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北大资源新产品战略发布会

童瑶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童瑶 04-25 18:13

    19:00 今天的“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城市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新产品战略发布会告一段落了。

    乐居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观看!


  • 童瑶 04-25 18:13

    18:55 主持人:其实在我们背后有三段话,非常是各三个字“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刚好呈现了我们想表达的含义,新的武汉需要新的坐标,新的视野可以让我们江城人们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欢迎更多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武汉发展,这三段话是对武汉的祝福。最后感谢我们的三位嘉宾的分享,我们的圆桌论坛完美结束谢谢!

    感谢嘉宾和各位朋友参加本次“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城市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新产品战略发布会,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7年北大资源开启了新的征程,携武汉人民的满怀期待,助力武汉新地标拔地而起!

    之前,为了聆听武汉人民的声音,我们进行了街采,当大家得知武汉将要诞生新地标的时候,每个市民心中都充满了惊喜。我们更想知道,在他们心中,武汉新地标会是什么样的,在论坛结束后,大家就能得到丰富而有趣的答案。


  • 童瑶 04-25 18:13

    18:22 圆桌论坛环节

    主持人:感谢车政河先生精彩的演讲。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低碳、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令人向往。说到建筑的智慧科技应用,大家也能通过这场论坛,一路从战略中到建筑的细节。落实到为武汉打造地标建筑,我们想知道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想了解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邀请六位嘉宾进行现场对话,围绕建筑界的三大问题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下面让邀请,肖伟先生、程世丹先生、王硕先生,以及北大资源涉及研发部总经理曹莹女士,还有我们李洪健先生上台。    

    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几位嘉宾,刚才大家分别做了自己的阐述,而且今天现场有很多业内人士,包括我们媒体界的朋友,大家非常想听到各位的真知卓见。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地标建筑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格雷夫斯认为,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就将过去的文明予以忽视。他希望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既能包含传统精华,又能包含新的时代特色。立足武汉本土、在经济、文化、信息、技术等激烈碰撞下,如何看待建筑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能否帮我们提出一些两者融合的发展建议。


    肖伟:实际上这个东西是矛盾的统一体,也是对立的,实际上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地标建筑国际化,所有中国的市场我感觉是对外开放的,只有你有实力的单位都可以来参与设计。从昨天我们就是看了,包括今天下午四家顶级设计院,他带来的技术,带来的绿色,包括我们建筑技术还有包括智慧城市很多好的理念,同时他也是深刻挖掘我们地狱的问题,比如说对湖北人文、历史、自然充分挖掘,这两个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做一个好的结合。这是矛盾和对立综合的一个因素。

    主持人:非常感谢,在这儿我们也想问一下王硕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王硕:这个问题我被问到过几次,因为我个人在美国有过求学的经验,在美国工作,到欧洲,然后回到工作,到外企工作又回来开创自己的事务所。所有二元对立的东西都走向一个消灭对立的关系,随着下一步城市的理念往前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对质会用一种新维度的手段来解决掉。当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们针对本土、本地的设计,我们的建筑像从基地生长一样,到国际水平一样,就没有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辩争,因为它既是本土化生长出来的,然后也是国际化的。

    曹莹:谈到这个地标的地域性和国际化我也想谈我的一些新的思考,因为在之前我跟王总,肖总就这个话题有过一些沟通,实际上我们中北路项目也是在做地标,我想这个地标建筑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地标,不是我们自己来讲它就是一个地标,可能就是这个房子立在那儿,可以很自然成为城市的名片,可以成为这个城市当中人们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包括Aedas介绍的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不管是具有地域性还是具有国际范的,标志性建筑最终能够形成标志性建筑的核心,就是要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记忆点和印记,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诠释这个标志性。比如说一些表皮的处理,比如说扎哈做的比较有光线的建筑形态,比如说用光线和室内空间的方式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而不仅仅是通过建筑的体量,一个很高耸,200—300米建筑体量去表示。现在我们有一些新派的建筑,王总讲的高冷的建筑,这个标志性很强。标志性建筑的理解可能越来越广泛了,而不是之前我们就是很单纯意义上的成熟的超高层。

    主持人:这就已经脱离它的表象,将来的建筑可以让武汉人标志武汉是非常有意义的。

    程世丹:  现在是一个国际化和开放化的时代,本土化和国际化并不对立,韩国的朋友在介绍武汉,实际上是在国际视野下的一个本土行动,任何一个思想和技术都需要得到一个本土的东西来实现,从大的方向来说是这样。从小的方面是建筑的落地。以前可以通过一个更主动的方式,像埃菲尔铁塔是一个被动的方式出来的,因为它是一个标志的。现在世界上的标志物,在全球化的时代,要设计全世界各地的建筑,把国际的经验、方法,技术带到全世界,大家它会非常主动的去选择,去挖掘地方的文化,使他的建筑、理念,技术落地。所以看到我们刚才四位设计师都是在采用这样的方式,其实他并不是矛盾,必然会走向统一。

    主持人:对于建筑不管是业内还是我们的民众都有不同维度的要求,一方面是颜值,一方面是内在,我们既希望它非常美,也希望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更重要是在智能创新的时代,我们还要把内在和外在完美的搭配起来。说到内在和外在,大家认为下一代的创新是什么?

    王硕:其实正在今天开会之前,我看到一个帖子讲专门修复古建筑老匠人说了一段话说,他说他相信其实并没有传统,就是每一代人拼命想做不丢脸的事,这个事自然而然变成传统。对于我们创新也是一样,我们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做一些东西,我们只需要对我们的挑战有一个新的回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拼命去用心,可能最后出来的东西就是一种创新,即使不是表象上的创新,也是内在的创新,所以我预想很多未来创新的东西并不是非常英雄主义式的悬挑,多大的结构,怎么样使用本地的资源和材料,利用本地的资源做一些你原来没有想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最需要面临的挑战。

    主持人:这让我们想到中国禅宗里面的舍与得,在中国过去几十年里面抛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涵,而去追求西方建筑的高大上和求新求变,就像您刚才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的,数百年、数千年在打造匠人精神。建筑设计中的舍与得,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人生处处都在舍,也处处都在得。建筑业一样,相信各位在建筑领域都曾经经历过舍与得的过程,也对建筑未来发展中的舍与得有更深刻的体会。面对这个选择题,我想听听各位在舍与得当中的经验和智慧,以及立足武汉,我们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中的舍与得。

    程世丹:本身来说设计就是一种选择,选择就要面临舍与得的问题,设计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形式,非形式问题的处理,你的设计理念一定是你设计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我们讨论了很多方面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嘉宾的演讲里面,类似标注性建筑的东西,包含了大量的支撑,对文化的挖掘、理解,对未来绿色技术的追求,包括我刚才最后说的,最重要落实到人,人文具体的关怀。所以你很难给一个答案,这取决于个人得能力。每一个进行恰当的选择,把所有的点调节到最佳的状态,那可能就是一个最伟大的建筑。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很好,它造价很高,他也不是一个最好的建筑。为什么说建筑是一个艺术,是一个造型艺术,把它各种东西都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主持人:未来中北路的项目,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四大国际顶级建筑事务所给我们带来它未来的样子,让我们未来对它充满期待,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每一个人心目当中有一些憧憬,所以今天跟我们建筑专家的谈话让我们受益匪浅,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实战以及一线的观点,非常值得北大资源在后续建设的过程中吸收和采纳,非常感谢大家精彩的交流和对话!

    李洪健:作为一个建筑媒体人,我一直关注人、建筑和生活,看到咱们中北路这个项目,特别谈到了生活与建筑的关系,我今天的祝福语是“建筑使生活更美好”。也祝北大资源在新的一年里开展更辉煌的明天。

    程世丹:我今天特别有感触的是,北大资源在这里来组织这样一个论坛,来为武汉思考它的未来,我觉得北大资源它的名字,就预示着一个非常好的未来,我觉得未来更好的就是一个更完善的资源整合的模式,而不是去套用一些之前我们所认为一些现成的范式。预祝北大资源能够把资源的整合配置更好的在武汉发挥落地、发扬、长成大树。

    王硕:北大资源到武汉一个是看好武汉的市场,不仅仅是是作为一个项目,一个开发企业如何对城市提供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引导,或者有一个社会责任我是非常认可的。我的祝福,北大资源深耕武汉,历史创新再展宏图。

    肖伟:我就说点实在的,我就祝愿你们中北路项目能成为以后的地标,湖标,城标。地标不仅是在中北路地区的标志,然后带来公共交通和视觉的变化,能够是我们沙湖、东湖美丽的标志,更中的是我认为它要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就像你们今天所策划北大资源未来发展方向一样,我觉得是带来一种精神,从人文、历史上升到一个高度。

    曹莹: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对于北大资源和中北路项目美好的愿景,我在此希望中北路项目能够真正点亮武汉的城市坐标,成为武汉具有时代意义的城市新名片。谢谢大家!



  • 童瑶 04-25 18:13

    18:03 Re-Imaging Cities Foundation共同创始人及总裁、 韩国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车政河演讲

    车政河:感谢有机会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相关的经验。尤其是关于现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在绿色建筑方面。我作为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我们之前有这么多的演讲嘉宾,我们的设计师、建筑师,他们有如此好的见解,讲得也非常好,我今天想谈到的可能是更加严肃一点的话题。    

    让我们来思考我们的钱投在哪里?有些人告诉我,你所投的每一块钱,都是你在向未来投票,你决定未来将变成什么样?对于重新构建我们的城市,我以商业的案件为分享,有四个不同的绿色建筑。我是来自韩国的绿色建筑委员会的主席,有20年的时间一直致力于金融方面的工作。我是韩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房地产基金会的工作过很长时间。我们当时在韩国的房地产市场大概是有30亿的投资,在2008年我开始进入到绿色建筑。在15个国家我们和绿色节能委员会,绿色的投资者、建筑师、设计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建造美的,同时也是智能的建筑,美的、智能的是说不仅是可以可持续发展,并且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也是投资房地产商想看到的,我们共同建造了2030年计划。我会具体的介绍一下。Re—Imaging  Cities  就是我们全球绿色建筑的基准,大概是2—3万亿房地产市场需求显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有更多的经济回报。我们跟西班牙的公司合作,资助了三万五千的学生,把他们学校变成了一个碳综合的学校,百分之百节能。我们是跟LG集团合作的,因为韩国LG集团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很符合我们的愿景。   

     

    我讲三点,首先什么是绿色建筑?我想有很多的困惑,到底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不是能帮我们增加收入?大多数的绿色建筑是开发商建筑的,他们是否要是我们建筑师建造一个可持续的建筑。第二,我会讲一些全球的趋势,净零碳马上会来到大家的面前,大数据会发挥作用。在这个趋势中会有输家和赢家。第三,我思考了一下,我们为什么不把武汉作为未来城市的标榜,用今天的技术把它变成一个碳综合的经济区域,用我们的云端的的数据促进我们经济的增长。    

    我首先讲一下什么是绿色建筑?首先是LEED,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哪个更好,没有一个统一综合的标准。我们正在走向净零碳,在中国有众多LEED排行的建筑,这是中国建筑取得的一些成就。作为中国的机构在2020年,这个比例还是很小,所以我们是在逐步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进程,即使在美国这个百分点也是小于1%。LEED建筑是绿色建筑吗?他们的能源效率并不是那么好,他们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这里有一些利益的净标准,他们能为称之为绿色建筑吗?去年少于4%的建筑被认定为是绿色建筑,那么这个认定的系统在全世界都是在做它应该做的事,所以我们该做的是什么呢?我们要的就是减少温室气排放。    

    接下来讲一下如何让绿色建筑赚钱。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一般的建筑成本是一百,我们花了钱,在设计、电工、建筑上面,但是一个绿色的建筑它非常的节能,我们能不能在不花更多钱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美国能源部的一幅图,你可以花更多的钱在建筑上,但是我们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我们进行能源的模拟,并且暖通上面的消耗要少一点,我们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最终可以从绿色建筑中赚到钱。我们的工程师会为你们算好这些数据,但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开发商和投资商,大家都非常慌让我们建筑师参与到建筑商,没有说让我们工程师计算我们能在节能上节省多少钱,这是我们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简称IDP,可以减少3%的成本。这里是一个31%的数据,每年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到下减少了不少,大概是每年可以节省30万美元。你减少了这么多的成本,那么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很好的,你的价值增加了,现在全球绿色建筑的趋势是什么,很多很多,我不会一一的讲,但是我会讲净零碳肯定是其中一个,它马上就来了。这是2030年计划,这是韩国首尔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是上海以前的照片,这是现在的照片,给讲这些是因为我们在创建一个新的城市,每一个月平均每两个月有一个新的城市出现,如果我们做错了那么影响会非常大。在座的每一个来宾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坐在这里,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排放到70%到80%的温室气体,我个人对温室气体没有那么有兴趣,但是我对污染是比较在乎的。

        

    另外还有我们的净零碳,它已经来临了,如果我们武汉在净零碳,那么我们房地产的价格会下降。这个我们叫做“棕色打折”,如果我们能够很快领会到这个精神,那么可能在五年到十年,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禁零碳,我们的经济会下降。如果你不能保证你的建筑是节能的,那么你租这个房子不会租多少钱,那么这对房地产所有者来说是一个负担,对所有房地产所有者来说这是一个趋势。这是巴黎大会,我们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我们在武汉,加州都在提这些净零碳,很多城市参与其中,我们的绿色协会还有我们2030年是我们合作的两个会议。                  

    世界上300个建筑师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现在有很多的建筑公司,他们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到2030年的时候,他们可以有效的设计碳综合的建筑。加入其行列,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在这样做,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有很多的污染,你房地产的价格也不被看好。CSADI现在在武汉也加入了达到2030年碳综合的协议。这是净零碳,很多聪明的人会帮你算好这些数据,这些当然是关键,这是在阿姆斯特丹。    

    我们看到北京的这个建筑,有文章说这是中国最绿色的建筑,所以我把这个图片找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这两个建筑,比较一下,哪个建筑你最可能把它评为绿色,你最愿意参与哪个建筑,你最愿意住哪个建筑。对于武汉,碳综合2030年是可以达到的,这是为了人和自然,很多建筑师都提到了这一点,我是在金融行业做了25年的时间,我们是一个非常重视投资,非常重视金钱回报的人,但是我知道,绿色建筑会帮助我们促进经济增长,它能够吸引人才,让人才留在这里而不是逃跑,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世纪,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为了人、地球、利益,对于人他们需要好的环境,我们设计师能够给他们设计很好的环境和空间。但是不要忘记整个地球,当你设计与人为本的时候,我们需要可以实现的就是净零碳,对开发商长远利益来说是可持续的。同时我们要收集大数据,从车、环境中收集的数据,这是一个很好基于云端的数据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基数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的中心。同时它会决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想象这是武汉的一个愿景,所有的这些会引领我们,找到未来设计的标准。这是我之前提到的一个基于云端活的实验室,我们收集了很多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活的实验室,收集了所有右下角的数据,让整个社区受益,同时让整个地球受益。举个例子,渥太华世界上最绿的城市之一,他们有一些净零碳具体的指标,包括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绿色的交通,我想武汉可以效仿的这样的效果。哥本哈根2025年绿色建筑会实现。这是武汉可以采取的做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悉尼,可持续发展悉尼2030年计划,所有的这些城市都在这样做,他们在吸引人才,这些新的一代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这里他们可以靠近自然,他们可以骑自行车去上班,他们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建筑是一个地标式的建筑,它是一个很美的建筑,但是在雾霾之中,我不知道它是否依旧吸引人,还是大家想要逃跑的一个地方。一个美丽的武汉,一个数据,收集到云端,我们不需要一下子实现,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实现,我们到2030年有一个活的平台,能够吸引政府、投资者、人才并且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非常感谢大家这是我演讲最后的一张PPT,我最后喜欢约翰列侬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梦只是一个人的梦,但是一起我做的梦会变成现实感谢大家。

  • 童瑶 04-25 18:13

    17:56 LG电子B2B部门长黄昊建先生

    黄昊建:各位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今天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听到了很多国内国外知名建筑设计师他们对地标建筑的一些想法,同时我也很高兴,我也要感谢北大资源集团邀请我参加此次中北路项目的的活动,我要特别感谢北大资源集团的曾总。  

      

    这个项目将被建为智能、环保的项目,使用最新的科技,它必将成为武汉市有影响力的地标,我们LG电子也非常乐意为武汉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也将继续跟北大资源进行合作,最大限度对这个项目进行增值。    

    请允许我利用此次机会向大家介绍LG电子的各项任务。LG电子是在韩国第一家生产收音机的商家,我们也为客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产品解决和服务方案。客户可能只是认为我们LG只是做电视、电冰箱、手机等等,事实上我们也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我想我下面为大家展示一个视频。    

    LG电子针对企业客户提供许多解决方案,涉及到各个行业,包括绿色建筑、环保、智能城市等等。那么在这些行业呢我们提供着智能及环保的解决方案。我们提供先进的科技,使用清洁能源、自动化设备,建设智能楼宇,我们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智能安全的家庭解决方案,使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绿色、更加安全、更加智能。

    我们和北大资源集团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我们将继续和北大资源进行合作。那我祝愿北大资源集团武汉项目的圆满成功,而且我也相信此项目必将成为武汉和中国的地标建筑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8:02 主持人:感谢黄昊建先生的精彩致辞,期待北大资源与LG携手,在绿色智能领域产生新突破。接下来,有请Re—Imaging  Cities  Foundation共同创始人及总裁、韩国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车政河。


  • 童瑶 04-25 18:13

    17:30 META-工作室创始人王硕演讲

    王硕:大家好!作为一个今天相对比较年轻的建筑师,非常荣幸能够跟各位前辈和老师一起讨论这个地标建筑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持续在想。补充一个背景,我在美国毕业以后,我在美国大都会就是做CCTV项目的团队里面工作了四年,后来我自己创始了我自己的META—工作室。今天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这是我工作的地方,包括北京、纽约、休士顿,还有鹿特丹,包括蓝色的部分是我做过的项目分布的城市。

    META—工作室它的一个不太一样的点,我们是花一半时间精力来做非营利性的城市研究,尤其是有国家基金会支持的国际性研究,并且是在这种基础上做了一个并行的组织。所以我们有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当代的城市和空间其实是人们生活、生产作为一个结果的产出。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要看到他建筑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当代的建筑跟我们传统的村落、村镇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各种资源爆发式的增长,以及人口大量在城市中的增加,我们都知道一个数值,2010年世界的城市总人口超过了50%,也就是说我们原来有一半的人都生活在城市里,那么这个对城市这种集合体本身的承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城市研究项目,在北京二环到五环之间叫“服装产业聚集区”,所爆发出一系列自发生长不受城市控制的,我们叫城市野生生长泛滥的情况。作为城市的建筑,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城市一段时间内的城市空间能够产生更切合它逻辑的反应,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话题。在这种长期的前提之下我们做了一个净化式的模型,城市是一个净化体的逻辑当中参与竞争找到在当代城市中的价值。我们首先要在当代城市产生的逻辑的基础上去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做地标建筑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变得和单纯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一个地标建筑不一样了。

    那么下面放的是我前期在OMA在东南亚做的一个项目,我在OMA工作的时候,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内部讲座,这个讲座的题目是其实真正能够产生标识性的,用通俗一点话讲就是“钱”,如果你把你的资本注入到一个项目里面必将产生一个标识性。正好赶得比较巧,结合程老师的地标建筑的编年史来讲,最早的地标项目是一个非常早的项目,是把很多的精力和资产投入到这个项目里面,就是要有一个比方,你不需要做什么项目,你把这个项目涨一个价,其实不需要做什么项目?其实做项目就是要节省造价,你为了建这个地标建筑就是为了证明你是有钱,所以CCTV项目最后是超预算的。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在现在这个阶段是不是需要这种重资产的项目。地标建筑可能更好的翻译是LANDMARK,是在城市的地方上留下的印记,并不已经成为一个固化的符号。我们做这个计划就是对这个项目讨论的一个回应。这是我们做的泰国的曼谷,这个城市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曼谷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城市生活非常有活力,我们看到各个时期家建的项目非常有特性,非常的当代,作为城市生产的一个结果。在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曼谷有一些具有独特性的项目,在湄公河附近。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从这张图里面,后现代主义是做这个像机器人一样,机器人大厦到金字塔,再到大象的。泰国的标志是大象,所以做了一个象型的建筑。刚才看希尔顿大厦是一个UFO。曼谷这个城市本身有一个很复杂视觉元素叠加在一起的状态。那么我们看到有何种这种非常有意思的自发性的生长,其实会从界面开始延展,延伸到周边的建筑之上。我们觉得这像巴比伦的通天塔,通过人自发的建设而住建的叠加起来的一个状态。于是这就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建筑盘绕而上的概念。

    我们希望在这种阶梯式的建造之上能让当代的城市生活能从这个建设的底部一直盘绕而上。在非常简单的现代建筑之上,把当代城市生活的状态从去符号的方式,没有用大象等方式,用一个城市的尺度引入到这个建筑之上,这是建成以后的照片,这个房子是当时曼谷最高的楼,总共是340米。

    在这个上面形成了很多城市尺度的眺台,跟城市的尺度有一个很好的呼应,顶上是一个曼谷最高尚的露天吧。这个房子试图对城市生活的本身做一个回应。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META—工作室做的一个位于葫芦岛,叫龙湾地区的一个建筑。我们为这个地区带来的是类似于蝙蝠侠对未来展望的项目,把原来的肌理提升到一个非常超前的状态。在这个建筑下面看到沿海旧的渔村的状态。

    这个建筑在一个基地上以一个建筑的姿态,来呈现这个地方所需要呈现的文化状态。这就是这个基地,右上角是葫芦岛,这个基地是龙湾第一个房子,在这个房子建设之前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渔村,虽然对这个基地进行开发,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建造一个全现代化的渔村,来带来的渔乡的发展。

    这个建筑也是非常简单,通过一个非常大的悬挑,把人从路边引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这样能够很好的观看渔湾的场景。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悬挑,使整个海滩跟这个悬挑形成一个隔开的格局。这个房子本身跟原有渔村的关系。

    我下一个想说是在这个里面有一个观念的转换,我们所建的房子,不管是叫超高建筑,还是一个房子也好,它是一个现代的东西,还是一个CONTEMPORAPY的状态,是我们要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还是要改变它的设计。

    城市的生活,人的印记,在收割的时候会回到生活中来。所以我们META—工作室在后面一些项目当中更有意识的考虑这种生活的印记怎么可以和一个建筑作为一个土地上生长出来一个新的工作进行融合。

    这是万科的一个项目,商住综合体里面保留下来的,这是在沈阳里面的项目保留下来的水塔,这个是大跃进时期建厂的一个水塔。我们当时设想能否把这个水塔转换为时间和空间的一个隧道,所以我们没有去碰触这个老的水塔只是在里面加了一些的装置,激活这个水塔的现有的状态。这是改造了以后的现状,我们在沈阳老区,到处是水塔的区域里面加了一些颜色非常对比的彩光的盒子跟旁边建筑的对比。我们知道沈阳人都非常爱自娱自乐,有时候他们会自发有一些演说二人转,周围的小区和工厂的人,我们从景观盒子里面经过,就是从尺度上,无法把它和一个重资产超高层比去,从它对周边人生活的改变来说,它在土地的周围做了一个小小的标记,但是这个标记带来了新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老的水塔,傍晚这些灯亮起来产生跟之前的状态非常不一样的情景,会对周围人的生活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心理上的变化。当然这个项目做完的以后,跟周围的人,包括万科内部之间产生了非常好的反映,所以由万科出资在这个水塔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展览,因为这里面的空间是非常灵活的,可以作为一些展厅、放映厅等的空间。当时是做的一个水塔“今世前身”的展览。这是我们在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示的突破,在今年哈佛JSD在中国建筑的一个展览上进行展览。

    最后我想放的一个项目,其实是我们最近所做的一些项目,我们尝试把建筑蜕化为一个单纯的空间和人的媒介。这是在松花湖的一个度假村,在这个里面可以看到雾凇,非常漂亮的松花湖的场景,我们当时发现一个非常好的景观,我们希望做一些介入,能够让这些人感受到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虽然不需要非常大的方式,但是我们提出来期望,能够为这个房子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标志性,所以我认为它也可以作为一个LANDMARK。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三角形的房子,建好里面可以做一些很好的框选。这个项目做好了以后,这两个人就是王石和丁总,他们上去看,把一个原有基地的状态变成一个有识别性标志物的状态还是非常认可的。包括他和使用者,滑雪的人,包括家人带着小孩在这里参观,它和使用空间以及被使用的状态,我们说我们常常设计的房子不是来被看的,而是被用的。包括跟周围的其他,因为它有雾凇,雾凇在这个房子上也形成了冰凌。这是一个人露台上往下看的照片,这是在2016年新年早晨上他们在这个露天的“森之舞台”上看松花湖的景色。他们由一个建筑变成了一个人的事件。因为这个事件,使松花湖的政府也去到这个景区去参观。我们使这个景区变成了国家4A级的景区。

    最后我总结一下,可能我的想法是地标式建筑这个词,今天我们已经被互联网化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还以很重的方法和资产去把它展开,而且它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展现一种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反而我们是以一种轻轻的状态让它去吸引大地。在我们当代的城市中我们可以拿地标建筑来去做什么?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片子,就是媒体拍的“森之舞台”。


    17:55 主持人:感谢王硕先生的精彩演讲!建筑师们的精彩观点,与北大资源“品质+资源”的新五年战略不谋而合。好的建筑设计作品反哺城市文化,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这是北大资源一直值守的产品理念,也是这次新产品战略中进一步强化的内容。

    新五年战略指导下,北大资源从绿色生态、智慧社区、社该生活等方面提升和加强产品设计与管控。从建筑设计的国际化视野和高端水准上进行比拼,力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选择最优质的解决方案。在专业地产开发之外,整合世界一流合作方,谋求更广阔的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

    今天,我们的优秀合作伙伴,智能家居优质集成系统供应商韩国LG无公司代表也来到了现场。现在,在我们有请LG电子B2B部门长黄昊建俭省为本次论坛致辞,有请。


  • 童瑶 04-25 18:13

    17:05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程世丹先生演讲

    程世丹:下午好!首先我也是非常的感谢北大资源的邀请,能够在昨天参加了中北路四个项目的评选。今天又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进行相关话题的交流,实际上被命题作文,中北路的项目定位在一个摩天地标,从形态高度到文化、绿色和技术高度,我也尽可能关注话题的本身,而不插播个人和任何单位的广告。

    地标这个词代表了一个英文翻译的意思在里面,LANDMARK无,大地上的标识,明显去与其他的物体,是可以用与定位的自然和人造物和人类的空间认知密切相关。在18世纪的绘画中,自然的标志物对航海是非常重要的标识。南非的桌山进入好望角的一个标识。    

    同样的,对于美国早期移民里面,自由女神像是移民者进入到美洲大陆的标志,看到了这个标志物就是移民进入到了美洲大陆。    

    从国外的项目来看,欧洲的圣马可广场,本来作为一个海上瞭望的构筑物,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在路上的标志里面也有非常多的历史经典,意大利、希腊的刊布广场的塔楼。路上在行进中看到这个塔楼,起到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公共空间更具有标识性。   

     

    在全球化时代很多城市都在追逐地标,尤其是中国城市对地标的追逐尤其狂热。地标在一个城市里面是一个人造物,是一个地标建筑的概念。刚才会议开始时前面有一个系列采访,大家说的是一个人造建筑物,很少有人说把东湖作为一个地标。地标的建筑在城市文化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被认为是改善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对提升城市的影响力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时代也意味着第二个问题,吸引旅游和投资,使各个城市地标提升影响力提升政策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对一个地方的城市来说,如果我们城市里面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标,对于地方老百姓来说,无形当中增强他们的地方认同感。实际上第四个是最近这一二十年来,很多城市里面热于新建地标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城市复兴的印记。    

    在国外有一个地标建筑的城市就是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本来是一个衰弱的城市,在十几多年了时间里面经济一跌不振。这个城市请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毕尔巴鄂博物馆,有非常吸引力的空间,吸收了西方的艺术朝圣者来观摩,把这一地方的经济带动了,所以被称之为“毕尔巴鄂效应”,两年之内就收回了建筑的投资。    

    所以在英国为了进行都市复兴曾经了理查德爵士组织了一个团队考察欧洲,最后他考察报告呈现了《走向城市复兴》,认为城市建筑是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及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而一个有设计感的地标建筑可以是城市复兴的引擎。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他们设计了一个千年穹,也是打造了一个英国的地标,不是说任何一个地标可以成功,这个地标并没有从经济上达到它一开始的预期,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欧洲地标也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这是作为一个比较失败的地标。    

    摩天建筑作为城市地标,摩天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相当于是一个展。 

     

    实际上地标一开始是高的比拼,每年都有地标的排行表。在高层摩天楼的发源地是纽约、芝加哥。在1894年到1931年之间美国最高建筑高度被刷新10次,首先是地标建筑师或城市形象的展示,后来成为了一个高度的竞争。    

    这是我们2015年为止世界上最高建筑的前15位。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80年以前,全球80%的超高层建筑在北美地方,现在发现了一个变化,前35%里面在中国,美国只有13%。确实也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财力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支撑我们建造非常宏伟的建筑。    

    那么在高度的比拼里面,有非常多有特色和鲜明的地标,左边这个是全球目前已建成的,最高的迪拜塔。中间也是我们中国非常有名的,刚才嘉宾也引用了这样一个图片,上海陆家嘴三大标志性建筑,有的人把它戏称为“厨房三大神器,开瓶器、注射器和打蛋器”。后边是纽约的世贸一号楼,“9·11”后世界上高层的热度已经会降下来,没有想到追逐摩天大楼的浪潮没有平息下来,好像是一浪高过一浪。本来是美国世界一号楼被炸掉,现在又建起来了。

            

    一开始高层建筑一开始是建筑的地标,后来成为城市的地标。西尔斯大厦现在被另外一个地标所取代。这是大家认知度非常高的巴黎把埃菲尔铁塔,在巴黎的老城区里面只有一栋高层建筑,所以它在巴黎的建筑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在美国的电影里面经济看到就是美国的帝国大厦,曾经一段时间成为世界地标的榜首。这是纽约的金融、世界财富的象征的大楼,在美国很多人心目中成为一个永恒的痛,现在已经消失掉了。    

    中国人也是一样的,在中国的老百姓里面有这样一个说法,北有“大裤衩”,南有“小蛮腰”,这是一种另外的营销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我们对地标的探索,我们已经从纯粹的高度的比拼,那么向着这样一个文化、技术、绿色方向去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前面四个全球的顶级设计事务所,他们的设计方案我都看到,都从武汉的地域文化入手,从武汉的地域文化找到灵感和起点,希望把地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设计当中去我们也看到很多建成的案例当中,特别是现在在世界上另外一个超高层建筑的一个热点,中东的迪拜,或多人都是尝试把阿拉伯的文化和伊斯兰的文化融入到高层建筑当中。    

    这是非常著名的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也是马来西亚马哈力希望建设一个有马来西亚特色的地标,他不仅把马来西亚文化也把伊斯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这应该是在我们工作知名度很高,也是非常特色的中国摩天地标,就是上海的经贸大厦,被认为兼具杭州保苏塔和大雁塔的特点。这是TAIPEI101大厦。另外我们也看到技术现代建筑里面成为一个取胜的因素,或者是为了更高、更强、更快我们摩天大楼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持。我们看到迪拜塔跟我们摩天楼是不一样的,它从楼捆楼捆绑在一起。另外现在的摩天楼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防灾能力,防风、防震、防火甚至是反恐,而且还利用了最先进的采暖、制冷、电气和管道系统。现在的高度到了几百米,电梯也在超越速度,速度达到17.5—20米/秒,现在可能在不断的提高,我们需要一个系统高效的系统。    

    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结构来支撑它实现,这就是CCTV大楼,为了做这样一个悬挑的大楼,在地底下就多花了30多亿。    

    另外我们在高层建筑里面一个很中的因素就是做生态和绿色,刚才我们的专家也介绍了,我们昨天也看到了四个全球顶级公司在做高层设计里面在考虑绿色的问题,节水、节电、节能、节地,能够做到这样一个深入的层面。最早在高层建筑里面把生态适应性的概念融入到这个设计里面就是马来西亚的华裔黄新文设计师,他实现了一些作品和设计方案。很重要一点他采用了被动式的设计方式,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的设计来降低能耗。现在我们不仅把设计作为建筑语言表达到建筑中去,这是米兰建筑大学的一个老师社的“米兰垂直森林”的楼,这个设计方案里面我们看到过,第一次在超高层里面实现绿色高层的实现。    

    所以,未来摩天的地标可能有这四个方面,的确有一个形式的创新,当然也包括了文化包容度和文化的转移,必须以非常创新的模式呈现出来。另外你必须需要一个非常高效的技术系统来进行支撑。然后在这么高层里面,实际上它也是单位级里面能耗非常高的建筑,所以对生态节能要求会越来越高,最后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前面有一些设计师介绍他们设计方案里面,如果在空间和外部环境的塑造,来表达市民对公共活动的关注,所以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谢谢!


    17:30 主持人:感谢程老师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让我们有请META—工作室创始人王硕。他还为我们带来了最新作品“全中国最冷的建筑”,有请!

  • 童瑶 04-25 18:13

    16:46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院副院长肖伟先生演讲

    肖伟:非常感谢北大资源给我提供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嘉宾聆听我的汇报。在介绍以前也简单说一下我们中信院,我们中信院建立于1952年,也是国有最早一批国有建筑院,我们最近在非洲和亚洲大约有30多个工建项目。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地标建筑,比如说新疆的国际会展中心,包括南宁火车站,包括忻城博览中心,包括我们万达开发的威斯汀酒店都是我们院参与和主创的设计。地标建筑我觉得是这样的,肯定是在一个地域里面是一个建筑的主角。第二个跟环境融合在一起,另外跟历史文化是有关系的,同时是引导一种生活方式的建筑设计。

    其中你看这个项目是武汉市民之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项目,说是“为人民服务的建筑”,这个项目我们也是跟国外的事务所合作的。这个项目从鸟瞰图可以看到是两张手握在一起,老百姓跟政府的手握在一起。这个红颜色跟我们楚国,我们湖北喜欢红色有关系的。下面两个建筑都是非洲的项目,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最近十年也有机会参与海外项目的设计,最早我们参加国际会议投标的时候,我们可能往往是配角。上一次我在东京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的时候,中国的建筑师的项目就比较少,日本东京的设计的项目比较有特点。这一次在南非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的时候,我们的中信院的项目有5场,有一些项目都是被当地老百姓点赞的项目。同时我们也获得在国内一些设计方面的荣誉。比如说中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

    我们设计人员有1500多人,另外我们也有像香港、包括英国,相当于雇佣的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

    这个项目就可以看到,还是比较有特点的,是武汉市的光谷网球中心,它被武汉老百姓称为“旋风球场”。这个建筑设计里面有几个特点:一是建筑外表皮,建筑的造型和结构的造型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我们首先看建筑造型里面用钢结构,既是支撑体系也是建筑外表面,另外它也是我们国内最大的网球中心,另外它有很多科技含量,另外也有开启式的网球建筑屋顶。里面的环境也很重要,地标建筑仅仅是建筑外表很好看,那么你跟环境和建筑空间不融合,实际上你的建筑是不完美的。所以可以从室内看到,这个项目是可开启的屋顶,那个是闭合以后的效果。

        还有一个是湖北省图书馆,这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也获得中勘学的设计一等奖。它跟我们对面的沙湖融合在一起,第二个它能够体现湖北的建筑风格,荆楚建筑是比较灵魂,是比较自由,比较浪漫。同时又像黄鹤展翅的形成。这个建筑外表皮虽然是比较庞大的,但是我们设计比较灵动和轻盈。这是室内的效果,可以看到我们建筑在外表设计的时候比较灵动、轻盈,在室内的时候也能够表现我们荆楚建筑比较精致的效果。

        另外还有一个项目就是汉口里,这也是比较有特色的项目,是第十届中国国际园博会的一个项目,当时是一个东路口建筑面积有38000多平米。我们建设这个项目主要是对武汉的印象是什么?武汉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文化和建筑都是中西合璧的。所以我们在入口的地方就有设计一些会所,相当于是从清末到民国风的转换,当时外面让武汉,武汉市百湖之市,水域比较多,另外武汉也是一个码头城市,码头文化很多。另外它还有什么特色呢,它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他的建筑和山墙是非常丰富的。以武汉老地图为肌理,比如说大夹街、花楼街的特色。在这个里面可以看到用当时的青石板路,还有窗斗式的建筑,作为我们的符号。在我们的院落里面,我们把一些山西会馆等等放在我们的建筑里面,让我们时光倒流,感受到老武汉的生活方式。还有原来的生活方式,有竹床的生活方式,包括青石板路。

        我们在研究建筑风格的时候,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有特点的。我们最早你可以看到我们一个是考虑它的风向,夏天的主导风跟我们城市是有关的,特别是像武汉是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如何有效将自然风空间穿插在一起,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降温节能。第一个主要是在东边和南边有一个开口,让自然风直接穿过来。另外通过计算机模拟的计算,太阳的照射角,如果你在比较阴影的地方走路还是比较舒服的。武汉城镇化建设速度是比较快的,我们就用了一些废旧的材料,废砖、门楣等等,同时考虑跟太阳能结合,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放在屋顶上。我们通过微循环的气候营造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另外我们的气候特点跟我们的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另外一个就是园林材料展示馆,也获得武汉市建筑工程一等奖,从这个项目可以看到,是长江文明馆的A馆,中间这块项目是原来的园林材料馆,现在叫长江文明馆的B馆,这个项目是连接长江文明馆跟金山的联系,通过生态的角度考虑,屋顶有很多植化,另外我们要跟湖北的文化联系,有一个金山叠水的项目。这样做完了以后,在室内的时候,冬天的时候不需要用空调,在夏天比室内的温度低三度左右。我们这个项目是利用天斗,我们利用原来的钢结构构造原来的效果,最后的效果也是空间比较有特色。

    所以,在绿色建筑立面,一个是一个是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另外利用天斗和结合,然后通过双层墙面来进行推峰等等。这个项目也参加了亚建协的展览。

    我们也精彩参加国际的交流,武汉正在申报工程设计之都。2012年武汉建筑代表团到了慕尼黑大学进行交流。另外在2011年日本东京大学近一些互动。领用参加了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国际周的活动。在国际合作里面,有几个项目是我们本土比较有特点的东西,为了把这个城市的项目做好,我们主要请普利策奖的两位大师进行合作。

    另外一个项目是绿色科技展示馆。扎哈这个项目在园博园里面能够做成我认为是最有特色的。它项目的外观是一个一片三角形的绿叶静静的躺在我们大地上,跟自然界的山、水、风、光融合在一起。另外它的文静是一个双螺旋的坡道将空间和阳光导入室内,通过雨水收集系统,逐级跌落。另外是攀岩植物的设计非常有设计感。

    另外还有一个是库哈斯的园林艺术中心,实际上库哈斯让人感觉非常的简单,它勘在我们园博园里面的一个集散中心,实际上在一个很简单的空间里面通过宽空间的穿插创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空间,在这个里面可以看到演艺厅,多功能厅,游客服务中心。

    还有就是里伯斯金的一个设计,是一个花园,利用一个塔结构代表了武汉的工业,三个塔代表了武汉的三镇。把花园往上提让人们在空中感受园博园非常有特色。它的设计里面,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空间丰富,变化多端。

    传统不等于中国,现代不等于西方。西方建筑师占领中国高端设计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实施,前城一面的现象在中国的各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民族特色一直在消失,我们迫切的希望探索现代与中国的契合点,寻找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要有文化自觉、自信是建筑创新的前提,也就是我们不仅仅是在说模仿和照抄,我们对自身文化要有自信,我们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让我们的建筑不是说在我们这一代建筑师里面使我们的传统的建筑消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让我们的水平得到提高。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建筑文化必然有其深远价值,学习他们的优势对我们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同样的,中国建筑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和普世性才能被世界所理解、尊重和共享,中国的建筑师只有坚持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不断学习提高,才能在世界建筑领域有重要的影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谢谢大家!  


    17:04 主持人:感谢肖伟先生的精彩演讲!我们还请到了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程世丹先生。程老师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城市年轮说”,他密切关注成长中的城市。欢迎程世丹先生上台演讲!

  • 童瑶 04-25 18:13

    16:32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先生讲话

    祁斌: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来到武汉,跟大家共享一个城市文明、城市设计的盛宴。刚才大家通过四家设计事务所的分享,很清晰看到我们勾勒出现代城市文明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城市的人文复兴》。其实这个主题我想是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当中,我们需要的生活不是一个方面和角度,除了我们需要当代的生活,我们飞速时代所呈现的效率感,同时我们人往哪里放,我们人所需要的生活?什么是城市地标?

    我们常用的地标来自于引航人的活动,包括航海的一些标志物,包括我们看到大自然景观里面形成的一些标志物。    

    实际上我们来研究城市地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谈到的Landmark的标志物,我们当代的文明跟现代文明给我们画下了一个人文的标志。我们探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我们要探讨一个标志性建筑和城市的一个大地景观的一些区别。我们不要忘记在我们建筑之外,还有我们人真正的生活容纳在城市的文明当中。那么我们来浏览一下称之为城市地标的东西,北京故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武汉让我们想到的是黄鹤楼,如果我们再看一下青岛,其实就是一个雕塑,不是很大很宏伟的建筑,就是一个标志,成为一个青岛耳熟能详的标志。广州、台北……当然这种巨量,大体量改变大地地标的城市体量会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包括上海。   

    那么我们回来问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地标,我们想要在我们地球上想要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按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记。首先看一下我们的环境,我昨天从北京过来之前,几天还好,前几天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人文环境。    

    同时,这样一种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尽管我们获得了当代的文明,也获得了现代的效率,但是我们看看美国、纽约、芝加哥、香港、上海、武汉,我们有区别吗?我们能看到我们自身的文化在我们当代的社会当中留下的痕迹吗?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人的生存不是一种物质的堆积,人需要有物质的基础支撑,但是真正把心放下来并不是靠物质,很多时候是一种社会关系和人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筑有时候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载体。它给了不同的人在这个界面里面相互呈现的公共平台。    

    所以我们的地标有高楼大厦,有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有我们的新兴的政治,还有我们的文明。就类似于我们象这样一个城市一样。    

    我今天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在做设计和城市研究所代表的想法,就是我们什么是城市人文,我们到底通过什么样大量的建设,大量的消耗,我们想给这个地球,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其实我觉得我们真正的地标,不仅仅是在于高,不仅仅是在于大,不仅仅是在于国际化,可能是在我们的人文,在我们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我们可做的工作,该做的东西更多。

    有一些细节我不展开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主持人通知只有十分钟时间,我简要把我的观点介绍一下。    

    结合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都在徐州,是一个中等离武汉并不远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我们刚好有三个项目的实践,第一个项目就是美术馆,想到美术馆就是一个高大上,当代艺术的殿堂,当我们看了场地以后,我看了一下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艺术馆可以让老百姓走进入融入他们的生活。我们整个设计除了标准化的展厅,做了一个开放化给普通市民对外交流、开放、活动的一个艺术平台。那么在艺术馆专业化的展厅之外做了一个开放化的外部展厅,这个展厅所属的环境非常好,周围360度都可以看到城市景观,恰恰美术馆不需要这样这个景观。所以把美术馆外观面做了一个公共的展廊。它外部的公共资源是一个广场,我们也保留下来了。我们在外面里面提供了一个内部参观和外部浏览的游线。在这个表皮中可以做一个老百姓外部参与的展览,这是一个展览的展廊。这为一个大的艺术馆里面可以为普通市民提供一个公共参与,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挂到美术馆的一个实践机会。我认为这个实践是形成这个场地特征一个很重要的点。建成以后周围的老百姓很喜欢,最重要一点把他们的生活融入到这个项目中来。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同时期中标的项目。其实是一个音乐厅,这个地长在湖里面,这个地是填湖造出来的。我们建的时候做了一个1:1的模型,看能否建上去。这个场地是一个开放的花,利用场地的高凹形成一个开放的建成效果。这个项目中最大的改变不是建筑本身,最早市里面的计划是盖一个三个大厅的大剧院,通过我们的研究以后我们把一个计划盖三万平米大剧院缩小到一万平米综合性的剧场,但是我们在室外做了一个容纳5000人的公共音乐和生活表演舞台。在晚上的时候,这样一个城市的景观可以共享给老百姓,成为大家生活活动的一个平台。所以这样一个平台其实现在已经成了徐州市民在周围活动,在这里生活,包括城市的一种标志,印在城市标志高铁的广告里面,就是在这个曲线的建筑形态下展现的,虽然它并不高,也并不大,但是在城市容纳市民的生活和它的历史所呈现出来这样一种文化厚重感方面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第三个项目就是离我们项目不愿的公园里面一组公共设施,这个设施可以让人想到,人对环境,对资源的回归,一种体验性的感受。所以在设计当中把人深入到自然环境跟环境的融合,跟环境里面形成对话,把人的行为融入环境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设计理念,这是入口的一个小的游客中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共的观景长廊,这个长廊的位置是在整个游览景观的一边,希望在设计当中做一个类似于环廊,通过这个环能够把人的行为能够巧妙的融入到人的自然行为当中,通过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设计使人在这个长廊里面自然的游走,这个项目是对环境干预度非常低的项目,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让人回到环境中,把我们的主题交给环境,而不是简单的建筑本身。    

    结合这个视频我给大家做一个简要报告的结束,从我们设计和人的关系角度来理解,其实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都在短暂的。我们真正留在这个地球上,不是我们改变了多少的高度和量,我觉得在人的精神层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营造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其实是往往在建筑长久的生活和体检当中更能改变人,更能感动人的要素。所以类似于这样人与自然环境第一干预度,但是高融合度,高参与度这样一种体验。我认为其实是现在在我们人与自然的环境中缺失,但是是我们希望追求的一些建筑和关系。其实这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很小,只有四五百平米,大家的体量都是开放的空间,我们希望让人不经意完成在自然和环境中的游走,可以真正在里面感受一点“心能留下来”的感觉。谢谢大家!  


    16:45 主持人:感谢祁斌先生的精彩演讲!这次,我们也邀请到了中信建筑设计院总院有限公司总院副院长肖伟先生。肖伟先生在荆楚建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自然、人文和现代科技的融合有长期深入的研究。欢迎肖伟先生上台演讲。

  • 童瑶 04-25 18:13

    16:08 EID设计副总监迈克尔·摩根先生讲话

    迈克尔·摩根:各位下午好!我来自EID建筑设计事务所,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的演讲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事务所做的一些项目,在介绍项目中我们会为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哲学。同时,我们也会向大家我们是一家怎样的事务所?EID在上海、香港均设有办公室,我们是一个国际领先的事务所,我们的设计师和员工来自于世界各个国家。大家可以看到左边姜平是我们EID的创始,也是我们的董事,也是首席建筑师。而我是香港分公司的主管,我也是设计总监。

    大家在图上看到的,之后我们会具体一个一个讲到,在这部分我不会花太多时间。这是我们在过去所参与到,或者所负责的一些地标建筑项目。那么我相信今天跟大家介绍的这些项目和今天大家关注的“中北路项目”,也是有一异曲同工之效,也是代表地标的项目。一个经典的地标项目要经典,也要代表城市的文化。 

    这是杭州世贸双子塔项目,这个双子塔有280米高,这个项目正在施工当中。对于杭州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门户,流行的一个地标建筑。对于我们EID来说,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充分说明城市的地标建筑,而这个地标建筑不需要自己任何解释,人们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知道它代表哪座城市。世贸双子楼一个主要的特征,除了有280米高的塔楼,除了“高”这个特征以外,这也是一个商务、生活、娱乐综合体。通过参与世贸双子塔的设计,我们了解到中国了每一个城市,了解到中国每一个城市对建筑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发现我们设计一个地标建筑的时候,不仅要传承历史文化底蕴,又要面向未来,带来功能性,方便性。    

    同时我们还要确保当我们设计以及建造这个双子大楼的时候,能够充分和杭州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不是其他的城市,而是杭州这座城市。那杭州这座城市有什么特别的?这是钱塘江,所以我们从钱塘江的潮涌获得的灵感,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不仅是时尚、美观的,我们希望能够在设计中融入一些诗意。大家经常会到钱塘江去观潮,潮涌波浪的弧度也激起了我们的灵感,不仅能够把当地的因素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同时我们引用这种上升式的螺旋线条可以使设计得到更加功能合理的设计。对于我们来说简单大方设计,再加入功能性和国际性,就是一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设计。在我们这个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也建了许多模型,想一想,我们今天讨论的议题如何为城市设计一个地标建筑?    

    我们的工作室里面我们不断一次又一次推陈出新,尽量想出多的点子,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表达这个城市的底蕴。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项目的绿色程度是非常高的。大家可以具体看看这个世贸双子塔楼的一些图片,当我们设计一个地标建筑的时候,刚才我们提到要想到这个城市,想到这个建筑的功能性,这些不仅仅是我们考虑的全部,之所以我们要建这样的一个地标建筑,建这样一个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因为我们想要为市民创造一个能聚在一起的地方,能够消费、生活、工作的地方。所以设计的另一个考虑点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市民能够愿意去的地方。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这个项目正在施工当中,这是我们的工地图片。因为我今天准备的页数很多,有一些我就跳过不讲了。  

      

    大家看看这个建筑,这是枫树的民航商业楼,以及枫树的商业中心。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西安华侨城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西安的地标建筑。这座地标的典型是什么?就是它有很多零售商场,重点不在写字楼,而是在这个商场的部分。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突出其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的优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两座塔楼都涉及到屋顶的绿化,这也是我们的设计重点。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融入了这个公园设计,当我们建筑一个地标建筑的时候,光把它做高,做大、做得宏伟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为市民创造一个他们愿意来、愿意享受,愿意融入的空间。 

       

    这是重庆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只有150米高。在2016年曾经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香港分会优秀设计奖,它不是那么高,只有150米。但是它有一种存在感,它有一种地标的特征,它独一无二,同时它与整个场馆有一个互动性,很适合重庆。它同时也是尝试者大家都愿意来休闲并且能够爱上的一个地方。我们把重庆的一些特征也带入到其中,一种三维的空间感。我们相信这个设计是一个大胆的、简洁的、同时也是优雅的,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设计。这是我们看到的空间、夜间的照片。    

    对于居住区的项目,其中有一个挑战就是让它怎么样独一无二,让它变得智能,有创新性,有时候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找到一个特别的点,这是一个典型的过程,这个住宅项目我们用了很多的参数,还有太阳能的参数,找到了一些特殊的设计理念,试图找到能够让这个地方特别的一个设计理念,这就是我们的设计过程。这个住宅项目我们创造了一系列的平台,这让工作空间和私人空间可以互动起来,同时其方向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到整个地区的优势,创造一个更加绿色的、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尽量的运用自然的元素。   

     

    我们的下层的建筑,如刚才图片所示。这是我们之前的一些相关项目的经验,尤其是超高建筑的。    

    下面武昌中北路项目,我们的愿景是能够把这些基本的原则,我们基本的理念和过程都能够融入到这个项目中来,我们的设计理念来自于自然流。


    16:30 主持人:感谢迈克尔·摩根先生的精彩演讲,感谢四大全球指明建筑事务所设计师代表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呈现,感谢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为武汉点亮新了城市坐标,奉上更具时代特征的地标建筑。让在此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四位建筑精英!

    快速的城市化进城,让建筑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了长期对建筑的思考探索之后,对建筑设计的解读已远超出建筑形态或技术等专业范畴,来看待建筑与城市、建筑与人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次论坛,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四位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位我们分享建筑的艺术、建筑与城市、建筑与人之间的专业解读。首先,我们有请到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先生。

    祁斌先生对建筑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就是可用、可赏、可品。2017年,他又会为我们分享哪些新的观点?欢迎祁斌先生上台演讲。


  • 童瑶 04-25 18:13

    15:45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国际项目群副群长清水里司先生讲述对武汉国际项目的理解

    清水里司:今天,我能够两来参加我们此次的论坛,我要表示感谢。我是第三位演讲人,我要说的是关于高层建筑,他所需要的三个要素。既然我是第三位,那么我想我可能也应该需要承担起我所需要说到的话题,我想要讲到的就是新的坐标的一些话题。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怎么样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或者说从市民的使用的角度来看怎么样才能够更好的设计我们的高层建筑,这是我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的。

    为此,我想跟大家说一下,在东京我们日本设计事务所所设计的四个建筑。

    首先,第一个是现在在东京最高的虎之门大厦。我们日本设计公司是与1967年,当时东京还没有一栋高层建筑的时候,我们是最初设计了第一座高层大厦。

        

    那么日本设计公司,我们不仅是建设高层的大楼,我们还搞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并且我们还会开发一些绿色的设计。我们的做法就是“一站式服务”。这些是我们公司的特点,所以我们公司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到城市建设都是我们的业务范围。    

    我想大家印象中也许还记得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吧,当时日本馆的设计就是由日本政府所主导的,那么由日本设计公司设计的对环境特别友好的一个设计。对我们来说我们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里面都有我们的业务。我本人天津从事了泰达广场的设计,参与了宁波的绿地中心的设计,同时参与了武汉群星城的设计。

    因为他的容积率是1000%,又是55层楼,所以我们在底部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花园。我们设计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和旁边另一栋高楼相比,旁边的高楼底部空间跟三井的底部空间比较一样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超高层大楼有55层高,所以在底部空间还需要这样一个空间,那么在办公楼里面工作的人员中午可以在这里吃饭,也可以参加一些活动,这是我们创建出来的一个空间。 

    第二,是关于历史的话题。东京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城市建设,所以它也有很多的历史,那么我们必须要尊重、珍惜这些历史,所以我们必须要很好的保存我们城市的个性,通过这样的做法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城市建设会变得更好。这是日本桥地区,也就是离东京车站徒步五六分钟的范围。因为是商业地区,大约10到20年前,这里主要都是一些低层的商业建筑。那么在这里我们建造了四栋超高层大楼。在这个地区,1901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左下角的建筑建成,为了更好的保留这样的景观,又可以做出容积率1000%的建筑,我们最终是选用了这样的方案。这是东京都政府跟我们之间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之后得出的方案。比如说我们可以损坏这些历史建筑,并且也可以保留这些历史建筑,并且进一步提升了的容积率。所以我们的日本都市设计小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东京政府做了多次的交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本桥地区不仅保留了很好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重新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地区。那么现在这个大楼的反面部分我们还在建造三栋大楼,这三栋大楼是我们同时开发的项目。这三栋大楼是被道路所分割的,可是他们其实是也有连接的。比如说地下部分有地铁,停车场部分,其实这个四栋大楼的停车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通过这样的做法,我们把整个地区,我们还提到的三个大楼共用一个能源大楼。通过这样一些设计和提议,我们做到了既保留了历史景观,也建成了全新的建筑。这就是日本桥地区的个性和它的最大的特点。我想大家通过这些图能够看得出来。    

    第三,复合化。关于复合化,比如说我们要谈话虎之门大厦,虎之门大厦是在黄居(音)隔壁的一个地区,这里的话原则上有两个大的特点,首先因为我们这栋大楼里面有很多用途,有酒店、公寓、办公楼、还有商业用处。痛东京地铁有一个环状2号线,这个环状2号线直接通过这个大楼底部,这个2号线是东京政府主张的一个项目,所以在建造的时候土地购买花布了很多钱,也花费了很长时间。我们最终认为很长的时间要把这个大楼和建筑和地铁复合化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环状2号线通过这个大楼的地下,这是地下一楼的平面,比如说红色点状面就是我们超高层大楼的构造,在他的项目就是通过环状2号线的地铁。在环线2号线上面我们建设了一些公园,这是我们低层部分的设计,从这个楼梯往上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公园。    

    第四,想要说的就是网络。我们反复强调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只是说某一个单独的建设,我们是要说的高层大楼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比如品川是离机场最近的山手线。在1998年我们提出设计三栋大楼,这个大楼出来就是品川线,通过品川线走廊出来可以看到我们大楼的现状。最后我们三栋大楼在建成之后,大约我们周边形成了五个空间地区,那么从品川车站出来控制空中走廊全部可以走到我们的大楼。地下部分全部建成了地下车道,所有的区域停车场之间都有通道相连。此外我们创造出来的空间就是这个中间这部分,我们称之为叫中央公园。在我们这个超高层建筑的周边建造了这些公园,通过这样的做法我们可以在城市里面增加绿地的面积。    

    至今为止我们讲的是东京四个项目的内容。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在中国的一些业务相关内容。    

    这是天津的泰达广场,这是有四栋高层建筑,中间有一个中央公园,下面有一个能源中心,在停车场和地下的部分全部进行了一体化的设计。    

    接下来是现在正在建设中的宁波的绿地中心,这个大楼有240米高,那么这里总共要建5栋高层,分为四个区域。地下全部是一体化的设计。到地上三层为止,在图纸查设部分,这些部分到地上三层部分全部都是打通的。我们的做法是在东京培养积累的能够更好的运用到中国的建筑体系当中去,希望能够从城市总体角度提供我们的建筑的设计。    

    此次关于方正国际金融中心的项目概念设计,是要建两栋高楼,这应该是在武昌地区地标性的建筑了吧!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考虑不仅仅是我们的建造范围内,我们要靠零的是中北路,东湖等等,这一些周边的地区,我们是希望能够把周边地区的要素也考虑进来进行设计。我们的感觉就像是一只大鸟展开翅膀把周边的东西都涵盖进来,这就是我们的理念。大家可以看到是设计的建筑,把中北路的地区的范围都可以涵盖在内。此外我们开发的项目,比如说里面有公寓式酒店,有办公楼,有商业地区,有服务型公寓,这些都是复合在内的。此外我们还有屋顶花园、玻璃屋顶,我们还有很多的要素,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复合化的设计能够对当地的城市提供出我们的贡献。    

    这是在我们玻璃屋顶下面的设计,这里有楼梯式的花园,也有商业的设施。这些部分都是开放的,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的把这个地方变成武昌地区的文化代表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搞活动,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也可以放一些艺术品。当然你在这样的场地你是可以做很多的工作,你可以把这里作为一个城市的中心来考虑。此外在第一层部分是这样一个构造,这个建筑处在两个地铁站中间的区域,可以很好的让从地铁出来的人流进入到大楼。    

    最后我们方正国际金融中心的项目,有广场、有复合化的内容,有网络的连接,它能够包括好整个武昌地区,能够使这个地区更有活力,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可以成为我们新的坐标,成为我们新的视野,这是我们的愿望,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16:07 主持人:感谢清水里司先生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要为我们进行展示的EID设计公司。EID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为城市建设提供兼具智慧与创意的设计方案,打造了众多优秀的地标建筑。设计团队在过去十年曾多次获得AIA年度优秀设计大奖、国际最佳综合体与办公建筑等重要奖项。他们的建筑代表作是杭州世贸智慧之门。本次EID从多年地标建筑的经验看武汉地标成长,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项目沙盘,请大家在此聚焦中心舞台!有请EID设计副总监迈克尔·摩根先生,以英国皇家建筑师的视野,解读武汉新名片的设计思路和城市意义。有请!

  • 童瑶 04-25 18:13

    15:20 Gensler副总裁、设计总监Hasan A. Syed先生讲话

    Hasan A. Syed:非常感谢,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是我们的经验,在过去的五到十年,中国以及全球各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是非常很重要的指标。对于任何的建筑设计都是如此,不管是在中国、欧洲,还是在亚洲。我认为我们想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今天我在这里为大家强调的依然是可持续发展。也是关注和贯穿于我们整个设计方案的一个重心。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几个关键词,我们如何看待一个城市,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让这个城市增长,让这个城市的商业不断发展,融合于我们的生活模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我想强调的可持续规划有四个方面。首先我们把社区看作一个生态体系,那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平衡、和谐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不同的工种融合在一起合作,我们的工作、娱乐、生活如何和谐共处。    

    第二个关键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室内、室内关系的处理。以及可接触性,方便性,地理、交通,以减少不同的不便,减少资源的浪费。    

    第三个关键词现代化,同时要保护我们的历史遗产。在中国的十五年,二十年我们看到了一个发展的趋势,就是我们常常完全拆除旧建筑,然后建新建筑,我们不认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我们现在想要改变。把历史的一部分保护下来,把文化的一部分保护下来,我们要保持这样的活力,保持这样的记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的,找到一个适合当地居民的,并且扎根于民众的建筑。    

    第四个,科技创新,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我们新的一代越来越依赖科技产品的使用,我们如何把人连接起来,我们如何促进创新,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靠零我们的建筑。未来仍然是创新、互动的,融合的,所以我们不会因此失去联系。    

    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所做得项目。第一个项目保护我们历史遗产的项目,这是在上海,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来进行设计的。很重要的我们的客户常常问我们“这样的一个城市——上海其市区如何保留老上海的记忆,并且如何融入到现代上海的生活中去”。我们谈到了很多中国典型的城市化的进程,把所有的旧建筑都拆掉,但它不仅消除了空间,消除了建筑,消除了历史,还消除了人们宝贵的记忆。所以我们想做的是有一种新的方式,保留传统,但是也创造新的想法,当我说到的保留传统,我并不是说把所有的东西都留下,首先我们了解这个城市的精神和精髓所在,了解其文化和历史的元素。然后把这一些铭记于心中,不断探索可行的方式,我们不想要创造一种完全无法融合新的建筑,我们希望新旧融合。我们想要看到其活力在哪里,想要了解对比在哪里,想要如何翻新城市又保留历史? 

        

    对于传统空间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了解其活力、其记忆。所以我们做的就是看我们的传统空间,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了解其模式、建筑的大小、这些巷子怎么样更好的利用这些空间,把它进行装修和改造,保留原有的一些历史记忆,把它转化为符合新的现代化的“新建筑”。

    这就是我们想要创造的一种理念,这个安康苑社区的改造项目,保留了旧也创造了新,我们不想创造任何全新与旧的无连接的东西,我们希望是一种自然的衔接。所以,我们把新旧融合。当我说到传统区域,我们也需要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新?什么是旧?什么是有价值的?如果看到上海他们很喜欢他们的小巷子,这样的一种当地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把他们这些东西都利用起来,让居住在那里的人感觉到他们属于那里。    

    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我们所做的研究叫做空间,一个广场应该是什么样?一个公园应该是什么样?一个庭院是什么样?我们如何用一种新的方式创造一种其崭新的亮点。    

    我会简单介绍一下另一个项目,也是在上海,我们保护了旧的建筑,我们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已经到了这个项目的第三个阶段。苏州河我认为在上海历史文化以及商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旧的交通中心,我们怎么样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    

    这是第三个阶段的成果,很多的项目都得到了改造,我们装修了以前老的房子,并且也有一些新的建筑,同时重要的一种配比是很重要的,不仅是一个建筑的设计而是关于这个关注和周围街区的配比,这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的地方,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这个社区是可持续的,社交性的,并且呢能够促进经济繁荣的一个氛围。    

    三个阶段我们都可以在这幅图中都看到了。第二个阶段是有一个很大广告公司的总部,第三阶段、第四阶段都可以看到,第三阶段正在建设之中。这给我们展示不同了阶段,我们是如何做的,如何把这三个阶段联系在一起,和整个场地联系在一起。

     

    这个图片我想展示的是关于其环保性能这个方面,我们之前谈到了文化,谈到了社会的功能,现在呢是技术的层面。那么这个建筑是在外滩,其设计是一个商业用楼,我们考虑到了整个建筑作为写字楼的功能,这些图片我们看到,实际上它具体的是这个建筑中的百叶窗,这个百叶窗起到了节能的作用,而且不会影响人们的视线,是由黄埔江的波浪的灵感我们试图想要设计一种安全、舒适的体检。我们可以从这些图片看到,任何一种角度看,人的视线都不会被阻挡,这些百叶窗的结构可以让整个建筑非常的节能和环保,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花了很多的时间,最近这个项目才完成,同时得到了LED的金级认证。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楼宇的平面,为什么一边大一边小,因为我们要保证最佳的视线,第二个要保证这个建筑最充足的自然光线,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区域,我们实际上这个建筑的外型它是来源于黄埔江波浪的灵感。这是最后我想设计的一个项目,是我们在中国非常大的一个地标性项目,我想大家都了解,那就是上海中心。上海中心不仅是一个超高的建筑,我可以比喻它是天与地的连接。这样一个连接状,我们常常说螺旋是宇宙的源头,我们的灵感来自于此。这种设计好像是连接天与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寓意着发展的无限性。

      

    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项目,我们都认为他们要有一种连接性,肯定我们要考验可持续发展、环保等方面。从形状来说,每一次设计,设计的灵感都来源于当地的地理位置,来自于当地不同的特征。比如说我们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黄埔江,这是我们的一些样图,我们可以看到黄埔江的流向是我们设计的一个重要灵感,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建筑的形状,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三角形在下部,还有旁边的这个建筑,它的形状却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是希望和旁边的建筑有一种美感上的对比。这三个建筑物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大高建筑群之一,我们希望能够象征中国过去灿烂的文化、灿烂的历史。并且能够突显出中国今天的位置,是一个非常现代的,不断发展的国家。上海中心用这样一种无限性,无限的形象的螺旋的运动感,可以很好的代表上海,能够代表中国。

    这是25年前的三座大厦的规划,我觉得很好的践行当时政府对上海的定位和发展。对我们的设计师来说要创造这样一种形象,我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和逻辑,为什么要创造这种形状,这种形状有一种深层次的逻辑和意义,而不是一种看法。所以我们看到创造这种形状的意义在哪里?所以我们看了一下上海中心的形状,并且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做成螺旋形状,并且有一定的角度,我们对整个建筑做测试的时候发现了其螺旋的形状实际上是减少了风荷载,这是一个最佳的旋转度,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怎么运转,了解他们怎么样的性能?并且它还减少了我们材料的成本,减少了整个建筑的成本,同时还将整个建筑变得非常的明亮。所以最后我们减少了24%的风荷载,并且减少了5800万美元的材料成本。如果你去上海,大家可能都会注意到这个建筑物,并且注意到这样一个突出的几何螺旋转有一个深V切口,我们是专门设计了这个深V切口,可以很好的控制风的流向,并且降低风速周围的风力。所以文化、传统不仅是可持续发展,也是关于科技、文化、社区应该在建筑中都有体现。上海中心对整个社区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融合,上海人喜欢他们这样子户外的活动,喜欢他们这种老街老巷。这样的房子对于上海来说是非常原生的形态,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把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纵向的,有很多建筑都是横向设计的,但我更希望我们所设计的是纵向的。并且包容了所有横向社区的一些关键的精髓。所以这个建筑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方位都有其空中的大堂,它就像一个“空中花园”,就像你自己的一个花园,你自己的一个门堂一样,你随时可以去,这是你自己的空间,这是你自己的花园,这就是这个设计独一无二的地方。我们融合了上海文化的精髓,把它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之中。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它有两层皮肤,这就是我们的透明的双层幕墙,在某一个方位都有我们的空中花园,都有相应的社区活动的设施。你不需要从600米到一楼才能够享受这样的空中花园,你不需要出这个建筑去享受空间花园,每一个部分都有这样的设计。对于任何社区的大项目来说,我们都需要有和交通很好的连接,上海中心也是一样,让它更加的可持续。我们这里和地铁相连,有了其他的功能包括了多功能厅,包括了零售中心,能够为我们的社区服务。所以我们一共有21个空间花园,这就像楼中之楼一样,在楼中有一个花园,在楼上有一个客厅,不断为我们创造一种“空中花园”的概念。    

    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对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上端的时候有风塔。很重要一点就是节约我们的资源,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保证它在经济上是可实施的,我们的风塔可以创造整个建筑1%的电力,并且可以提供所有建筑光照用电,这一点也让上海的中心成为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建筑之一。    

    我们回顾了上海的历史,展望了未来。这就是我们建筑所要做的,这是一种衔接,不是一步式的跳跃,而是自然的衔接。自然的衔接是我们所要做的,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建筑,我们的社区都需要这样,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谢谢大家!

    15:44  主持人:感谢Hasan A. Syed先生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要为我们进行展示的是株式会社日本设计。株式会社日本设计,是一家强调建筑个性、多样化的设计集团,他们运用丰富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敏锐的感官解决现代建筑所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早在1968年,就打造了日本第一座超高层建筑。2008年,为了更好地引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建设.成立了环境创造管理中心。他们的建筑代表作是虎之门新城 。本次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将从东方文化的视角展示建筑设计理念,请大家聚焦中心舞台,欣赏项目沙盘。有请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国际项目群副群长清水里司先生讲述对武汉国际项目的理解,有请!

  • 童瑶 04-25 18:13

    15:00 Aedas主席及创始人纪达夫先生带来武汉地标建筑的国际化解读

    纪达夫:我非常高兴跟大家合作,来参加这个合作,那么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我想请在座的各位,你知道这上面的一些素描代表的哪些城市吗?这些绘图他们所代表的是什么呢?他们代表了一些城市的地标,我认为地标建筑只要能够被人们记住就是成功的,我相信大家能够见证伦敦、北京、上海、香港的地标建筑,这都是非常成功的地标建筑,这里还有两座大家都知道,这是新加坡和悉尼的地标建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地标他们代表着什么呢,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当人们看到一个地标建筑的时候,地标背后代表的是他所在的城市,他所在城市的文化。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是看到巴黎的文化,是巴黎在上世纪的文化和繁华,但是也整体表现了巴黎这个城市。同样,上海的东方明珠也可以展示上海的发展。    

    看看广州的电视塔,看到这座广州塔我们就可以想到广州,而这座地标也只能属于广东这座城市。同样我们看到了各个城市他们所独特的地标建筑。下面之后我具体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Aedas参与的地标项目。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我们要赋予它价值和内涵。所以当我们要建筑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我们要了解他所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能为这个城市带来什么,这个城市的文化重点和重心在哪里?    

    大家现在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重庆解放碑、新华书店、时尚文化城。这是一个书店文化项目,看到这里大家要想重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重庆是一个山城。我们在这个书店的设计中融入了山城阶梯的设计方案,现在看看这个书店的选址,他在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段,里面有很多商务和购物中心。    

    再看看我们对城市这座城市的印象,重庆是一个生活节奏快,生活紧凑的城市。我们在这里设计的时候,我们想把书和城结合在一起,大家看到这个书翻开缓缓的样式。所以大家只要对这个城市和建筑有了解就可以快速画出他的轮廓。    

    这是广州建的富丽中心,广州是一个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我们如何把广州的特征融合到这套现在设计当中呢?所以我们画了一个设计图,勇于了一个玉琮的形态。这是珠海新城,那么可以珠海、中山、香港的地理位置,我们现在把这四个地方认为是中国发展先驱的一个“四小龙”。大家看到这个图片上,看到了非常繁华,各处都是川流不息,飞速发展,同时这个轮廓也是非常简单就可以画出来的,能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再来看看义乌市的商业中心,义乌市就是一个商业城市,看到我们选位上,这个商务中心正好在这个老城区的城墙上。义乌这个城市还有一个特点,他们有一段非常著名而古老的阶梯,我们就把这个阶梯融入到了设计当中。这个建筑的设计概念我们选择了中文字“川”,我们意识到这个城市川流不息,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发展。通过这个台阶设计,大家就可以在这个商业文化综合体项目中自由穿行。    

    同样,这个建筑的轮廓也是非常经典。看看这个图,这个图跟刚才介绍的有一些不一样了,这是大连的建筑,大连的恒隆广场,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是象征了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大连这个城市,是一个滨海城市,肯定跟海洋、水元素有关系的,我相信大家也猜到的就是“太极双鱼图”,大家看到这个一个非常别致两个图环绕在一起。    

    大家看一下武汉的地标建筑,我们如何让这个建筑的外观流动,我们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的如意结,大家好好看这个图是不是看到的如意结,这个设计具有冲击力,也是非常经典,非常永恒的。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今天要谈的项目。这个选址非常有趣,选择武汉三镇的武昌镇,这个地方有太多的人文景观,数都数不尽,说都说不完,这些地标建筑每一个都很经典,每一个都有它的历史,当然我们不想抄袭这些,对我们来说是要建一个新的结构,跟这些永恒的地标有一个新的节点,我们来自三个,一个是楚舞,还有一个是文物,还有一个是汉剧。最后我们也受到了汉剧的影响,关于这个选址我就不具体多说,这是在中南、中被商务区,在交通主动脉上选址优异。在这周边地方有很多商务区,商务圈,所以这个地区选址是非常优越的,而且旁边是有沙湖和东湖的风景区。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地铁,公路系统也是四通五达。事实上离这个地铁前后有两站地铁站分别500米之内。我们在这里选址有一个原因是可以无遮挡的看到沙湖的美景。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东湖的美景,我们在选址和建模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如何实现最大的景观视角,周边有一些居住区,我们希望跟北塔跟南塔视线不受这个居住区影响。大家可以看这个南塔,南塔是100米,还是150米,如果我们建100米,这个南塔的宽度就比较长,这个体量就比较大。  但是我们经过具体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如果把南塔从100米提高到150米,这两个塔楼在高度上更加和谐,整体也更加平衡。所以这是我们的总平面图。    

    我们在这个中北路面是安排的零售部门,在北塔、南塔之间是办公,在那他安排的是居住。大家看看我们这个首层的平面图,首先有一个办公进驻区域,办公大堂。在整个第一层主要就是一些零售区域,大家从中北路的路面就可以看到我们第一层的各个商店,这样有利于吸引客户。再看看第二层的平面图,各个空间单位之间的这个连接通道是非常宽广的,空间非常大让大家充分享受办公和娱乐。我们还把版块设计成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这是为了便于多样性的使用,你如果想把这个当成办公室用,可以,当成办公厅用也可以。    

    大家看看这个北塔楼的平面,这个办公平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使用的结构是非常简洁,非常明了,我们确保在外面有一层玻璃幕墙。这样又能保证很高的一个得房率。再看看这个南塔的公寓楼平面,同样有电梯,外圈是不同大小的公寓房间,刚才我们谈到了我们有三个设计的灵感,第一个是升龙的形象,升龙代表了大气、生气、气势磅礴。我们使用这种曲线的弧形的线条,好像升龙飞天的形态,这样子把南北两塔联合起来。大家看到顶部是一个露天展台。并且安装了直达的电梯,而南北塔之间的商业裙房有一个曲线的屋顶结构,我们还设计建立一个空间的观景平台,这样武汉市民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个结构来观赏武汉的美景。    

    第二个设计灵感是楚舞,非常的柔美,感到到水的流动性。看起来很复杂,只是建筑边缘有一个曲线,建筑的顶部有一个菱角,我们就引入了刚柔相济的形象。同时南北两塔通过中间的屋顶和商业联房设计在一起。    

    最后一个是玉符,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设计,这个设计关键就相当于北塔和南塔的顶端,相当于是一个灯塔,照亮了整个武汉的设计。大家看到我们的设计方案,升龙形象,楚舞形象,玉符形象。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方案,我自己有中意的,但是我现在不说。非常感谢!


    15:18 主持人:感谢纪达夫先生的精彩讲解,从迪拜到武汉,Aedas用用建筑理念将武汉新地标推向了世界。接下来,为我们进行展示的是Gensler设计公司。Gensler是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规划与咨询公司,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卓越的创作水平,从迪拜金融中心到上海中心,其作品遍及世界。他们的建筑代表作是上海中心。本次Gensler为武汉带来颇具设计感的地标建筑,请大家聚焦中心舞台,欣赏项目沙盘。有请Gensler副总裁、设计总监Hasan  A.Syed先生,跟我们讲述他们在武汉国际化和新地标方面的灵感与火花,有请!

  • 童瑶 04-25 18:13

    14:57 主持人总结胡晓芳讲话并介绍下一环节  

    主持人:感谢胡总的精彩演讲!北大资源的新产品战略,在“品质+资源”的新五年战略之上,把产品作为2017年的核心关键词,升级和诞生了“丛林计划”的品牌战略,在多样、共生、可持续的角度,为产品增加更多想象力。用心为城市和消费者打造高品质、世界级的产品。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多元、有趣、开放的北大资源!

    新年伊始,立足武汉,北大资源以武汉中北路项目践行新产品战略,邀请Aedas、Gensler、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和EID四大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主刀项目设计,从建筑设计的多个角度,角逐武汉新名片。接下来的环节,我们将有请四大建筑事务所设计师代表,对地标建筑的趋势发表各自的见解,并为我们展示精彩的项目设计。让我们一起期待和见证武汉新名片的诞生!

    首先,要为我们进行展示的是Aedas建筑集团。Aedas是全球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他们高度尊重不同文化和群体的社会与环境性差异,针对每一个项目,都会充分理解当地的社会与文化特质,他们的建筑代表作是阿联酋迪拜商业湾。本次Aedas倾力打造武汉地标,让我们聚焦中心舞台,欣赏项目沙盘的建筑艺术。有请Aedas主席及创始人纪达夫先生为我们带来武汉地标建筑的国际化解读。有请!



  • 童瑶 04-25 18:13

    14:30  北大资源品牌管理部总经理胡晓芳女士致辞

    胡晓芳: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今天跟诸位一起面对面就北大资源2017年新产品战略做一次沟通,我想在这里先对2016年做一个简短的回顾,2016年在我心目中有两个关键词非常重要,第一个是增长,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现了12.8万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到了2016年达到了历史新高15万亿平方米,达到了一个新高的增长,除了中国的互联网增长,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这么高速的增长。

    第二个关键词是分化。在这一年里无论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分化,还是大、中、小型企业的分化,抑或是不同企业战略的分化都呈现一个多元的状态,我想用一个词来概括2016年就是“万物生长”。但是在这个万物省长的季节我们觉得有一个关键词是始终不变的,那它就是产品。今天在这里我们想跟各位来谈的主题就是关于产品新生态,就是北大资源2017年产品总体战略。我想打造一个传世的企业,在这个企业里面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十足的信息和激情开展权势的产品。2017年北大资源也在这方面坚守,也希望做出最为优质的产品。大家知道在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上需要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是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行为。所以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战略,这不是我们一时兴起,也是要持续战略的一个事情。

    2015年对北大资源来讲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北大资源制订了新四年战略,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我们实现了业绩增长2倍,年销售额190亿,成为全球房地产的80强。我们在传统海耶开展了多元的整合,我们在产业园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荣获了“中国产业园区创新运营商”,对于北大资源来讲,今天选择武汉做这样一个发布,也不是一个偶然,武汉这个城市在新的一年里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亮点,在2016年武汉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内部第一批获批。武汉政府也是打造、中北、中南两大金融商业区,我们刚刚启动的中北路项目,就正好是位于金融商务区的非常绝佳的位置。对于北大资源来讲,还不仅如此,武汉还作为在五大区域布局里面总重要的城市之一。五大区域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和西南,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第一重镇,也是集团战略非常重视要长期深耕发展的城市。武汉中北路项目确定了以后,形成了多元的业态综合布局。行业在变,创新不变。我们对于产品创新的思考,从来都没有停止,在北大资源思考里面,产品的价值理念有一些关键词,首先是产品和品质。这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北大资源长期不遗余力,开拓创新的基石。其次是产业和资源,北大资源作为北大的校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认为必须新的时候把传统的业务,寻找更多的增长极扩大版块,使它有更长远的升级。再就是体验和分享,我们立足要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加的体验,我们也期待跟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来分享成长、进步和成功的光荣。

    在北大资源发表的五年战略里面,我们以聘职位核心,包括产品的品质也包括服务的品质。资源包括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包括资源的创新能力。资源的能力我们一方面积极整合北大、方正的资源,一方面以开放的姿态整合市场优质的资源。同时我们注重资源创新能力,去吸引不同资源能力,以及提升项目综合打造能力。

    基于我们对产品的这些思考,我们认为未来北大资源的产品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特征,首先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产品,多样是符合北大资源既有的特质和优势资源的特点,也是未来城市和人民所呼唤的,只有多样化的产品才可以参加多姿多彩的生活。

    再就是就是共生,要有匠心精神。第三个关键词是可持续,光有优秀的产品还不够,需要长久的焕发生命力,要加以运营提升服务,让它能够长期焕发产品的吸引力。

    基于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关联到一个系统,那就是丛林,丛林是非常丰富的,里面的生物多样性非常多,他们能够共生,能够焕发蓬勃的生机,同时在丛林里面有一种运行机制能够保证蓬勃的状态,跟我们的北大资源有相同性。所以2017年北大资源产品战略是“丛林计划”,大家看到丛林第一个字母,刚好是city的首字母。林的首字母是L,刚好是英文单词life,所以我们在丛林里面构建一个多元的产品生态,然后在这个大的构造之下包含两个子系统就是魅力+城市系统,以及life+活力社区。

    CITY+魅力城市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资源基石,有机规划,专业运营。在一个魅力城市评比中,巴黎连续三年位居榜首,巴黎不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也不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但是他以文化丰富性,以及生活多姿多样的感受溶的了魅力城市的称号。北大资源也想创造丰富、多元的魅力城市。

    在这个魅力城市里面,首先需要的是资源基石,资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创作,北大资源有北大和方正的积累,所以有一个巨大的保障。我们最大的资源是科技、健康、教育、文创和商业。首先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科技基石,这里头我们包含几大要素,产业研究方面,我们有专业的产业研究院,为我们提供理论的基石。在研究建设方面,北大园区有9个,正在建设有4个,同时在美国硅谷有一个海外园区。从创新模式来看,北大资源在北大科技园专业产业园区形成了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模式,同时在运营方面我们也能够提供多元的、完善的后期管理和运营。在我们的运营中我们还会有很多丰富的,跟创业相关的活动, 这些活动至今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个资源基石是健康。首先是要依托北大和方正的医疗机构,北大医学部是我们首要依托的一个专业和人才的智库,大家都知道,北大医学部下辖10假附属医院,11位院士等,为我们深耕医疗领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持。由方正集团投资的北大国际医院也是亚洲第一大单体医院,在这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水平在国内都是一流的,这是我们在整个专业体系和人才体系的一大支撑。

    我们引入了很多医疗机构建筑。在产业里面有一个完善的布局,一方面以整个大集团内部的医疗资源为依托,另外我们会进行社区了保障和养老,多元大健康服务。

    第三个资源基石是教育。我们有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等都涵盖的,我们在北大资源的项目引入了北大附小和北大附中,以及北大幼教中心,为项目提供非常可靠的教育的保障。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全套教育的理念和素材都是从北大的体系引进的,也是国际上非常前沿和优秀的。

    再有一个资源基石就是文创,我们现在在致力于做文创园区的创造和开发,北大的文创是我们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文化产业方面我们跟北京是的玻璃集团(音)做了一个合作,会打造一个以玻璃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林

    最后一块基石就是商业,在商业里面我们有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

  • 童瑶 04-25 18:13

    14:15 北大资源集团武汉地产有限公司总裁姜晓平先生讲话

    姜晓平:大家好!感谢莅临参加“新武汉 新坐标 新视野”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新产品战略发布会。我谨代表北大资源集团武汉公司,为各位对我们新年新航程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这里,我很想说说我的“武汉情结”。热干面、樱花、武大……我的内心一直对这座城市充满了虔诚的信仰,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一条浩瀚长江将武汉分割三地,武昌矗立着历史久远的黄鹤楼;江汉路上有一条颇具民国风的步行街,各式商品琳琅满目……武汉的很多知名地标,都是众多游客齐聚之地。 这个城市一直在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有我们北大资源的一份力量。想要让武汉这座城市更富于情怀,就必须显示出自己的实力。这些年来,北大资源在武汉的发展,同样是不断提速的,我们已经从单纯的项目建设,跃升到追求环境质量、注重人文建设,打造产品品质上来,更加强调与城市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宜居、生态、文化等指标。 

    2016年,北大资源制定了新五年发展战略,确立以“品质+资源”双驱动发展方向,以匠心品质地产为本,以“区域聚焦、城市深耕、资源整合”为战略先导,将科技、健康、教育、文创四大领域作为今后的重点方向,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资源地产”发展路径。这一年,北大资源“品质+资源”在武汉实效显著,北大资源楼盘开盘即罄的速度又创了新高,消费者挤爆销售中心的现象屡见不鲜。 北大资源旗下的每一个项目,从图纸到亮相都是一个极其考验管理、经验以及专业优势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规划设计、项目定位上的匠心独运能够多大程度的变成现实。 2017年,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地产时代已经来临,客户需要有品质的产品,需要产品背后各种资源的支撑,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需要好体验。新的一年,武汉市民的追求也在发生转变,健康的、理性的、情怀的生活需求都在上升。比如绿色智能、低碳环保,以前我们的城市建设中缺少这样的产品。未来北大资源与外部的企业将陆续在智慧社区、新型环保能源等领域展开强强联合的密切合作,实现对行业和社会的贡献,让人们可以拥有一个便捷的、幸福的、低碳环保的新生活方式。 聚焦本次论坛,武汉中北路项目从拿地起就备受瞩目,源于其占据了华中金融城主轴线的中心位置,这个项目的出现使武汉北大资源实现四盘联动的格局。2017年,我们将在这个“中心的中心”地段,全新演绎高端升级产品,刷新区域内建筑高度,打造一站式商务体验综合体,将其打造成为北大源深耕武汉的划时代标杆作品,助推武汉成为世界级新城!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4:18 北大资源集团助理总裁张文庆致辞

    张文庆:非常遗憾我们尊敬的曾刚总有要事不能亲临现场,但是他准备了一个精彩的致辞,由我代为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转达。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2017年新年伊始之际,莅临参加“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新产品战略发布会。作为主办方我谨代表曾刚总,代表北大资源集团对各位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6年是蕴含着巨大变化的一年,是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北大资源启动了新五年发展战略,明确以“品质+资源”为核心,将精品地产开发和优质资源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过去一年,北大资源业绩实现翻番,位居中国房地产百强之列。

    2017年房地产市场再次面临调控和考验,北大资源聚焦产品在关注时代宏观的同时关注生活微观。将房地产开发推向由客户定义产品的阶段。产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客户能够看得见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更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北大资源讲发挥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产业资源方面的融合优势,以高起点,高标准,以国际化的视野提升产品品质,为客户构建高价值、高品位的生活。在北大资源全国性发展实践中,强调城市协同发展的信条,整合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的优势资源,深研每个城市的的精神特质,通过建筑空间的创新,完成对城市发展理想人居的表达。  

    2016,我们对新五年战略提出了升级。2017年我们将提出新产品战略升级。在品质地产的时代,那些能与客户视角审视产品,耐下心来为客户打造高品质产品,同时还能为客户未来的生活整合最好资源的开发商,并将赢得长足的发展空间。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供需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企业的发展需要思维,新模式,当前时代呼唤优秀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2016年包括LG在内的多家国际企业纷纷与北大资源展开战略合作,在智能社区等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此次北大资源与武汉中北路项目为范本,在各方通力合作下审议工作绿色建筑、智慧办公、给武汉带来耳目一新的新产品,新地标。辞旧迎新之际,也是和古碧兴之际,这是新年的美好愿望,我们要使之成为现实并且与之共勉。今天十分荣幸邀请各位一起来见证2017年北大资源新战略、和新项目的诞生,在此我本身也代表曾总预祝今天的生活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童瑶 04-25 18:13

    14:10 主持人暖场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地产和建筑界的的精英、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武汉,参加“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新产品战略发布会。我来自是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楚天交通节目主持人田鹏。同时也是本次论坛的主持人,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也请大家用掌声来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是北大资源的新五年战略元年,以“品质+资源”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容列地产百强。2017,更是产品创新和升级的一年。2017年,更是产品创新和升级的一年,北大资源在新五年战略的基础上,从产品深层本质出发,在建筑领域做出深度思考,并将品质产品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2017年,北大资源选择在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开启新一年的航程。   

    一句“武汉,每天不一样”流淌着几千年“求新、求进、求变”的城市基因。在国家发改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江城武汉一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领先中部城市群崛起,更将成为世界级新城。北大资源将以国际化的建筑技艺、绿色智慧的科技应用,在武汉重新注解地标产品,打造“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    

    今天,由北大资源主办的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聚集了产、学、研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地标建筑的创新趋势,共同见证武汉新名片的诞生。接下来,将有请北大资源集团CEO曾刚先生为本次高峰论坛致辞,不过因为曾刚先生临时有事不能亲身参与大会,委托北大资源集团助理总裁张文庆代为致辞。


  • 童瑶 04-25 18:13

    14:07 发布会即将开始,现场嘉宾就坐



  • 童瑶 04-25 18:13

    13:56 到场嘉宾陆续开始签到,现场准备就绪



  • 童瑶 04-25 18:13

    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

    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集团新品战略发布会

    今天,由北大资源主办的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聚合产、学、研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地标建筑的创新趋势,共同见证武汉新名片的诞生。


“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集团新品战略发布会”将于1月10日下午在武汉万达威斯汀酒店举办,乐居视频直播将在10日下午1点半准时开启,直击现场盛典,敬请期待。

漫步北大资源国际地标建筑博物馆,欣赏“人类文化和建筑奇景”所构成的世界,相信你与我一样,被地标建筑的颜值所吸引,被它们的灵魂所打动。这一次,地标建筑的新征程将从武汉起航。2017年1月10日,北大资源集团将在武汉万达威斯汀酒店主办“新武汉·新坐标·新视野——国际城市地标高峰论坛暨北大资源集团新品战略发布会”。力邀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设计团队、建筑界权威学者专家、青年新锐建筑设计师及全国主流媒体,共同探讨地标建筑的发展、智慧与绿色技术的运动以及建筑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话题。诚邀您步入真正的“国际地标建筑博物馆”,期待您的出席。

活动精彩环节抢先看:

1、发布新产品战略

2017年,是产品年,创新年,宏观生存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仍在不断变化,对产品和创新的需求更加紧迫,北大资源选择在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开启新一年的新航程。

2、四大建筑事务所设计师代表探讨地标建筑的趋势

新年伊始,立足武汉,北大资源以武汉中北路项目践行新产品战略,邀请Aedas、Gensler、EID和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四大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主刀项目设计,从建筑设计的多个角度,角逐武汉新名片。

3、建筑专家学者主题演讲

当下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建筑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四位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分享建筑的艺术,以及建筑与城市,建筑与人之间的专业解读。

4、携手LG探寻绿色智能领域上的新突破

北大资源致力于从绿色生态、智慧社区、社交生活等方面进行产品设计与管控。北大资源与LG携手,武汉地标在绿色智能领域上的新突破。特邀LG代表Mr. Ho Geon, Hwang,从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角度,为我们展现高科技基因建筑的正确打开方式。

5、围绕建筑界的三大问题开展圆桌论坛

此次发布会特邀五位嘉宾进行进行现场对话,围绕地标建筑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地标建筑的颜值与内在、建筑设计中的舍与得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说说对问题的看法、对武汉地标三大问题的解决,以及更为发散的思维和火花。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