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特殊毕业季,2020届如何乘风破浪?

乐居小记者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这个广告虽然植入了,但是说得非常对,我们不是站在一个特别高的维度,但是提的建议都是非常小的,但是非常适合大学生的点,不管是解决你的个人问题,还是做你的人才的成长的培养,这其实都是我们在职业发展规划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

        今天晚上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结合大学生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今年变成了大学生最难的就业季的一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方都在努力,不管是政府、企业、学校,以及我们像拉勾这样的平台,大家都是依托于当前的形势,推出了上到政策,下到一些我们服务于大学生的举措,包括我们学校的一些很人文的关怀,都是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同时今天晚上三位嘉宾也结合着大学生在这么一个非常时期,在择业的时候,不管是从心态,还是从怎么去实践,以及您在择业的方向上面,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给大家指出了当前比较热门的就业的一些行业以及我们现在在择业城市上面觉得还是应该有一些新的选择,不再里局限于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当前的新一线城市,很多发展好的都市圈,以及我们回归自己家乡,为家乡来添砖加瓦,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也有价值洼地。

        到最后,我们所有嘉宾也给我们城市治理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一环应该是最难的,但是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城市在吸引人才层面上,有更多软实力走出来,这个软实力依托于非常多的维度,但只有把软实力练好了,只有把产业结构调整好了,以及更多好的产业、适合年轻人就业的产业出来了,您的城市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最好的选择。

        今天晚上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们今天晚上的分享到此结束!期待下一次与大家在云端相会。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钟洋:城市治理是个大的话题,非常复杂,我觉得很难给到城市管理者建议。但是从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角度,我们觉得有两个点是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多思考的。

        第一,税收是不是要这么贵,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产业园区、各种政策,让特别是大学生能够留在城市里头,能够活得更好一点,生活质量更高一点,是可以想一些办法的。这是其一。

        第二,现在找对象都很困难,我觉得咱们的政府管理者可以有很多方式帮助我们的年轻人们找对象,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第三,我了解到很多城市都会在帮助自己人才成长的部分去采购很多线上的课程,我也建议城市管理者也可以考虑考虑,拉勾也有很多课程,可以买一买,给到这些同学们学习学习。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特别好。转型升级和所谓新经济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城市有自己主体的产业,虽然我们要去转型升级,没有办法留下我们所培养的100%的人才,但是如果这个人才的留下比例在每一年攀升,只要这个趋势在,就是非常好的。

        另外,我们是不是可以结合当前大家最为追逐的新经济的方向,能拓展更多的适合年轻人就业方向的一些产业,我觉得也是很OK的。

        另外,您刚才提到所谓软环境的问题,比如各种生活的环境,包括配套环境,当然包括教育、文化、人文等等,是综合的软性指标,这个指标如果具备了,产业又有比较适合他的职业发展,那他肯定就会留下来。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挺难的,城市的发展,只要是一个向好的趋势,那就还是不错的。

        钟老师,听听您的建议。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陈红艳: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就是,其实对于城市而言,你要想吸引人,首先做好一步,就是你先把你家门口的人留住。我们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大学,先把自己的大学毕业生留住,就是一个很大的功课。我之前研究全国40所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差别特别大,像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每年毕业生当中有六成以上的人会选择留在本地,这是第一个梯度。第二个梯度,像江苏、山东、四川这样的地方,一般是五成的毕业生会留在本地。像中西部地区,比如像湖南、湖北、重庆、陕西、甘肃这些地区每年的毕业生大约有三到四成会选择留在本地,但还不是最低的。东北三省,每年双流学校毕业生,比如哈工大这样的,每年留在本地的比例是不足三成,而且越往北去,留下的比例越少。

        我看了2019年的数据,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留在黑龙江的比例是不到两成。

        所以你要想吸引人,先把眼前的人留下,要不然你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为别人做嫁衣了。

        换一个角度讲,为什么有的地区就是留不住人呢,其实跟周老师的观点是一样的,关键是你的产业结构不匹配,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毕业生喜欢什么行业?喜欢互联网行业、喜欢金融类的、咨询类的、信息通信类的行业,但是有些城市本地的产业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就以山东为例,山东的两所双一流高校,包括山大、中国海洋大学,每年留在本地的学生毕业大约是一半左右,另外一半为什么走了呢?山东两个经济发展龙头,一个是济南,一个是青岛。这两个城市是什么特色呢?这两个城市其实还是以制造业、工业为主的城市,这样的产业结构跟这些大学生本身很青睐的行业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跟全国其他城市人才竞争的时候,肯定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我们的城市要想留人,关键是要对本地产业的升级,要关注新经济的发展,要重视新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欢去一线城市呢?因为这些一线城市新经济发展特别好,世界500强都在那,中国的500强很多也落在这些城市,有大量的上市企业,有很多互联网巨头,那这些好的平台、好的企业当然会吸引更多学生。所以产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另外一点,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抢人大战,要么是送钱,要么是送户口,要么是送房子。但是我在想这种短期的物质刺激,到底能够延续多久,真正能够把这些人留住吗?我觉得根本上要想留住人,还是要打造一个好的人才的发展环境,这是一个软环境。这个环境其实包括了你的生活环境,你的配套是不是齐全,你的工作环境,你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是不是一个比较包容的文化氛围,你是不是能给我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觉得有这样的软环境的打造,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讲,他才能够对这个地区产生归属感。

        这就是刚才周老师讲的,你对一个城市有归属感以后,你这个人感觉是属于这个城市的。对于人才来讲,才能留得下来,甚至别人想挖都挖不走。

        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谢谢周老师,我们要吸引的是优秀人才、高端人才,并不是接纳人才,要留这些人才,你刚才讲到的前期的简单的吸引只是我们迈出了第一步,要想真正人才留下来,一定是有适合他职业发展的产业、有龙头企业的吸引,以及这个城市在文化、在精神层面对他的包容和多元化,这才是让我们的人才在这里安家立业,能跟这个城市共生共荣的非常重要的前提。陈老师对这块有没有一些分享的观点?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我们现在的政策都首先是吸引,把人给招进来了。真正的吸引不是把人招进来,而是他来到这个城市,他住有所居,工作有所发展,成家有所和谐和平安。在单位里头,你不光是要把他引进来,一定要让他在职业发展上,人最终是有了满意的职业发展,才能长期的在一个单位、一个城市去待。经济条件只是留住他的一个方面,还要考虑他各方面的精神需求和满足。如果他精神上是苦闷的,是痛苦的,是不能和单位合拍的,不能和当地文化合拍的,那他也是留不住的。为什么可能深圳比广州更吸引人才呢?深圳是一个移民性的城市,它的语言是包容性的,在那说普通话没有问题。可能到了广州,你要不会说点粤语的话,你就感觉像一个外乡的乡下人的时候,就好象有一种歧视感。所以我们城市要营造一种让他长期的职业在那里有发展,城市的吸引力还是要把自己支柱的经济的产业有稳定的提升。

        为什么杭州这么吸引人,有阿里巴巴、网易在那,有支柱性的互联网企业在那的时候,才能吸引一堆互联网的人才,甚至全球互联网大会都要去浙江开,去乌镇开,去杭州开,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行业领域优先了。

        所以我们很多城市不是说制定了一些你来了我给你几十万,你买房我给你补贴,我给你一个安家费,这是初期的问题。如果他在那儿没有一个完整的职业的发展的时候,他不可能留得住。要想有好的发展,就是我们所有的城市最后不是在经营城市,而是考虑城市发展的核心吸引力的产业是什么,就如同北京不是经济中心,是政治中心、是文化中心、是国际交流中心,那也得说你这三个中心的吸引力的基础的核心是什么。如果都是空心化了,也就不吸引了。所以北京曾经做过一个决定,退二进三等等,那些企业都没有了,但是发现北京哪个区域发展得好?顺义,有燕京啤酒厂,有汽车厂。当产业好的时候,才能吸引好的人才。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周老师把毕业生的建议做了非常完美的总结,我其实刚才想问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给大学生了一些建议,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城市为了留住人才,有很多举措推出来,我们如果把人才引入进来了,怎么样能更好的把人才留下来,城市在提升自己人才吸引力竞争力方面,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提点建议。就业其实现在首先是端正心态,不论你是就业还是在家做再选择,因为我们现在有一部分同学客观讲是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好,还不忙于就业,还在做选择。这个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所以我们说首先就业来说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多渠道的寻找就业的岗位,这是要主动的,不能是被动的,所以我们说第一要主动。

        第二,我同意陈老师说的,我们先就业,然后再去择业、去转换,首先我们是以实践为主,不要老在家里比来比去,老想一步就登天,一步就择优,那是不现实的。

        第三,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不要去追求最优,而要追求适合和满意就可以了,放低一下我们的尺度。

        第四,在区域上和地域上给自己放宽,不要以大城市和家乡为这么两个点,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些未来区域比较有发展的城市,去寻找我们未来的工作。因为比如说我的山东的学生,可能都跑到珠海去就业,后来从珠海到了广州。所以我们第一个选择不是你的终身选择,是可以变化的。

        总之,在这种特殊的困难的时期,不论你是就业也好,还是再选择也好,我们要坚信明天一定会变好,明天一定会更好。只有这么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心态,才能渡过面前暂时的困难和难关,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房价、我们现在的房地产的市场,越是对困难的时候,坚持过去,明天的美好就来得越幸福。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我们今天晚上第一说现象,第二说建议,这个建议可能给到我们大学生、给到我们企业主,接下来我们也给城市提提建议,刚才我们也说了,我们现在在毕业生选择城市的时候,很多城市其实为了留住人才,或者为了竞争人才,我们有很多举措推出来,不管是购房补贴、住房补贴,以及落户政策等等,其实引人容易,留人难,在留人过程中,我们城市在提升竞争力,城市跟核心人才互动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给到城市的所谓的操盘者呢?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钟洋:整体来讲,其实现在在全国的二线城市,互联网的招聘都越来越多的岗位,特别是在像武汉、南京、杭州等长江沿线和沿海的这些城市,包括厦门等一系列的城市,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第一,工资并没有降,基本上拿着一线城市的工资。

        第二,享受当地很好的福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鼓励大家去到更美好的地方,不一定要在北上广深一起去拼那个小房子。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谢谢周老师,选择比努力重要。我们在北上广深会面临高房价的问题,今天虽然是大七环都市圈智库来参与,我们即使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替孔雀城做个广告,我们在都市圈这个范围内也能选择到付得起的房子。前几天跟孔雀城互动做直播的,100万就可以置业大北京,相比郑州的都市圈以及南京、武汉、西安这样的都市圈,都在这样的不管是城市中心还是环着它的区域去置业,应该有你相对梯度慢慢去改善置业的途径,孔雀城也可以给到你。

        第二个问题,我问一下钟老师,大学生目前在就业城市选择方面,两位老师给到的选择和当前已有的趋势,从拉勾网的数据来看,能有一些数据同步给我们的吗?就是在城市选择的层面上。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现在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职业发展,也会想到成家立业,在北上广深你要想成家立业的话,高房价确实是已经成为了一道很难迈过的门槛,以前靠双方的家长出个首付,然后通过个人贷款,还能在北京打拼一套房子的话,现在已经基本上都不可能了。除非双方家长把在本地市低房价的房子卖掉,来凑首付的话,会对家庭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刚才陈老师说了,其实中国发展不能只集中在少数东南沿海和北上广深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是在各个地区是一种均衡的发展,所以现在国家提倡都市圈的发展,比如说武汉,就是一个大都市圈,在河南郑州也是一个新兴的中原地区的都市圈,西安也是一个新兴的非常重要的都市圈。早在50年代,为了建设中国的中部,甚至总理决定把上海交大整体制的西迁到西安,才有了如今一说西安交大,120周年,双甲子庆的时候,是在上海和西安同步进行的。如果再要去追溯一些我们交通大学的前身,还有其实在四个城市是同步进行。

        所以作为城市发展应该是均衡的,除了关注北上广深,我们更多的要关注这些新兴的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城市,比如河南郑州,当年在十几年前说到河南郑州东部郑东新区,好像是一种政府的政绩工程,是一个鬼城的概念。但确确实实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是河南省或者郑州的一个新的动力引擎,不再是一个空城了,是有实体的人员、经济在这里带动着整个周边的发展,所以注重这些新兴城市的经济,我们说的新一线城市。

        第二,我们真的要关注各个核心省市出台的吸引人才的计划,这个计划是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比如说我们现在MBA比较关注的是天津海河的人才引进计划,不论是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上面有专门的网站,你不用去找任何人,也不用去打听什么渠道,你只要会上网,知道天津海河人才引进计划,你只要输这几个关键词,一定能够找到网站,在网站上你就知道是否符合它引进的条件。你通过这种很正常的渠道,你去填写、去申请、去引进的话,其实省时省力,特别是天津本身也是过去三大直辖市,当然现在直辖市变成四个了。天津本身就属于港口型的城市,这么多年因为特殊的情况,还处在一个相对低的房价,而且是相对配套齐全的城市,也是很多高考移民很倾向的一个城市。如果能够去天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不要非得挤在北京这么一个区域。因为我们学校很多MBA毕业生,一般是去天津落户,去深圳落户,也不落户在广州,深圳可能比广州还有人才的宽容度和吸引力。就是要用足用好各省市给予的人才引进计划。这是我非常明确的建议。

        第三,你要去判断一些除了省会城市都市圈,其实有一些原来的地级市,后来可能升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城市,你要去看,比如我们在长三角,你可能印象是杭州、南京、上海,其实在三角中间有一个苏州,苏州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这20年连续发展的很快,当然它的房价现在也很高了。但是它的这种工业势头吸引了世界500强的企业在那儿作为生产基地,它也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城市,按照经济总量来说,苏州可能已经要超过南京了,具体数据我不是很清楚,它已经是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所以不要等到苏州发展成那样你再去,那晚了。苏州再往上,苏州经济开发区和新加坡合作的时候,你就去,早五年去,你可能就站在了一个创业者的高地。就如同你看雄安现在还不成体系,好像还悄无生息的时候,你主动去雄安,离北京、天津也不远,离石家庄、保定都不远,你抓住了这个机会,你去是作为创业者,头几年肯定要吃苦耐劳,但正因为你的头几年的付出,才能带来以先到者、先入者为主的在位的优势,才能以后更好的发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找到一些价值洼地、价值低谷去进行拟人生的选择和投资,不要在北上广深挤破了头。

        因为我们也有很多自己的学生,我带了20年的研究生,每年都有留北京的学生,留的难度也都不一样,但是最近两年留的学生就已经叫苦连天了,首付款都付不起,找对象没有北京户口,因为现在在北京有时候你找工作容易,但是给你落户可不容易,因为很多企业说你先试用三年,表现好了再给你落户,不是说像过去应届生一毕业就给你把北京户口解决了,现在不是了,北京户口是一个特别稀缺的产品。学生有时候也反思,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已经在北京落户了,在怀柔一个房地产公司工作,他最后成家立业回到了他的家乡太原,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回到太原他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房子也有,孩子也有,收入也不比北京低,而且和家里父母相对来说离得也近,因为家就是山西人。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他敢于放弃已有的北京户口,回到家乡,这就是后期的职业转换,所以认清形势。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如同我们有大学同学直接就回到了江苏常州,你说这算几线,说它三线也行,四线也行。后来就在企业当上老总,当上董事长了,其实无论是从职业发展还是从社会地位还是从经济收入,我看可能比我们留在北京的一些同学,反正比我强。所以这个东西不能千篇一律的论成败得失,要更长远的去看。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有数据、有案例,跟我们阐释了目前的规律。北上广深在绝对值上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在未来的成长方面,新一线城市目前也是凸显出人才的吸引力。

        接下来问一下周老师,因为刚才陈老师讲到的时候,说我们目前在一线城市大家可能不愿意选择一线城市,或者目前不把一线城市作为第一选择,也跟我们在一线城市除了竞争压力,还有一个不可跨越的门槛,就是高房价。我跟您都是在房地产行业有所关注,我们确实知道,放在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晓利刚到北京的时候,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一份事业留在北京,但现在的孩子,即使有家长帮助留在北京,但是解决高房价问题、解决落户生根问题,还是挺难的。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陈红艳: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新一线近些年整体受关注的程度确实是在提升的,从往年数据来看,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占据了全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差不多有四成是去了一线城市,这背后都是有数据支撑的。新一线城市确实近几年整体的吸引力是在提升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前几天看了一下四川大学,每年会发布一个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我对比了从2013年到现在的就业质量报告当中,川大的学生有多少会选择留在成都。我看了一下数据,2014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只有25%,差不多1/4的人川大毕业之后留在成都,但是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1%,接近一番,代表了大家理性选择的态度。

        我也采访了川大的毕业生,他家是四川南充的,他选择留在成都,我当时问了他为什么选择留在成都?他的回答是,尽管从经济体量上,成都跟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体量是不太能比的,但是近几年成都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也好,还是从整个舆论的导向也好,他认为表现都特别出色,他非常看好成都这个城市未来发展潜力。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例子。

        另外,您刚才提到杭州这个问题,我也采访了一个同济大学的学生,他家是在绍兴,他选择在杭州工作。因为上海这个城市以往来看,每年毕业生接近有70%以上毕业生会选择留在上海,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留在上海,而去杭州了呢?他回答特别理性。给我两点。第一点,现在上海来讲,学历是严重贬值的,在面试的时候,你会发现海归也好,名校毕业生也好,一抓一大把。第二点,也是一个特别现实的例子,上海的房价真的特别高,如果三年前让我选择落脚在上海,我可能还会去考虑一下,但是现在来讲,如果没有点家底的话,想在上海落脚是比较难的。

        如果大家关注2019年整个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口发展情况,大家会发现其实杭州作为新一线的龙头,整个常住人口的增长在全国排名是第一位的,一年人口增长了接近55万。这是非常好的例子。

        所以我们总结来看,为什么一部分人会从原来选择一线城市,回流到新一线城市呢?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目前的高房价也好,高的生活成本也好,激烈的人才竞争。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新一线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包括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说更低的生活成本,更低的落户门槛。同时也有一个更好的城市环境。

        这样的现象,从全国视角来看,我认为这是好的视角。因为咱们国家的发展不能只有北上广深,这四个区域本身的辐射范围还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以省会、以计划单列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来带动各个区域的发展。

        这是我整体的观点。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非常有效的请钟老师做了广告,这个广告非常实用,因为确实对你有帮助,这样的过程中才能通过不断地积累给大家有更好的就业的新的方向。

        刚才我们钟老师在提建议的时候,我听到了引出我们下一个话题,就是我们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目前的城市的选择。刚才我们周老师的建议是,很多人有没有可能逆行,有没有可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个逆行的方式,或许对你来说有更多的一些合适的选择。我们这块从当前全国的大数据来看,我之前看到一份就业的调研的报告,目前我们2019年的应届毕业生期望最想去的城市,大家这块应该会有所感触,不是我们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反倒是目前很多新一线城市,不一定是都要奔到西部去,比如像杭州、南京、西安,这种新一线城市反倒成了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意愿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也是为了抢夺更好的人才,我们知道去年还是前年,包括天津、西安、苏杭这种地方都出了很多抢人才大战,比如在落户的政策,以及购房的补贴、租房的补贴等等方面,其实给到了非常多的一些优惠的措施。这是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报告。结合目前我们今年报告毕业生的情况,包括毕业生在择业城市的选择,就这个话题几位嘉宾来聊一聊。先请陈老师来聊,结合城市选择,我相信你们也有相应的研究出来,因为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新一线城市在选择的意愿度上面是在不断攀升的,虽然绝对量没有一线城市高,但是意愿度,包括比例也在不断攀升。有请陈老师。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钟洋:有的,很多。拉勾除了做招聘,也在做教育,我们在线上也给很多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关于互联网就业的很多专业的培训,这是免费的。包括除了这些专业技巧,比如说JAVA工程师、Python、大数据等等一系列的以外,对于所有同学们,有两门课是可以去领取的,一个是如何去写好自己的简历,其实面试的话,简历是一块敲门砖,简历的撰写如何能够去符合面世官看简历的习惯,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如何包装和撰写自己的简历是一门课。

        另外,如何能够在面试里很好的和面试官互动,这里面也有很多技巧,我们也有这样的课程,大家可以去领取。欢迎大家到拉勾上找工作,也可以去学技巧。因为很多技巧都是很多大厂的师兄师姐他们来讲的,和学校教育非常不一样的是,很实际、很实操,也可以帮助很多想进大厂的同学提前去了解一下大厂的工作、大厂的要求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点都非常关键,鼓励大家可以去多学习。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周老师给大家建议,这些建议真是切合实际,你无数次的去碰壁,一定会收获最成功的那一次,因为你经验的积累,是可以造就非常大的成就的。

        问一下钟老师,拉勾有没有给到这些毕业生,因为今年很多都是线上招聘的,有没有给到很多技巧性的培训,咱们拉勾有没有相应的措施?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我更正一下错误的数据。我刚才讲到研究生扩招是15%,我想了一下教育部发的文件是18%,我刚才这个15%是取决于我们专业学位具体的数据。

        创新求变其实有很多,刚才钟老师说了一个,你是不是要拓展自己的专业适用领域和范围,这点特别重要。因为仔细想一想,我们也回顾以前我们的大学同学,留在自己本专业圈的,我是理工男,我学的是工科,汽车发动机。那留在汽车行业的全班32个人,现在不足1/3,也就是2/3的人都在研究生阶段和后来工作阶段转专业了。包括我,虽然是理工男,我也在实验室干过五年,但后来1993到1996年,我转到学校房地产办公室,搞学校金角银边的开发。后来转到教育方面,就是相当于从理工男转到文科生,当然管理不是纯文科,应该是文理结合的专业,你具体干什么是很难确定的。高考我们报专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报什么,你本科毕业了,你的就业也不见得就很明确你能干什么。所以我非常同意的是,你把择业面宽一点,就能选择多一点。

        刚才钟总说我们新基建还缺420万人,不见得都是要学电脑的、学大数据的、学机械制造或者新能源汽车的,不见得是学这些专业,为什么?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有专业的地方,就一定需要有管理的人在,所以文科生可以去应聘公司的管理岗位,从基层开始做起,这个我觉得把面放宽。

        第二点建议,过去我们经常说要逆行,就是别人都往北上广深扎的时候,你往哪逆行呢?其实现在客观讲,我们自觉不自觉的同学们都在逆行,回到哪去呢?回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份的核心城市,或者是都市圈的核心地级市。其实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从开始的沿海开放,逐渐向中部崛起,我们最早还提出西部大开发,后来又东北振兴,实际上是一个梯次往西、往北推进的过程,你为什么要等到那边都推进都发展了再去呢?我们在网上了解,在甘肃、宁夏等这些地方,对大学生回乡创业和就业都有很多好的扶持的政策,比如说给你一些科研基金,或者给你一些住房补贴,或者是你去了就给你多少安家费。其实这些地区也需要发展,过去我们说的30年前就说往老少边穷地区去,现在国家这些地区也不见得都是老少边穷了,国家扶贫政策都要消灭贫困县了,往这些地方去是一个方向。因为就业不困难,去的人少,而且还会得到重视。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过去我们老说上山下乡,过去的上山下乡知青年代是一种特殊时期,回想起来是一种悲壮。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回想起来,那又是一段丰富的经历。其实现在很多农村发展也是采取这种现代农业化的模式,无论是电商也好,生态农业也好,有这方面特长的也可以回到源头去做一些创新。

        当然,刚才陈老师说你就业还得想一些办法,你要考研的时候,过去是你考上才找导师,现在慢慢演变成,你还没考,就先去把师门拜好,未来的老师给你指导指导,可能有助于你一战二战的成功,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本科生我们学校也在推出,过去叫师徒如父子,现在因为大学堂的教育,师生之间相处得感情,不像过去跟一个师傅三年,天天朝夕相处,不是这个概念了。但这个话,感情到了,师徒之间还是可以如父子,但师徒之间是一种什么情感在交流。比如我们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发挥自己的社会资源,给自己指导的不论是本科生也好,硕士生也好,来介绍或者推荐一些可能的岗位。当然这种推荐并不是走后门,而是放在社会公平的角度,首先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当然有这种渠道信息的获取,可以有助于你在满天撒网式的信息的捕捉,有助于加快这种节奏。

        所以我想基于刚才三个方面,不论是扩充行业的领域,还是去西部、去上山下乡,还是寻找一些校友资源、导师资源来为你就业提供一些助力,我想把握好这些,还是有助于就业的。当然现在大互联网时代,需要你在网络去搜,也需要你去掌握网络所提供的各种面试技巧。我曾经2000年就有学生,我的第一个硕士生毕业,他跟我讲,最好的培训是什么呢?就是你不断去参加应聘,各种类型的考官,各个企业、不同行业的考官,给你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提问到最后,你参加的次数多了,你都知道大概考官会问什么问题,而且你答得好坏,你心里的感觉会告诉你,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就叫实践出真知,任何培训不如你去亲自实践。我先说这么多。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感谢陈老师,刚才都是经验之谈,一方面是来自于毕业生给您的现状以及心态的体会,就像先就业后择业,这都是过来人的感受,因为刚毕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们需要时间的淬炼,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到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职业的角色。要坚定信念,所有人都会找到工作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实践,不停的试错,你一定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对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您刚才提到毛遂自荐,我觉得是特别好的便捷的通道,比如我是武大毕业的,武大的一些学弟学妹问我能不能给推荐一下,如果在媒体圈,我一定会给推荐,因为第一是知道哪里有需求,第二是精准的帮他找到内推的机会,至少他获得了面试的机会,但是是否适合这个岗位,那是因人而异,但敲门砖是很快可以获得的。所以如果你是主动寻找机会的那些人,那你一定是能抓住机会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陈红艳:因为我之前也采访了一些毕业生,从我跟毕业生的访谈过程当中,其实也是有一些感受,我的建议,第一是要先就业再择业,很多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其实对于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因为他可能在那个时候对于社会的整个各个岗位也好,各种企业也好,并不是那么了解。所以整体来讲还是建议你既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你自己的整个个人的长处也好、优势也好,有一些了解以后,你再去寻找自己适合的包括企业也好、岗位也好。这是一点。

        第二点,毕业生还是要端正好心态,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就业形势下,其实你在找工作的时候,你成功的概率可能会降低,但是我觉得你不要因为这个就让自己的自尊心受挫,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不能玻璃心。另外,一定要早做准备。很多同学没有受到影响的时候,他们在上学的时候,明确了自己不会进一步深造的时候,就把目标瞄准了我要找工作,他在学校期间,比如他利用假期就会去实习,去不同的企业感受不同的企业氛围,这样他在毕业的时候,他的目标就会更加明确。

        第三,通过这些学生找工作的经历来讲,有一个点非常有意思,就是大家一定要敢于毛遂自荐,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们的校友资源是非常好的资源,很多学生找工作比如他的师兄师姐帮忙去内推的过程来找到的工作,可能对你来讲这个敲门砖是比较难的,但对他们来讲也许就是说句话或者内推一下,就这么简单。所以这是一个收益远大于成本的事,所以大家一定要敢于毛遂自荐。

        另外,职业发展是很长远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因为短时间找工作而感到特别的焦虑,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或者是一个好的你想要从事的领域的话,我建议即使是刚开始的底薪不是很高,但是还是要目光长远一些,不要完全根据薪水来确定你职业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跟学生交流的感受。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再次感谢钟总。钟老师今天晚上特别好,他在一直引导出我们下一个话题。我们刚才说机会,机会来自于政府、来自于学校、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企业主给到毕业生的机会,那毕业生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创新求变,解决就业问题,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讨论的问题。当疫情冲击到一些行业的时候,其实也托起了另外一些行业,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医疗,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相关的行业,刚才也讲到了十个行业,特别是互联网,目前95%的企业都没有缩招的打算,其实机会还是蛮多的。这时候我们的毕业生不要给自己设限,比如晓利我也是文科生,我是学新闻的,那么学新闻是不是只有媒体的选择,也不一定是。因为现在直播销售员就不一定全部是媒体,做直播销售员,文科生的口才也都是挺好的,所以就看怎么看,所以在社会择业的时候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寻找到触发到你个人的兴趣点以及专业特长,一定找到一个不一定匹配自己主攻专业的方向的工作,有可能会发挥你最大的闪光点。这是刚才钟老师给到的建议。

        接下来听听周老师和陈老师给到的毕业生在创新求变,适应这个社会,有没有比较好的建议?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钟洋:可以给大家带来三个算是好的消息。

        第一,我们统计了200家拉勾上最大的互联网企业,95%的企业都没有缩减招聘的计划,所以也就意味着在目前为止在互联网行业,整个招聘和用人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

        第二,面对疫情,我们也做了调研,往年我们在3、4月份会有春季招聘,而60%以上的公司都表示会把春季招聘的时间延长,所以其实6、7月份也还是一个找工作的旺季,大家不要忘了上拉勾投简历。

        第三,其实在疫情期间有很多行业是逆势上涨的,我们也做了一些整个拉勾人才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分析,有十个行业推荐给大家。

        第一个是电商,买菜等等一系列的这种宅经济其实非常火爆,所以这方面的需求很大。第二是企业服务,大家不要小看企业服务,这是做to B生意的。往往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做to C生意的会比较多,但其实现在从整个大的投资的背景来看,现在投行越来越喜欢向to B的企业去投资,原因是在于to B的行业是更加持久,也更加有生命力,所以企业服务类的to B生意的公司多留意。第三是文化娱乐,特别是在线的娱乐,在家没事,线上娱乐很火。再就是游戏、在线教育,这些都是受疫情影响被刺激的行业。包括和金融、数据服务、消费、广告营销等等一系列的。这十个领域里边的这些互联网化的公司其实都还是在扩招的,招聘需求都是逆势增长的。

        特别是咱们刚才提到的文科生,其实我也是文科生,我大学学的日语,现在做了HR。我觉得大家不要给自己设限,觉得自己是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很多理科生会转型做管理,很多文科生也会转型做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我们市场上看,大部分做的工作都跟他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重点还是在职场里面持续奋斗,找到自己最有热情的那个点,找到自己的使命。

        鼓励文科生多来互联网找工作,需求非常多。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非常详细。今年研究生扩招是国家鼓励的大方向。接下来问一下钟老师,钟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个非常的大行业的机会,新基建。除了这些,在您了解到的包括我们拉勾网相应的数据来看,还有其他给到我们毕业生的机会吗?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确实我们研究生按往年的惯例是每年12月底20号到30号之间,这里面选一个双休六日的时间,进行全国研究生统一的考试,招生计划每年就在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发布,10月份报名,11月网上确认,12月参加考试。到了2、3月份是国家的分数线出来,每个考生可以查分,到3、4月就进入录取工作。今年确实国家及时的根据疫情的形势,在一些专业进行了扩招,这个专业扩招也是和我们疫情有些关联,比如说卫生行业、防疫的专业,也包括人工智能等等,因为现在疫情的很多流调控制是靠三大运营商公司进行电信的这种跟踪、划分,北京新发地一个疫情出来,通过电信的搜索,路过新发地的人都可能被称为要去做核酸检测的依据。

        国家根据这个市场的需要,确实未来作为大数据管理,或者是作为公共卫生事业,需要加大投入,因为这次也凸显出我们的公共卫生,因为在做流调、做防疫这类相对跟疫情有关的卫生医疗专业的话,确实是人才紧缺。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很多其他科室都来跟新冠肺炎去做斗争。所以国家总体上来说,在研究生招生是要求增加了15%左右的名额,当然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可能有的会到20%,有的可能就是10%。研究生招生计划确确实实增加了。包括我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我们的工商管理硕士和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就是我们通常说的MBA和EMBA,我们也由610的招生规模增加到了700人的招生规模,增加了90人,也达到了15%的比例。

        未来确实每年国家实际上研究生招生和我们本科生的扩招是有关联的,就是本科生基数越大,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本科生实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每年都在增加5%-10%的比例,所以没有1999年开始的扩招,我们也不可能现在招生规模就达到千万级,考生是在一千万以上,录取规模是在900万的水平上。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适度增加研究生的名额,对于我们应届本科生的就业确实是一个缓解。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和家庭财务状况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的不断改善,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出国去读研究生,过去是非常难的选项,现在成为了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之一,只是适不适合孩子,孩子愿意出国还是不愿意出国,愿意读研还是不愿意读研,不像以前受到经济制约和眼界的制约,觉得高不可攀,现在已经不是高不可攀了,因为各个学校在大学期间就搭建了很多比如暑期访学或者交流互换,或者和国外的学校共同举办专业类的培养。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和国外的密切的接触和交流,使得考生们对出国去读研已经消除了一些恐惧感,就在于你自身是不是把这目标定下来是出国还是工作的事。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其实给我们就业指引了一个方向,虽然新基建这么大一个缺口,新基建薪资提升了30%-50%,只是不是所有毕业生都可以进入这些行业。还有电竞行业等等,还有很多新兴行业可以供大家做选择。

        我这边也有一个相应的证据,是国家这块的,包括今年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也在扩大,也是应对今年的疫情对毕业生的冲击,我不知道这块是不是一个客观的情况,周老师?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陈红艳:刚才其实周老师讲得已经很全面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于一些不同领域就业的观察的感受。

        其实从我们以往的学生就业来讲,哪些是比较热门的一些就业行业呢?一方面是互联网类的企业。第二类是银行系等为代表的金融类的企业。还有一些包括了像通信等一些高科技类的企业。这些都是以往我们说就业的热门。

        但就今年来看,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呢?肯定有上升的有下降的。从下降的来讲,一方面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说金融业的招聘,整体来讲是往下走的趋势,与此同时,受到疫情直接影响的一些行业,比如外贸、旅游等行业,招聘规模也是出现了大幅下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一些上升的趋势,一种是新兴的行业,它的就业人数是在逐渐上升的,招聘岗位也是在上升的。另外,我们今年看到其实互联网类的企业整个的招聘岗位的趋势也是向好的,整体来讲是上升的趋势。除了互联网类企业以外,还有一个就是跟新产业相关的机会,今年也是出现了很多。比如新基建、5G、人工智能,但这类行业今年整个就业形势也是在大幅上涨。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告指出,这类新兴行业今年招聘规模提升大约是5%左右。

        我就从行业方面补充一下周老师讲的。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是的,其实从各个方面,不管是从经济层面上,还是政策的定性层面上,以及我们各方面的举措上面,都尽量可以保证毕业生所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要得到妥善的解决。陈老师,刚才周老师讲到的,不管是从我们学校,还是从政府层面上,是有一些真正的利好的政策在输出,输出给到毕业生的机会。从您这边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补充可以利好我们毕业生的?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各地方政府还真的很有吸引力,也非常人性化。前天北京电视台报道一个,就是在北京灵活就业,比如我是在家接一些网上翻译的任务,也算是灵活就业类型的话,对这类应届生,政府还给予就业补助,就是每月给你950元的就业生活补助,我觉得也非常人性化。因为灵活就业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也视同就业,解决你的生活的困难,政府还是从财政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我觉得这个非常好的一项举措。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周老师刚才介绍到的,都是毕业生如果没有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就面临的问题,不管是档案还是是否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因为应届毕业生再就业或者落户方面,相比社招生有非常多的便利条件,如果学校可以保留这种应届生的身份和学籍的话,当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国家针对这种比如大型的国企、央企甚至学校,来要求增加专项的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其实也是对毕业生一个非常好的关注。按照往年,按照市场需求来说,可能一定是优胜劣汰的,但今年会有一些特殊的照顾。

        我其实前两天有发现,我们讲到机会,我们发现现在根据包括疫情期间以及现在疫情期间催生的直播特别的火的情况下,直播销售员以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员等等的会被纳入新的工种,我觉得这个还挺好的。一方面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灵活用工,未来给你计算工龄,而且以前真要是做直播销售员的话,可以是你要的一份职业,但是国家认定这个职业,还是有特殊的地方。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首先说政府对毕业生的关心,每年的大学生都是近千万级,今年说是874万,每年都特别重视,但今年因为特殊情况下,客观的讲他找工作,刚才钟老师说一年比一年难,如果是一个感觉上的事实的话,今年应该真的难是一个不是感觉,而是真的事实。但行业领域不均衡,比如新基建这个大领域还缺420万,但也不是人人都在学新基建的专业,还有各个专业确实是难找。

        所以我觉得政府出台了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我们应届生是怎么定义的?就是今年毕业,今年找工作,叫应届生。应届生就享受国家应届生就业分配的待遇。为什么叫应届生呢?因为我们是区别于在社会上很多因为各种原因他要转换工作职业,他要去应聘和参加招聘的话,那叫社会招聘和应聘,所以叫社招。应届生是只针对当年,你刚毕业,就享受国家和政府每年要求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就是要保证一个绝对的名额的比例是要给应届生的。我们也知道在用人的时候,从社会上招聘,可能直接招收的就是熟练人才,他经过了很多其他企业的磨炼。但是应届生是刚出校门,有很强的理论的前沿知识和背景,但是他的社会实践能力弱。如果都要去进行社招的话,那应届生就没有出路了。所以国家从长远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的角度出发,企业必须得招应届生。所以应届生就有特殊的待遇,所以为什么很多社会上的人要回炉去读研究生,特别是去读全日制的专业的研究生,比如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等等,除了非全日制性质以外,还有全日制性质,就可以享受应届生招聘的待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所以国家适时就推出,在疫情当前形势下,我们可以让今年毕业的应届生假如因为情况特殊,今年没有找到工作,那你应届生的资格是给你保留两年,就是你明年还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去找工作,到后年你还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找工作,到两周年的时候,就相当于到了2022年7月份的时候,你应届生的资格就没有了。

        不要小看这两年,这两年的缓冲,使得你可以心理踏踏实实的去积蓄你的各方面的资源的储备,去寻找适合你的工作,或者说等着疫情稍微缓解一下,要大量需求人才。所以政府出台这个条件,我了解以后,我觉得特别的好。

        第二项政策,因为我们知道在你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你的学籍档案或者你的人事毕业档案要到哪里去呢?一般有些学校是可以在学校里放一年,有些是发回到你户口所在地的原籍。那么户口所在地原籍,你在这段期间如果有了一些灵活就业或者做一些临时性的翻译等等工作,那么这种灵活就业在以后计算工龄的时候,政府也可以放宽,视同你是就业,相当于让你有一个工龄上,我们经常说干部身份工龄是多少,也给了这么一个宽松的政策。

        第三,正是面对这种困难的形势,政府也要求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要专门针对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要投放一些名额。可能往年按正常的市场需求,你可能不需要,但今年强制性的要做人才的储备。像我们学校本身就加大了科研助理或者实验室助理或者是教学助理的岗位,就是学校本身也需要一些各个院系、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都需要管理类或者技术类的人才,通过加大这些岗位的投放,也促进我们学生有更多的就业的选择。

        所以通过刚才简单的介绍了不论从政府的政策,还是从对企事业单位的要求,还是学校自身,都采取了各种方式,就是让大家能有一个缓冲,能有一个选择,去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工作。我先介绍这么多。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所有人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点,只是早与晚的问题,好与不好的问题。这个结论是对的。还有国家30多万亿大力鼓励的新基建,有很多很多机会,这也呼应到陈老师提到的问题,文科生的就业很艰难,但刚才提到的新基建,很少都涉及到文科领域,涉及到七大方面,不管是最热的人工智能等等这些都跟文科生有点无缘。再提一下,也许刚才我们那个话题,我们现在讲机会还是有的,只是说我们看怎么样去抓住这些机会,大家怎么样为这些毕业生创造机会。刚才我们谈的是现在的现状,因为钟老师引了一个头,说我们现在还是有机会的。我们接下来谈谈机会。也请周老师和陈老师聊聊机会。周老师,目前毕业生的机会来自于哪里?或者我们从学校这个角度,为毕业生现在在做哪些工作?也可以从政府的角度,从政策层面有什么样有利于毕业生的政策?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钟洋:就业其实我一直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其实每年毕业的时候,都说今年找工作比去年难,我毕业的时候是2006年,那时候也说找工作挺难的。但到目前为止,今年到了14年后的2020年,我们也说找工作难,但其实大家也都能找到工作,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因为一年比一年难,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我也看到很多机会,包括从拉勾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看,在今年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基建领域,可能大家提到新基建不一定特别了解,新基建其实是包含了七个领域,包括了5G、特高压、城际高速、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这七个领域其实是划分的在新基建,就是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拉勾的数据来看,这七个领域里边还缺了420万人才,所以鼓励我们所有同学可以更加关注国家的大趋势,以及抓住一些新的领域的机会。

        另外从拉勾的数据看到,其实从互联网、新基建、高科技来看,毕业生的起薪也比其他行业起薪高30%到50%,所以可以鼓励大家投身到互联网,投身到这些行业。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刚才陈老师结合我们调查的数据,同步了几个特点。第一,所有的毕业生拿到的offer相比往年比例是有所下降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客观的情况,因为毕竟我们的用人单位其实招聘的人数也在下降。第二,很多真的早做准备的,就可能会更好一点,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春招,刚好赶上了疫情,对这部分毕业生影响是非常大的。体制内的没有办法,因为疫情在持续的时候,所有事情都往后推了。另外是文科,本身在往年可能也是这种情况,今年更为突出一点。

        我想补充一点,因为我身边有一些实际的情况。原来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了之后,他可能还会有一个选择是出国,但今年这种需求也被压制住了,因为不管是原来比如有一些朋友说想要去澳洲,其实现在也是几乎变得没有可能,可能本来是计划到明年去面试,考雅思、托福等等,但是现在全部都停掉了,影响蛮大的。好多路有的是被推迟了,有的是被堵死了。

        接下来问一下钟老师,钟老师做招聘网站,从数据这方面可能更为系统的跟我们同步一下当前的信息。刚才周老师也讲到了,我们以往都做线下活动,但今年因为疫情,催生了很多线上交流的方式,那今年的招聘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线上招聘会变得非常多。我们现在这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我们介绍一下。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陈红艳:我是一直在跟踪双一流高校的就业学生的情况,因为最近我们也是采访了一系列学生他们对于2020年就业的情况的反馈。有这么几个印象深刻的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手里拿到的offer确实比往年要少了很多,我采访了一些985类的高校,他们反馈是往年他们师兄师姐手里有五到六个,但是跟他们同一届的朋友,普遍手里就是一到两个,整体感觉可选择的空间没有更大了。

        第二,就我采访的这些学生来看,在秋招的时候找工作的这些人,其实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影响就是在那些秋招的时候还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但是想在春招发力的同学,疫情的影响对他们有点措手不及。

        特别是体制内的一些学生,就是考公务员类的学生,整个招聘周期明显延长了,很多笔试完了以后,面试一般都是往后延了好几个月。这也是普遍反映的现象。

        还有一点,普遍文科专业的学生都反映今年找工作是尤为艰难的,其实文科学生找工作难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今年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是更加突出的。

        这是我最近从学生采访的这些感受来讲,基本上是这些。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主持人:其实刚才周老师把我们当前毕业生大体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像刚才周老师说的面对这种情况,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以及我们各方可能跟毕业生有关系的人,大家都在做着各方努力,一会儿包括我们的政策方面,也会有相关的解读和释放。

        接下来问一下陈老师,因为今天联合我们大七环智库来做这么一个话题,相关的你们也应该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这一块从数据方面看起来目前是什么情况。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周毕文:所有在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是好几个群体组成,有本科生,有硕士生,有博士生,当然还有很多大专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首先是用特殊的论文的写作与指导的互动的方式,通过网上进行。现在已经7月份了,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答辩和毕业,像我们学校今天下午刚刚举行了管理学校的毕业典礼,昨天是举行了全校的毕业典礼。从毕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如期的跟往年一样,通过网络的形式完成了他的毕业。

        咱们今天的主题是就业,其实任何学校的应届生,早在大四刚进入的时候,就是去年9月份的时候,就要开始填写各方面的简历,去寻找各方面的工作,或者是安排自己的考研,或者是安排自己的出国。只是到了1月份,突遇疫情的发生,我们求职就业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线下转到了如今的线上。学校也非常重视,无论是在就业岗位的搜集和投放,以及网络招聘和信息互动的平台的建设,以及就业指导,都加大了力度。所以基本上我们学校已经将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工作基本上完成了。所以我们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

        这也能反映出总体虽然难度很大,从就业的指标上看,也不如往年的完成。但是我们后面再找话题继续说,还有很多特殊的政策,有利于应届考生去享受各种政策,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还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去寻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我先介绍这么多。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邢晓利: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走进我们第33期云端会客厅,今天我们关注一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特殊毕业季,2020届如何乘风破浪?今天非常有幸联合到了大七环都市圈智库,同时联合拉勾网,邀请到来自于高校、智库、招聘网站的三方代表,共同作客我们的云端会客厅,来探讨这么一个命题。

        因为现在的7月份是我们的毕业季,但今年的毕业季对于所有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非常特殊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史上最难毕业季,特别是那些面临要找工作的毕业生,一方面是2020年毕业人数在攀升,达到了历史新高,达到了870万,同比增长了40万人次,竞争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再加上今年新冠的黑天鹅,因为今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受到了重创,所有行业的需求也在减少。同时面对这么庞大的毕业生,双向的打击,也让我们今年的毕业季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一是分析一下毕业生目前在疫情下的影响和情况。第二,洞察一下毕业生就业在城市方面的选择,到底选择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以及探讨一下城市人才在竞争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进而提升我们城市的领导者、企业和大众对我们应届毕业生的引导和关注。

        今天我们请到了三位大咖,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作客云端会客厅的嘉宾,他们是:

        北理工管理学院EMBA项目主任  周毕文

        拉勾网人力资源副总裁  钟洋

        大七环都市圈智库研究员  陈红艳

        我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我们云端会客厅的主持人晓利,我来自于新浪乐居。

        刚才介绍了三位嘉宾,三位嘉宾来自于智库、高校和招聘网站,三方代表共同来探讨今天这个话题,就显得颇为合时宜。2020年是史上最难毕业季,毕业生以往是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对于今年的毕业生目前的情况,三位老师怎么看,我们先听听他们对今年毕业生的看法。

        先不说招聘的情况,我先问问周老师,因为周老师目前是跟毕业生接触最多的,包括论文,包括现在毕业生的很多打包收拾可能都是老师在做,毕业生的心态和现在的现状,是什么情况,有请周老师跟我们做分析。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同时,推荐下本次活动合作方——大七环都市圈智库

    大七环都市圈智库主要聚焦都市圈经济与产业、城市与空间、政策与治理研究,传播和推广都市圈理念与实践,并同步直播四档栏目:《国际都市圈》、《产业面对面》、《大七环财经》以及《好书月读》,欢迎大家关注!

  • 乐居小记者 04-19 19:26

    7月份,又是一年毕业季。2020年的毕业季,毫无疑问,是见证历史的时刻。一方面,2020年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超过870万,同比增长40万人次,竞争压力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全球遭遇新冠肺炎“黑天鹅”,疫情之下经济衰颓,企业招聘需求骤减,很多企业都取消了校招活动。内外双重压力下,保障2020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成为政府、高校、毕业生等多方密切关注的问题。

    今天华夏研究院联合乐居北京云端会客厅举办#史上最难毕业季,2020届如何乘风破浪#的主题论坛,邀请高校、智库、招聘网站三方代表,共同分析疫情对毕业生的影响,洞察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变化,以及探讨城市人才竞争背后的深层次逻辑,进而提升城市领导者、企业和大众对应届毕业生的引导和关注。


邀请嘉宾

1. 北理工管理学院EMBA项目主任 周毕文

2. 拉勾网人力资源副总裁 钟洋

3. 大七环都市圈智库研究员 陈红艳


【原创视频版权声明】

1、本页面视频归本网站所有,未经本网站允许不得转载视频,否则将视为侵权;

2、需转载或者引用视频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视频,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3、本页面视频,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页面所载视频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

4、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举报
25.7万人正在观看本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