生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三)圆桌论坛一:数字化时代保险企业如何识局、布局、破局? 

14:45—15:30     (主持人:华夏时报记者吴敏)

刘政焕 利安人寿副董事长、总裁

徐初斌 民生人寿执行委员、总精算师、董事会秘书、副首席财务官

赵建新 长城人寿常务副总经理

王  睿 阳光人寿科技副总监

(四)圆桌论坛二:认知与突围——老龄化大趋势下保险业投资逻辑与实践

15:30—16:15     (主持人:慧保天下合伙人许翠娟)

霍  康 弘康人寿首席运营官

雨  浓 北京人寿康养科技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  宏 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副总经理

赵  岩 国华人寿总裁助理 

(五)圆桌论坛三:互联网保险的未来模式

16:15—17:00     (主持人:中国保险报记者张爽)

杨  帆 信美相互董事长

李  驭 华贵人寿副总裁

张利凯 众惠相互总精算师、副总经理

丁峻峰 泰康在线副总裁

张  磊 车车科技CEO

孟齐源 轻松筹首席技术官

17:00—17:15   颁奖

17:15—17:20   活动总结

17:20   活动结束


举报
6万人正在观看本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