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智慧人居空间设计大赛决赛评审

新浪地产

乐居依法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督,禁止传播违法违规、封建迷信、暴力血腥、低俗色情、招嫖诈骗、违禁品等不良信息,坚决维护青少年群体精神文明健康。如有发现您也可点击右下角举报按钮进行举报。

评论

精彩回顾
分享给朋友:
2430 0 0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吴钢:首先还是向所有参赛的设计师们表示敬意,因为我本人也是设计师,然后我和陈音总,包括李莹、韩总,其他的一些开发商的设计师,发起这样一个竞赛,一开始真的是带着非常忐忑的心情,也非常感谢像海尔、新浪,能够把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这个确实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去做,甚至我们这个设计领域的评委了,光今年就缺席两了次,第一个是EVD的大赛,还有一次是在德国的大赛,我都没有去做评委,因为我觉得,这段话更多是对我的同类说的,不去参加的原因很简单,在我们这个设计师之间进行的设计的竞赛和评比,多多少少有一些在一个小的圈子里面,自娱自乐的味道,这次竞赛我甚至觉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跨时代的,我没有见过有在这么多年,我不知道镜壮太郎你们有这样的,设计师、开发商和媒体。是有的,太好了,如果有这样的评委我也愿意去。其实在这样一种活动,因为中国是第一次,真正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把设计师给推到行业的前沿,在以前其实我们开发商甚至是媒体也在前沿,这次第一次在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里面,包括和新浪,跟我这些评委同事,共同的沟通,我们最后还是确认设计本身就是这个大赛最核心的价值,我们找到好的设计师,推出好的设计作品,能够让这些优秀的设计师最终站在市场甚至是商业前沿上,去引领这样一个潮流,设计师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多么重要。

        但是确实我们行业现状,第一个我还是从自身的挖掘,好的设计师太好了,不是很多设计师抱怨自己工作太累,不成功等等等等,我觉得跟我们水平还是有关的,这样一个竞赛,我相信我们这些评委会持续的推动它变成中国的最重要的设计竞赛,而且是一个跨行业的,也许以后有人学我们,但希望我们被山寨之后迅速做大,否则就很容易被山寨掉,真的是跨行业人坐在一起发出同样一个声音非常难的,不管在任何领域里面都是一个非常难的竞赛。

        另外也希望今天获奖的建筑师们下一次再参与,还能够带领更多人参与这样一个竞赛,谢谢大家。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陈音:一个下午挺激动人心了,半年前刚刚公布新浪设计竞赛的时候,因为小智慧人居的设计竞赛,这个题目挺难做的,当时很多组织者包括我们评委团都有些疑问,到底能不能做出有亮点的,有突破的设计作品来,经过这么长时间,众多的青年建筑师的努力,经过多次的交流,也经过海尔集团对这个大赛的鼎力支持,今天我们看到确实是一个惊喜,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样一个限定比较窄的题目下发挥建筑师的创造力,对未来的家居,对智慧的人居做了非常好的畅想,所以我们从中能够看到设计的力量,所以对这次设计竞赛表示祝贺,确实是整个行业的一件大事。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发展其实虽然经济发展物质在丰富,但是未来的空间还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而未来的发展空间一定是人的智慧的比拼,因为自然资源的禀赋其实对所有的国家,对所有的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差不太多,但是好的人的素质,好的创造,实际上是未来真正引领国家前进的一个动力,这次设计大赛的结果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我们要说这个设计要再改进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因为我们讲智慧人居,未来居住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更广的概念,我们想如果再深入继续做的话,还有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可持续性,中国的城市现在可以说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开发商有责任,我们建筑师也有责任,我们不知不觉承担起了中国城市发展的重任,虽然开发商只是做一个项目,但是所有项目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城市,所以这是一个巨大资源,我觉得我们在这次设计竞赛很好的体现了建设师开发商和我们相关的企业对中国未来城市居住的思考,也会为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带来一些可供借鉴好的创意,祝贺这次设计竞赛圆满成功。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主持人: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我们经过评委的集体评议,我们2017智慧人居空间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奖诞生了,我们首先第一个鼓励奖,由我们极宅空间创始人张天英,有请张天英上台。有请金地集团华北区地产公司总建设师李莹女士、,当代置业研发设计院总经理韩飞宇先生为获江选手张天英颁发奖杯。

        下面要颁发的是两个佳作奖,获得都市可能概念工厂创始人张为平,然后是北京市建设设计研究院DESIGN LAB常识人王伟。

        下面有请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主设计师吴钢先生颁奖。

        最后一组是我们今天的优胜奖镜建景懂事镜壮太郎总经理崔斌先生有请上台。

        有请当代置业兼首席技术观陈音先生,新浪地产总经理唐茜进行颁奖。

        最后我们有请李莹女士,因为刚才我们颁奖的时候您没在,帮我们补个合影,让我们这个流程是完整的。

        下面最后由我们联合发起人陈音总和吴钢总对我们大赛的结语,以及明年大赛的寄语,有请二位。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主持人:谢谢李总的分享,在建筑生态环境是如此重要,下面环节是我们各位评委移步到中间的会议桌,我们一起评议。

        我们的好,四组选手的设计作品已经全部阐述完毕,我们给评委留出15分钟的时间来开个讨论会。到场的来宾可以休息15分钟,15分钟后结果揭晓。

        经过评委的集体评议,我们2017智慧人居空间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奖就诞生了。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李总:感谢新浪的唐总团队,以及海尔两位贵宾,还有领导和专家们,非常荣幸大家来到我们这个植物园的空间,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的一些情况,也希望听取一下各位领导和专家建议,我们未来如何在我们想走的道路上更加审理的走下去。简单来说,我们公司从1990年创立了,我并不是创始人,我是2014年加入的,我们创始人一会儿有他的资料,我们公司一直做跟生态有关的设计,过去叫自然艺术,就是专门的艺术门类,是利用自然界所有产物,最主要是花和植物,用它们做各种各样艺术的设计。我们一直非常强调生态概念,过去我们业服务过很多客户,其中也包括很多地产的客户,例如说万科,商业地产方面新风天地,最近我们也在服务很多地产类的客户。当然我们过去服务的这些客户,主要是在给他们提供不是建筑和景观设计,而是活动方面的设计。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业务从活动方面的设计,对于一个活动临时空间设计,扩展到了对于一个更加永久建筑含量,还有景观空间的设计。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韩飞宇:首先非常感谢,对于传统学校能打破这个方面,一下打动了我,这从那个之后我觉得强烈建议尽可能在这个竞赛里面再好好的深挖一下,从那个契机走到今天这个,而且一路在坚持从没放弃,从最初一个长方向长桌子建议,那是重新定义空间,其实慢慢这个概念逐步演化,又变成共享,最后就变成这样一个空间状态,我们不用考虑层面,利用容积率,先打破这些东西,那些在竞赛面前都很苍白,今天讨论这个事也是为了更好的思想想法。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李莹:其实我跟大家感受差不多,首先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创新的一个理念,同时又不拘于纯居住空间的一个手法,我认为是一个城市概念方式来做的一个比较小的东西,其实是一个历年,以小见大,我为什么在这说到这个城市空间,因为我最近也多次去了日本,我觉得日本交通枢纽为中心去做这个都是,我一直对立体城市理解特别不深刻,我不懂,那是什么玩意,叫立体城市,但是很早提出,我又觉得我质疑冯仑,我是不是稍微有点,自己心里也打鼓,但是后来我看了日本城市综合整个交通枢纽为中心的设计以后,我觉得日本城市还是有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我觉得他的这个东西,似乎是在做一个居住设计,他从胡同引申到这个,其实他还是想做一个社区理念的东西,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个项目来说,可能看不到销售,因为我的项目太小了,可以用来使用的真正面积看似好像不充分,但是我觉得,我们本赛,我们提倡的是理念,我觉得这个是我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就是打破了之前我们对居住空间的一个设计的模式,我们做地产,我们一说住宅,我们现在都没有创新了,我们想不出什么来,最后合规面积,就那么点事。

        第二个对于垂直交通的方式一个变革,我觉得这个是我比较认同的,还有斜面的空间还有轨道空间解决人打破了完全空间之间的以层为概念空间的理念,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这是另外一点。

        你对智能技术的描述思维这个方式,我也觉得还是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前瞻性。我可能想说,稍微落地一点的时候,我们需要想到的就是将来我们这些盒子怎么和我们的主体有一个比较好的联系,所有联系是他防止,怎么去固定,但是固定好像是个方式,其实是需要一个理念引出来固定,怎么去配置这个,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如果我们要把它变成落地的时候,可能就要更加深入的想到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对于我唯一稍微有点,对于这个斜面使用的理念,我可能想到和你刚才也有一些讲解,关于这个斜面的设计,这个斜楼,我也想到可能交通,通过走就可以,不用使用楼梯,但是我觉得这个理念要能阐述到和你的使用结合的更优秀,可能会更好。我就说这些。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崔斌:就补充这一句,他很清楚这件事情是更多定义在概念层面,提出了三个核心的概念,其实从他的根本来讲,我们这次竞赛未来人居,只要能把这三个概念留住,这个形态无论怎么变化,对他来讲,价值观没有变化,我们其实未来怎么变化,就是我们做落地这件事情,未来我们一点一点落地,只要这三个概念结合,这件事情就是成功的。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吴钢:祝贺两位设计师,确实这个设计是今天一个完美的收关,也使的我们这个竞赛整体设计水平和这样一种全国性的意义能够在这个设计中已经看到了,不是一个非常局部的,只是针对房地产,针对当下的一个研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设计师的自由思想,这也是一个竞赛所倡导的,在设计当中不仅仅要关注当下性,关注商业价值,还是要关注未来,关注创新,在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个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认真态度,也是我们当中最完整,也是最统一的一个方案,我还是觉得全程参与这个设计竞赛仍然是蛮开心的,最后能看到一些很好设计师在认真研究一些问题,

        我觉得这个设计在这样一个创新度上面是有一定的前瞻的地位,从整个图的质量,专业程度,以及其他未来,不止现在,未来的商业价值都有体现,但确实中国这个时代,我希望镜壮太郎能够有一些落成的,真正给大家带来现实的利益,现实好处的一些房子,一些设计。我的发言最后说几句是针对这个,希望你这家公司能够在中国这么一个过渡商业化社会中间,能够有自己一席之地,能够真正有东京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还是要有这么一两点需要给一些提示的,甚至可以共同来工作来探索,怎么把一些前卫的理念,在一些实际项目中间得到提示,比如说陈音先生希望把前卫设计师建筑变成一个在商业上有巨大成功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在这里这些问题就是老百姓的话,我在这里第一没看到可以卖的面积,您说的面积的从卖面积到卖服务,我同意卖服务,但是在今天,在2017年,或者说我们在2020年,仍然有面积要去卖的,这个卖的面积怎么在这个空间里进行定义,当你定义了这样一个面积之后,这样一个设计概念还成立不成立,怎么让这个设计概念,我们可能在那个时候就把这样一个设计当成圆形,还是圆形本身,这我们需要有一个在逻辑层面的思考,怎么在现实条件加进来之后,我们保持一个对服务的敬意,但同时我们又不落伍,有面积可卖。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陈音:我觉得最后这个汇报应该是今天的一个惊喜,非常好的探讨性,这种建筑形态应该颠覆了传统的居住建筑还是其他建筑形式,不管最终能不能实现,这个探索是对我们大赛的主题,智慧人居或者未来人居一个非常好的反映,因为毕竟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这种前瞻性的探索是我们大赛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之一。

        不单是形式上的探索,在功能上也有重要的探索,这是镜壮太郎先生讲的全开放的公共空间,把传统上的公共和私密概念包括了,比如说居住单位是最小的一米乘两米,他们两者之间是要通过公共空间,因为这种公共空间如果合理的设计也会是私密空间的一部分,虽然是不是同一个模块。当然最终能不能实现,设计的深度如果继续推演的话,可能还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毕竟这种开放社会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这个设计里面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

        还有这个项目体现了很重要的一种建设师对整个社会的关怀,虽然我们整个设计的目标是面向大城市的年轻人,但是在功能设计上,我们整个设计上具备了面向整个城市开放的可能性,而且说了周边的其他不是住在这个楼里的人也可以享受这种楼里面的公共服务空间,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做一些种植,他们在公共厨房里做的这些饭菜还可以和年轻人共享,我觉得这些概念都是非常新颖非常有意义,也对未来的城市生活非常有价值的一些探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概念。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孙国栋:我了解了,是这样,当然你这个题目对是人居,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探讨,我理解这个折叠胡同是对人居的功能符合化,或者综合化,可能在一栋建筑上实现有些困难,但是可能在一个社区里面,我们把这个社区如果是放大成你这个题目来搞的话,我觉得可以意义或者他的现实性会更强,比如说我们陈总的那个,里面就是很符合化的社区,就能够达到这种符合化,又能够把人和人,或者不同生活之间的互相影响降到最低,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更好选择,当时如果在一个综合体上解决,在技术上可能会有更多挑战,但是瑕不掩瑜,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尤其是对这个人居的讨论,我非常的赞同。谢谢你。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崔斌:我们做这样连续的胡同平面空间,我们刚开始更注重是空间感的构成,在空间过程中,穿插着这些功能,让它一定十分完美合理化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目前的现状。

        因为这种斜面建筑原理是我们一直研究讨论的一个方向,镜壮太郎一个基本考虑,20世纪的建筑是水平的楼板和竖向楼梯,功能和交通是两个系统交界在一起,未来的发展我们一直研究斜面建筑的原理,实际上就是功能楼板和交通流线是一体化的,因为有斜面存在联结在一起,所以说这是一个思想用到了项目中。所以我们在未来共蒙设置过程中,水平的楼板很好布置里面功能,倾斜的楼道要一些功能在里面,争取对我们整个功能的合理性不产生任何的恩不太好的东西,比如说要做一些模块,这里面也歇一歇种植的东西,完全也可以放到斜面的部位。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孙国栋:挺感谢这两位,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个实验,特别好,我先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活动是平面的,你把它折叠了,折叠就是可能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把空间延续,不同机理空间这里面有,另外就是还有一个就是功能,把这个功能进行了综合,我想请问一下,这两个方面你们是都是这么想,还是更偏重哪一块。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江松:刚才也提到了很多海尔的需求,希望海尔共同帮你们完成一些课题,这个也是我们通过这次大赛达成一个目的,通过你们这种建筑行业,这个空间的设计师帮助我们家居企业找到未来机会,因为我们老是工业产品,家用电器的,可能有些长期在一个行业里面看不到的,只是专注于自己领域的一些机会,但是你们从建筑到家,我们是从家电到家,你们是从建筑到家,我们共同服务对象都是为家庭服务。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镜壮太郎: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镜壮太郎,我来汇报这个项目,首先这次竞赛的具体任务是里面提出来的共享空间的概念。我们认为在现在社会本质的一个概念,我自己也以前对这个题目做过很多研究,这一次我们觉得这次题目可以说表现了一种未来社会的存在方式。

        20世纪大家都知道,大量消费的时代,我们的21世纪肯定需要一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充分再利用和共享现有的资源,和现有的循环式的系统,考虑这些理由,我们这次方案名称叫做《回转公寓》,现在的青年年他们能够很敏感的对应现在社会的变化,他们并不会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束缚,今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互相非常有更多的交流,和更多信息的交换,他们虽然需要他们自己个人的小私密的空间,但是同时肯定希望有更多的人的交流和共享更多的事情。这样的变化是现代社会是建设师能做的是什么,我们建设师需要提供的空间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这一次方案中提出了三个概念,第一是胡同折叠,第二是可居住的公共设施,第三是共享轨道。   

        接下来是智能绿色方面的介绍,这个由我们同事崔斌给大家介绍。

        崔斌:各位好,镜壮太郎先生是非常努力把我们这个用全程中文讲解下来,这是第一次,为了这个事情做练习。主要讲我希望智能家居这一块,因为您可以看到,我们这里面有很多小的模块,这个模块其实也不小,这个模块里面我们其实了解,我们海尔这边从智能产品来讲,无论是做智能卧室,智能厨房,智能卫生间都是非常成熟的体系,其实在我们这个模块里面,有很多公共的区域,就是有公共卫生间,就是有公共厨房,这些都是固定点位东西,完全可以把产品直接引用过来,但是这种直接引用可能还差一些什么,我们更希望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加入一点人工智能的控制,首先就是现在的话,我们一讲智能家居,可能我了解的层面比较浅,就是说至少是有一个移动终端在我手上,无论是平板还是手机,能够自动控制调解温度,这个实现是每年问题,但是从人工智能层面来讲如果能够有自我学习功能,我在这个小盒子里待久了,就知道我早上几点起床,我晚上几点睡觉,我需要什么样的温度,能够有一个自动调节,而且不一定用平板操作,和用手机操作,也许就是用声控,用语言操作,这些也是希望和海尔企业共同研发和往前走的愿望。

        我补充的这几点,基本上已经讲清楚了,希望各位评审能够给我们有点评,谢谢大家。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主持人:由于选手没有到现场,所以我们评委就不用一一做点评,麻烦各位评委把评语可以写在纸上面,然后一会儿我们综合沟通评定的时候参考。

        最后一组分享设计师是来自镜建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镜壮太郎和崔斌先生,他们给大家带来的参赛作品名称是《回转公寓》。有请二位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张为平: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张为平,由于今天不能到现场跟大家做沟通,所以准备了一个视频文件进行汇报,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和思考,我们最终对于这一次智慧人居空间设计竞赛定义为飘一代的青年共享社区,我们针对目标客户群是未来的年轻人,80、90,甚至00后,我们将他们定位飘一代,是因为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对照而描述的,新时代具有如下的特征,比如说互联性移动性、个性化,他们的生活往往是虚拟化,并且强调自我意识,随着大城市的房价进一步飙升,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都给未来年轻人的生活变化提供了先决条件,我们理解的智慧人居,智慧设计,本质应该上技术服务需求,一个是多种职业的需求,一个是多种云端的需求,另外不同人群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主持人:感谢各位评委的点评,感谢。    

        第三组分享的设计师是都市可能概念创始人张为平,他给大家带来的参赛作品名称是《飘一代的共享社区》。由于他本人今天临时有事,所以他给我们带来一段视频。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链家创新事业部项目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凌镧雨:

       还是挺喜欢这个方案的,我们接触终端的客户会比较多,目前这个方案我觉得之前老师都点评过了,确实对于我们,如果要是未来做运营的话,会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像共享空间的预约管理,确实有很大的挑战。但是有特别好的一点,除了我们大赛的主题是智慧人居未来之外,对于城市更新,这个项目在一个城市里面,给这个城市面貌的一个改善,我觉得这个真的还是蛮重要的,多的不说了。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韩飞宇:刚才没有别的意思,逐个王伟现在做的,类似于在建造过程中,听到很多人居,首先一直在坚持,因为有些人坚持不到最后,就放弃了,我觉得这个是一直很欣赏的。他正好找到了维度,任何一个评委在评论一件作品的时候都会有他自己的维度,或者他的维度跟别人重合,这个没有关系,但他代表了他的方向思考,刚才没有评论是没有找到维度,现在我的维度是我对于未来,因为今天说的不管你怎么定位,未来住宅不管是人居环境,一定是精准化、科技化、场景化的,要的就是三方面依靠,今天没进入那个关系,但是我们回到科技化和场景化,今天你的方案全部具备了,所以很好。

        而且里面有一些空间做了重新的定义,包括在当代的项目,已经有极小空间的样板间,明年在做2.0的,这个2.0就是跟你这个很像,就是我要重新定位空间,因为未来可能更多的落地型项目,是要卖给90后和00后,也可能起居室、餐厅成为他主要的交往空间,可能不做饭,所有空间都会发生变化,在上海工作和苏州工作的人,他不会觉得心里有多大落差,这个会有不同的分析会重新定义,这个又契合了。

        另外是本身刚才说了,完整度也非常好,我觉得脑洞打开就是这样,从这种共享会激发你有重新的架构,也许你不在这个人群思考,没有关系,因为将来的小孩他们就是这样的思考,这是我说的一个概念性的事情,要打开这个东西,你这个东西再往下延伸,还可能有2.0版的升级会更好。把这个问题说完你可以进行一个定位,照着这个点深挖下去,集中在一到两种人之间,市场价值就会无限放大。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金地集团华北区地产公司总建设师李莹:

       大家说的我都同意,我说几个我个人的感受,第一完整度不说了,也的确像吴钢老师说的我肯定从比较完整的设计角度看你这个项目,第一个我认为你的定位不够清晰,所谓不够清晰就是说你给出两个特殊状态,其实是做了一个项目,你定义了深圳,但你并没有说深圳人和北京有什么差异,这个东西放在北京有问题吗,起码我个人看没太大问题,所以你定义深圳,起码我没看到有差异性。

        第二个就是关于这个人群的描述,他的需求,就会带来你公共空间,大家对你的一些评价,我会看到你的公共空间的配置,我认为偏大,如果是这样的,比如你一层和二层,因为不是在同一时段使用的空间,这样的话咱落地项目就落地说,所以对空间的使用,为什么说你是这样的,因为第一个是实用,第二个关键主要是没有讲清楚,这一类人是必须的,所以我才会提出这个,一层空间,二层空间。这是我认为第二个问题。

        另外我觉得在整个的项目,他们都是希望有中心,有智慧,我认为还可以做的更好,就是在创新上,或者是在整个智慧的运用上,所以你的这个设计,首先大家拿来想用,就是说他现在怎么盖,所以就是说提到可能我认为创新度和智慧畅想方面的,可能做的更好一些,其他都是很好的。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主设计师吴钢:

       吴钢:我也觉得这个设计做的非完整,也尝试把大赛要求各个元素都设计进去了,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一个设计,具体的意见就说过的意见不说了,就补充两件事情,即便我们是一个租赁式的公寓,我觉得在设计师对室内的做了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是基于非常特定人群,基于在建造过程空间还是有一定难度,并不知道最后有谁来住这个,所以也许进一步在家居层面研究是更重要了,设计师能够在进一步家居层面,是更高的要求了,研发出一套体系,能够适应不同任居的需求,或者根据不同人居需求有所转变,会对你的设计有一个更强的支撑。我这是从具体项目上,你的基础跟第一个不一样,是完全落地的项目,住在这里面人大部分擅长这个,所以提的比较多,因为一般来讲你做的好或者做的多的人,反映的问题就多,我觉得家居系统这个方案更完整的必要条件,变成更加的完整。

        第二个事情刚才孙总提的有一定类似,就是公共空间,既然是我们说这个项目,对公共空间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你的定义非常好,第一个有时间段,2020年,户型的大小定位,居住人群也做了一个猜测,地段又是在深圳,在两个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更详细设计周边环境,比如我们到底是在什么位置,在这样一个位置,我们公共空间大概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包括刚才你也写了一些游戏室,或者是一个,刚才我觉得王伟建设师并不是在每个窗上,在公共空间的窗上。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陈音:

       不愧很有经验,一流大院,很严谨,而且是一个严谨有逻辑的设计分析,也像孙国栋说的很扣题,把我们设计的出题要求和出题的标准,未来人居在整个创造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了。而且以这种共享为核心,生成公益类的住宅,这个可实现度非常高。像孙国栋说的就想做这样一个项目。

        而且我觉得对未来科技住宅的联系做了非常好的畅想,应对几个场景,一些独立的工作室,把居家和工作,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这些都能够很好的结合,而且有很好的解决的办法,也是做的非常不错的。应该是说探讨了居住和未来新经济形式,新经济发展的联系,所以也符合我们讲这种智慧人居的概念,因为广义的人居其实不光是居住了,应该是包括居住、生活、社交、工作等等这样的内容,而整个设计恰恰反映出来了这样的发展方向,包括技术上这些在从结构到设计系统,到一些细节建筑的还有一些节能要求都做了很好的设计,我觉得是一个很完整的设计。

        最后一条,我跟孙国栋有点不同的意见,就是在窗户实现各种各样的场景,其实大家知道美国宇航局第一次设想一种飞船的时候,征求很多专家意见,心理专家提了一条,一定有窗,有窗非常难,一开始说不需要有窗,做成电视屏幕跟室外做的一样,一定让他眼睛从窗外看到真实世界,这是最重要一点,如果那个窗户看的明明是地上,其但是看的是宇宙,这种错位感觉不一定喜欢。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海尔大客户营销总监邓宪女士:

        我看整个方案从概念到很多完整性挺好的,比如说整个改造的功能,包括里面一些功能单元的设置,也具备一些我们所提到的智慧人居在里面居住的形势和形态生活方式的构建,这个相对来说很完整的,完整性比较不错。

        从海尔来说,想看到的一些,因为你刚才提到最后一个场景,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一家一世界,你最后一个概念是无边界,我们其实也是这样一个理念,家的边界慢慢被打破,我们原来提供硬件,慢慢由硬件到内容到服务到软的东西,硬到软的一套内容,也是想家未来联网,连上网之后能够跟外界连接内容是什么,刚才你提到是建筑的一个外立面,连接外面能够看到不同世界场景化的东西,我也希望能看到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的形式,这样对我们启发更大一些,其他的不说了。

        孙国栋:我觉得王伟这个方案很优秀,很棒,很打动我,我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很扣题,紧紧扣住智慧人居竞赛的题目,做的特别好,另外很现实,我觉得按这个方案准备落地,成为一个很好的开发项目,这肯定也有很好的接地效应,这很好。我有三个建议,第个从运营上来看,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形式是共享,把公共的服务共享了,这很好,你现在是把它竖向布置,分散布置,每层有一个共享空间,真正运营是不是集中会更好,比如说集中在低层,或者集中在上面,因为这个共享需要有管理,就是说真正的自治给我们还有一点距离,所有你集中在一块,大家可能在管理上,还有实用上可能会现实度更高。

        第二就是我刚才看到,你的居室的布置,分了几种,我认为你最有吸引力是最后一种,我建议你把它都调成最后一种,大家伙物以类聚,客群集中度更好一些,否则的话可能因为面积段操纵客厅差异,互相有一个排斥性。

        第三我觉得最好就是你无界体验,做的特别好,刚才可能我相信你可能也有想到,但是可能没说到,通过室外的感觉,室外的模拟,是把世界各个空间的拿过来,能够看到,另外一个配套的就是室内的,我相信通过海尔他们一些技术,如果今天实现不了,明天一定实现得了。就是你到了黄山,室内就有黄山的感觉,黄山的温度,黄山的声音,你到了地球轨道,就有地球轨道的感觉,室内的感受要和室外是共通的,从人的触觉上讲,是能够共通的,如果这点已经畅想了,后面海尔去实现,我觉得应该能做到。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你这个方案真的是,我认为是一个很优秀很优秀的方案,就说这么多,谢谢。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副副主任/新浪地产总经理唐茜女士:

       我就一个感觉,因为上次去富力的点评,我参加了,全场听了,王伟这个方案跟他最初方案改变很是挺大的,是非常认真做了调整,并且把要点说的很清楚,具体占也还是交给专业大师们点评。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王伟:大家下午好,我叫王伟,来自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非常感谢新浪频道组织这么好的平台,能够让我们有机会跟领军的地产界前辈们有交流和学习机会,同时也感谢我们团队。我们的设计名称叫《深度共享》,设计对象是一个公寓,地点在深圳,预计销售时间在2020年,方案之初做了一些市场调研,针对国内一线城市繁华地段的主流的新睿公公寓品牌做了一些调研,月租金可能在六千在一万二之间,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文件,空间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共享空间,随之整个楼里面也会比较缺乏活力,所以我们方案从这个思考开始,方案第一部分带有空中花园豪宅,豪宅部分是指在这个区域是一个上下六层垂直叠加的共享区,每一个楼层都会带有一些室外的平台,上面布置有非常好的景观及整个楼层共享区里面提供使用面积超过750平米,带有很好室外自景观视野。

        第一层填充区域,是一个影音室,也配备非常专业影音设备,可以承办一些小型的电影发布,再往上是游戏屋,在这里面会有一个环形操作台,靠近玻璃的位置会有很多大的屏幕,这样的话可以供很多小伙伴在这里一起进行一个游戏。再往下走是三层,是我们一个开放式的厨房,中间是一个独立的厨房的操作,配备完整期权,专业系统的房电设备,周围有小的桌椅,除了提供一个视野之外,如果想在这个平台上种一些简单的瓜果蔬菜,也是有这个可能。做完饭往上走一层是客厅,中间是一个大的餐桌,大家可以边吃饭一边交流,同时也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景观平台。再往上走第五层是健身房,中间是一个练瑜珈的区域,靠近墙有一些健身器械,因为比较好,有很好的景观视野。最高一层也是最安静的一层,设定为是一个图书馆,里面放置一些可以灵活调整,可以进行轻松布置的家具,可以成为整个公寓里面一个读书阅览为主的社区中心,也可以成为大家以书会友爱场所。

        这张图是在主入口的门厅,抬头往上看,这是够层共享区,再往上是正常公寓区,共享区实用功能集中在建筑北侧,周围三面是玻璃幕墙,空间里面有非常好的景观视野,在共享区南侧有一些景观平台,不同的楼层会有一些不同的面积,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还会有绿植,我们也在这个平台上做了一些绿植。在这里可以看到有些玻璃幕墙是可以开启的,当室外气侯条件允许,可以实现室外的互动。

        这个共享区不光在低区有,在高区也有一组,同样是够层垂直叠加,功能派布叠加,在这个纸面还有一个屋顶平台,如果租户有兴趣,可以在上面种植一些简单瓜果蔬菜或者花卉,也可以成为食材的来源。

        在这对这个共享区使用者进行了一个采访,他说到这个是我们共同的豪宅,我有很多邻居,他们也是我的好朋友,白天大家在一起吃饭健身看电影,还能在屋顶上体验乐趣,我们有大院般的热情洋溢,又像酒店半精致舒适,我和邻居们也站在室外露天上聊一聊对未来的畅想。

        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建筑的概况,我们拿到任务是一个改造的建筑,原来是一个工建项目,混凝土框架体系,层高是五米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建钢铁和楼层板,可以增加一倍的租赁面积。如果只是一个成系统的格局的话,室内空间比较呆板无趣。最后我们会加一些楼板,同时这个绿色的方块是刚才提到的绿植,可以满足乔木生长需求,也可以作为新建结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整个楼的功能上,基本上是公寓为主,分高低两个区,低区六层,高区同样是六层,在每个首层有一些是预留给对外商业,我们看首层平面,这个是对外经营商业部门,有独立对外出入口,可以帮助我们设想三Q办公的对外经营办公,可以帮助这个楼获得一些额外收益,也可以方便租户有很好办公场所,这个建筑公寓是两层,通过室外平台进入两层通道的门厅,听到电梯厅,通过这两个电梯上到楼上各层,

        我们改造过程中基本保留原来的结构体系,原来的核心体系也保留了,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整,比如说这个电梯的朝向,我们改成对向,可以形成很好门厅环道空间,它的尺度是超过正常公寓的需求,包括门厅尺度,还有走道尺度,得益于很好的气侯环境,我们也是希望引入一些额外的绿植体系,来占用一些原来超过公寓正常需求的走廊,这样能够把楼内使用尺度降下来,同时也希望这些绿植可以很好改善室内的微环境,提升居住的品质。

        三层开始就是标准层,标准层主题是公寓,在每一层一端是南北大户型,把角位置是中户型,除此之外是小户区,一区东侧是共享区,再往上走迥就共享区功能会进行变化,同时景观平台轮廓进行变化,除此以外建筑平面都是标准的。这是高区,同是样六层。

        说一下交通,交通其实比较简单,这两部原来里面的电梯承担了公寓租户正常的日常进出需求,在两端设置的共享区,可以通过平层不行到达,节可以在不同楼层通过内制楼梯到达,可以通过共享区对于区块内不同楼层租户使用的方便性。

        这是我们的建筑设大致的概况,地面上有两组共享区,以及室外的一些景观平台设计,可以从整个形体上对建筑形象进行提升。第二就是为了满足很好的实现很好窗墙比,对于公寓部分我们采用平墙开窗系统,我们看到这个粮银色部分,外面会有一个亚光支杆不锈钢板,形成第一层视觉框架,这个框架会随着户型进行灵活适应,这是一个平面的小户型,往上走是一个越层小户型,往两端走是中弧形,横向进行放大,跟室内的弧户型搭配,会让建筑进行比较灵活的适应。第三点在框架内部,是有一些北京窗的外侧,是有可以移动的金属的遮阳样,可以跟天气联动,也可以随着租户自己需求灵活调整,这样的话又给建筑外立面增加活动。

        回顾一下这个标准层的平面图,大户型在南北位置,剩下是一溜小户型,我们先看一下大户型,大户型进来之后是一个厨房,带有一套功能,这边靠近主路口会有衣帽间,难免有书房,大户型是120平米,煤层有一处,第二是个中户型,大约是80平米,也是每层一个,这边是一组开放式的书房,这边是一个卧室单元,后面带一个专属的卫生间,前面有一些办公的区域。小户型有两种,这个带越层的小户型,主要分布位置在高区主体部分,这个是小弧形越层部分。最后一个户型是我们重点描述的户型,是40平米,为低区标准层,每成有七个,也是整个公寓里面,出租面积占最多的35%左右,因为我们有很期权很完善的共享区,所以我们会把基本的共享单元进行适当的压缩和精简,满足基本厨房卫生间跟一个小巧卧室需求,会占到20平米,剩下20平米留给开场空间,大家按照不同需求进行灵活布置,我们找了三个不同租户,这位是美食节目主播,对于他来说,原来这些基本的厨房设备仍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我们给他在这额外加了很多专业厨房操作台面,包括成套的设备,同时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桌子,他做完饭可以摆到桌上进行一些拍摄,写一些评论,这样他一天的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小空间里面完成,

        第二类人是一个技术极客,也是一个宅男,希望足不出户,所有东西触手可及,这样我们在基本配套之上做了很多开放性收纳系统,他的衣服、书籍、食物都可以在住家上进行整理,还配有一个沙发。

        第三位是网络的时尚红人,他的日常工作就是船很多漂亮衣服,同时他需要一个很大的衣橱,还有化装间,他也可以很开心在这生活又工作,这是另外一类人的感受。他们说这是我的私宅,当我需要一些个人空间的时候,我会回到这里,我有一套检阅但高效的厨卫设施,一个不大,但是非常舒服的卧室,我还有一个将近20平米的开敞空间,按我的喜好任意布置,这里是我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可以给我带来体验在这之前,再来回顾一下外立面的设计,刚才提到在玻璃长户区域,外面是有可移动的金属遮阳板,可以在不同位置进行停留,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全遮起来,或者落在一边的情况,被金属遮遮阳板设起来的位置之内是什么情况,室内就会自动切换成一个显像屏,这个是跟玻璃相结合的显像技术,就把传统的建筑界面变成一个综合信息显像终端,所以它会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里面一个很重要信息的输出的终端。

        光有信息还不够,这个是我们看到透过大户型里面,看到室外的处境,每天如果都一样的话,我们可能会非常的厌倦,我们可以切换,这个是可以让它置身纽约的夜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个切换是怎么实现的,我们有三个重要技术手段,第一个是具体端,会通过三维设想技术,对于热点的城市很好的空间进行一个实时景象录制,最后会落实到显像功能玻璃窗上,这个技术非常成熟,已经有实际产品在市场上,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一个薄膜,这样就可以把我们前面采集到三维实时景象通过窗户实时反馈出来,这在两者之间需要用到海尔的智慧平台,来对前后方的数据,还有终端进行很好的整合处理。

        当我们厌倦了窗户外面景象一成不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换换心情,体验一下在罗山定山顶豪宅上,好莱坞明星们的视野,或者去体验一下大峡谷的更加粗矿自然的地貌。如果我们厌倦了地球上的环境,还可以暂时到轨道上去体验一下,甚至飘向更遥远宇宙的深处,所以当我们在这个方案最初阶段,我们的导师给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在智能化建筑背景下,不光是要关注建筑自身,还要关系不同层面的互联,人跟人的互联非常的普遍,人跟物的互联技术非常成熟,很快也会大面推广开,但是我们做这些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人跟社会的互联,以及人跟自然的互联,所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图象的采集,包括终端的处理,以及末端显像,带给租户一个全球的视野,同时这个图上的景象并不是静态的,因为有不同的数据处理,也有3D还原,还有不一样的效果,带给租户沉浸式的体验。

        这是我们的方案基本的情况,再简要回顾一下有三个设计要点,第一个是在高区跟低区都有一套六层垂直叠加共享区,带有室外花园,这个共享区存在,可以促进楼里面社区的交流,来增加这个社区的活力。得益于外边很完善很系统的共享的空间,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套内的空间做的适当紧凑一些,当然这个仅是指基本功能空间,把剩下的空间尽量还给个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一个个性的演绎,成为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一些高端的技术,结合一些图象的显示,包括跟产生的玻璃长进行结合的3D显像技术,带给租户全球视野,没有边界的体验,同时希望通过技术提升公寓的一些附加值。

        这个是我们方案的一个基本情况,我的介绍结束了,谢谢大家。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主持人:感谢各位评委点评,感谢感谢。    

        接下来有请第二组选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DESIGN LAB工作室创始人、设计总监王伟,他给大家带来的参赛作品名称是《深度共享》。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唐茜:只是从一个居住者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想起起来当年设计之初在建频道的时候,曾经探讨过一个关于十平米住宅的话题,那个时候也是建筑大学一个教授提出来这样一个想法,其实刚才张天英建设师这个极致的提法,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能够丈量出人居住的最小的合适空间,或许也是一种进步,是不是一张床,因为刚才几位都提到关于宜居性考虑,尽管我们说这样一个工作,或者是说工作繁忙,然后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年轻人他需要一个公共空间,似乎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仍然存在着宜居的探索,你最小空间到底多少适合,当时我们探索话题的时候十平米可以很完善,但是确实又很小的一个空间,仍然可以具备所有的功能,可能比一张床看起来,从心理感受来说,会有一个边界问题。

        第二个所有关于极致考虑,大家多会考虑应用场景,前两天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说到人口问题,提到昌平回龙观的项目,住宅楼,工方有1400多号人,住在五层以上没有产权证的,完全是加盖起来的,还是很心酸的,这种关于极致探索,相对来说应用型内心感受差一些,假定这个名字叫静静公寓,想静静的时候把这个宅抽出来放在那个公共空间住一下体验一下,这个应用场景不同,可能对极致探索和需求也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大赛的主办方,未来可能对于应用场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大范围的可探讨性,所以可能对您极致住宅应用空间会更广一点,下一步到公园去,很多人口自己去住一住,或者之前吴总提到办公环境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小的公寓居住空间,谢谢。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海尔白家电设计总监江松先生:

      因为大赛的主题是智慧人居,其实海尔这两年一直在关注美好生活的解决方案,美好生活解决方案现在大家都提了,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落后的生产力,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所以我们企业把生产力提上去。

      但是现在的矛盾可能是普通的用户也好,社会大众也好,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但是跟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其实刚才很多评委讲到,因为大家肯定要塑造一种美好生活,功能属性价值是为谁服务,是为一个商业服务,满足商务价值最大化,满足这个居住群体,赚取更多租金,这个对不管刚毕业大学科,创客,舒适型,满足性很弱了.

      我提到两点,从你这个作品看到,一方面是满足功能最大化,另外也忘了还有另外一个层面,是在精神层面和情感方面,这个需求是现在很多,包括年轻人,包括我们所有大众,因为生活的品质已经提高,不是为了吃饱,能不能吃到这个东西,现在是想吃什么都很便捷了,想吃国外的也都能吃到了,异国他乡的也都能吃到,不是味吃饱喝足犯愁了,在当地生活压力很大,他们也有一个基本情感的需求,我觉得这方面是不是做一些关注,另外就是这种生活方式,每一个生活生命,生活忙是不一样,你刚入职,到你结婚,到你有小孩,到你孩子长大,成家立业,每个生活阶段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是你设定群体是很清晰的,刚入职大学生有群居习惯,但是他们现在社会讲共享经济,在这种共享经济下,他所带来的一种,从我们海尔来说,海尔也在关注共享经济,在关注共享经济下,我们海尔对这样的愿意分享,没有一个足够条件,能够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必然要合租,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更好从你们建筑设计师,去帮助我们挖掘出一些需求,让我们海尔怎么基于未来提前做布局,这个今天看这块的讲的还是比较弱一些,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从你们观点,到我们这边有哪些地方还是做的不足的,谢谢。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孙国栋:

        我觉得你这个公司叫极宅空间,极要么就是极致,要么就是极端,作为一个设计竞赛来说,我觉得已经做的挺好的,设计竞赛,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事都考虑那么周到,或者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叫设计竞赛了,只是给了一个特定的人群一个解决办法,在目前这个状况下,怎么让你睡觉,给你一个空间,解决你一部分生理需求,这个问题是做到了,我相信包括海尔在内,一批设备设施,我相信目前来说,这个舒适度上肯定是没有问题了,再小也能解决掉,我觉得这个方面是没问题的,你这个方案也能够解决这个事,我是认同的。

        从另一个方面,大家都说这个事,确实有点残酷,有点反人性,建设师可能除了我们的整合技术的可能性,解决一部分问题以外,另外我们也要畅想,我们也要解决社会问题,当然这不是我们建筑师一个人或者说一部分能够解决到的,但是我想还是要往正向看应该是对的。

        实际上我就在想,如果真的大家以后都住这种公寓,或者说一批人住这个公寓,就想到另外一个解决问题,就是现在大家去医院做手术,手术需要麻醉,全麻,一闻麻醉,那个麻醉师跟你说话,上半句还在听,下半句不知道了,设定好八个小时醒来就完了,进去以后直接打包,一乘二空间一装,睡吧,出来以后也可以,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但是我们要解决我们社会性问题,毕竟是人,人怎么去在这个地球上,或者在宇宙里面怎么生存,发挥人的作用,当然我不知道答案,我知道肯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解决办法,谢谢。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陈音:

        因为事先没有和设计师接触过,今天是第一次看到,我觉得还是挺符合我们这次大赛的主题,就是智慧人居空间,希望在同一个主题下竞赛,所以给了一个模拟的建筑,在这个建筑空间之内设计师想象智慧人居是什么样子,我觉得应该在整个构思过程中,是做了很好的想法,也看到未来技术进步,对人居空间所带来的可能性,特别是为低层的年轻人,他们要在大城市里生活,如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一定质量的很好的工作,我觉得未来的居住,其实我们这次设计最重要的目标是一个探讨未来的居住,因为未来的居住一方面建设师要继续研究城市,研究消费者,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会对未来的居住产品巨大的影响,在提纲里面讲到,现在网络经济,虚拟生活,是不是人未来能生活在网上,生活在虚拟空间里,这个也许有疑问,人还是需要现实生活,但是我想整个设计的概念,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当然我们更希望对于智慧人居,对于未来的人居环境有更加丰富的畅想,毕竟这种极小胶囊公寓也不是最新的提法或者概念,已经在很多城市里面实现了,但是另外我也对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居住,还应该更乐观一些,年轻人是不是一定要主宰两平米、三平米的胶囊里面,可能也未必,技术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想最终目标还是让所有人,哪怕刚刚处大穴门的年轻人也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全中国人居的住宅面积已经40平方米了,所以应该更乐观的畅想未来。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主设计师吴钢:

       我觉得有几张图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如说胶囊公寓有什么样可能性,以及在各个楼层的分布上还蛮有说服力。

        先说一下感受,最后看了一下在城市中间的感觉,他是放在那里面,跟周边的关系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描述,我想设计师如果把它想的更深一些,就会有更深一步的描述,所以我先做一下外围关系的定义,整体的还是处在一个概念式的阶段,并不是说对一个具体的基地,然后有一个具体的产品,然后有一个具体的拿出一个空间形态方案的时候,这是一个概念,我觉得我的评价,我们就只说概念这个层次,我觉得对产品的思考,就是有各种产品的思考,我觉得是很好的。既然是一个不同产品的思考,能够考虑灵活可变,在这点意义上,我们就必须同意李莹总的意见,即便是灵活是可变的,就基于一个灵活可变的系统,你不能在两间设计上都不给出具体答案,或者说我做概念,就把概念做透,或者定一个基地做这设计,在这个层次上,做一个既不是概念,也不是落地方案的设计,就没法评价,我评价是基于你的概念方案,我就不说你落地部分,不提这个事,我在概念层面上讨论什么,概念层面上为不同户型的时候,第一个基于长期可变性的系统,刚才李莹总提出一个魔术的系统,既然是一个胶囊,日本也有很多胶囊把停车系统放在公寓里面,这个变化性更大,他墙一拆,我觉得如果是概念就要向这个方向,跟这个设备的结合,跟基础条件,我觉得还是有社会力量,如果这个小的公寓提供基本条件是什么,很多人回来住,一千块钱两千块钱一个月,又能够有一个有体面的生活,在这个概念中间,公共空间是什么样,如果基于胶囊公寓的思考,对于这些人空间是什么样的,这是我想说的,你要对这个胶囊空域,对这个太年提出第一个魔术性,整个可拆解,可变化系统是什么。

        第二个就是各种各样的基础条件性是什么,你要设定一个基础条件,到底针对哪个人群,我可以说它好也可以说不好,这两个条件是比较根本的。

        我还是比较欣赏的像一个开放的思考,因为毕竟是一个对未来人居的展望,没准哪天我们净化这到一天做这样的公寓,北京不太敢设想,但是上海深圳是有可能的,我们今天在北京也不用想这个东西会有一个北京设计,为上海、为深圳,深圳我们知道有世联行已经做到极小公寓只有七平米,在东莞那边已经在建了,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我的质疑就在于需要你自己回答,到底是设定在哪个层面,是一个可预见的方案,还是在一个概念层面上,我们大概有什么考虑,包括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即使在概念层面上也可以做一些基础定义,比如说有一个很好的研究生做了一个设定,他也有胶囊公寓,大家都是靠网上定餐意义购物来过日子,一个楼里面有600个人,所以说整个外卖送货系统有点像中心似的,在一楼自动一放,自动送到每个人窗口,对他们来说动用无人机也太贵了,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滑轨系统,胶囊很小,他从胶囊里出来再到楼下也挺麻烦的,打开窗户就可以取。

        张天英:比你设计一套系统更便宜,可以制造一个工作机会。

        吴钢:地面我觉得也可以和这样一种产品,跟你这个产品更适宜。还有就是对物理空间,做一个植物园还蛮好的,但是也要想一想为什么是一个植物园,是设计师喜欢植物园,还是胶囊公寓喜欢植物园。

        张天英:是单独一个公司,是所有的外挂绿植,就相当于一个公司,像现在我朋友做的光合未来,直接卖一些绿植,就是一个空间。

        吴钢:好,可以这么想吧,先说到这。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 金地集团华北区地产公司总建设师李莹:

        我大概说几点,第一个我认为从生活状态改变,这个高科技技术给人生活带来改变这方面,能提出一个比较明确的产品的设计的思想的定义,这个是有了。

        第二对于客群描述比较清晰,他可能希望给什么样的客群做这个设计。

        第三对客户的需求也说的还算比较清晰,但是这一块客户需求说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还可以继续做的更好,我认为客户需求说的相对比较普遍,不够有创新,这样的人真正集中的需求是什么,关键点可能比较不够明确。

        然后结合这个上面整个大的需求,他做这个产品设计介绍,也还是清晰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清晰的介绍的时候,结合到海尔的一些技术需求的时候,比较有的会显得很牵强,其实从你做的这个产品本身来说,海尔的产品绝对是需要的,比如说这么高的人口密度,在房子里面,我觉得应该给一些空调,包括卫生间这些体系,包括一些智能的手段,必须要加入的,是很自然就应该加入进去,我觉得你可能解释上不够好。

        还有一个是,对于胶囊的设计你也做了几个模块,大的小的,不同的产品类型,其实既然做了一个有点像很标准化的东西,我可能好多量比较大,批量出来的,你就应该是在你产品上面有相对的模块关系,最小的是一个像做建筑模块最小的300,我觉得600,你的这个关系没有办法,我要改造,就可能一变二,不能说一变成一点五,我就把这一层房子都得重新条了,这样对改造来说,我觉得是有思考的深度。

        我个人而言同意第一位嘉宾的说的,这个产品舒适度不够好,所谓不够好我是觉得在一个胶囊里面,他怎么能让好几个胶囊有一个能够在有点空气,不然的话好像就是一个,火车卧铺车箱,不管是上中下,都是住六个人,你那个是六个人在一个小空间里面,这样的话他们还稍微有一点喘气机会,你给我塞在一个小盒子里面了,这样的舒适度真的蛮差,所以我也觉得这个产品在这个方面可能有一点缺陷。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评委点评:

       

       链家创新事业部项目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凌镧雨:

       我不太清楚这个前面我们做的命题,一开始是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我觉得一开始前面设想可能还是挺好的,对年轻人支付能力,还有创业需求都有一些考量,但是当我再看到具体方案的时候,我觉得对个人空间的压缩实在太大了,我觉得在设计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可行性,我在香港看到香港很多非常低端的房子,可能都这个空间要大,最小的空间只有一米三的高度,我觉得实在太小了,我保留意见。

       

  • 新浪地产 04-26 12:21

        

       主持人:2017智慧人居空间设计竞赛是新浪地产打造的全新赛事,把优秀开发商企业,知名建筑师、优秀供应商企业、以及媒体的力量整合起来,持续带动未来人居空间产品研发趋势,推动产业升级。

       接下来,有请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副主任、新浪地产总经理唐茜女士上台致辞。

       

       唐茜:各位尊敬的评审嘉宾,以及进入到决赛的几组设计师团队,非常感谢各位在一年无私的对设计大赛进行支持和参与,尤其是今天到场的几位评委,都拿出很多宝贵的个人时间给予充分的指导,我们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还记得我们在海尔进行开题,在维思平进行相关设计方案的设计分组,还有到华为的参访,以及上一次在当代,我们又进行了对设计大赛的评估和反思,在这个过程当中,参赛设计代表提供很多作品,最终有四份进入总决赛,在过程当中各位评委也提出了修改的意见,今天大家会拿出一个最终的成果,今天我们设计大赛也会是一个开放式的,其实还是要回归到设计大赛的初衷,我们要做什么。

        第一,我们要发现最新锐的设计力量;第二,我们要引领整个中国房地产业设计的未来,通过跟这么多房地产界的设计大咖互动,发现设计的精神,引领地产设计的前沿。同时我们要共创,希望这些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有未来落地的可能,这三点我想是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来做设计大赛最重要的一个价值。


        主持人:谢谢唐总的致辞,我们的赛事的启动经过了workshop、决赛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我们的全程赞助商海尔集团,他们为大赛提供了产品灵感和创意来源。

        接下来有请海尔大客户营销总监邓宪女士致辞。

        

        邓宪:各位尊敬的嘉宾还有今天到会的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海尔大客户的邓宪,之前我们5月份在海尔见过。大家去过海尔,也了解过我们,知道我们整个设计情况,之所以今年跟新浪来做这个事情,也是想从供应商端和地产商能够给地产客户一块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住宅的解决方案,我们也不希望我们未来只是做产品的配套,我们更希望是提供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个方向大家也都是比较有共识了,所以我们来做这个活动。

       

        主持人:谢谢。下面将进入决赛环节,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决赛赛制。

        每组参赛选手进行20分钟的作品阐述,每组的阐述结束之后,评委分别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最后根据评委们的综合评定,决出优秀选手奖并颁发奖杯。

        首先有请第一组选手极宅空间的创始人、设计总监张天英,他给大家带来参赛作品的名称是《生长的胶囊办公》。

        

        张天英:大家好我是张天英,今天我做的方案是生长的胶囊办公,这个最早设计灵感来源的其实是我以前看的一个漫画,叫攻壳机动队,说人可以完全生活在网络中,在网络中生存的状况,后来根据美国人看到这个漫画之后,根据这个衍生了一个电影,叫骇客帝国,不仅是人生存在网络上,而且把人的居住空间改成一个电池,特别特别小的一个胶囊空间让人生存在这里,其实仅靠一些虚幻东西人过的还是挺幸福的,毕竟主角改变各种空间,之后觉得还是让大多数人在梦想里活着会比较好,这是电影所说的事实。

        我设计是相当大的公寓,大概最后入住能有1400人左右,可能会不太舒服,但是符合他们的收入,因为人多,所以他会有一个生态圈在里面,宠物用品,活动培训、技术服务、百货服务,包括咖啡,植物,开始我们想每人自己家种点,但是有一个严重问题,大家都养不活,法律咨询,健身服务,餐饮服务,财务咨询医疗,因为有人了,一切都有可能,而且我们这是初创的公司,在这里面很容易解决我们初创最早的实验问题,我们实验好了,公司可以成长了,我们再往外发展,这是我希望这个公寓能办到的。


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指导下,由新浪地产设计频道联合优采平台、海尔、AWE共同主办的2017 Intelligent Space Show智慧人居空间设计竞赛进入尾声,本次竞赛大奖花落谁家?历时一年碰撞出哪些智慧结晶?

举报