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深化供给侧改革 赋能中国新经济

上海乐居

深化供给侧改革 赋能中国新经济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供给侧改革 赋能中国新经济”-SAIF金融E沙龙暨2018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收看~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圆桌讨论


    主持人:葛俊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讨论嘉宾:


    金海年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何   刚 《财经》杂志执行总编辑


    周健工 原第一财经CEO


    宋   斌 云月资本


    朱   阳 上海欧擎投资控股董事长


    乐居中国CEO贺寅宇表示,现在的趋势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难道线上就没有实体经济吗?只不过缺乏合理模式。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新书发布仪式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新实体经济》作者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王广宇发表演讲

    王广宇: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要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在周末这么晚的时间下来倾听发布会,听听老师们的一些观点,向大家特别表示感谢。也感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各位领导、老师、专家,感谢我华软集团的很多同事在这本书问世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启迪,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这本书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和帮助,特别感谢大家。也要特别感谢以乔总为代表的中信出版集团对这本书的厚爱,编辑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感谢今天主持和组织这个会议的各位同仁,来自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同仁和同学们,谢谢大家组织这个活动。

    这本书已经摆在面前,具体内容我不多介绍了,我更多谈一点我的思考。与其说实体经济是一个理论问题,它更像一个现实中的挑战。就像大家听了一整天的经济分析会,大家讨论经济形势无非讨论今天的股市怎么样或者讨论宏观表现,大家今天都会聚焦一个词,股市非常低迷,实体经济非常差。实体经济为什么变的这么火热?从某种意义上可能实体经济的概念是经济学理论里少数的重要但是较少研究的范畴或者概念。今天大家都意识到这个东西重要,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这方面的研究非常非常少,。实体本身是一个哲学范畴,实体是讲讲实实在在,物质性的,具体的,客观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实体经济有什么内涵,这个内涵是不是固定的,它会不会变化或者有没有变化?经济产生的主要动力就是满足我们的消费需求,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我们最常见的消费需求是衣食住行,在几千年的经济发展中,衣食住行的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中,经济是不是一直用实体的方式满足,它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吃的东西,几千年前吃的东西和今天吃的东西和未来吃的东西有没有变化?我们穿的衣服有没有变化,产生的方式有没有变化?我们眼前看到的所有物质都是实体经济产生出来的,实体经济部门有没有发生变化或者未来有什么变化?其实它一直变化,我们看到这间房子里这么多的座椅,这么多桌子,墙壁、材料、灯光、电子设备,各种各样的东西既是物质的实实在在的,反过来讲它有没有虚拟的特征?都有。我们必须要看到和了解这种变化。比如我们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某个企业家或者某个发明者脑子里的一个理想,一个梦想,通过他的努力,通过社会的分工今天变成了现实。

    举个现实的例子,今天会议室有这么好的灯光,几千年来人类对灯光,对照明需求一直客观存在,但是实体经济供给了哪些产品或者服务?可能大家都没有仔细想过。一两千年以前都是靠火,靠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的油脂,过去500年以前的解决方案就是靠油灯。

    作为经济的一部分,产生油灯,制造各种各样的蜡烛就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1417年在英国最早出现了以蜡烛出现的路灯,城市夜空照亮,当时一个市长提出来要把伦敦的夜间变成白昼。1807第一次在巴黎出现了以煤气为燃料的路灯,巴黎变成欧洲最繁华的不夜之城。随着现代工业出现,1858年人类第一次出现了碳丝制的灯泡,可以把灯光放到我们生活中来,这个技术在欧洲大陆、美洲大陆被很多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追逐,1913年钨丝灯泡在爱迪生手里变成美国的发明专利,这些人的梦想,变成现实生活中实体经济的供给。到了60年代人们又发现新的发光二极管,这个技术2010年变成LED芯片,今天已广泛供给。照明需求在实体经济中发生了根本变化,既有实体因素,又有虚拟因素,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我们实实在在的需求,这是第一个问题,实体经济的内涵变化实实在在的发生。贵州深山里的农民生活的方式就是种一点东西自给自足,从来没想到山里种的东西可以迈出大山,可以走向更多的消费者,直到今天有了互联网,种的东西可能没变化,但是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实体经济的形态就转变了。

    问题再稍微深入一点,有没有不是实体的经济,为什么有些经济会被认为不是实体,不是实体就意味着它有什么不好的吗?我们有没有深入想过为什么今天突然全社会进入到一个抑虚入实,提倡脱虚入实,到底因为什么?毫无疑问跟当下社会生活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是直接相关的。比如我们发现今天这个金融风险,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可能创造了GDP但是污染了环境。这些是过去实体经济或者经济发展中重大的挑战。它可能跟经济实体性有关。

    贾老师举了个特别好的例子,房地产,我今天也想跟大家讨论房地产是不是实体经济?它肯定是个典型的实体经济,为了修房子需要各种各样的建材,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机械,修好房子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装饰材料,每个人买了房子或者学校买了房子要装饰装修,涉及到生产环节里的钢铁、生产、水泥、建材、纺织。为什么大家觉得某种程度房地产又不是实体经济?说明今天的经济形态已经比我们一百年前、两百年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房地产在很多程度上又被认为不是实体经济,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是比较独特的,它土地的供应可能往往不是一个市场行为,是政府来主导的。开发商在中间的价值贡献,它的商业模型到底是这个房子租出去还是出售完全走了不同的商业模型。从交易的角度来讲,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认为房地产就是金融市场,建设房子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项目融资,今天货币在调控也有重要的措施,不让资金流向房地产。建设过程中需要融资,在消费过程中需要按揭,按揭本身是个典型的金融产品。在交易的环节中我们对房子到底是住的还是买的,每次的买卖又出现了交易行为,这又是典型的金融行为。所以,我们认为房地产具有金融的属性。

    从效用的角度,房地产承载了我们自住,安居乐业,除此之外它变成了大家的财产,很多人希望买房子获得财产性收益,出现了新的效用变化,它也成为养老的载体,它也成为社会遗产的主要载体。举房地产这么一个例子,今天客观讲它既有实体的性质,又具有非实体金融的属性,没有办法把它简单划分开。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问题,新实体经济本来是一个这么重要的话题,但是又不紧急,所以,说不清楚也没关系,反正日子在过。用乔总编的概念,实体经济如同一个灰犀牛,明明那么重要,但是没研究清楚也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时候把它拉出来。我们要脱虚入实,应该是个理论问题,实体经济其实理论这方面的讨论是比较少的。于光远在《经济大辞典》里说实体经济在经济系统中确定物体,是经济系统的研究对象。作为经济系统研究的对象一般是包括消费者、厂商的这些市场主体,更多的专指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体。大家一致认为工业和制造为代表的载体就是传统的实体经济的载体,深入思考,这个理论研究已经跟现实不能吻合。第二类,具体对产业部门的分类,工厂冒烟制造业是典型的实体,那么农业是不是实体?一万年的历史中人类都是靠种植,靠农业生存的,今天的农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用现代工业的方式采摘和储存,用现代物流运送,用现代服务营销和销售。所以,在农业领域里有个概念,现代农业是一代加二代加三代产业的综合。简单从物质生产活动这个角度来讲,实体多是工业思想的延伸。第三类,对外延和对立概念的讨论,特别对虚拟经济的讨论。好多经济研究更多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以金融市场为依托的经济活动是虚拟经济。成思危先生等都提出虚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运行形式,往往是以金融或者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的,有波动性。与虚拟经济和金融挂钩,还有一类观点认为今天跟数字化挂钩是虚拟的,现实生活我们听到很多的争论,宗庆后先生批评因为阿里巴巴这样的虚拟经济,我们哇哈哈这样实体经济的命根子都掐掉了,你们的网店使我们实体经济不能得到发展。这也是几年前马云提出要有新零售、新制造的角度,不能简单地把数字技术或者网络信息技术跟实体经济对立起来。

    从现实层面来看,理论都比较苍白,真实社会更丰富多彩。用理论解释今天的现实还远远没达到,我们有可能要建构或者思考现实中怎么解决实体经济认知的问题。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不管国内的资源配置还是今天国际市场的竞争,做大做强实体是唯一的选择,不光中国这么想的,国际社会也是这么想的。

    我们国内改革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三大攻坚战。今天的实体经济既要考虑从形态上,从规模上在发生变化,但是另外一个角度质量上,结构上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环保重视程度这么高。所以,是不是要生产那么多钢铁、水泥、划归,反过来是不是因为我们蓝天、碧水的需求就一定压制钢铁、水泥、化工,把所有的钢铁、水泥厂都关掉。我们对效率的追求,所有工厂变成无人工厂,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工厂里工作,将来我们使用机器,有一天物联网、智能制造、云计算替代了人,人们不工作了干什么?经济和人的关系怎么重构,人到底做什么劳动?今天对合规的要求已经深入到每个人角度,过去我们最大的资产可能是我们房子,可能是储备的黄金。今天每个人最大的资产都是数字资产,怎么保护好你的数字资产,怎么合规的保护好你的数字资产,怎么在合规的框架下保护好这些资产。包括对电子商务,对税收运营方式全新的挑战。所以,新实体经济走到这么一个阶段,从它的自身变化,实体经济需要升级转型,是一种垂直型的进步。但是同样的实体经济也必须关注一些外在的变化。所谓的外在变化就是摒弃虚和实之间的争议,特别不要简单把实体决定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应该树立一种融合的愿景,不光是垂直的进步,更是层级的进步。如果垂直的进步被称为实体经济的创新,层级的进步就可以被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新发展是主要的命题。

    讨论的新实体经济重点关注几个要点,一个是新实体经济必须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发展经济的根源是为了干什么,毫无疑问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第二,必须研究跟科技含量挂钩的问题,高科技含量。第三容纳现在的人才就业,最后生态环保可持续。世界各国都在实体方面走的非常领先,也非常积极。特朗普上任的一个重要讲话里讲到这么一句话,沉重的美国税收压在每一件美国制造的产品上,所以,美国企业过去纷纷把制造业工厂搬到海外,我们要减免美国税收,在国内创办重要企业,把重要的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以色列在军民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举措,德国打造工业4.0,日本推动新机器人战略和智能制造的战略都是中国要学习借鉴的。

    新实体经济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新技术。另外是新商业模式。我们过去简单理解商业模式是资源输入和输出,今天商业模式是意味着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利益相关者包括很多角度,股东和员工,政府和社群,你的客户,你的供应商,今天的商业模式一定要考虑利益相关者怎么形成价值分配。

    天生全球化也是一个新实体经济的非常重要的特点,诞生那天开始,创意、原材料、社会团队、技术人员都来自全世界,产品也可能销往全世界,生下来就是全球化公司怎么竞争?全球战略重构新实体的价值链。最后,一个企业中有一个重要的人是企业家,这些人承担很多的风险,很多时候非理性的,很难用简单的经济行为衡量他们的努力,我们坚信,今天中国迫切需要这么一批创新者和创业者带动新实体经济的振兴。

    新实体经济有几个环境保障。一个是投资,为什么今天金融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投资者是跟企业股东、企业家之外唯一跟他共同承担风险,风险最高的社会主体,银行这些间接融资手段是债权融资。未来投资范式对新实体经济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推手。以投资效率衡量新实体经济,新实体经济怎么好,如果这个行业不挣钱大家也不会把钱投到这个行业。社会整个考虑在整个金融体系或者社会经济体系中怎么赚到更多的钱。产权环境是实体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话题,做了一些事情,有好的创意怎么保护,有这么多财富怎么保护,不光企业家需要保护,中小投资者怎么保护,风险投资怎么保护,知识产权怎么保护。在我们看来,中国七大领域,传统制造,高端装备,现代农业,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与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七大领域萌发向上,蓬发生机。

    金融部门携手共赢,不要把金融资产简单进入到资产泡沫或者金融空转,导入到实体经济中,支持普惠金融、创新金融,通过金融科技推动产业和金融更好的融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新实体经济中独角兽的概念,2018年遭遇了冰火爆两重天,一季度所有人都追独角兽,四季度都摒弃独角兽,好公司就是好公司,差公司就是差公司,我们要支持真正的好公司改变我们的生活。总体来讲,新实体经济追求一个目标就是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赋能,培育新动能,推进人才体制的改革,改善金融的生态环境,为增长带来新的动力。这也跟新供给提出的八双五并重的观念是非常吻合的。

    我们作为投资者或者作为企业家来讲,一直觉得一个社会成功的三个新生产要素就是资本、科技,包括创造精神。需要更多人倾注自己的投资,靠科学技术的演变,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人文关怀,才能把一个社会变成更好的社会。

    特别感谢这么多的嘉宾。书中有很多错误和不足之处,需要接下来再向大家学习和完善。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再次感谢,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新书作者主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贾康致辞

    贾康:谢谢葛院长,大家好!很荣幸,借这个机会谈一些自己对于广宇院长《新实体经济》这本专著的读后感。

    选题上,显然我们今天要交流研讨的新书,它是在中国创新发展中间聚焦前沿上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们新供给研究群体里,大家已经感受到广宇院长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拼搏在一线的成功企业家,同时他又是一个学者型的企业家。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他有别人一般达不到的这样一种综合的对于创新前沿的体验,而他很好的借助于他不断学习形成的学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综合在一起,形成了这本专著,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我想在自己读后感角度上,谈一点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另一个觉得在新供给研究方向上值得提到的、以后值得深入挖掘的代表性的问题。

    首先,在基本概念上,我非常认同乔卫兵总编辑已做的非常好的提纲挈领的阐释。实体经济是大家都接受的概念,但是严格的定义有必要进一步推敲。以我的理解,广义的实体经济,就是有别于大家所说的金融的所有经济成分,但是也有狭义的把实体经济更多聚焦于制造业的界定,在这种狭义的定义上,有人就说房地产业的发展冲击了实体经济,但按广义的理解,房地产业和其他的制造业,都可以归于实体经济的概念。和实体经济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并不是简单的贬义词。在马克思研究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他首先使用的主要是对于有价证券的有针对性的虚拟资本的概念,这种股票、证券在经济生活中的出现,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它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实体经济明显有差异,马克思所讨论的虚拟资本可引出虚拟经济概念,在后来一般的经济问题讨论中,大家比较好接受的概念上,不妨把它扩大到整个金融——金融的概念如果认为是虚拟的,和它对应的非金融的部分,就都是实体的。而且广宇院长这本书,在新实体经济方面非常重要的概念的把握,实际上我理解就是把互联网+这一新技术革命推到前沿的概念,融合到在线上线下结合这种现在越来越有生命力的实体经济发展上。在这一种视角上,我们也非常有必要把握住像马云等等这样的企业家现在已经积极使用的新实体经济概念。

    我个人调研中,认识到其实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电商和非电商、互联网经济和非互联网经济的界限正在模糊,实际上就表现在双方的渗透和融合,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一定都是线上线下合在一起以后,把潜力和活力释放出来以后,使有别于金融的实体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金融无论多么重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而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线上线下、互联网+和+互联网渗透融合的共赢,这是我想谈的一点感想。

    刚才已提到另外一个我们非常值得进一步做深入理论探讨的任务,这里面有一个我自己这一段时间思维中和有些场合已提到的一个观察点。我们在新供给经济学的认识框架下,特别强调要把原来的经济学界主流认识、普遍认同的完全竞争假设,升级为非完全竞争的2.0版——完全竞争假设很有启发性,它简化了很多其他枝脉,就把经济运行设想为一个完全竞争的场景,这个场景下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可以一下定位到对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认识,但是很遗憾,停留在这样一个假设条件下,并不能适应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以后带来的现实挑战,我们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在这方面推到的前沿,就是必须如实地再把这个理论假设之下我们认识到的一些经济规律,对应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图景是非完全竞争,不光中国这样不够成熟的市场经济,就算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它是非完全竞争的场景。理论服务于实践,就必须把这种更复杂的挑战性的问题,把非完全竞争前提下这样的经济运行机制,作为我们把假设条件升级以后的研究对象。

    需求管理可以更好地解释在完全竞争假设下结构是怎么样得到优化的。到了升级的2.0版的情况下,需求管理明显的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我们更要强调理性的供给管理,更要强调供给侧结构优化机制的复杂性。这个机制复杂性可以概括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和有限的政府。在这个视角下讨论新实体经济,有一个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特征:过去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竞争会造成寡头垄断,垄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早有美国和其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的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我80年代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于所在的匹兹堡要接通电话,电话公司告诉我,他们的前身就是著名的AT&T,但是按照美国反垄断法,强制把它拆分了,只能局限于它的长途业务,而且它的长途业务还必须设置竞争对手。区域性的电话公司,都脱开它原来的AT&T母体,这是反垄断法下强制做的。

    但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亚马逊,中国阿里、腾讯等等,却没有碰到这种以反垄断法去拆分它的压力,道理何在?显然已明确地形成了寡头垄断,新实体经济发展里这也会形成,而且可能形成的速率更高,这样的寡头垄断怎么认识?我有这么一个探讨性看法。在美国,在中国,决策层实际上都认为现在不能简单援引反垄断法对他们做拆分,是注意到这种新的实体经济带来的垄断竞争后面,跟着的不是简单排斥中小微企业,反而会带出一大群中小微企业得到创新创业发展空间的发展环境。在中国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做过调查,阿里在平台上体现的“电商平台”的这样一个创新稳住了以后,带出来的,是中国的穷乡僻壤、生产力发达程度很低的区域,可以跨越式地形成淘宝村,甚至在很多地方(贵州等)都把它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加速器。这些农村区域的社会成员,经过政府有意支持的一些相对简易的培训之后,就进入创业创新的实际场地,就可以在淘宝网的连接之下,跟着解决他们脱贫和发展致富的一个支持条件问题。这带来的,就是新经济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情况下,应认识到这种垄断竞争并不是简单排除中小微企业,而是有了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带出一大群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的新的特征。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在实践中应上升到理论层面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个垄断竞争特点的寡头垄断局面,已经形成以后要注意的上述这种实际的连带关系,在我们说的非完全竞争假设之下,新供给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这里面它可能有新的一些挑战性的垄断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的问题,但你无法否定,已经在实践中感受到的,美国也好,中国也好,管理层迟迟不出手而继续观察发展的带出中小微企业共赢发展的可能性,至少实践中这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这是非常值得在新实体经济概念下,我们在新供给已经特别认可的非完全竞争假设下要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借这个机会谈这样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再次祝贺广宇这本很有份量的《新实体经济》的专著问世,之后会得到读者对书中信息的更好把握和广泛参与的讨论,大家应共同努力推进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新实体经济的发展。谢谢!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中信出版社总编辑 乔卫兵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到高金学院,并共同举办今天的活动。近年来,中信出版集团和上海高金学院已经进行了多次友好合作。今天,广宇总的新书发布会来高金学院举办是我们友好合作的又一力证。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信出版集团对广宇总新书的正式出版发行表示衷心的祝贺!

    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我把我学习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的核心观点是:新实体经济为观察中国经济提供了一种新范式。具体有以下几个肤浅认识:

    一、新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概念

    2017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的文章,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这无疑标志着“新实体经济”的概念得到了官方认可。

    马云作为新实体经济概念的首创者,认为新实体经济是一种互联网和传统经济相结合,共同打造适应未来的经济形式,它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五大领域。

    在此基础上,广宇总是第一个把新实体经济系统化、理论化的学者型投资家。他在书中用了十三章的篇幅给予了最系统、最全面的阐述,同时,努力尝试建立新实体经济理论的一套体系。具体包括新实体经济的概念、新型全球化、新商业模式、新科技动力、新经济周期、企业家精神、变革领域、虚实关系、产权关系、

    独角兽现象等等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新技术、新模式、新全球化以及新企业家精神四个核心观点。内容丰富、全面,重点突出,是一部颇多创新的、极具前瞻性的经济学著作。非常值得大家一读!

    二、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新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是传统产业被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过的新模式,它包括融合互联网的零售、批发、生产、制造、物流、金融等服务环节,最终形成以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为代表的全新业态。具体讲,

    第一,新零售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合力,并把销售与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二,新制造不再是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而是定制化和智能化的。

    第三,新金融重点要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体现方便、快捷、普惠、共享的理念。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是新金融的典型代表。

    第四,新技术主要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移动操作系统、移动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这些新技术的充分运用是决定新实体经济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新能源将超越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与石油,更注重数据。谁拥有数据并充分开发数据,谁就可能拥有未来。

    新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是对旧的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是对原有经营模式与赢利模式的重构与再造。某种意义上,这种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升级也是影响新实体经济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新实体经济提供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中国经济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性阶段,以蚂蚁金服、滴滴、京东、小米、百度、腾讯代表的新实体经济龙头企业,不断发展,正释放出愈来愈强的动能,正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新零售与新金融的表现尤为突显。

    以阿里巴巴为例,2017年其纳税36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1亿元,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纳税超过29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直接间接创造3300万就业岗位。


    这些靓丽的数据,不仅展现了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强劲活力,更凸显出新实体经济的巨大价值。

    以新零售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是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其解决方案不仅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正逐渐推向港澳台、东南亚乃至欧美地区。

    新实体经济作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其用武之地越来越大,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四、新实体经济有可能开启中国经济的新周期

    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刚刚颁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新产业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2.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4个百分点。新产品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4.8%,集成电路增长11.7%。新业态蓬勃发展。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62785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938亿元,增长2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847亿元,增长24.8%。

    这样的增速,尤其在上海、浙江、深圳,新经济占GDP比重已经30%多,说明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开始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新经济的比重快速上升。随着新实体经济占比提高,它对冲传统经济下行的作用会逐步提升,并形成新的周期的内在驱动力。

    当前,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的风险。我们能否抵御这场经济风险,新实体经济在抵御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中能否发挥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我们以阿里巴巴为例,它通过整合很多线下消费、生活、物流、工业产品等领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社会单元,在就业、纳税、效率、安全等方面贡献了强大的企业力量。根据2018年财年全年报表,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成交额突破4万亿,达到4.82万亿元人民币,其规模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的GDP。同时,月活跃用户达到6.17亿,这表明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实体。

    同时,很多线下传统的实体经济,比如,在淘宝天猫的电商平台上,也实现了销售额亿元,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级别的跃迁,并进一步孵化可能的独角兽企业。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商业基础设施领域,乃至在全球化布局方面都有新的拓展,这无疑进一步加速其增长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逐步构筑一个网络化的、超大型的新实体经济帝国,形成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单元。

    随着新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作用越来越独立,自然会成为经济运行中份额较大的变量,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并有可能改写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我们的新书发布会顺利圆满!

    预祝广宇总的新书大卖!

    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嘉宾主持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葛俊致辞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新实体经济》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始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观众提问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圆桌讨论


    主持人 杨燕青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


    讨论嘉宾:


    贾   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姚余栋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 


    金海年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冯俏彬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振宇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蔡琛发表演讲

    马蔡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因为会议的时间约束,我发言控制在10分钟之内。所以就不做PPT了。首先感谢2049课题,感谢洪崎董事长,贾康老师,剑辉院长给我机会参加2049课题。确实像贾康老师说的,我们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贾老师说的那个地图我就遇到,“一带一路”反E字型”最后我们一直查到《世界历史地图集》,才找到最权威的文献。

    我本来是学财政学专业,但是贾康老师在,我就不敢写这一章,最初分给我写的是人口还是人才那一章,后来专家组讨论以后,觉得我比较适合写第二章,中国的国情特征与近代化的路径选择,我们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考察这一话题。后来还是想“打通2000年,纵横话古今”。

    100多年前,吕思勉就曾说过:近世的改革事业,来源是很远的,蓄势是很久的。这种变动,不发则已,一发之后,就如悬崖转石(看得似乎也有顿挫,其实算不得什么),是非达到目的不止。所以,现在正是个变动的时代,正是个变动了、方在中途的时代。

    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改革也同样是一个变动中方在中途的时代,是非达到目的不止的。

    当我们把视野放到2000年的尺度上来看的时候,就发现很有趣,今天洪董事长也讲到汉唐都是盛世,我们喜欢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个朝代,说强汉盛唐,到宋就变成弱宋,“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我们会发现以宋代为界的前后两个千年的路数是有些不同的。

    仔细观察发现,宋代以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日益深入,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而政府的治理中心一直在北方,而形成了一个以弱驭强的格局。所以,近代以来的改革一定要防止降低效率的降效型趋势,这是千年研究中发现的一个特点。再就是天下与国家之关系,中国人过去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国家与天下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近百年来我们谈天下的少了,为什么?因为忙于救亡图存。但是目前我们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救亡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再一个就是全球化的进程需要天下的视野,再一个就是中国之大,它一定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一个天下的视野来看中国未来的改革。

    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眼光中来思考中国的千年复兴与百年崛起。黄仁宇先生说过,大凡将人类历史从长时间远视界的立场检讨,不期然会在思量想象中接近神学的领域。我有时候总在想,中国近代史确实是积贫积弱,备受欺凌,但是天佑中华,两次世界大战我们都站了战胜国的行列,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再有一个,从长时间尺度上来看,我们要看到技术变革的力量。明代刘伯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制于地域局限,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些地区由于海拔的原因反倒有了一些优势。因此技术变革可能会产生很多后发优势。

    再有一个,我们不要忽视一些历史的经验值和一些奇异性样本的剔除。比如我们说欧盟3%和60%这两条我们一直称之为警戒线,现在又说突破这个警戒线是没关系的。实际上都片面了。这两条警戒线是经验值,借用《三体》的话来说它更接近于一个宇宙安全声明,符合这两条警戒线就通常就不会出问题,但并不是突破这两条警戒线就一定会出问题,但是突破了这两条警戒线出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所以,既不能把它奉为圭臬,也不能说这俩标准也没用。

    再比如我们剔除一些奇异性的样本。一部中国史往往看到一部帝王史,往往是首都史,一讲北宋就是清明上河图,就是汴河沿岸,我们可能需要更为宽广的视野,譬如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剔除北上广深这样的奇异性样本再来讨论房价。不要拿一些奇异性样本跟大盘搅和到一起。

    冯友兰先生曾经将“旧邦新命”四个字放在一起,认为可以概括现代中国的特点。阐旧邦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今天重新思考中国之命运与世界之前途这个百年沧桑话题的时候,我们从大历史的视角来思考,是不可或缺的。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发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黄剑辉发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主旨演讲(新书作者代表)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贾康致辞

    贾康:谢谢燕青,尊敬的各位在座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专门的研讨会,大家对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这一成果来做交流。刚才洪董事长已经做了非常全面清楚的对于这样一个研究成果产生过程的相关信息的披露,我想在这儿接着洪董事长介绍的情况,再谈一些自己印象特别深刻之处。

    在这样一个研究受到我们新供给群体高度重视、做出集体努力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肯定洪董事长在战略性决策支持指导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特别提到黄剑辉院长在一线组织工作和大量具体文字总纂工作中特别的贡献;要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中非常认真地组织自己的团队完成了分工的任务。还有在这个场合我也想特别提到,要感谢刘明康主席在他非常紧的工作日程中,认真细致地读了研究成果定稿前的文本,做了密密麻麻的他相关看法的书面记录,然后与我们做了充分交流,给予了非常宝贵的指导。还要感谢出版界的朋友们,把这样一个成果的正式出版,报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得到正式立项。作为国家重点的图书,要经受最高标准的编审,这里面哪怕一张地图的细节,都要做最高水平的编审。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之下,这个编审的细致和严格,如不是亲身跟编辑团队打交道,很多朋友可能是很难理解的。这么多的努力之后,奉献给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虽不能说它做得完美无缺,但的确是体现了新供给研究群体的集体努力,希望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一份努力形成的有价值的智力支持。

    就特点来说,这本书首先确实具备了比较独特的“长期眼界”。就我们所了解的研究群体往前看做的研究工作,似乎还没有另外一项一下放到2049年。邓小平当年规划的三步走,是放到2049、2050年的时间节点的一个现代化“三步走”框架,十九大上,中央又有了在第三步的半个世纪的时间段之内、全面小康的节点中间目标后面,有新的“两步走”的战略部署。我们这个研究成果,向上呼应的当然是呼应最高决策群策群力通观全局的考虑;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自己明确的追求,就是要基于我们自己所形成的基础理论层面的学理知识,基于我们各个专业领域里参加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于自己独特领域里的规律性的体悟,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服务于现实,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在这个独特的长期眼界之下,我认为是把握了一个系统工程思维来贡献于我们科学决策、政策优化,以及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中国非常宝贵的智力因素,这种学理支撑的智力贡献,是努力地在这个成果中凝练起来的。

    第二点,刚才洪董事长也专门说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家国情怀”。作为学者、研究者、知识分子,不论具体的工作岗位是体制内的官员,还是在市场一线、市场竞争中拼搏的企业家,大家都秉承着中国自古读书人、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牢牢把握的我们社会责任感的家国情怀,大家把努力放在问题导向下,来形成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还有第三点我想特别强调说到的,在我们这本书里,虽然内容非常广泛,很宏大的体系设计和框架设计,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但在这里我愿意特别强调的(后面讨论中如果有机会再稍微展开一些的)就是我们是在追求“认识的深刻性”。比如往前看,未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2049这个奋斗目标,必须承前启后,我们必须首先对于中国过去的整个发展过程,在认识方面要提炼一个主线。在书中关于历史回顾这个阶段,我们特别努力地写了历史周期率与李约瑟难题——这是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去做深刻的、须反复探讨的两个命题。对这两个命题我们的认知是它里面有内在的关联。我们怎么样跳出历史周期率,各位读者朋友可以从63页往后看,篇幅并不长,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大踏步跟上时代的奋斗中,显然还有非常严峻的考验。同时,我们现在也在破解李约瑟难题这方面,有新的挑战。这样一个状态之中,这几年社会上广泛讨论的钱学森之问,据我自己的体会,它和李约瑟难题内在连通,这方面需要探讨之处,我们试图在不长的篇幅里把它勾画出来。请各位读者特别注意,真正的中国的现代化,应该认为现在是在跳出周期率和破解李氏难题的“进行时”,有效制度供给是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共同的努力!

    时间关系,我谈这样一点感想,后面如有机会,还会和一些专家再做圆桌讨论。感谢大家的到会,请大家对我们这项成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崎致辞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主持人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 杨燕青致辞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战略与路径-迈向2049的中国》新书研讨会正式开始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圆桌讨论(主题:宏观经济形势)


    主持人:徐瑾 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


    讨论嘉宾:


    王广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前所长


    金海年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冯俏彬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   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刘陈杰 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


    徐以升 华软新动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南加州大学Marshall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 汪勇祥发表演讲

    汪勇祥:尊敬的各位来宾,学界、业界的前辈、老师,欢迎来到上海高金,刚才各位嘉宾已经做了很精彩的发言,我今天主要从两个角度讲这个问题,这个内容结构可能跟黄老师的结构有点相似。我首先讨论一下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些问题。大家都知道GDP支出法的角度无非是投资、消费、进出口和政府支出。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简单讲一下。

    第二部分我跟大家分析一下当前经济和金融存在的一些风险,从这个图显示了我一个学术的角度看一下这个问题。

    从1978年改革开放一直到2017年,历年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出来早期中国的GDP增长依赖于投资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以后,大家都知道的,在四万亿的政府刺激计划下,我们的投资一下就升到40%多。有时我们要看一个东西过高还是过低我们需要做一个大范围的比较。

    另一方面,2012年以后,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国际的比较来看,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稍微发达一点的国家,投资与GDP的比值,我数据是基于历年的平均值,一直到2018年3月份的数据。所有的国家里,我这里面剔除了一些我竟然不知道有这样国家的国家,我知道名字的国家里,中国投资与GDP的比值是最高的。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观点?我想说明中国GDP的增长很依赖于投资,但是大家很容易可以想像都是主要是从哪儿来的,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可能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时间我可以给大家看另外一个图,国有跟民营企业的区分。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不断投资,同时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不断下降,特别从2010年以后,基本上TFP的增长率很低了。周老师讲TFP的计算可能有些问题,把这些剔除,剩余的TFP增长速度是不断下降的,但是技术是在进步的。

    美国也是这样一个趋势,经济发展到一个程度以后,改革的空间越来越小,增长率是不断下降的,我们不需要过分的担心。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是资本的收益率问题。我们鼓励企业投资、政府投资,不能今年把投资搞进去GDP上来就行了,不是的。我们要关注资本的收益率。

    80年代我们名义收益率还是挺高的,这与大家对80年代,90年代这段历史的理解很一致的。关键目前问题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从2005年以后,基本上投资收益不断的下降,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低于6%了,这是名义收益率。什么意思?这是工业企业数据这说明我们工业企业基本上是在为洪董事长为银行在打工的。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GDP不断的依赖于投资,同时我们投资的收益率越来越小,这个时候我们考虑GDP下一步的发展该怎么办?就算鼓励企业投资他们愿意不愿意投资?对了我这里讨论的是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

    现在看美国的数据,美国实际的收益率从1980年到2015年,美国,包括日本的数据,基本上是在8%-12%之间,这与我对美国经济的理解是一致的,他们实际收益率还是很高的。

    第二个方面消费。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我们GDP对消费的依赖挺大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的年以后,我们消费对GDP的比重是越来越小的,最近这几年,2010年以后我们这个比重又慢慢提高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有消费降级或者没有降级的争论,这里的问题是我们消费占GDP的比重在慢慢下降的,我一会儿会解释一下为什么。

    看美国的数据,美国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最差58%,大家说美国是过度消费,好不好是另外一个说法,但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国家GDP增长的源泉是不一样的。

    现在对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做一个简单的分解。这几年投资这部分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是逐年下降的,2016年的时候差不多投资是跌到2%,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是维持在4%左右。一会儿我们会讲进出口的问题,我们希望鼓励消费,但是现在消费问题是什么?我们没有钱消费了。我们可以看到整体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我们在不断降低,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降低,从2013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值基本一直在下降,我们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消费背后的源泉,现金流在不断下降,速度增速在下降,这不是什么好事情。

    为什么?姚老师讲的普惠金融和家庭金融,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家庭金融的区别,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占GDP比重是不断不断增长的,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是美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一个去杠杆的过程,2010年以后连续降杠杆的,美国家庭部门或者私人部门的消费在增长,因为它杠杆逐渐的去化。

    第三方面看进出口,中美贸易摩擦,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出口占GDP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出口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不是说中国出口绝对数量在下降,不是的。

    月度的数据,2010-2018年9月份的数据,最早年份2015、2016年,出口并没有下降。我们这个时候比2015、2015年情况要好一点,我们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究竟在哪儿?刚才贾老师说的,我们有时有一点过度反应了,因为我们需要看更详细的数据我们才知道实体经济究竟发生什么了。

    好的方面是什么?中国的重大技术出口在逐渐增强的。中国重大技术出口在世界市场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我们以前靠劳动密集型产品,义乌的产品出口到美国,现在更多的工业产品出口到别的国家,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我们在全球市场中高技术领域逐渐增加份额,当然另外一方面出口加工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逐步下降。虽然他们以前贡献了就业,但是他们整体的技术含量是比较小的,现在在这个时候他们慢慢弱化了。

    中国出口以前基本针对欧美国家出口的,现在中国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对新兴市场不断的增长,我们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是逐渐增加的。

    最后看一下进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实际上这几年,2005年左右进出对GDP的贡献度很大,最近几年贡献度很小了,我们国家GDP的增长对进出口的依赖实际是减小了。即使我们做的没那么好,我们维持现状,只要我们在投资跟消费两方面赶上去,我们可以维持在百分之六点几的水平。

    小结,投资对中国GDP贡献大,但是投资整体收益率下降了。

    消费对中国GDP贡献逐渐增加,但家庭债务限制了这个速度。

    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逐渐减弱。现在主要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进口到好的技术产品。

    第二部分很简单的讲一下中国目前经济的风险问题。第一是政府债务,如果我们按照IMF的标准基本上维持在45%左右,但是不包括地方政府平台的间接债务,这个间接债务比例是很大的,我们没有什么很严谨的估算。60%究竟是不是政府债务安全线?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美国老大基本上100%多的债务占GDP比例。所以,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60%是经济学家估算出来的,我们没有严格说一定是最优的。

    国际角度,中国整体的政府债务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包括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中国地方政府的间接债务的问题,我们不知道,连国家审计署也不知道,它做审计只审计了直接债务,也就是地方融资平台的直接债务包括进去,但是间接债务是没包括进去的。原因有很多,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学术界做了一些研究。

    我的观点,政府债务整体还是可控的,但问题我们需要把隐性的那部分显性化,这是国家政策制定者关心的问题,因为你如果知道风险在哪儿才能控制,如果根本不知道风险在哪儿没法控制的。

    整体的经济债务占GDP的比重是有一点点偏高了,相对别的国家来说有点偏高。房地产市场大家讨论很多,我如果把统计局的数据放在这儿肯定不行,我倒希望这是真的。

    上海静安区2009年3.2万/平米,到了2018年是12万多。什么意思?我如果不考虑杠杆,做复利计算年增长是16.65%,考虑了杠杆,135%,这是净的。什么意思?工业企业资本收益率才4%、5%,谁愿意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怎么知道中国的房价贵或者不贵,我们可以看纽约靠近中央公园的位置,那是纽约最昂贵的地方,10023是很好的地区,在座的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可以买两套。这个150平方使用面积的房子1300万,在上海也就买徐汇郊区150建筑面积的房子,可能使用面积不到120平。

    别的国家比如新加坡的房价,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慢慢恢复了,有一点涨,基本是平缓的。

    香港九龙的房价,中国把香港收回来了,对香港巨大的贡献,不一定是最大的贡献,政治上要保持正确,基本跟上海的房价走势一样。

    留给大家的问题,您觉得这是泡沫还是不泡沫?我也不知道。

    风险的控制问题,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房地产会不会成为中国式的另外一种次贷危机?我们需要考虑几个方面,从我的角度看:第一个是我们远远不要低估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力量,大家都知道这个力量。第二,我们也可以理解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包括银行的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整个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影响,你可以用绑架也不为过。

    我们需要担心经济下行的风险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会引起可能的违约风险。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至少学术界我知道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数据来分析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谁可以做?银行有这样的数据。看看客户的资产,他们的收入状况,他们的抵押情况,你可以知道假设房价下降10%银行是不是还是很稳健。同时银行还有能力分析,他们可以知道有多少是投机性需求,有多少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分开这两种需求对政策很有利,很多政策看起来挺好的,我们限卖,你减少了投机需求,但限卖了现在没供给了,假设刚性需求还那儿,限制供给,价格不涨才怪呢。我不是批评政策,如果我们知道更多的数据,政策可以做的更好。问题是作为研究者我们没有数据或者我们需要跟银行一起努力合作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

    最后讲资本外逃,中国每年在不断增长。2013的年资本外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0%,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值,2017年资本外逃会更严重。

    各位老师也讲到股市。目前已经跌到2014年底的水平,一穷二白,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所以,股市我倒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美国的股市涨中国股市不一定涨,但美国股市跌中国股市一定跌。我们可以看现在美国市盈率还是很高的,万一跌一点中国股市又会搞得很麻烦了。

    1998年金融危机了,我们搞国企改革。2001年加入WTO,这两个加起来帮我们度过难关。2008年我们又出现危机,我们是四万亿刺激计划,当然可能有些后遗症在里面。我们现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我刚才所说的这些问题,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我可能忽略了。现在我们有什么良方?我能想到的,跟刚才很多老师一样,我们改革还是不能停滞的,我们不能把太多的资源配置到国有企业部门,我们民营企业应该获得更多的资源。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黄剑辉发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 姚余栋发表演讲

    姚余栋:尊敬的洪理事长,贾首席,广宇院长,各位新供给的领导,各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专家们,和大家在盛会中分享一点思考,今天的主题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从供给侧怎么赋能中国新经济的角度,我想提出这样一个新的学术命题,就是家庭金融是普惠金融升级版,这是从现在到未来的几十年我们需要密切高度重视的学科,它不光是学术的,还是实践的。

    先说一下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世界银行首先提出来的,它发布了一个报告,说大约有个缺口,全球20亿人无法获得一般的金融服务。我们国家对此很早就关注,国务院高度关注普惠金融建设,国务院2015年就有一个《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是比较全面的规划,实施了将近三年多。最近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普惠金融的白皮书,这个白皮书的发布也是震撼的。可以想见,由世界银行首次提出的,在一系列带有全球性质的普惠金融领域中,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列,而且做的进展之快超出想象。

    举个例子,普惠金融是指出再生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的情况下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的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要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成本要可负担。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白皮书,我国银行的网点覆盖率,县级已经达到96%,金融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达到96.44%,人均的账户到多少个呢?以前是4个,现在大约是7个,6.66个。一个人如果超过两三个账户怎么管理?账户的数字,包括信用卡,人均上是一个迅速的暴涨。表明在很多指标上,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实践都是突飞猛进的。当然,也有短板,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这块。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现在已经高度重视,努力在做。从普惠金融的各项指标,特别从金融的可得性上,我觉得已经做的很好了。到2020年可能银行网点99,金融普通基础设施也是99,人均信用卡达到10个了,账户逼近10个。那么,这样的进展使我们不得不想什么是普惠金融的下一步,难道人均信用卡开到20个,账户开到100个?我们要考虑到世界银行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穷国,而中国经济2020年即将突破100万亿人民币,人均将跨越一万美元大关,我们很有希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不再是一个从人均GDP定义上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们也是最大的,我们将有更多中高收入的群体,我们在普惠金融上,在传统的发展中国家,特别穷国的定义上我们远远的在超出,即将达到饱和。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什么是普惠金融的下一步。

    刚刚苏罡副理事长也提到瑞士银行发布的全球的财富报告,它首次宣布中国家庭财富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财富是52万亿美元,如果按汇率6折算有300多万亿人民币,是我们GDP的大约3倍以上。这个额度不算高,美国和日本都是4倍以上。我们非金融的资产占了75%,说明什么?我们在家庭财富中房产太多,债务反而很低,债务对于家庭部门它是多少呢?是相当于总资产的9%,家庭资产负债表跟我们估计不一样,债务是家庭总财富的9%,在全球是比较低的。所以,说明我们中国家庭的净资产还是相当高的。

    这个报告带有全球影响力,可信度也比较强,瑞士银行在全球在财富管理中绝对是NO.1。预计再过几年2025年中国家庭财富的净增是23万亿美元,要从今天占全球财富的16%提高到19%。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跟我们GDP类似相关,无论是看世界500强的占比,还是财富占比,逐渐要到全球的20%,这个确实是巨大的跨越。我们当年GDP超越了日本经济成为全球第二,实际上从今年开始,中国家庭的财富超越日本家庭成为全球第二。我想把普惠金融在中国的突飞猛进的实践和中国很有希望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庭财富进一步在全球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二结合起来成一个主题,家庭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升级版。不做家庭金融做什么?这就非常重要了。一定要从落实家庭金融的角度考虑普惠金融,而目前这个还是远远不足的。

    从家庭金融角度,资本形成的来源就是家庭,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很深刻的人的行为的变化。金融以前研究资产定价,但是家庭金融还远远不够。为什么研究家庭金融?因为它就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因为它的独特性,它的复杂性,还有它对监管的敏感性。家庭金融没有一个很完整的理论,很难做,我们以后研究什么,主要是家庭金融,不再是普惠金融,不再是公司金融。

    家庭金融方面的研究在数据上是不够完整的,在美国有很多的调查样本,但也不全,有幸存者偏差,还有统计的很多偏差,很难做到,对家庭财富的类别也是多样化的。现在互联网上说大数据,你看到的行为以为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是家庭行为。你光从个人角度是做不到的。

    点几个题,家庭调查方面,家庭调查数据不够好,我们国家西联财大甘教授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我们应该把家庭金融的调查更进一步。家庭调查的模型怎么做也很难,很难止损,而且还有人力资本怎么配。

    随着家庭财富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股票市场,随着财富越来越多承担风险越来越大,家庭越富裕,你持有企业的融资也越来越多。这样的话你不动产逐渐恢减少。所以,中国将来怎么去杠杆关键还在家庭金融。钱来自哪里,不是银行的钱,最终的钱还来自于家庭,只有让中国的家庭越来越富裕它才越来越多的参与权益市场,降低不动产的持有量,这才是我们整个中国经济长治久安的根本。

    国际比较方面,在参与率,哪些家庭中持有股权收益,这些都不一样,税收也不一样。人口效应很重要,这是我们一个巨大的课题。比如年纪越大就越来越不创业了。创业还得趁早,褚橙是特例,企业家年纪越大越来越不愿意做企业了。企业的资产和家庭资产会分离,这是我们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发现随着企业越来越成功以后,他就逐渐的企业二代很难接班,逐渐的就把家庭资产跟企业资产分离了。将来所谓的企业发展起来最终都演化成家庭资产,这是一个大趋势。教育也影响整个对股票市场投资。身体情况也很重要,身体不佳风险资产配置就少。燃烧我的卡路里是对的,燃烧我的卡路里才能更多的买股票。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连接,否则你配置就是固收类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身体是家庭财富的核心资产”。

    惯性有很多,人很难止损,而且退休的人不止损,退休也不调仓,所以一定要给老百姓开发好的退休产品,就让他投一次TDF,这是公募基金行业努力在做的,很重要。边际税率高的,可以税收递延。第三支柱税收减免或者税收递延就很重要。总体来说,我们国家人均GDP即将突破一万美元,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我认为是突飞猛进的,做的确实超乎想象的。同时,普惠金融能做的领域很多都已经做到了极致,除了在小微企业贷款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但是普通金融服务商也别过度,每人20张信用卡会出事儿的,注意把握这个度。

    下一步做什么,要考虑到中国家庭财富的崛起。家庭财富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的财富,怎么来崛起,比如孩子教育怎么办,买不买房子,有没有养老,配点什么理财产品,买不买股票,对身体健康的配置等等。举个例子,我们的研究成果,房价低的时候重点投资孩子,少买房子。三四线的房子也不贵,主要是培养孩子。你如果一二线的房子不涨了,房价已经控制住了,那主要是培养孩子,然后自己努力学习。这就是家庭配置,家庭配置是全方位的广泛的配置方式。人力资本是非常重要的。房地产的配置和金融资产的配置也很重要,多大的冒险程度,有没有第三支柱,有没有第一支柱,将来养老怎么办?身体健康的因素也要考虑进去。我们只是开一个头,全球来说对家庭金融的研究,它的实践远远超前于理论。我希望在理论上中国能够先突破、先行。最后,普惠金融的升级版就是家庭金融,家庭金融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之后的中国走向高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主题。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副理事长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执行董事 苏罡发表演讲

    苏罡:尊敬的洪理事长、严院长、王院长、贾首席,各位与会的同志们,大家好!我简单谈一下看法,题目是发展养老金市场,推动长期资本积累。主要还是从我们自己的工作出发,从一个小的角度探讨一下现在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可能跟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

    第一个方面,简单讲讲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再讲讲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的概况,最后是从加快建设养老金三支柱的思考来为大家分享一些我们认为养老金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起到的一些关键性的作用。

    从宏观经济来看,大家对今年整个经济认识总体还是趋同的,没什么大的分歧,外部环境由贸易战,以及背后引发的一系列中美矛盾的风险点可能还是愈演愈烈,包括贸易的下滑问题,通货膨胀上行,全球的流动性收紧,以及包括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波动,这是经济面临的四个外部的大的隐忧。

    中国的内部环境来看,金融风险的上升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实际上是并行的,包括我们PMI指数的持续回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大幅放缓,包括美元市场的走强使得人民币不断的持续承压,社会融资由于各方面因素出现萎缩的迹象。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背后的复杂因素很多,但是大家总是可以找到不同的分析角度,能够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可以去探讨一些对推动经济走出目前的困境寻找一个合理的出路。

    从我们养老金管理公司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感觉中国的经济目前急需建立长期资本积累与投资机制。也就是如何才能使资本,特别是长期的资本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能够更加有效地流动,包括居民、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从整个社会的财富运行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必然会对资产的管理提出更加高的要求。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彭文生发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发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发表演讲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主旨演讲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 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严弘致辞

    严弘:尊敬的洪崎董事长,尊敬的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参加今天的论坛,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共话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实际上在座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讲台上给我们授过课,做过讲座,但是也有一些朋友可能不是特别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是2009年由上海市政府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的一个以金融为主、以国际化商学院模式运作的研究和教学的学府。当时成立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初衷也是因为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以此为契机,为了配合这个国家战略,希望在上海能够有一个国际化的,最终能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学院。明年我们就迎来我们十周年的大庆。过去9年里我们励精图治,也是兢兢业业,聚集了一批从海外回来的一些金融和管理,以及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教授团队,培养了两千多名高端的金融人才。在2016年,短短七年不到的时间,我们就获得了全球顶级商学院AACSB的认证,在过去几年我们金融硕士项目也在全球名列前茅,今年金融时报把我们金融硕士项目也评为全球第十,亚洲第一。今年我们也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在金融的学术研究方面做出更多深入的工作,在政策和应用方面,我们也希望能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所以,在学院刚成立的初始我们同时成立中国金融研究院,作为一个开放的研究平台在金融政策和金融应用方面形成一个行业和政府机构智库的角色。

    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希望将来能够跟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有更深入的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金融事业的发展一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过去的40年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自信心,同时也给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40年前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的胆略,能够在过往的模式被证明失效的时候勇于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一切也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原理中有关激励机制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阐述。正是由于机制上的改革,从根本上摒弃以往对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束缚,从而释放了人们通过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加上市场开放和全球经济融合的机遇带来的各种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和资源,使得中国从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度发展成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十年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普遍性的对经济学框架,以及共与现实关联的反思,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也催生了形成中国式经济理论的愿望。我们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也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让我想起当初我在美国读金融学博士的时候,当时跟我们教授说我将来想专注于国际金融的研究,当时教授跟我说金融学原理不分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有的只是金融学原理在不同场景的应用。不同场景是伴随不同的机制结构和机构组织所对应的不同束缚,相应的经济表象和结论也许会不一样。40年前中国的情形也表明原有的机制束缚的弊端,而40年的成就则显示了改革之后新的机制束缚,以及原有不当束缚消失所带来的效果。正是当初不当的机制束缚的减弱和消除为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有力的激励机制,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动力源泉。如何区别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各个具体场景的约束条件也许是我们结合中国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与中国现实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天我们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原本应该兴高采烈,欢心庆贺,但我看大家都好象有点沉闷,也许是股市的表现给我们泼了不少冷水。我们当前的确面临着经济发展转型的瓶颈,也面临着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挑战。但实际上40年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应该是更严峻的,因为当时的说法是我们都有“被开除地球球籍”的危险。一旦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从起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披荆斩棘,修路铺桥,似乎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比较迷茫、焦虑和不安,股市也许也反映了这种情绪,以至于昨天主管经济的国家领导和一行两会的负责人也都纷纷出来给大家吃定心丸。

    在经济学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含义是不同的。风险是在方向明确的时候,实现目标的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一般都能采取各种方式来解决;而不确定性则是指方向不明确或者方向和目标不相符的情形。我觉得目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也许反映出来目前市场中的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观望,而很少有人会接盘。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形,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所以,我们也期待今天的论坛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方面的一些启发。今天我们非常幸运能够借助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这个平台,聚集到这么多学术界、政策界和业界的顶级专家和智囊,的确可以说是星光灿烂,他们能来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够为我们排忧解惑,这也是我们的荣幸。所以,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也感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给我们带来的很好的机会,并预祝论坛的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崎致辞

    尊敬的严院长,中国新供给论坛各位成员,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桂花送爽。今天,我们相聚浦江之滨,共话宏观经济、共谋创新发展。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在这里举办以“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深化供给侧改革,赋能中国新经济”为主题的 2018 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特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多位知名专家以及多位知名企业家、行业领袖,齐聚一堂。我谨代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对各位领导、论坛成员、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及各方协办媒体,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四十载为改革鼓与呼,四十载不忘初心!几代中国经济学人始终行稳致远,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与党和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近现代 100 多年以来,埋藏在中国经济学家们心中始终不泯的愿望,就是要构建、创造出中国人自己应运而成的现代经济学。民国时期的 1936 年,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国的唐庆增博士,就率先提出“欲创造适合我国之经济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唐庆增博士出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呼吁加快构建新版国家经济学说的呼声日益高涨。2010 年 11 月 24 日,上海证券报发表章玉贵的文章《深层改革整体设计呼唤新版国家经济学说》。2011 年 1 月 26 日,《财经》杂志发表采访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文章,科斯先生明确提出“经济学的未来在中国”,并认为在过去,经济学曾是英国主导的一个学科,现在美国成为了经济学的主导,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能够有正确的态度,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中国主导的一个学科。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前夕,贾康、徐林、李万寿、姚余栋、黄剑辉、刘培林、李宏瑾等七人,满怀当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组成“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小组”,历经多次内部研讨及小组成员反复推敲,经过12 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完善,撰写了《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一文,并先后发表在《财经》、《财政研究》、《经济要参》等刊物,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2014 年度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 

    2013 年 9 月,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由我任理事长、贾康任院长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2013 年 12 月8 日,主题为“新时代、新机遇、新供给”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成立大会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的设立宗旨,是力求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取向上,深刻反思近几十年欧美主流经济理论框架,践行“求真务实融合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努力打造与未来中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一流智库”理念,积极研讨构建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跨界合作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和“中国养老金融50 人论坛”,发展成为新型民间智库平台。

    时光荏苒,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2018 年底将迎来成立五周年。五年来,各项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在基础理论研究、重点课题研究、决策咨询、公益性学术论坛、闭门研讨会、图书出版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通过直报、专报等渠道向中财办、中办、国办、国研室、中宣部等有关部门报送,获得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批示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肯定,并通过出版著作和发表学术文章和媒体文章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传播新供给经济学研究成果和智库产品,努力推动研究院成为具有高学术品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得到各方好评,赢得了良好声誉。研究院已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改革等领域推出系列学术成果,为各类改革的理论探讨和政策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2017 年,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社会智库评选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核心智库”;2018 年 9 月,在中国社科院联合经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中,获得“中国智库学术成果奖”;2018 年 9 月,获批 2018 年度中关村社会组织建设资金支持。 

    2018 年,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一是继续推进《中国 2049 战略》课题深化及推进成果转化,4 月 9 日,在 2018 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举办梧桐夜话暨《战略与路径迈向 2049 的中国》新书发布会,6月,《战略与路径:迈向 2049 年的中国》正式出版,并即将于今天下午召开《战略与路径-迈向 2049 的中国》新书研讨会,明天召开“甘肃 2049 战略研讨会” ;二是继续推动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5 月 14 日,由广宇院长带队赴 甘肃省参加由唐仁省长主持的“助力甘肃经济发展座谈会”,7 月,研究院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开展《甘肃 2049战略研究》课题,8 月和 9 月陆续召开了“2017 年重点课题评审研讨会”。三是继续组织好新供给 50 人论坛和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季度宏观分析会”、“重大热点问题专题研讨会”等公益性学术活动,1 月 27 日在北京举办“新时代与高质量的供给侧改革”; 4 月 1 日,与人民大学联合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会”;7 月 21 日,在青岛举办“新供给、新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8 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等,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理论新发展,助力我国改革开放新征程。本次论坛就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 50 人论坛季度常态化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已成功坚持举办了 5 年。


    此次会议能够在上海成功举办,得到了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严弘院长的指导和支持。在此对严弘院长和为会议成功举办作出贡献的各位深表感谢。 

    最后,预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供给侧改革 赋能中国新经济”-SAIF金融E沙龙暨2018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即将开始

  • 上海乐居 03-29 14:41

    10月20日,乐居将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供给侧改革 赋能中国新经济”-SAIF金融E沙龙暨2018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进行现场直播,本次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联合主办,将聚焦财税改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全球经贸形势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